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登泰山記學案(有答案)登泰山記【文本解讀】 本文是姚鼐在 1774 年冬游泰山后所寫的游記。 文章緊扣深冬時令和泰山的特點, 形象地描繪出崢嶸蒼勁的泰山。 體現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文章的順序是: 總寫泰山的位置, 記述登山的過程, 山頂看日出, 返回記建筑和觀石刻, 補記自然景觀,循序漸進,有如一線貫穿,引人入勝。文章寫景用筆不多,但能傳出景物之神。側面烘托為本文的主要寫法。是山水游記中一篇膾炙人口的杰作。本文屬于新課標規定選擇性必修篇目。學習要求:1掌握“陰” “始”“望”“坐”“視”等文言詞語的含義。2掌握通假及詞類活用。3學習本文烘托、動靜結合的寫景方法。4.反復朗讀,整體理解,了解
2、全文的結構和主要內容?!疚谋局R點勾覽】 一、重點實詞(一)通假字:解釋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其級七千有余( )3少圜( )(二)古今異義: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古義(語境義)。1.至于泰安 至于古義: 今義:表示另提一事2. 是月丁未 是 古義: 今義:常用作判斷詞3. 復循西谷 復 古義: 今義:往復,重復4. 戊申晦 晦 古義: 今義:昏暗,夜晚5. 多平方 平方 古義: 今義:數學名詞(三)詞類活用:解釋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詞。1汶水西流( )2濟水東流( )3崖限當道者( )4道少半( ) (四)一詞多義 1.當(1)當其南北分者( )(2)崖限當道者( )(
3、3) 僻不當道者( )2、余(1)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 余始循以入( ) (3)余所不至也( )(4)其級七千有余( )3、陰(1)其陰,濟水東流( )(2)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3)孫臏以刑徒陰見,說齊使( )4、及(1)今所經中嶺及山巔( )(2)及既上( )(3)皆不及往( )5、道(1)道皆砌石為磴( ) (2)道少半(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5)從酈山下,道芷陽間行( )(6)萬戶侯豈足道哉( )6、漫(1)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2)其遠古刻盡漫滅( )7、居 (1)半山居霧若帶然( )(2)自吾氏三世居是鄉( )(
4、3)居十日( )(4)居廟堂之高( )8、乘 (1)自京師乘風雪( )(2)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3)于是乘其厲聲以呵( )(4)然秦以區區之地,致萬乘之勢( )9、或 (1)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2)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3)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4)或曰:“六國破滅,率賂秦耶?”( )10、極 (1)極天云一線異色( )(2)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 )(3)初極狹,裁通人( )(4)何使我至于此極也( )11、坐 (1)與子穎坐日觀亭待日出( )(2)以謀叛坐之,并其部屬四百余口盡殺之( )(3)因擊沛公于坐,殺之( )(4)停車坐愛楓
5、林晚( )12、始 (1)余始循以入( ) (2)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 )(3)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 (4)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二、重點虛詞說明下列句子中的指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1、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2)余始循以入( )(3)回視日觀以西峰( )2、于(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 )(2)于是余有嘆焉( )(3)古人之觀于天地( )(4)其勢弱于秦 ( )(5)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受制于人( )3、之(1)褒禪山亦謂之華山( )(2)褒之廬冢也 ( )(3)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 )(4)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 )(5)石之鏗然有
