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1上半年吉林教師資格證初級中學語文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及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教學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表現懷古之情的詩詞,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B.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C.許渾咸陽城東樓D.范仲淹漁家傲秋思2.學生國繞“中國鄉村的歷史變遷”開展專題閱讀活動,下列作品適合選用的是A.柳青創業史B.魯迅傷逝C.舍龍須溝D.巴金寒夜3.教師安排學生梳理我國歷史上以數字命名的文學家群體,下列正確的是( )A.曹門三父子:曹操、曹沖、曹植B.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C.初唐四杰:王勃、楊炯
2、、陳子昂、駱賓王D.明初三大家:宋濂、劉基、王夫之4.教學契訶夫變色龍,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諷刺小說比較閱讀活動,下列作品適合選用的是( )A.夏目漱石我是貓 B.都德最后一課C.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D.阿西莫夫基地5.學習愛蓮說,學生對虛詞“之”進行整理,下列語句中的“之”與“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C.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宋濂送東陽馬生序)D.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6.講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中“面”的用法,教師使用其他同樣包含該用法的語句進行比較,下列不適合的
3、是( )A.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范仲淹岳陽樓記)B.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C.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D.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司馬遷陳涉世家)7.教師準備結合例子為學生講解“選擇復句”的特點,下列適合選用的是( )A.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B.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C.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與其說盼望著回家,毋寧說更害怕回家。D.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還做出了卓越的成績。8.教學“活動探究”新聞單元,教師根據單元提示和選文特點確定活動目標,下列不適合的是( )A.聯系歷史背景分析課文的社會價值
4、B.通過比較了解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C.揣摩作者隱含在事件中的態度傾向D.通過想象嘗試常見新聞體裁的寫作9.學習湖心亭看雪,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把“天與云與山與水”中的三個“與”字去掉,與原文進行對比閱讀,下列對該環節的評析正確的是( )A.有助于學生理解疊詞“與”產生的表達效果B有助于學生體會文言文語言簡潔的特色C.有助于學生品味天地相融渾然體的意境D.有助于學生加強記憶,提高古詩文背誦效率10.學習艾青詩選,教師結合全書內容指導閱讀方法,下列做法不適合的是A.鑒賞關鍵意象,把握情感基調B.結合創作背景,分析作品主題C.感悟詩歌意境,體會人生哲理D.品味語言格律,歸納藝術手法11.閱讀某
5、教師名著導讀教學敘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題。語文教材編者將魯迅朝花夕拾放在七年級上冊,編寫意圖很明確:消除學生與經典的隔膜。我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通過回顧課文內容和主題,逐漸過渡到整本書的閱讀。閱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基于魯迅“愛憎不相離”的復雜情感,梳理魯迅與書中各個人物的相互關系,分析他們的個性特征以及對魯迅人生的成長的影響。我設計了一項寫作任務:任選其中一個人物,以魯迅的口吻給他(她)寫一封信,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對上述教學敘事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查閱內容簡介是消除學生與經典膈膜的主要方法B.活動安排體現了以點帶面、讀寫結合的教學思路C.梳理人物關系是
6、為了歸納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D.寫作任務是為了引導學生把握魯迅的語言風格12.閱讀某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敘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結合傳元節日組織了次口語交際教學活動。在中秋節到來之前,我安排學生搜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然后,要求所有學生結白自己搜集的資料寫段關于中秋節的短文,在課堂上朗讀出來,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更充分地認識中秋節。對上述教學敘事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學活動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交際應對能力B.朗讀環節沒有體現口語交際的交互性特點C.資料整理不是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的必要條件D.教學活動沒有創設聯系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13.單選題閱讀某
