歷史選修四人教新課標專題五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_第1頁
歷史選修四人教新課標專題五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_第2頁
歷史選修四人教新課標專題五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_第3頁
歷史選修四人教新課標專題五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_第4頁
歷史選修四人教新課標專題五 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締造者列寧學案【學習目標】基本要求:1.簡述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基本史實。2.體會列寧領導十月革命的偉大壯舉和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創新精神。發展要求:認識列寧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方面的貢獻。說明:相關知識聯系:必修政治史專題三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專題八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必修經濟史專題七“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期探索”;必修文化史專題三的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專題四的毛澤東思想;專題八的19世紀以來的文學藝術。學習重點:列寧為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進行的理論與實踐活動。“年輕的反叛者”一目為學生課外閱讀內容。學習難點:列寧對蘇俄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2、【自主學習】一、年輕的反叛者(自主閱讀)1.童年良好的家庭教育;2.中學時代出現革命思想;3.大學時代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二、建黨活動1.建黨準備活動組織準備:建立“ ”無產階級革命政黨雛形;理論準備:1900年,創辦 第一份全俄馬克思主義報紙2.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1)標志:1903年,俄國 代表大會(2)內容:制定 :實行無產階級專政的革命綱領 選舉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形成 克)(3)意義:標志 建立,標志 誕生 ,馬克思主義與俄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三、領導十月革命1.理論指導(1)關于性質及其態度問題:一戰爆發后,撰寫文掌指出這場戰爭的性質是 ,并提出變 為國內戰爭為的策略。(2)提

3、出社會主義首先在一個 內首先取勝的理論,發展馬克思主義,成為 理論指導。(3)二月革命后,發表 ,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俄國實際問題;為布爾什維克黨奪取政權和進行 提供理論依據。(4)七月流血事件后,撰寫 ,系統論述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指導武裝起義。2.實踐指導:1917年10月列寧回國領導 ,建立世界上第一個 國家。四、鞏固新生政權(19181920年,措施:外交、經濟、政治、軍事)1.外交上:1918年與德國、奧匈帝國議和,退出 2.經濟上:提出工作重心轉移:工作重心由軍事斗爭轉向 建設上3.政治上:全國范圍建立 4.軍事上:打退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1918-1920)

4、五、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1. 繼續推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向社會主義過渡(1918-1921年)(1)背景: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2)內容:實行 ;全部企業國有;取消自由貿易,國內貿易國有化;實行 ;(3)評價:這是戰爭時期實行的非常性經濟政策對集中全國人力物力 起了積極作用違背了 ,挫傷生產者積極性,戰后引發了經濟、政治危機,作為直接向 的途徑失敗2.“新經濟政策”-有秩序的退卻(1921年)(1)原因:解決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尋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2)內容:用 代替余糧收集制 ;自由貿易,開放市場取代貿易國有化;實行 代替企業收歸國有; 代替實物配給制等(3)特點:

5、根據國情,利用 等價值規律,發展經濟的一種嘗試(4)影響:經濟恢復,政權鞏固;是一條向 的正確途徑。3.列寧晚年對社會主義的理論探索和實踐(1)現代化:共產主義=蘇維埃政權+全國電氣化(1920)。(2)民族關系: 年,蘇聯成立,承認各民族自決權,還撰寫文章闡述處理民族問題的一系列重要原則。(3)政權政黨:實現國家資本主義,改善國家機關工作作風,反對官僚主義等。 以上是列寧對建設社會主義的深入思考,是 與 相結合,探索 的偉大嘗試與產物。4.1924年,列寧病逝【知識拓展與探究】探究:探究1:概述青年列寧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活動、啟示探究2:列寧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作了怎樣的準備條件?俄國真正的

6、無產階級政黨是在哪年建立的? 為什么說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俄國馬克思主義政黨誕生?中共誕生標志是什么?閱讀P91“歷史縱橫”,指出什么是“列寧主義”?探究3:列寧是如何從理論上、實踐上來指導十月革命的?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別是什么性質的革命?為什么?中外聯系:十月革命走的是什么道路?中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又是什么道路?為什么兩國革命道路會有所不同?探究4:新生的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在鞏固蘇維埃政權過程中,最關鍵的又是什么?蘇維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鞏固新生政權?探究5:材料:1920年蘇俄農民流傳:“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

7、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材料反映出什么信息?蘇俄為什么要用新經濟政策代替“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探究6: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相比,有什么明顯特征?新經濟政策“新”在哪里?拓展:如何評價列寧?(總體評價:課本P94)【鞏固練習】1列寧主義誕生的標志是A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成立 B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成立C布爾什維主義形成 D俄共(布)形成2列寧指出;“無產階級的自發斗爭如果沒有堅強革命家的組織領導,便不能成為無產階級的真正階級斗爭。”對這句話最準確的理解是 A無產階級要想取得勝利必須有革命家的領導 B無產階級的自發斗爭必須有革命團體的領導才能走上正確的道路 C無產階級必須在無產階級政黨的領

