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一、場地分析二、地形設計三、場地剖面四、停車場五、管道綜合六、場地綜合設計一、 場 地 分 析【知識要點】1.建筑退界用地紅線、道路紅線、藍線、城市綠線、城市紫線;2.防護距離古樹名木、地下工程、高壓線、衛生隔離;3.防火間距多層、高層;4.日照間距日照間距系數;5.日照分析大陽方位角、大陽高度角;6.防噪間距建筑物與噪聲源之間7.建筑高度控制;8.通視要求停車場、停車庫出入口;9.現有地形標高、地形高差、坡度分類,坡度分析;10.邊坡或擋土墻退讓建筑物與邊坡或檔土墻的上緣、下緣的距離。例題設計條件:某住宅小區在商店的北側,擬建一個會所、一個多層住宅和一個高層住宅,其
2、尺寸如圖l31所示。當地日照間距系數為1.25。若暫不考慮對北側其他建筑物的影響,要達到這4幢建筑物間距及基底總長度最短應如何布置? 任務要求: 1.回答下列問題: (1)占地總長度最短為 A m。 A 76 B 89 C 91 D 94 (2)占地總長度最短時,建筑物排列順序為 B A a、b、c、d B a、c、b、d C a、d、b、c D a、c、d、b 2.要求標明建筑名稱,有關間距、尺寸、總尺寸等。解答提示:1.日照間距在三個擬建建筑物中,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有日照要求。位于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南側的建筑物,要滿足其日照要求,同時要考慮其對北側建筑的影響,如圖1-32中虛線所示。2.防
3、火間距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5.2.1條規定,已建商店、多層住宅與會所的防火間距均為6m;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4.2.1條規定,高層住宅與會所的防火間距為9m。3.確定建筑物排序排序為a、b、c、d時,總長度為89m;排序為a、c、b、d時,總長度為76m;為a、d、b、c時,總長度為9lin;排序為a、c、d、b時,總長度為92m。綜合確定的建筑間距,可知占地總長度最短的距離為76m,如圖1-32所示。 設計條件:在某用地內擬建多層和高層住宅,場地現狀如圖l48所示。用地南側和東側為城市道路,西北角有一幢已建辦公樓(高40m),南面已有建筑的高度分別為40m和45m。規劃要求如下:
4、1.擬建多層、高層住宅沿城市道路時應分別后退用地紅線5m、10m,兩者后退北側和西側用地紅線均為3m。2.當地日照間距系數為1.2。3.用地紅線內地面標高為105.OOm,城市道路南側地面標高為102.50m。任務要求:1.回答下列問題: (1)辦公樓與多層住宅可建范圍邊界的距離為 B m。A 6 B 9 C 13 D 18(2)辦公樓與高層住宅可建范圍邊界的距離為 C m。A 6 B 9 C 13 D 18(3)已有建筑(高40m)與高層住宅可建范圍邊界的距離為 C mA 5 B 6 C 45 D 51(4)擬建多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可建范圍面積之差為 C m2。A 310 B 585 C 66
5、0 D 6752.繪出擬建多層住宅的可建范圍,用表示;擬建高層住宅的可建范圍,用表示,兩者均可建者,用疊加的斜線表示。3.求出二者可建范圍面積之差。解答提示:1.建筑退界根據規劃要求,擬建多層住宅沿城市道路時應后退用地紅線5m,擬建高層住宅沿城市道路時應后退用地紅線10m,兩者后退西側和北側用地紅線均為3m。2.地形高差用地紅線內地面標高為105.OOm,城市道路南側地面標高為102.50m,兩者高差為2.50m。3.日照間距為滿足擬建住宅的日照要求,其可建范圍線距已有建筑(高40m)的距離為:(40-2.50) X 1.2=45.Om,距已有建筑(高45m)的距離為:(45-2.50) X