7、教師的教學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題。寫景單元閱讀教學結束后,我采取層層推進的寫作教學策略組織了學習活動。第一節課,我安排學生自由寫作,了解他們在景物描寫能力方面的現狀。然后批改學生隨筆,梳理出學生的共性問題,并結合日常教學情況分析原因。第二節課,我首先呈現學生隨筆寫作存在的問題,然后回顧閱讀課所學的寫景方法。要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這些方法及其作用,并運用這些方法完成篇寫景文章。從第二次寫作情況來看,學生的景物描寫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對上述教學反思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學策略體現了基于單元的整體設計理念B.隨筆存在的共性問題在第二次寫作中都得到解決C.讀寫結合有助于學生將寫景方法遷移
8、到寫作之中D.繪制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自主建構讀寫知識14.閱讀某教研組集體備課記錄片段,按照要求答題。教師1:自讀課文設置旁批是這套語文教材的創新點之一。旁批最基本的作用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點和輔助,值得我們好好利用。教師2:在我看來,教材的旁批有多種類型。有的針對課文精彩之處進行點評,有的提示閱讀課文的方法,有的針對文章重難點提出問題。各有各的價值。教師3:對,我覺得旁批能夠啟發學生多角度閱讀課文,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學生借助旁批閱讀課文的情況,更為準確地定位學情。教師4:咱們可以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效果進一步研讀文本,明確教學重難點,參考旁批中適合選用的評點或問題,對教學進行
9、優化整合,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習任務,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對上述備課記錄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旁批屬于教材編排體系中的練習系統B.借助旁批能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C.了解旁批使用情況能夠全面把握學情D.依照旁批設計問題是備課的主要途徑15.閱讀關于綜合性學習教學的研究論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題。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教師首先要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的內容和要點。其次,要關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分析活動對于學生成長的價值。最后,還要關注學生處理問題的過程與方法。教師應把活動中的語文要素用評分量表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可以借用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評價表”,也可以
10、自主設計評價量表;采用教師評價、小組互評以及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不論采用哪種策略,都要注重發揮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功能,提升語文素養。對上述研究論文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學目標是教師制定評價量表的出發點B.定量評價是考察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方式C.評價應側重考察學生綜合性學習的結果D.評價應當關注語文要素在活動中的體現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材料)案例:閱讀某教師教學懷疑與學問的教學實錄片段,完成第16、17題。師: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的最后一段。(PPT顯示)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
11、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師:同學們,“常常這個詞能不能刪去?生:不能,不是一次懷疑,是逐步遞進的。師:“常常”不是遞進,“常?!笔欠磸偷厝プ鲆患隆T賮砜纯?,“常常后邊有幾個動詞?生:“懷疑”“辯論”“評判”“修正”。師:那這四個動詞之間的順序能不能打亂?生:不能。先懷疑,之后才能辯論、評判、修正。師:對,四個動詞之間是有邏輯關系的,都是前者是基礎,慢慢到最后才有了修正的學說。作者希望我們每個人在做學問、讀書、研究別人的學問的時候,都學會懷疑,他們的文章有沒有讓我們產生懷疑的地方呢?讓我們看最后一段,有沒有哪個詞說得
12、不嚴密?一起來讀讀。(PPT顯示)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日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師:你也懷疑一下,這里有沒有哪個詞,你覺得說得太絕對了,說說看。生:都是這樣起來的。師:“都是這樣起來的”,哪個詞你覺得有問題?生:“都是”,太絕對了。師:可以舉個例子嗎?有沒有學說、發明,跟懷疑沒關系,不是懷疑出來的?想想看,生活中有沒有?你有沒有找出來?生:我聽過一個故事。魯班有一次上山,腿被草劃破了,他仔細看了一下,葉子的形狀是鋸齒狀,于是發明了鋸子。師:這跟懷疑沒關系,跟他突然的機遇有關系