6、聲者( )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判斷句式類型并翻譯成現代漢語。1.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 )譯文:2. 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譯文:3. 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譯文:4. 至于泰安( )譯文:5. 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譯文:6. 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 )譯文:7. 生石罅( )譯文:8. 余始循以入( )譯文:9. 中谷繞泰安城下( )譯文:四、文學文化常識1、泰山是我國的“ 五岳”之首, 有“中華國山”、“ 天下第一 山”之美譽,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列 中華十大名山 之首,位于 山東泰安,自然景觀雄偉高大, 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古
7、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歲,多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時期有 72 代君主到泰山封禪;自秦漢至明清,歷代皇帝到泰山封禪 27次?;实鄣姆舛U活動和雄偉多姿的壯麗景色,歷代文化名人紛至泰山進行詩文著述,留下了數以干計的詩文刻石。 孔子留下了“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贊嘆, 杜甫則留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絕唱。;天貺殿的宋代壁畫、靈巖寺的宋代彩塑羅漢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國書法藝術之大成,真草隸篆各體俱全,顏柳歐趙各派畢至,是中國歷代書法及石刻藝術的博覽館。于 1987 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第一個自然文化雙遺產。2、桐城派和姚鼐: 中國清代散文流派。
8、創始人方苞。 繼承發展者雖眾,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劉大櫆和姚鼐。因方、劉、姚都是安徽桐城人,世稱桐城派,時在乾隆末期。桐城派的文論,以義法為中心, 逐步豐富發展, 成為一個體系。 方苞謂 “義”,即言有物, 指文章的內容; “法 ”,即言有序,指文章的形式。他的義經法緯之說,是要求文章內容和形式統一,古文當以 “雅潔”為尚,反對俚俗和繁蕪。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姚鼐( 1731-1815 )字姬傳,一字夢谷。他有室名惜抱軒,學者稱他為惜抱先生。他少時家貧而體弱多病,學習刻苦。乾隆二十八年( 1765 )中進士,歷任山東、湖南副考官。 四庫全書館開,任纂修員。他發展了方苞、劉大櫆的理論,提出文章要義理、考
9、據、詞章三者并重。在學習方法上,主張多讀多做,要從摹仿到自我脫化。姚鼐完成了桐城派完整的理論體系,使這個派別真正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古文流派,他是散文史上一位有較大影響的作家。由于生活經驗所限,他的散文內容較貧乏,偏重形式,寫景文章成就高。 公元 1774 年冬,姚鼐游泰山后寫了登泰山記 ,這是他最著名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國文學史上膾炙人口的游記佳作。3、 古代一種散文體裁,可敘事、寫景、狀物,抒發情懷抱負,闡述某些觀點。這種體裁出現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記人和事,可以記山川名勝,可以記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在寫法上大多以記述為主而兼有議論、抒情成分。記是一種古代文體,可以通過記人、記事
10、、記物、記景,來抒發作者感情和主張。4、 “陽”和“陰”這是一對相反的概念。古代很多事情都分陰陽,用陰陽來解釋萬物,如天地、日月、山水、晝夜、男女以至臟腑、氣血等。古代文學作品中,用陰陽來說山水很常見。本課“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其中的陽、陰分別指泰山的南面和北面,是在說山。初中學過的愚公移山中有“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這個“陰”說的是水,指漢水的南面?!疚谋举p鑒】 1登泰山記選自_,作者_,是_代_派代表人物,他和_、_被譽為“桐城三祖”。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_風雪,_齊河、長清,_泰山西北谷,_長城之限,_泰安。3山多石,_。石蒼黑色,_,_。少雜樹
11、,_,生石罅,_。冰雪,無瀑水,_。課堂演練一、基礎鞏固1下列劃橫線詞的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汶(wn)水 濟(j)水 徂(c)徠 B絳(jing)皓 石罅(xi) 膝(q)齊 C若僂(l) 少圜(yun) 摴蒱(ch p) D須臾(y) 山巔(din) 姚鼐(ni)2對下列劃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京師乘風雪。 乘:冒著 B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循:沿著 C其遠古刻盡漫失 漫:流失 D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幾:幾乎3下列句中劃橫線詞語,古今意義基本相同的一項是( ) A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 B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C亭東自足下皆云漫 D石蒼黑色,多平方,