6、1.2=51.Om。4.防火間距根據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第4.2.1條規定,辦公樓與擬建多層住宅可建范圍線的距離應為9m,辦公樓與擬建高層住宅可建范圍線的距離應為13m。在擬建住宅可建范圍的西北角,應分別以相應間距為半徑的圓弧距離。5.計算擬建多層與高層住宅可建范圍面積之差南側:(107-10-65-3) X 5=145(m2);東側:(78-5-3) X 5=350(m2);西北角:4 X (23-3)+3.144 X (132-92)+4X(7-3)=165(m2);共計:145+350-165=660(m2)。根據上述因素綜合確定的可建范圍如圖1-49所示。本 章 小 結·
7、知識要點10個建筑退界、防護距離、防火間距、日照間距、日照分析、防噪間距、建筑高度控制、通視要求、現有地形、邊坡或擋土墻退讓。·熟記數據6類防護距離古樹名木(樹冠外5m、樹干胸徑的20倍);防火間距多層、高層;防噪間距鐵路300m、>270輛/小時的城市道路80m、教學樓(或教學樓與運動場)之間25m;停車場(庫)出人口通視要求后退2m、兩邊各60º;地形坡度分級標準10、25邊坡或擋土墻-3m(上緣)、2m(下緣)。·公式1個二、地形設計知識要點1設計等高距;2等高線間距;3等高線繪制道路(公路)、廣場(停車場)、邊坡、排水渠;4排水設施布置排水溝、排水渠
8、、雨水口類型一:道路等高線解題方法:1.掌握公式2-12-4;2.正確計算控制點(如變坡點)標高;3.注意路面、人行道和路肩等高線向后傾斜方向不同;4.掌握剛性路面和柔性路面設計等高線的不同表示方法;5.有變坡點時,其兩側等高線的疏密不同。【習題2-1】設計條件:擬建一條混凝土道路,其寬度為12.0m,縱坡為2.5%,橫坡為1.5%,人行道寬度為3m,橫坡為2.0%,路緣石高度為0.15m,其上A點設計標高為9.00m,設計等高距為0.10m,如圖2-7所示。任務要求:1.回答下列問題:(1) 混凝土路面為 A 。A剛性路面 B柔性路面(2) 人行道的等高線與路面的等高線是 A 。A不連續的
9、B連續的(3) 道路中心線處等高線的距離為 D m。A 1.0 B 2.0 C 3.0 D 4.0(4) 路面和人行道同名等高線的間距為 C m。A 2.0 B 4.0 C 6.0 D 8.02.標注B點設計標高,并繪出該道路AB段路面和人行道的設計等高線。解答提示:1.計算B點設計標高h hB=9.0-22.0 X 2.5%=8.45(m)2.繪制路面等高線道路中心線處等高線間距為L1:L1=道路邊緣至拱頂同名等高線的水平距離為L2:L2=B點與8.40m等高線的距離為L1:L1=3.繪制人行道等高線人行道等高線的間距為L3:L3= L1=4.0(m)人行道內緣至外緣同名等高線的水平距離為L
10、4=人行道內緣與路面同名等高線的水平距離為L5:L5=4.繪圖注意(1) 等高線線型混凝土路面的路拱為直線,相應的等高線也是直線。(2) 等高線向后傾斜的方向等高線向后傾斜的方向要根據縱坡和橫坡來判斷,使雨水能垂直于等高線往下方流動,注意人行道的等高線的方向與路面等高線方向相反。(3) 等高線的表示等高線用細線表示,為便于識讀,應間隔4根加粗一條等高線,并注出數值。擬建混凝土道路的設計等高線見圖2-8。本 章 小 結·知識要點4個等高距、等高線間距、等高線繪制、排水設施布置。·熟記數據6類等高距0.020.10m,取偶數;地面最小坡度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規定為0.3,民用
11、建筑設計通則規定為0.2;廣場設計坡度最大平原l(丘陵和山區3)、最小0.3,引入坡道最大7,緩坡段坡度2;道路最大縱坡-冰雪嚴寒8、城市道路9、場地道路11;路拱坡度12;邊坡坡度挖方1:l、填方1:15。公式4個三、場 地 剖 面設計條件:在坡地內擬建一幢療養樓,場地現狀如圖3-16(a)所示,其北側療養樓的地面標高為50,00m,南側療養樓的地面標高為54.00m。規劃要求如下:1.土方平衡,土方量最小。2.離南面療養樓最近。3.當地日照間距系數為2.0。4.設計地面的排水坡度忽略不計。任務要求:1.回答下列問題:(1)臺地的設計標高為A m。A 52.00 B 53.00 C 53.5
12、0(2)擬建療養樓與南側療養樓最近的距離為 C m。A 12.00 B 16.00 C 18.00 (3)北側擋土墻與北側療養樓的距離為 C m。A 5.00 B 13.00 C 15.002.根據所提供的場地剖面圖,選定擬建項目的合理位置,適度調整場地地面圖3-16(b),允許設置擋土墻而不考慮設置邊坡,并繪制場地設計地面。解答提示:1.地形分析用地地勢為南高北低,從絕對標高54.00m50.00m,高差為4.00m,地形坡度為10,豎向設計應采取臺階式布置。2.豎向設計設計地面的中心應位于斜坡中點,可使挖方與填方的三角形面積相等,從而保證其土方量平衡。設計地面標高為(54.00-50.00