13、。因此,只要找到一個不是這樣的,就可以把這句話給推翻。那這句話應該怎么改?生: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大多是這樣起來的。師:“大多是這樣起來的”,這樣說就嚴密了。16.請分析該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論證的嚴密性。(10分)17.請評析教師讓學生“舉個例子”這教學環節的作用。(10分)(材料)案例: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8-19題。秋秋天來了。高遠的藍天下,赤橙黃綠,那是秋天寫不盡的詩情畫意啊!看,那是高粱紅了,一片火焰般的紅海,放眼望去,引人遐想:天上晚霞迷人的紅是這地上高粱渲染的吧?采簇這絢麗的紅,大筆一揮,便有了這秋的紅霞。秋風拂過樹梢,銀杏葉像把把小扇子,
14、有的深綠,有的黃綠相間,有的金黃。風過,葉子像蝴蝶一樣飛舞飄落,好看極了。聽,那長空里雁群引頸長鳴,唱響粗獷的曲子,整整齊齊地排成一字,排成人字,時而清遠流長,時而短促有力,聲聲鳴叫,回蕩在廣袤蒼穹里。聽,那秋夜里草叢中蟋摔的此起比伏的吟唱,你若摒息靜聽,有高音,有中音,有獨唱,有合唱。秋天是屬于大雁,屬于蟋的季節。風里總是帶著芳香,淡淡的,忽遠忽近。那是桂花的味道,橘黃的丹桂,淡黃的金桂,米白的銀桂,一樹樹,簇簇,枝繁葉茂。悠悠花香飄蕩在秋風里,在人們的心田蕩漾、醞釀,沁人心脾。秋天,是喜上眉梢。且不說地里綠綠的大白菜,橙黃的胡蘿卜;也不說滿架紫色的葡萄,高樹上橘紅的柿子;單是林子里的棗樹,
15、滿樹的紅,就給人無限喜悅。小孩兒結伴拿著竹竿去打棗,說來可有趣,一個在打,其他幾個拿著小筐在下面接,不時還揀一個塞嘴里。鼓起的臉頰,仰著的小腦袋,亮晶晶的眼神,是那樣的可愛。田野里,最顯眼的莫過于水稻了,層層疊疊的,金黃的色彩蔓延到山的那邊。一串串稻穗十分飽實,它們的頭都垂得很低,望著根部,也許是在訴說著感激吧,“稻花香里說豐年,秋天啊,不論南方北方,都是甜美的。我喜歡秋天。18.作文評改問題:請從段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8分)19.作文評改問題:請指出該習作的一個優點,并結合習作具體分析。(12分)(材料)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2022題。周亞夫軍細柳文帝
16、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碧熳訛閯?,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背啥Y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
17、,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閱讀提示: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傳記文學有深遠的影響。選自史記的這篇課文,主要記敘漢文帝到周亞夫的細柳營慰問軍士的事。周亞夫沒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說了一句話。然而,漢文帝出軍門后不由得說“此真將軍矣”,贊賞有加。這位將軍到底是怎樣的人呢?閱讀課文,相信你也會深深地被他折服。思考探究:一、熟讀課文,簡要復述文中的故事,想想漢文帝為什么稱周亞夫“真將軍”,與同學交流。二、史記寫人時常“用兩種突出的性格或兩種不同的性格或兩種不同的情勢,抑或兩種不同的結果,作為對照”(李長之語),細
18、讀課文,說說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對刻畫人物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三、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1.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軍中不得驅馳2.上自勞軍勞其筋骨3.已而之細柳軍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4.居無何居天下之廣居四、史記長于記人,書中記述了許多各具特點的歷史人物。從廉頗、藺相加_屈原、項羽、張良、韓信、李廣等人中任選一位,借助注釋與工具書閱讀相關的本紀、世家和列傳,了解其生平事跡,領略人物的風采,感受史記的寫人藝術。單元介紹:學習本單元,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大意;還要多讀熟讀,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不斷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
19、11年版)的相關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學生情況:八年級,班級人數40人。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條件: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等。20.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闡釋你對周亞夫軍細柳教學的認識,不少于200字。(20分)21.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并具體說明確定的依據(不可照抄材料)。(20分)22.教學設計題選擇其中一個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教學方案片段,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25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
