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立秋(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學習)_第1頁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學習)_第2頁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學習)_第3頁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學習)_第4頁
二十四節氣之立秋(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學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二十四節氣之立秋(三年級語文知識點學習)立秋,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 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 第一個節氣,標志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到了立秋,梧桐樹開始落葉,因此有“落葉知秋” 的成語。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 季節。以下是整理的相關知識。立秋小故事一葉知秋五燈會元里記載說:世尊于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于是將衣缽傳給了 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摩 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 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

2、一種大智慧。 只能意會, 不可言傳。秋神蓐收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 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 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后代,生生不息。詩經斯干里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漂亮 女兒。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 總帶有一股涼意。立秋節氣的故事遠古傳說中的秋神名叫蓐收。蓐收左耳上盤著一條蛇, 右肩上扛著一柄巨斧。山海經上說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 泑山。蓐收耳朵上的蛇寓意著繁衍后代, 生生不息。詩經斯 干里

3、說:“維虺維蛇,女子之祥。”如果夢到蛇,會生一個 漂亮女兒。蓐收肩上的巨斧,表明他還是一位刑罰之神。古時處決犯人,都是在立秋之后,叫秋后問斬。秋天有殺氣。“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所以蓐收到來的時候,總帶有一股涼意。對這涼意最為敏感的是梧桐。立秋一到,它便開始落葉。“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花鏡上說:此木能知歲。 它每枝有十二片葉子,象征一年十二個月。如果閏月,就會 多長出一片。梧桐在清明節開花,如果不開花,這年的冬天就會十分 寒冷。在院子里栽上一棵梧桐樹,不但能知歲,還可能引來 鳳凰。“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鳳凰非梧桐不棲。所以,皇宮里是一定要栽梧桐樹的

4、。立秋這天,太史官早早就守在了宮廷的中殿外面,眼睛 緊緊盯著院子里的梧桐樹。一陣風來,一片樹葉離開枝頭, 太史官立即高聲喊道:“秋來了。”于是一人接著一人,大聲 喊道:“秋來了”、“秋來了”,秋來之聲瞬時傳遍宮城內外。不等回聲消失,盔甲整齊的將士們護衛著皇帝蜂擁而出。 他們要去郊外的狩獵場射獵。射獵有兩重意思。一是表明自 即日起,開始操練士兵;二是為秋神準備祭品。一聲號角, 將士們撲進森林,由遠而近,把麋、狐、兔、鹿驅趕出來, 讓皇帝用箭射。在皇帝狩獵的同時,遙遠鄉村里的人們也忙碌了起來。 愛美的女孩,會摘幾片梧桐的葉子,剪成不同的花樣,插在 發髻上。頑皮的孩童正圍著她們起哄,媽媽喊他們回家了

5、。 先洗手,然后伸出來,媽媽在他們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 再遞給他們一碗井水,讓他們“咯崩咯崩”咬碎了豆子,和 著井水吞下。據說吃了之后,不生痢疾。爸爸呢,這天也要放下手里的活兒,去街上趕集。最重 要的事,是買雞頭菜。買好了,摻些麝香,拿一張大荷葉包 上,用紅繩子系在腰間,哼著小曲回家。立秋要吃雞頭菜。 雞頭菜的學名叫芡,爆炒了吃,脆而爽口。神農本草經上說吃芡能讓人耳目聰明。奶奶前一天就開始忙了,又要采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 打樹上的果子,還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干。等到 立秋的晚上,大家都吃過飯了,她笑瞇瞇地,一樣樣端出來, 讓大人孩子,邊納涼邊吃。吃剩了的桃核不能亂扔,要給奶奶。于是

6、孩子們就一個 一個,捧著滿把的桃核給她。奶奶用手掀起圍裙的兩只角, 讓孩子們放進去。桃核要一直留到除夕的晚上,把它們投到 爐灶的火里燒掉。這樣就會不得感冒,免瘟疫。五燈會元里記載說:“世尊于靈山會上,拈花示眾。 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佛祖于是將衣缽傳給了迦葉。小桃核牽連著的是大瘟疫,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摩訶迦葉能從佛祖拈起的一朵金婆羅花中悟到普遍宇宙、包含萬有的佛法。以小明大、見微知著是一種大智慧。只能意 會,不可言傳。立秋習俗是什么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 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 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