12、少圜4選出與“明燭天南”中的“燭”用法相同的一項( ) A腰白玉之環 B孔子師郯子 C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D其陰,濟水東流5下列句子不是判斷句的一項是( ) A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B中谷繞泰山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 C稍見去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山也 D是日,觀道中石刻6對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多石,(山)少土 B石蒼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 C(山)少雜樹,(山)多松 D(山)生石罅,(樹)皆平頂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為“陰”。 B城墻有內外之分,里面一道為“城”,外面一道為“郭”,“望晚日照城
13、郭”,句中的“城郭”泛指城墻。 C農歷每月初一為“朔”,十一為“望”,最末一天為“晦”。 D桐城姚鼐記,以桐城標明自己所屬流派。8對泰山日出這段文字分析鑒賞有誤的一項是( ) A先從日出前的風、雪、云寫起,與上文“蒼山負雪”照應;“大風揚積雪擊面”,這是日出前在寒山之頂的感受,十分真切。 B作者抓住日出時色彩變化的這一特點,以鮮明的色彩勾勒出了日出的雄偉、壯麗的景象。 C作者回頭看西邊山峰,是由高向低俯視,“絳皓駁色”,顯示了“紅裝素裹,分外妖燒”的日出美景。D本段上文是泰山夕照圖,本段是泰山日出圖,前者著力指“靜”狀,后者有意給“動”態,動靜相宜,相輔相成。9.情景式句式默寫(1)作者開章寫
14、道 “ , ; , ?!边@一筆把山和水聯系起來了。(2).“ , 。”的兩個“皆”字,頓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兩條河鋪開成面寫去,點出了山南山北眾多支流縱橫交叉、終歸一河的景色。(3) “ , ”,從云霧障目和冰滑難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艱險,把風雪中登山的特點進一步明朗了。二、閱讀理解(一)閱讀下面語段,回答1-4 題臨川之城東,有地隆然而高,以臨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于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
15、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間也,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楹間以揭之,又告于鞏曰:“愿有記?!蓖仆蹙?,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世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于來世者何如哉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1.下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池洼然而方以長 方以長:長方形。B.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教授:當時官名。C.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 遺風余思:存留于后人心目中的典范德行。D.晉王右軍墨池 王右軍:文中的王君盛。2.下列句中
16、“豈”的用法和意義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于此邪 B.豈其學不如彼邪C.則學固豈可以少哉! D.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3.翻譯正確無誤的一項是( )A.羲之之書,晚乃善。 譯: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達到精妙的地步。B.教授王君恐其不章也。 譯:教授王先生擔心它沒有章法。C.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于盈間以揭之。 譯:寫“晉王右軍墨池”六個字掛在楹柱上。D.被于來世者何如哉 譯:被后世人繼承又該怎么樣呢(意即一定會發揚光大。)4.對本文文意概述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以記敘為主,圍繞“墨池”寫了王羲之苦練書法的經歷和成就。B.本文以議論為主,雖
17、承認王羲之的先天因素,但更強調其后天的努力,因而鼓勵人們成就事業要勤學苦練。C.本文以記敘為主,主要交代了“墨池”的由來,同時也寫了與之有關的人和事。D.本文以議論為主,由王羲之的書法成就聯想到學習的重要性,指出特別是深造道德,尤不可廢學。(二)閱讀下面語段,回答5-8 題邵捷春,字肇復,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崇禎二年,出為四川右參政,分守川南,撫定高、楊二氏。遷浙江按察使。大計,坐貶。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時秦賊已入蜀,巡撫王維章、總兵侯良柱悉眾北拒,城中惟屯田軍及蜀府護衛軍,人情愜懼,捷春啟門納鄉民避賊者。中尉奉鐕勾賊抵城下,捷春與御史陳廷謨擒擊奉鐕,而募市人、起廢將固守。賊去蜀王