20、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1.教學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教師引導學生梳理表現懷古之情的詩詞,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A.岑參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B.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C.許渾咸陽城東樓D.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文學。咸陽城東樓是許渾于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任監察御史的時候所寫。此時大唐王朝已經處于風雨飄搖之際,在一個秋天的傍晚,詩人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即興寫下了此詩。此詩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其中的頸聯、尾聯有懷古之意,符合題干要求。故選C。2
21、.學生國繞“中國鄉村的歷史變遷”開展專題閱讀活動,下列作品適合選用的是A.柳青創業史B.魯迅傷逝C.舍龍須溝D.巴金寒夜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現當代文學。創業史是中國作家柳青創作的長篇小說。小說以梁生寶互助組的發展為線索,表現了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進程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符合題干要求。故選A。3.教師安排學生梳理我國歷史上以數字命名的文學家群體,下列正確的是( )A.曹門三父子:曹操、曹沖、曹植B.蘇門四學士: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C.初唐四杰:王勃、楊炯、陳子昂、駱賓王D.明初三大家:宋濂、劉基、王夫之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古代文學。A項,曹門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C項,初唐四
22、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D項,明初三大家:宋濂、劉基、高啟。故選B。4.教學契訶夫變色龍,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諷刺小說比較閱讀活動,下列作品適合選用的是( )A.夏目漱石我是貓 B.都德最后一課C.歐亨利麥琪的禮物 D.阿西莫夫基地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外國文學。我是貓是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創作的長篇小說,淋漓盡致地反映了二十世紀初,日本中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生活,尖銳地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開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作者繼承了日本俳諧文學和西歐諷刺文學的傳統,善于運用風趣幽默、辛辣諷刺的手法進行揭露和批判。符合題干要求。故選A。5.學習愛蓮說,學生對虛詞“之”進行整理,下列語句中的“之”與“予獨愛蓮之
23、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孔子云: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B.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列子愚公移山)C.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宋濂送東陽馬生序)D.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閱讀。題干中的“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之”是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B項,“之”是助詞,用于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可譯為“的”。C項,“之”是代詞,代指東陽馬生。D項,“之”是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與題干的“之”用法相同。故選D。6.講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中“面”的用法,教師使用其他同樣包含該用法的語句進行比較,下列不
24、適合的是( )A.薄暮冥冥,虎嘯猿啼(范仲淹岳陽樓記)B.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齡狼)C.斗折蛇行,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D.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司馬遷陳涉世家)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閱讀。例句中,“面”名詞作狀語,當面。本句大意: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們,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人。A項,無詞類活用現象。本句大意: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B項,“犬”,名詞作狀語,像狗一樣。