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教學設計_第1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_第2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_第3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_第4頁
《蘭亭集序》教學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蘭亭集序教學設計一、關于教材1 、教材簡析: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語文實驗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序言不僅是書法藝術的瑰寶,而且其文在思想、語言上也具有獨特的價值,二者相得益彰,共同確立了它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一篇書序,文章由敘事而寫景,感物抒懷,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作者的生死觀,并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2、本課所處的地位: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學習有這樣的要求“通過閱讀和鑒賞,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淵遠流長,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此文入選新教材正體現了這一理念,學生若能很好地理解

2、文章的內容,就能認識作者深沉的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對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很有幫助,同時又能感受我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對提高語文素養大有益處。二、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了解序文的特點,掌握重要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特殊句式;背誦全文。2、能力目標:體會文章精練優美、自然清新的語言;借助注釋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提高學生對真善美的鑒賞能力。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 . 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和重要實詞、虛詞以及幾個特 殊句式。2 .背誦全文。教學難點:1 .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

3、情變化和認識作者深 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2 .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科學方法。四、教法1 . 誦讀法。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從而更深地 領悟文章內容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 .點撥法。在學習本文中,我主要點撥的是難句以及作 者感情變化的線索,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3 .小組合作學習法。五、教學設想1 . 安排兩課時。2 .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朗讀環節,指導學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熟讀成誦。3 .指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課本注釋初步疏通文意,力求做到準確、通順地翻譯課文,以此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4 .讓學生學會對常見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進行系統歸納,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

4、式相互提出難句質疑,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既便于記憶,又便于運用。5 .介紹閱讀課外文學作品滕王閣序, 比較兩文內容和寫法上的異同,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導入。十分偶然某一天我們發現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感受陽光,經歷風雨,觸摸花草,結識朋友;偶然的偶然又讓我們相聚于此,此刻當下在無法抗拒中到來。于是,我們的心中總有些愁苦、煩惱、郁悶,懷揣的許多夢想愿望都很難一一得以實現,看看周圍又總是一張張成功得意的笑臉,會以為自己是天下最苦命的。其實,這樣的傷痛在你、在我、在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即便是快樂之極、成就輝煌的先人。那就讓我們再一次走進1600 多年前的經典聚會,走進一位偉大

5、書法家的心靈世界。二、學生簡介作者的有關情況(教師指導學生該如何整理歸納所收集的資料)。三、整體感知,朗讀全文。通過播放課文朗誦資料,讓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語氣,初步感受蘭亭集序的語言特色。聽完錄音后,再讓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教師相機做誦讀指導,這一環節是教法和學法的落實。四、小組合作學習。1 . 由學生四人小組共同合作,結合課文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疏通文意,并歸納出每段的重點字詞,然后在堂上交流, 教師做適當補充。此環節還可讓學生找出難句小組討論,討 論不決,全班同學集體探究疑詞難句,教師適時加以點撥。如此, 教師重在點撥,省時省力,學生積極參與,手腦并用。在討論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文

6、言知識。這既完成了教學目標(1) ( 2) ( 3) ,同時又突破了重點難點,也是對學法的落實。2 .采用同樣的方法由學生歸納本文的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教師可做補充。3 .翻譯一一誦讀一一背誦。該設計以翻譯為中心,通過 翻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快對課文的熟悉速度,最后達到當堂成誦。五、小結并布置作業。1 、對小組合作的情況進行總結。2、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2)歸納文中文言知識,完成課后練習三。( 3)搜集有關王羲之和蘭亭集序的資料,下節課交流。 (作業是對課文內容的延伸和拓展,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 )第二課時一、學生齊背課文,檢查字音的掌握情況

7、。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思路:由學生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句子或字詞,師生根據回答點撥歸納:(修 ?)之樂 (死生)之痛(今昔)之悲三、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體會這些景語、情語和心語, 談談它給我們帶來的美感和情思。(學生交流讀書感悟)四、 結合課后練習介紹有關王羲之的趣聞逸事,想一想,王羲之是個怎樣的人?(全班交流)五、小組合作討論:作者的死生觀1 、教師簡介相關文化背景:儒、道與魏晉士人的死生觀儒家: “未知生,焉知死。 ”( 論語?先進)“朝聞道,夕死可矣。 ”( 論語 ?里仁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論語 ?衛靈公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8、,舍生而取義者也。”( 孟子 ?告子上 )道家: “死生亦大矣, 而不得與之變。”( 莊子?德充符)“生死存亡為一體。 ”( 莊子?大宗師)魏晉士人: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 ”(鮑照擬行路難 )時至魏晉,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長期分裂的動蕩時期,社會陷入了曠日持久的混亂中,整個社會都在生死線上煎熬、掙扎。濃厚的死亡意識籠罩著這一個時代,魏晉時代的人對死的恐懼和由之引發的對生的焦慮,這種感受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他們將生命比作朝露、比作暮春草,看作飄忽的輕煙,充滿對生之無常和死之無奈的感慨。可以以“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和嵇康為例

9、,談談古人觀照人生的兩種態度。無論放浪形骸,還是自得自足,都源于對“人生苦短”的無奈,尤其是前者,對死亡意識的表現已達極致。總之,魏晉人的死生意識是從個體的生命出發的對死的恐懼及對生的焦慮,是對人的生存困境的觀照和思考,是對儒家生死觀的反叛和對道家生死觀的深化。2 、 (小組討論并明確)作者的死生觀:死生亦大,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對生命的熱愛。六、 蘭亭序集中那些句子反映了作者的生命意識?(學生交流)“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人的一生很快就會過去,時不我待的生命意識。“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面對須臾人生的兩種生活態度,前者如嵇康,后者如阮籍。“雖趣舍萬殊,靜躁

10、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兩種生活方式無所謂積極與消極,在人生體驗 方面都有共同之處,兩種必經階段:“自足”與“感慨”、“得“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 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世事變遷無常,都會引起人們的 無限感慨,何況人的生命長短聽任自然安排,最終都要結束,非人力所及。七、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是“后之覽者”,應該有許多新的感悟。 結合歷史人物,談談你是怎樣認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 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每人寫一段話總結自己的感悟,全班交流。(學生暢所欲言)結束語最后,不妨借用哲學家周國平的一段話來結束我們今天 的名篇學習:“一個人只要認真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 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察了一番, 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會形成一種豁達的胸懷, 在沉浮人世的同時也能跳由來加以審視。他固然仍有自己的 追求,但不會把成功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