13、)2+50.00=52.00(m),即臺階高度均為2.00m。如果把斜坡處理為一個設計地面,即臺階寬度定為40.00m,其挖(填)方面積分別為S1:S11/2 X 20.00 X 2.00=20.00(m2)圖3-17(a),但運距最大;如果把斜坡的水平距離劃分為四等分,即臺階寬度定為20.00m,其挖(填)方面積分別為S2:S21/2 X 10.00 X 1.00 X 2=l0.00(m2)圖3-17(b),其運距最小。當抬高或降低設計地面標高后,都會使三角形的面積增加,從而其總土方量加大。3.確定擬建療養樓位置擬建療養樓的位置與南側擋土墻的距離應滿足城市用地豎向規劃規范(CJJ 83-99
14、)第5.0.3條規定,即2.00m,另外,還要滿足擋土墻對其的日照間距要求。據此,推算出擬建建筑與南側療養樓的最近距離為18.00(m)。在設計地面標高變化處布置相應的擋土墻并用粗實線繪出設計地面, 本 章 小 結·知識要點5個場地設計標高、場地排水、擋土墻、邊坡、土方計算和土方平衡。·熟記數據5類地面形式選擇平坡式、臺階式,8;場地設計標高設計頻率洪水位+0.5m室內外高差至少0.5m;車道最大縱坡直線15、曲線12;緩和坡段車道縱坡大于10時設置,其長度為3.6m,坡度為坡道縱坡的1/2。公式1個第三章 地 面 停 車 場【知識要點】1.地塊位置選擇;2.出入口的數量及
15、位置;3.引入坡道設計;4.車流路線與通道布置;5.車位尺寸與數量;6.殘疾人停車位布置;7.綠化帶及附屬用房的布置8.場地坡度及雨水的排除;9.場地剖面設計及土方平衡 類型二:停車數50100輛解題方法:1.出人口數量為2個,其位置、間距要符合規范要求;2.通道要形成環路;3.殘疾人停車位應使用方便;4.要滿足后退用地紅線的要求;5.停車坪和引道的豎向設計滿足規范要求。【習題4-4】比例:見圖4-14。單位:m。設計條件:某市郊擬在坡地上修建停車場,基地內外有幾棵樹木均需保留,位置如圖4-14所示。城郊公路寬度為12.0m,路拱坡度為1.5,其布置要求如下:1.停車位不少于57個,其中殘疾人
16、停車位不少于4個。停車位長度尺寸及要求詳見圖4-6,通道寬7.0m,在場地內貫通,停車方式均為垂直式。2.停車場地面設計標高為271.50m,出、入口應設與城郊公路銜接的引入坡道。3.停車場出人口處設6m X 6m的管理用房。任務要求:1.回答下列問題:(1)停車場出人口的數目為 B 個。A l B 2 C 3(2)停車場的停車數量為 A 輛。A 57 B 58 C 59(3)停車場與通道平行方向的最大縱坡度為 B 。A 0 B1 C 2 D 32.繪出停車場出人口及其引入坡道的位置,標明坡道尺寸、3.繪出停車場內各種停車位(含殘疾人停車位),標明其長、寬尺寸及停車數量(可不繪車位線)。4.沿
17、用地紅線周邊至少留出3.00m寬綠化帶。5.用斜線標明綠化帶位置,場地內樹冠范圍內不得停車。6.繪出到休息室的步行道。解答提示:1.出入口數量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范(GB 50220-95)第8.1.8.3條規定:50300個停車位的停車場,應設兩個出入口。本設計停車數量不少于57輛,因此要設兩個出入口。在用地南側的城郊公路上設置出口,而在用地東側的城郊公路上設置人口。2.平面布置停車位應布置在用地紅線內扣除3.00m的范圍內。根據用地的形狀,沿東西方向布置停車位;當背靠背布置停車帶時,留出2.00m的綠化帶;再沿南北方向布置兩條通道,使停車場內通道形成環路。采用垂直式停車方式,停車數量為5
18、7輛。管理用房靠近出口、人口布置,并保留西北角的兩棵樹木。其中,入口和出口引入坡道與城郊公路銜接處的半徑為9.00m,兩組停車為垂直時的曲線半徑為2.00m。3.豎向布置分別求出人口和出口處的城郊公路邊緣的路面標高。考慮到基地周圍的地形自然排水方向,并根據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 37-90)第11.2.10條規定,將停車坪的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地面坡度設計為1。根據要求,停車坪的地面設計標高為271.50m,考慮到排水的要求,該點應位于停車坪的西北角位置。據此,求出停車坪內各點標高。出、入口引入坡道及其緩坡段的坡度參考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 37190)第11.1.5條,條文規定:與廣場相連接