本句大意:一只狼徑直走開了,另哥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C項,“斗”,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吧摺保~作狀語,像蛇一樣。本句大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25、D項,“狐”,名詞作狀語,像狐貍一樣。本句大意:像狐貍一樣嗥叫著大喊:“大楚將興,陳勝為王?!惫蔬xA。7.教師準備結合例子為學生講解“選擇復句”的特點,下列適合選用的是( )A.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是為勞動而生活。B.這十多個少年,委實沒有一個不會鳧水的,而且兩三個還是弄潮的好手。C.在他們的內心深處,與其說盼望著回家,毋寧說更害怕回家。D.他并沒有“說”,但他“做”了,還做出了卓越的成績。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現代漢語基礎知識。選擇復句:分句間有選擇關系,有的分別說出兩種或幾種可能的情況,讓人從中選擇,這叫未定選擇,這類選擇復句又分數者選一(又稱任選)和二者選一(又稱限選)兩類;有的說出
26、選定其中一種,舍棄另一種,這叫已定選擇,又稱決選,這類選擇復句又分先舍后取、先取后舍兩類。C項,根據關聯詞語“與其.”可知,屬于選擇復句。A項,根據關聯詞語“面.面.”可知,屬于并列復句。B項,根據關聯詞語可知,屬于遞進復句。D項,根據關聯詞語“但”“還”可知,屬于轉折復句。故選C。8.教學“活動探究”新聞單元,教師根據單元提示和選文特點確定活動目標,下列不適合的是( )A.聯系歷史背景分析課文的社會價值B.通過比較了解不同新聞體裁的特點C.揣摩作者隱含在事件中的態度傾向D.通過想象嘗試常見新聞體裁的寫作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現代文閱讀。本單元為新聞單元,新聞具有及時性和真實性的特點,它以消息、通
27、訊、特寫等樣式,向我們提供各方面最新的資訊。學習新聞作品,要注意聞結構的多樣性,分清新聞事實與新聞背景、客敘述與主觀評價,在此基礎上,去粗取精,抓住有用信息;要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傾向。故A、B、C項都正確。D項,新聞強調真實性,故不能“想象”。故選D。9.學習湖心亭看雪,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把“天與云與山與水”中的三個“與”字去掉,與原文進行對比閱讀,下列對該環節的評析正確的是( )A.有助于學生理解疊詞“與”產生的表達效果B有助于學生體會文言文語言簡潔的特色C.有助于學生品味天地相融渾然體的意境D.有助于學生加強記憶,提高古詩文背誦效率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閱讀。教師
28、設計題干中的教學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與”字的分析,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原句中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連接在一起,給人一種天地相融渾然一體的感覺。故C項正確。A項,句中“與”不是疊詞。B項,該句文言文并沒有體現語言簡潔的特色。D項,通過一個字的講解,并不能提高學生古詩文的背誦效率。故選C。10.學習艾青詩選,教師結合全書內容指導閱讀方法,下列做法不適合的是A.鑒賞關鍵意象,把握情感基調B.結合創作背景,分析作品主題C.感悟詩歌意境,體會人生哲理D.品味語言格律,歸納藝術手法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詩歌鑒賞。艾青詩選是艾青創作的現代詩,艾青是自由體新詩的代表詩人,故其詩歌中并沒有格律的運用。
29、故選D。11.閱讀某教師名著導讀教學敘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題。語文教材編者將魯迅朝花夕拾放在七年級上冊,編寫意圖很明確:消除學生與經典的隔膜。我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通過回顧課文內容和主題,逐漸過渡到整本書的閱讀。閱讀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基于魯迅“愛憎不相離”的復雜情感,梳理魯迅與書中各個人物的相互關系,分析他們的個性特征以及對魯迅人生的成長的影響。我設計了一項寫作任務:任選其中一個人物,以魯迅的口吻給他(她)寫一封信,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對上述教學敘事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查閱內容簡介是消除學生與經典膈膜的主要方法B.活動安排體現了以點帶面、讀寫結合的教學思
30、路C.梳理人物關系是為了歸納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D.寫作任務是為了引導學生把握魯迅的語言風格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語文教學實施。該教師設計的寫作任務,可以以點帶面,幫助學生理解作者及人物想象,同時也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思路。故B項說法正確。A項,查閱內容簡介并不是消除學生與經典隔膜的主要方法。此項說法錯誤。C項,梳理人物關系并不是為了歸納魯迅的兒童教育觀念,而是為了分析人物的個性特征以及對魯迅人生成長的影響。此項說法錯誤。D項,該寫作任務并不能幫助學生把握魯迅的語言風格。此項說法錯誤。故選B。12.閱讀某教師的口語交際教學敘事片段,按照要求答題。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結合傳元節日組織了次口語