18、疏其功會維章罷傅宗龍代命捷春監軍偕總兵羅尚文擊賊明年捷春進右參政仍監軍 十二年五月,宗龍入掌中樞,即擢捷春右僉都御史代之。時張獻忠、羅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將王之綸、方國安分道扼之。國安連破賊,賊遂還入秦、楚。十月朔,楊嗣昌誓師裹陽,檄蜀軍受節度。嗣昌以楚地廣衍,賊難制,驅使入蜀,蜀險阻,賊不得逞,蹙之可全勝,又慮蜀重兵扼險,賊將還毒楚,調蜀精銳萬余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憤曰:“令甲失一城,巡撫坐。今以蜀委賊,是督師殺我也。”爭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終率師入蜀,于是群賊盡萃蜀中。當是時,捷春提弱卒二萬守重慶,所倚惟秦良玉、張令軍。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觀音巖為第一隘,以部將邵仲光守之。九
19、月,獻忠突敗仲光軍,破上馬渡。十月,獻忠突凈壁,遂陷大昌。良玉、令兩軍皆覆。關隘偵候不明,防軍或遠離戍所,賊乘隙而過無人之境。嗣昌遂收斬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為人清謹,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載道,舟不得行。蜀王為疏救,不聽。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師,下獄論死。捷春知不可脫,明年八月仰藥死獄中。福王時,復官,贈兵部右侍郎。 (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八)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賊去蜀王疏其功會維章罷傅宗龍代命捷春監軍偕總兵羅尚文擊賊明年捷春進右參政仍監軍B賊去蜀王疏其功會維章罷傅宗龍代命捷春監軍偕總兵羅尚文擊賊明年捷春進右參政仍監軍C賊去蜀王疏
20、其功會維章罷傅宗龍代命捷春監軍偕總兵羅尚文擊賊明年捷春進右參政仍監軍D賊去蜀王疏其功會維章罷傅宗龍代命捷春監軍偕總兵羅尚文擊賊明年捷春進右參政仍監軍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大計,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舉行一次,經考核被貶黜者一律不復任用。B屯田,漢朝以后歷代政府為獲取軍餉和稅糧利用戍卒、農民墾殖荒地的制度。C擢,提拔之意。類似表示官職提升的詞語還有很多,如升、拔、陟、遷、進、晉等。D贈,又稱“追贈”,指朝廷為表彰已死官員的功績而賞賜死者官爵或榮譽稱號。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邵捷春任職四川,屢次建立功勛。他任四川右參政
21、,平定安撫高、楊二氏;任四川副使,保衛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連破賊寇。B邵捷春臨危不亂,行事冷靜沉穩。在大敵當前、軍力薄弱、內有叛徒的情況下,他鏟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廢將,調度有方。C邵捷春清廉謹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時,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愛戴,他被逮捕時眾多士民悲傷痛哭。D邵捷春兵弱難支,下獄含恨而死。在守衛重慶的戰役中,他因兵力薄弱,連續失利,最終全軍覆沒,因此被彈劾入獄,服藥而亡。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十月朔,楊嗣昌誓師襄陽,檄蜀軍受節度。(2)士民哭送者載道,舟不得行。蜀王為疏救,不聽。參考答案部分一、(一)通假字:1余以乾隆三十
22、九年十二月( “以”通“于” ,在,在的時候)2其級七千有余( “有”通“又” ,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3少圜(“圜”同“圓” ,圓形的,指山石)(二)古今異義:1至于泰安(至于,古義:到,到達;今義:表示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是,古義:這,此;今義:常用作判斷詞)3復循西谷(復,古義:再,又;今義:往復,重復)4戊申晦(晦,古義: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今義:昏暗,夜晚)5多平方(平方,古義: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義:數學名詞)(三)詞類活用:1汶水西流(西:名詞作狀語,向西)2濟水東流(東:名詞作狀語,向東)3崖限當道者(限:名詞作狀語,像門檻一樣)4道少半(道:名詞作動詞,走,走路) (四)一