19、的道路縱坡度困難時最大縱坡不應大于7,但在出入口處應設置縱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緩坡段。因此,將最大縱坡取為2,緩坡段的坡度取為1%;緩和坡段的長度按一輛小汽車的總長(4.8m)考慮,取為5.00m。4.綠化布置沿用地紅線3.00m范圍內及分隔帶均可以布置綠化。標注尺寸、設計標高和坡度標(坡度、坡長、坡向)。停車場的設計如圖4-15所示。第六章 管 道 綜 合【知識要點】1.管道(或管溝)與建筑物基礎的最小距離;2.地下管線的水平敷設順序;3.電力及電信電纜的平面布置原則4.管線密集處的斷面圖;5.地下管線覆土深度的規定;6.地下管線的垂直敷設順序;7.地下管道交叉的凈距要求;8.主要交叉點上下管
20、線的標高或間距;9.管溝的埋設深度;10.不宜敷設在同一管溝中的管線。類型一:確定管線與建筑物的距離解題方法:1.理解建筑物基礎埋置深度;2.了解管道溝槽底面的挖深;3,掌握管道與建筑物基礎的最小距離的計算方法【習題6-1l】設計條件:1.已知某低層住宅一層的室內地坪標高為±0.00m,室外地面標高為-0.50m,基礎底面標高為-1.92m,如圖6-3所示。該場地土壤內摩擦角為30º(tan30=0.58)。2.在該住宅旁擬直埋熱力管道,其外徑(含保溫外殼)00.40m。要求溝槽內壁與管道外徑間留出0.50m的間隙,以便于施工。管道敷設的覆土深度S為1.60m。任務要求:1
21、.回答下列問題:(1)住宅基礎底砌置深度h為 B 。A L 00m B 1.42m C 1.50m D 2.00m(2)管道溝槽底面的挖深H為 C A 1.00m B 1.50m C 2.00m D 2.50m(3)管道溝槽底面的最小施工寬度d為 B 。A 1.00m B 1.40m C 2.00m D 2.50m(4)管道中心線至住宅基礎外緣的最小距離L為CA l 00m B 1.50m C 1.70m D 2.00m2.求出管道中心線至住宅基礎外緣的最小距離L。3.在下面的剖面圖中加繪管道和溝槽(壁面垂直)斷面,并標注相關尺寸D、H、h、H-h、a和L。參考答案:(1)B (2)C (3)
22、B (4)C解答提示:1.住宅基礎底砌置深度h住宅基礎底砌置深度A應從室外地面算起(其數值根據該建筑物的結構計算確定):h1.92-0.501.42(m)2.管道溝槽底面的施工寬度a管道溝槽底面的施工寬度。取決于管徑、材料等條件。因壁面垂直,當溝槽深度H2m時,其寬度d管道外徑D+兩側至槽壁間的施工距離,即:eD+2=0.40+2 X 0.501.40(m)3.管道溝槽底面的挖深H:HD+S0.40+1.60=2.00(m)4.管道中心線至住宅基礎外緣的距離L當HA時,可根據管道的種類,其L滿足相應規定的最小限值即可;當H>h時,按公式(6-2)計算。因此,管道中心線至住宅基礎外緣的最小
23、距離L為:=1.70(m)在剖面圖中繪出管道和溝槽斷面,并標注相關尺寸D、H、h、H-h、a和L,如圖6-4所示。類型四:管溝解題方法:1.掌握管溝與建筑物基礎外緣的水平距離的計算公式;2.了解選擇管線種類時的特殊要求;3.了解管溝中管線的垂直排序的規定。【習題6-4】比例:見圖6-10。單位:m。設計條件:某建筑場地中,需在建筑物旁安排管溝。管溝內設有熱力、燃氣、給水和污水管道中的三種,各條件見圖6-10。1.要求管溝的覆土深度為0.9m。2.已知場地土壤內摩擦角為30º(tan=0.577)3.暫不考慮管溝的施工操作距離。任務要求:1.回答下列問題: (1)管溝外壁距離建筑物基礎
24、外緣的水平距離最少為 D 。A 0.577m B 0.923m C 1.773m D 2.773m(2)管溝的底部挖深為 D 。A 1.5m B 1.6m C 2.3m D 2.4m(3)所選擇的管線按由上至下順序排列應為 B 。A燃氣管、熱力管、給水管 B熱力管、給水管、污水管C燃氣管、給水管、污水管 D燃氣管、熱力管、污水管2.在平面圖中標注下列內容:(1)根據要求繪出室外管線剖面簡圖,并注明尺寸。(2)表示出所選三種管道由上至下排列的位置。解答提示:1.計算管溝與建筑物基礎外緣的水平距離L 其中:建筑物基礎底砌置深度h=500+300=800(mm)管溝底部挖深H=900+1500=24