7、天吃西瓜以 “咬秋”, 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燒酒同 食,民間認為可以防瘧疾。 城里人在立秋當日買個西瓜回家, 全家圍著啃,就是啃秋了。而農人的啃秋則豪放得多。他們 在瓜棚里,在樹蔭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著紅瓤西瓜 啃,抱著綠瓤香瓜啃,抱著白生生的山芋啃,抱著金黃黃的 玉米棒子啃。啃秋抒發的,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秋社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漢代,后世將秋 社定在立秋后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獲已畢,官府與民間皆于 此日祭神答謝。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唐 韓偓不見詩:“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

8、、“煮社粥”的 說法。曬秋每年立秋,隨著果蔬的成熟,篁嶺進入了曬秋最旺季節。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 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 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于地勢復雜,村莊平地 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 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 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 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發展至今,全國不少地方的這種曬秋習俗慢慢淡化,然 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之后, 其更演變成鄉村旅游提升的“圖騰”和名片,每年吸引數十 萬

9、人去篁嶺賞秋拍攝。秋忙會秋忙會一般在農歷七八月份舉行,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 準備的經營貿易大會。有與廟會活動結合起來舉辦的,也有 單一為了秋忙而舉辦的貿易大會。其目的是為了交流生產工具,變賣牲口,交換糧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規模和夏忙會 一樣,設有騾馬市、糧食市、農具生產市、布匹、京廣雜貨 市等。現今把這類集會,都叫做“經濟貿易交流大會”。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目助興。秋收互助秋忙開始,農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習俗,你幫我我 幫你,三五成群去田間,搶收已經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頭茬、二茬、三茬、撈空茬。婦女、老人、十來歲 的小孩,他們手提竹籠,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著

10、個 兒去搬。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個撂一個。”而是搬一個放在籠子里,然后放在地頭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車拉回 家。頭茬先搬已經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 來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樣的辦法去搬。最后撈空 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齊搬回家中。看誰家的 玉米成熟的早,先給誰家搬,既不違農時,又能顆粒歸倉。秋田娛樂秋天,特別是秋忙前后,農事雖忙,秋種秋收,忙得不 亦樂乎!但忙中也有樂趣,常見一些青年人和十余歲的孩子, 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長起來以后,特別是包谷長成一人高, 初結穗兒的時候,田間里正是他們玩耍、做戲的場所。他們 把嫩包谷穗搬下來,在地下挖一孔土窯,留上煙囪,就是一

11、 個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進去,到處拾柴禾,包谷 頂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燒。一會兒一全窯的包谷穗全 被燒熟了,豐碩的包谷宴就在田間舉行。他們還上樹捉麻雀 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鍋里, 燒制出來。有葷有素,百味俱全。他們還把打來的柿子,弄 來的紅苕,放在土窯洞里,溫燒一個時辰,就會變成香甜的 柿子。這種秋田里的樂趣,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 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 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 秋膘”:在立秋這

12、天各種各樣的肉, 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 肉貼膘”。立秋的諺語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頭。六月底,七月頭,十有八載節立秋。 早晨立秋涼颼颼,晚上立秋熱死牛。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立了秋,涼颼颼。立了秋,扇莫丟,中午頭上還得用。立秋早晚涼,中午汗濕裳。立了秋,棗核天,熱在中午,涼在早晚 立秋不立秋,還有一個月的好熱頭。立秋反比大暑熱,中午前后似烤火。 七月半,八月半,蚊子嘴,快起鉆。七月秋風雨,八月秋風涼。立秋三天,遍地紅。立秋十八日,寸草結籽粒。 立秋一場雨,夏衣高捆起。 秋后的蚊子,飛不了幾天。 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立秋后三場雨,夏布衣裳高擱起。 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嗖嗖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立秋過后,還有“秋老虎”在一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