31、交際教學活動。在中秋節到來之前,我安排學生搜集有關中秋節的資料,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然后,要求所有學生結白自己搜集的資料寫段關于中秋節的短文,在課堂上朗讀出來,從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更充分地認識中秋節。對上述教學敘事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學活動不利于提升學生的交際應對能力B.朗讀環節沒有體現口語交際的交互性特點C.資料整理不是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的必要條件D.教學活動沒有創設聯系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語文教學實施。D項,該教師是結合傳統節日組織的這次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且讓學生自己搜集資料,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聯系學生現實生活。此項說法錯誤。故選D。13.單選題閱讀某教師的
32、教學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題。寫景單元閱讀教學結束后,我采取層層推進的寫作教學策略組織了學習活動。第一節課,我安排學生自由寫作,了解他們在景物描寫能力方面的現狀。然后批改學生隨筆,梳理出學生的共性問題,并結合日常教學情況分析原因。第二節課,我首先呈現學生隨筆寫作存在的問題,然后回顧閱讀課所學的寫景方法。要求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這些方法及其作用,并運用這些方法完成篇寫景文章。從第二次寫作情況來看,學生的景物描寫能力得到一定提升。對上述教學反思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學策略體現了基于單元的整體設計理念B.隨筆存在的共性問題在第二次寫作中都得到解決C.讀寫結合有助于學生將寫景方法遷移到寫作
33、之中D.繪制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自主建構讀寫知識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語文教學實施。B項,從第二次寫作情況看,學生的景物描寫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但這并不能表明隨筆存在的共性問題都得到了解決。此項說法錯誤。故選B。14.閱讀某教研組集體備課記錄片段,按照要求答題。教師1:自讀課文設置旁批是這套語文教材的創新點之一。旁批最基本的作用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點和輔助,值得我們好好利用。教師2:在我看來,教材的旁批有多種類型。有的針對課文精彩之處進行點評,有的提示閱讀課文的方法,有的針對文章重難點提出問題。各有各的價值。教師3:對,我覺得旁批能夠啟發學生多角度閱讀課文,為課堂教學做好準備。我們可以通過了解學生
34、借助旁批閱讀課文的情況,更為準確地定位學情。教師4:咱們可以根據學生自主學習效果進一步研讀文本,明確教學重難點,參考旁批中適合選用的評點或問題,對教學進行優化整合,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學習任務,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對上述備課記錄的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旁批屬于教材編排體系中的練習系統B.借助旁批能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C.了解旁批使用情況能夠全面把握學情D.依照旁批設計問題是備課的主要途徑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語文教學實施。B項,旁批的基本作用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支點和輔助,是學生對課文重難點及精彩之處等的點評與思考,故借助旁批能培養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此項說法正確。A項,旁批不屬于練習系統。此
35、項說法錯誤。C項,了解旁批使用情況可以掌握一部分學情,但并不能全面了解學情。此項說法錯誤。D項,備課的主要途徑是教材和學情。此項說法錯誤。故選B。15.閱讀關于綜合性學習教學的研究論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題。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教師首先要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評價的內容和要點。其次,要關注學生參與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分析活動對于學生成長的價值。最后,還要關注學生處理問題的過程與方法。教師應把活動中的語文要素用評分量表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可以借用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評價表”,也可以自主設計評價量表;采用教師評價、小組互評以及自我評價等多種方式。不論采用哪種策略,都要注重發揮
36、評價促進學生學習的功能,提升語文素養。對上述研究論文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教學目標是教師制定評價量表的出發點B.定量評價是考察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方式C.評價應側重考察學生綜合性學習的結果D.評價應當關注語文要素在活動中的體現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語文教學實施。C項,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探究精神與合作態度。主要著眼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是否能積極參與活動,是否能主動提出問題,還有搜集整理材料、綜合運用語文知識探究問題、展示與交流學習成果等方面的情況。各個學段綜合性學習的評價都要著眼于促進學生提高語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們擴大視野,更好地掌握學習語