25、00(mm)按土壤內摩擦角計算得出建筑物基礎外緣與管溝外壁的距離為2.773m.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 50187-93)第7.2.8條規定:管線共溝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四、火災危險性屬于甲、乙、丙類的液體、液化石油氣、可燃氣體、毒性氣體和液體以及腐蝕性介質管道,不應共溝敷設,并嚴禁與消防水管共溝敷設。2.選擇管線種類考慮燃氣泄露后會沿著管溝蔓延,危險性大等特殊性及與其他管線工程比較,應將燃氣管道排除掉,即管溝內敷設的管線為熱力管、給水管和污水管。3.確定管線的垂直撐序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 50289-98)第2.3.2條規定:綜合管溝內宜敷設電信電纜瞥線、低壓配電電纜管線、
26、給水管線、熱力臂線、污雨水捧水管線.第2.3.3條規定,綜合管溝內相互無干擾的工程管線可設置在管溝的同一個小室;相互有干擾的工程管線應分別設在管溝的不同小室。工業企業總平面設計規范(GB 50187-93)第7.2.8條規定:管線共溝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二、撐水管道,應布置在溝底。故管溝內的管線排序自上面下確定為:熱力管、給水管、污水管,見圖6-11。本 章 小 結·知識要點10個管道(或管溝)與建筑物基礎的最小距離、地下管線的水平敷設順序、電力及電信電纜的平面布置原則、管線密集處的斷面圖、地下管線覆土深度的規定、地下管線的垂直敷設順序、地下管道交叉的凈距要求、主要交叉點上下管線的
27、標高或間距、管溝的埋設深度、不宜敷設在同一管溝中的管線。·熟記數據4類地下管線水平排序電力或電信、燃氣、熱力、給水、雨水、污水;地下管線垂直排序電信、熱力、電力、燃氣、給水、雨水、污水;電力位置道路東、南側;電信位置道路西、北側。公式-1個第七章 場 地 綜 合 設 計【知識要點】1.總體布局(退線要求、功能分區、空間組合及景觀分析、環境結合、對外聯系期建設等)方案應體現出如何因地制宜,并表示出主要建筑物與用地紅線(或道路紅線筑紅線)及相鄰建筑物之間的距離;2.出入口布置:數量、位置、入口廣場等;3.建筑物布置:必要的日照分析,朝向,擬建主要建筑物的名稱、入口與層數;4.道路交通:交
28、通分析(人流及車流的組織)、停車場的布置及停車泊位數量、消防車道及高層建筑消防撲救場地的布置、道路的主要技術條件;5.豎向設計:擬建主要建筑物的設計標高,地形復雜時主要道路、廣場的控制標高;6.綠化布置與環境景觀設計。類型四:紀念建筑解題方法:1.紀念性建筑特點:建立軸線;2.地形利用:臺階式豎向布置;3.出入口:橋梁附近的特殊要求;4.建筑布局:對位關系;5.道路交通:停車場和踏步設置;6.豎向設計:各個設計地面標高確定方法。【習題7-4】比例:見圖7-11單位:m。設計條件:在城市主干道的西北側擬建一組紀念性建筑,用地環境見圖7-11,擬建建筑單體的平面見圖7-12,其中紀念閣的平臺內設有
29、給水池。基地內有一座山丘,并于臨河、山腰及山頂形成三處臺地。山下為河流,河流上架有橋梁。任務要求1.繪制總平面圖。2.繪出室外踏步、廣場和道路。3.要求布置一座不少于20輛車位的小汽車停車場,采用垂直停車方式,車位尺寸3m X 6m,通道寬7m。4.根據游船碼頭尺寸和水位線,確定碼頭的位置。5.確定紀念閣平臺、山腰廣場、臨河廣場等處的設計標高。6.應盡量不破壞自然地形,保持原有環境。解答提示:1.參觀路線游客從主入口(或碼頭)到達,在臨河廣場參觀紀念館,了解事跡、歷史;步行到山腰廣場,參觀碑廊,激發情感;再登上紀念閣,極目遠眺,緬懷追思;最后,由原路返回,在臨河廣場附近購物、餐飲和休息。2.出入口布置該場地的陸路入口為主入口,設在臨河臺地上;水路入口為次入口,設在場地南端。3.建筑物布置紀念性建筑的總體布局應突出莊嚴肅穆的氛圍。將高聳的紀念閣布置在山頂上,且中心位于城市主子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