8、導下才能進行自發斗爭 D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無產階級進行“真正階級斗爭”的重要前提3.列寧說:“如果沒有戰爭,俄國也許會過上幾年甚至幾十年而不發生反對資本家的革命。”下列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戰爭是俄國革命根本原因 B.戰爭激化矛盾,推進革命發展C.沒有戰爭就沒有二月革命 D.戰爭直接導致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4.當列寧因參加學生運動而被抓捕時,只有17歲。一個警察局長不解地問他:“我不明白,你為什么要起來造反?年輕人,要知道你面前是一堵墻。你不是在用腦袋往墻上撞嗎?”列寧藐視地回答:“是的,一堵墻,不過已經腐朽了,一推就倒。我們可以從上面跨越過去。”文中的“一堵墻”被推倒應該是在A二月革命中 B

9、七月事件中 C十月革命中 D國內戰爭中5.全球通史中寫道:“列寧幾乎是孤身一人號召立刻進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時間證明他是正確的,因為戰爭繼續得越久,公眾的不滿情緒就越大,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號,半年之后聽起來就完全合理了。”這里所說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B推翻沙皇專制統治C繼續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D鞏固蘇維埃政府6普列漢諾夫說四月提綱是“夢話”,并稱“俄國的歷史還沒有磨出能烤制成社會主義餡餅的面粉”。這表明他A.正確分析到了當時俄國的國情 B.認為俄國當時尚不具備社會主義革命的經濟基礎C.為俄國革命實現向第二階段的過渡指明了方向D.認

10、識到俄國現階段的任務是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7俄國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根本不同是 A領導者不同 B主力軍不同 C客觀條件不同 D性質不同8.列寧晚年在總結十月革命經驗時說:“毫無出路的處境十倍地增強了工農的力量,使我們能夠用與西歐其他一切國家不同的辦法來創造發展文明的根本條件。”這一“不同的辦法”是 A進行全面的改革 B實行新經濟政策 C優先發展重工業 D建立蘇維埃政權9.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采取的一項極具策略性的決定是A由工人對一切企業生產實行監督 B將銀行、鐵路、大工業收歸國有 C沒收地主土地,無償分配給農民 D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一戰10下列關于新經濟政策作用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

11、使俄國國民經濟開始恢復 B.蘇維埃政權得到鞏固C.集中全國人力物力爭取戰爭的勝利 D.為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打下基礎11仔細觀察表格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下表述不正確的是1920年俄國工農業生產及產業工人與一戰前水平比較表項目農業總產量糧食產量工業產量石油產量生鐵產量產業工人比值1913年1111111920年0.670.50.330.40.030.5 A.20世紀20年代,蘇俄的社會經濟百夜凋敝,產業工人大量減少B.戰時共產主義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 C.連年的戰爭是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之一D.為了解決這種情況,斯大林實行了新經濟政策12列寧說:“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

12、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這一講話的歷史背景是A1917年俄國出現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B帝國主義國家對蘇維埃俄國發動武裝干涉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引起蘇俄經濟和社會秩序的嚴重危機 D新經濟政策使俄國國民經濟開始恢復13.對1921年蘇俄開始實行的新經濟政策的表述與分析正確的是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發展 是利用市場和價值規律發展經濟的一種嘗試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重要步驟 它的內容包括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A B C D14.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回憶說:“新經濟政策一執行,混亂和饑荒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復了生機,市場上商店又開始有產品供應了,物價

13、隨之下降了。”這本質上說明新經濟政策A.適應了經濟發展規律 B.克服了社會混亂局面 C.恢復了國民經濟 D.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15.列寧認為,新經濟政策是一種用“改良主義”的辦法來解決蘇維埃國家過渡時期經濟發展戰略任務的長期性政策。這里的“改良主義”是指 A.修改調整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恢復經濟、緩和矛盾 C.利用市場關系和資本主義發展經濟 D.逐步壯大社會主義經濟成份16.(2010年嘉興市高三教學測試)列寧在1920年提出了“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著名公式。結合時代背景,對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A展望了蘇聯將在20世紀30年代建成社會主義B強調了現代化經濟建設對社會主義發

14、展的重要性C新經濟政策推動了蘇俄電氣化的發展D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相比有充分的優越性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19.材料1 “我們計劃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材料2 “滿足農民有關用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的愿望農民在本地范圍內自由支配余糧等項要求。”材料3:教材P.93 【資料回放】閱讀與思考:(1)材料1反映的是什么農業政策?(2)材料2政策實施的原因是什么?材料4 列寧曾說:新經濟政策是一種用改良主義的辦法來解決蘇維埃國家過渡時期經濟發展戰略任務的長期性政策。(3)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它的實質是什么?它和我國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