37、文的方法。故評價并不只側重考查學生綜合性學習的結果。此項說法錯誤。故選C。二、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8分,第18題12分,共40分)(材料)案例:閱讀某教師教學懷疑與學問的教學實錄片段,完成第16、17題。師:我們一起來看文章的最后一段。(PPT顯示)一切學問家,不但對于流俗傳說,就是對于過去學者的學說也常常要抱懷疑的態度,常常和書中的學說辯論,常常評判書中的學說,常常修正書中的學說:要這樣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學說產生。師:同學們,“常常這個詞能不能刪去?生:不能,不是一次懷疑,是逐步遞進的。師:“常?!辈皇沁f進,“常常”是反復地去做一件事。再來看看,“常常后邊有幾個
38、動詞?生:“懷疑”“辯論”“評判”“修正”。師:那這四個動詞之間的順序能不能打亂?生:不能。先懷疑,之后才能辯論、評判、修正。師:對,四個動詞之間是有邏輯關系的,都是前者是基礎,慢慢到最后才有了修正的學說。作者希望我們每個人在做學問、讀書、研究別人的學問的時候,都學會懷疑,他們的文章有沒有讓我們產生懷疑的地方呢?讓我們看最后一段,有沒有哪個詞說得不嚴密?一起來讀讀。(PPT顯示)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都是這樣起來的。若使后之學者都墨守前人的日說,那就沒有新問題,沒有新發明,一切學術停滯,人類的文化也就不會進步了。師:你也懷疑一下,這里有沒有哪個詞,你覺得說得太絕對
39、了,說說看。生:都是這樣起來的。師:“都是這樣起來的”,哪個詞你覺得有問題?生:“都是”,太絕對了。師:可以舉個例子嗎?有沒有學說、發明,跟懷疑沒關系,不是懷疑出來的?想想看,生活中有沒有?你有沒有找出來?生:我聽過一個故事。魯班有一次上山,腿被草劃破了,他仔細看了一下,葉子的形狀是鋸齒狀,于是發明了鋸子。師:這跟懷疑沒關系,跟他突然的機遇有關系。因此,只要找到一個不是這樣的,就可以把這句話給推翻。那這句話應該怎么改?生:古今科學上新的發明,哲學上新的理論,美術上新的作風,大多是這樣起來的。師:“大多是這樣起來的”,這樣說就嚴密了。16.請分析該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論證的嚴密性。(10分)參考
40、答案該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理解論證的嚴密性的:(1)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該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引導學生品詞析句,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師生交流語段中關鍵詞句的作用,如“常常”能否刪去、四個動詞順序能否打亂。通過師生對話,學生理解了懷疑與學問這一議論文論證的嚴密性這一特點。(2)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提高核心素養。在引導學生理解議論文論證嚴密性特點的基礎上,該教師進-步引導學生發揮質疑精神,探究文章是否存在不嚴密用詞并進行修改,從而在讀寫結合的實踐中加深了對論證嚴密性的理解。17.請評析教師讓學生“舉個例子”這教學環節的作用。(10分)參考答案教師讓學生“舉個例子”這一教
41、學環節的作用:閱讀簡單的議論文,學生要能夠區分觀點與材料,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文章希望讀者學會懷疑,教師引導學生秉持懷疑精神,敢于質疑,發現文章的問題。當學生提出“都是這樣起來的”說法絕對時,教師請學生舉例說明,意在希望學生找到確切依據,證明自身觀點,而這也是議論文學習中重要的目標。敢于質疑,勤于思考,有理有據,不僅把握文章觀點,也切實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提升,以此實現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材料)案例:閱讀下面的學生習作,完成第18-19題。秋秋天來了。高遠的藍天下,赤橙黃綠,那是秋天寫不盡的詩情畫意啊!看,那是高粱紅了,一片火焰般的紅海,放眼望去,引人遐想
42、:天上晚霞迷人的紅是這地上高粱渲染的吧?采簇這絢麗的紅,大筆一揮,便有了這秋的紅霞。秋風拂過樹梢,銀杏葉像把把小扇子,有的深綠,有的黃綠相間,有的金黃。風過,葉子像蝴蝶一樣飛舞飄落,好看極了。聽,那長空里雁群引頸長鳴,唱響粗獷的曲子,整整齊齊地排成一字,排成人字,時而清遠流長,時而短促有力,聲聲鳴叫,回蕩在廣袤蒼穹里。聽,那秋夜里草叢中蟋摔的此起比伏的吟唱,你若摒息靜聽,有高音,有中音,有獨唱,有合唱。秋天是屬于大雁,屬于蟋的季節。風里總是帶著芳香,淡淡的,忽遠忽近。那是桂花的味道,橘黃的丹桂,淡黃的金桂,米白的銀桂,一樹樹,簇簇,枝繁葉茂。悠悠花香飄蕩在秋風里,在人們的心田蕩漾、醞釀,沁人心
43、脾。秋天,是喜上眉梢。且不說地里綠綠的大白菜,橙黃的胡蘿卜;也不說滿架紫色的葡萄,高樹上橘紅的柿子;單是林子里的棗樹,滿樹的紅,就給人無限喜悅。小孩兒結伴拿著竹竿去打棗,說來可有趣,一個在打,其他幾個拿著小筐在下面接,不時還揀一個塞嘴里。鼓起的臉頰,仰著的小腦袋,亮晶晶的眼神,是那樣的可愛。田野里,最顯眼的莫過于水稻了,層層疊疊的,金黃的色彩蔓延到山的那邊。一串串稻穗十分飽實,它們的頭都垂得很低,望著根部,也許是在訴說著感激吧,“稻花香里說豐年,秋天啊,不論南方北方,都是甜美的。我喜歡秋天。18.作文評改問題:請從段找出兩個錯別字,從第段中找出一處病句,分別改正。(8分)參考答案錯別字:第段“
44、此起比伏”應為“此起彼伏”,“摒息”應為“屏息”。第段“沁人心睥”應為“沁人心脾”。第段病句:秋天,是喜上眉梢。病因:主賓搭配不當??筛臑?秋天,是喜上眉梢的季節。19.作文評改問題:請指出該習作的一個優點,并結合習作具體分析。(12分)參考答案示例一:文章主題明確,脈絡清晰。文章標題為“秋”,全文從“秋天來了”起筆,以“我喜歡秋天”作結。主體部分則圍繞秋天帶給“我”的感受展開,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等多重感官。如第二、三段寫出秋天赤橙黃綠諸多色彩的詩情畫意,第四段描繪雁群粗獷的長鳴和蟋蟀高低起伏的交響,第五段作者又沉浸在桂花的悠悠香味中,六、七段書寫出秋天豐收的喜悅。因此,文章立意鮮明,