23、詞多義 1.當(1)在,在的地方,介詞(2)擋住,動詞(3)擋住,動詞2、余(1)我,代詞(2)我,代詞 (3)我,代詞(4)幾,表示整數后不定的零數,數詞3、陰(1)山的北面(2)陰暗(3)暗中4、及(1)和,連詞(2)等到,介詞(3)趕得上,動詞5、道(1)路,名詞)(2)走,走路,動詞(3)道義(4)政策,方法(5)取道(6)(說)6、漫(1)彌漫,布滿,動詞(2)磨滅,動詞7、居 (1)停留(2)居?。?)過(4)處在8、乘 (1)冒著(2)乘坐(3)趁(4)量詞,一車四馬為一乘9、或 (1)有的(2)或許(3)有時(4)有人10、極 (1)盡頭(2)盡情享受(3)非常(4)最困苦的地
24、步11、坐 (1)與“站”相對(2)判罪(3)座位(4)因為12、始 (1)開始 (2)最初(3)才 (4)開頭、開端二、重點虛詞說明下列句子中的指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1、以(1)同“于”,在,在的時候(2)同“而”,表順承,連詞(3)連接方位名詞等用法同現代漢語,連詞2、于(1)在,介詞,表處所。(2)于與是連用, “于是 ”意為 “對此”這里作連詞用。(3)于,對于,介詞,表示引進動作的對象。(4)比,介詞,表示比較對象。(5)被,介詞,表示被動對象3、之(1)代詞,它(2)助詞,的。(3)助詞,這里起連接主謂語之間,表示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使成為一個短語。(4)代詞,代同游者。(5)代詞,代
25、同游者。三、特殊句式(固定格式)(譯文略)1.固定格式“者,也”表示判斷。判斷句);2.句末語氣詞“也”表示判斷,主語“此”省略。判斷句3.用副詞“皆”表示判斷,“皆”相當于“都是”。4.介詞結構后置5.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雪?!吧n山”前面省略謂語:見6.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語:石刻。后一分句為判斷句,主語是“石刻”,謂語是“自唐顯慶以來”。7.“生”前面省略主語:樹?!吧焙竺媸÷越樵~“于”,“于”相當于“在”8.“循”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環水”9.“中谷”后面省略賓語代詞“之”,“之”代“水”【文本賞鑒】形成能力1惜抱軒詩文集 姚鼐 清 桐城 方苞 劉大櫆 2乘
26、歷 穿 越 至于3少土 多平方 少圜 多松 皆平頂 無鳥獸音跡【課堂演練】參考答案(膝x) 2C(漫:磨滅) 3A(B項“至”是動詞到達,“于”是介詞,到;C項“下”指腳下,現多用于對朋友的敬稱;D項“平方”并且呈方形,今常用為數學名詞) 4A(名詞作動詞) 5D 6D 7D(“桐城”指籍貫) 8C9.情境式默寫1.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2. 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3. 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 二、閱讀理解(一) 2.柳慶、北魏、侍中、濟陰中公柳奭(音 )、唐、宰相、柳鎮、太常博士、縣令江南、侍御史號為剛直 、D 二、閱讀理解(二)(文言斷句首先需要聯系上下文語境疏通文意,根據
27、前文內容可知,因為邵捷春得當的部署,軍民固守城池,所以賊兵離去,蜀王為其上疏表功,所以“賊去”“蜀王疏其功”應斷開,排除A、D兩項;另外,我們需要理清人物、事件及主要行為,命令捷春監軍,偕同總兵擊賊是兩個完整行為,應將“偕”字斷后,排除B項;再聯系前文“命令捷春監軍”可知,“仍監軍”主語應還是捷春,所以此處斷開,答案是C項。)6. A(“經考核被貶黜者一律不復任用”錯,根據原文內容“久之,起四川副使”可知,邵捷春后來又被起用為四川副使。)7. D(“最終全軍覆沒”錯,原文為“良玉、令兩軍皆覆”。)8.(1)十月初一,楊嗣昌在襄陽誓師,發公文命令四川大軍接受他節制調度。( 關鍵詞:“朔”“檄”“節度”各1分,句意2分。)(2)哭著送行的士人百姓堵滿道路,船只無法開動。蜀王替(他)上書求救,(朝廷)沒有聽取。(關鍵詞:“士民哭送者”“載”“為疏救”各1分,句意2分?!盀槭琛弊g為“寫奏疏”亦可)【參考譯文】邵捷春,字肇復,萬歷四十七年考中進士。崇禎二年,邵捷春出任四川右參政,負責把守川南,期間他招安、平定了高、楊二氏的叛亂。后來升任浙江按察使。在考核官員時,因故被貶官。過了很久,他被起用擔任四川副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裝押運合同安全協議模板
- 殯葬服務一條龍合同協議
- 商場地推合作合同協議
- 歌手演出經紀合同協議
- 商品驗收合同協議
- 檳榔園采摘合同協議
- 毽球場建設合同協議
- 2025全球合同范本
- 2025型集裝箱采購合同
- 商品過戶合同協議
- 拆除冷庫施工方案
- 2025年九江市第一批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留置看護隊員【68人】筆試備考題庫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
- 鉚接粘接與錫焊教案
- 婚戀-職場-人格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高清版)JTG 2111-2019 小交通量農村公路工程技術標準
- 2022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
- 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
- 華為成本控制 論文
- 仿生原理與創新設計課件
- 【自考練習題】大連理工大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真題匯總(附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