45、脈絡清晰。示例二:文章語言生動,意境優美。在描繪秋天的色彩、聲音、香味、豐收等部分,文章充分運用了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秋天的詩情畫意。在用詞上也頗為貼切,疊詞的運用更是使得文章讀來清新雋永,意境不俗。有面的總寫,有點的特寫,比如第六段寫出小孩子打棗吃棗的細節。每讀一段,都仿佛在欣賞一幅幅優美的畫卷。(任選角度,只需寫出一處優點,結合文章內容言之有理即可。)(材料)閱讀文本材料和具體要求,完成第2022題。周亞夫軍細柳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
46、。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至,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庇谑翘熳幽税崔\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閱讀提示:史記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傳記文學有深遠
47、的影響。選自史記的這篇課文,主要記敘漢文帝到周亞夫的細柳營慰問軍士的事。周亞夫沒有迎接天子,最后才露面,且只說了一句話。然而,漢文帝出軍門后不由得說“此真將軍矣”,贊賞有加。這位將軍到底是怎樣的人呢?閱讀課文,相信你也會深深地被他折服。思考探究:一、熟讀課文,簡要復述文中的故事,想想漢文帝為什么稱周亞夫“真將軍”,與同學交流。二、史記寫人時常“用兩種突出的性格或兩種不同的性格或兩種不同的情勢,抑或兩種不同的結果,作為對照”(李長之語),細讀課文,說說文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對比、襯托的寫法,對刻畫人物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三、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含義。1.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軍中不得驅馳2.上自勞軍勞
48、其筋骨3.已而之細柳軍 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4.居無何居天下之廣居四、史記長于記人,書中記述了許多各具特點的歷史人物。從廉頗、藺相加_屈原、項羽、張良、韓信、李廣等人中任選一位,借助注釋與工具書閱讀相關的本紀、世家和列傳,了解其生平事跡,領略人物的風采,感受史記的寫人藝術。單元介紹:學習本單元,要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大意;還要多讀熟讀,積累常見文言詞語和名言警句,不斷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閱讀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相關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學生情
49、況:八年級,班級人數40人。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條件: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音頻、視頻文件等。20.從“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角度,闡釋你對周亞夫軍細柳教學的認識,不少于200字。(20分)參考答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這篇文章講述了周亞夫駐扎細柳營時,漢文帝劉恒慰問軍隊的事,通過其他軍隊和周亞夫軍隊的對比,表現周亞夫忠于職守、治軍嚴明。作者以對比、反襯的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治軍嚴謹、剛正不阿的將軍形象。結合課標要求及文本分析,本課的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反復朗讀,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把握周亞夫的人物形象特點,學習周亞夫忠于職守、治軍嚴明的精神品質,感受人物魅力。教師補充背景知識,引導學生聯系當今時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職業學院預備黨員鑒定表
- 風系統分類及優化設計步驟
- 大學生就業論文范文
-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綜合測試(二)(二模)物理試題 含答案
- 工作分析與評價試題庫(含答案)
- 天津市十二區縣重點中學2025年高考考前提分英語仿真卷含解析
- 裝配鉗工(初級)練習題庫及參考答案
- 變電站值班員專業(理論)考試題(含參考答案)
- 油氣倉儲環節的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構建考核試卷
- 果蔬銷售中的品牌形象塑造與維護考核試卷
- ISO9001注冊審核員專業劃分小類
- 自動涂膠機機械系統設計和實現 機械制造自動化專業
- 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課件 -保家衛國 獨立自主 部編版 (共48張PPT)
- 安徽省歷年中考數學試卷,2014-2021年安徽中考數學近八年真題匯總(含答案解析)
- 利益沖突申報表
- 項目工作周報模板
- GB4789.2-202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 菌落總數測定
- DB45∕T 396-2022 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程
- 護工培訓課件課件
- 工業氣體企業公司組織架構圖職能部門及工作職責
- 20XX上海嘉定高中高三英語一模試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