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重大危險源的基礎知識及辮識標準和管理案例一、重大危險源的基礎知識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迅猛發展,在豐富了人類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眾多的潛在危險。1976年意大利塞維索工廠環己烷泄漏事故,造成30人傷亡,迫使22萬人緊急疏散;1984年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氣爆炸事故,使650人喪生、數千人受傷;1984年印度博帕爾市郊農藥廠發生甲基異氰酸鹽泄漏的惡性中毒事故,有2500多人中毒死亡,20余萬人中毒受傷且其中大多數人雙目失明,67萬人受到殘留毒氣的影響。1993年8月5日,深圳化學危險品倉庫爆炸火災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0多人受傷,損失2億多元;1997年6月27日,北京東方化工廠爆炸事故造
2、成8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億多元。這些涉及危險品的事故,盡管其起因和影響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會造成工廠內外大批人員傷亡,或是造成大量的財產損失或環境損害,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發生事故的根源是設施或系統中儲存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質。事實表明,造成重大工業事故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既與危險品的固有性質有關,又與設施中實際存在的危險品數量有關。20世紀70年代以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已成為各國社會、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已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重視,隨之產生了“重大危害(majorhazards)",“重大危害設施(國內通常稱為重大危險源)(major
3、hazardinstallations)"等概念。1993年6月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將“重大事故”定義為:在重大危害設施內的一項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故,如嚴重泄漏、火災或爆炸,其中涉及到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并導致對工人、公眾或環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嚴重危險。對重大危害設施定義為:不論長期地或臨時地加工、生產、處理、搬運、使用或儲存數量超過臨界量的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或多類危險物質的設施(不包括核設施、軍事設施以及設施現場之外的非管道的運輸)。為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必須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我國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辨
4、識(GB18218-2000)中將重大危險源定義為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質,且危險物質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單元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工廠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安全生產法第九十六條規定,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者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一)國內外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研究與發展概況英國是最早系統地研究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的國家。1974年6月弗利克斯巴勒(Flixborough)爆炸事故發生后,英國衛生與安全委員會設立了重大危險咨詢委員
5、會(AdvisoryCommitteeonMajorHazards),簡稱ACMH,負責研究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評價技術和控制措施。隨后,英國衛生與安全監察局(HSE)專門設立了重大危險管理處。ACMH分別于1976年、1979年和1984年向英國衛生與安全監察局提交了3份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研究報告。由于ACMH極富成效的開創性工作,英國政府于1982年頒布了關于報告處理危害物質設施的報告規程,1984年頒布了重大工業事故控制規程。也是由于ACMH和其他機構的工作,促使歐共體在1982年6月頒布了工業活動中重大事故危險法令(ECCDirective82/501,簡稱塞韋索法令)。為實施塞韋索法令
6、,英國、荷蘭、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等歐共體成員國都頒布了有關重大危險源控制規程,要求對工廠的重大危害設施進行辨識、評價,提出相應的事故預防和應急預案措施,并向主管當局提交詳細描述重大危險源狀況的安全報告。1996年,歐共體頒布了塞韋索法令I,并要求其成員國從1999年起開始執行。從1999年2月起,塞韋索法令I完全代替了原先的塞韋索法令,新法令是強制性條約。塞韋索法令I有兩層目標:一是預防包括危險物質的重大事故危害;二是減輕事故對人和環境的影響后果。塞韋索法令I對法令適用范圍、重大危險源相關的用地規劃等進行了修訂。英國于1999年頒布了重大事故危險控制條例(COMAH),它與塞韋索法令I
7、的要求是一致的。此條例根據企業內危險物質的數量列出了兩個層次水平。主管機構由職業安全執行委員會(HSE)、英國及威爾士環保機構和蘇格蘭環保機構共同組成。企業管理者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預防重大事故和減輕事故災害對人和環境的影響。1985年6月,國際勞工大會通過了關于危險物質應用和工業過程中事故預防措施的決定。1985年10月,國際勞工組織(ILO)組織召開了重大工業危險源控制方法的三方討論會。1988年,ILO出版了重大危險源控制手冊。1991年,ILO出版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實施細則。1992年國際勞工大會第79屆會議對預防重大工業災害的問題進行了討論。1993年,國際勞工大會通過了預防重大工
8、業事故公約(第174號公約)和建議書,該公約和建議書為建立國家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奠定了基礎。為促進亞太地區的國家建立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ILO于1991年I月在曼谷召開了重大危險源控制區域性討論會。1992年10月,在IL()支持下,韓國召開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研討會。在ILO支持下,印度、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等國建立了國家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印度在建立了重大危險源控制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已辨識出600多個重大危險源;泰國已辨識出60多個重大危險源。ILO將來的重點是,進一步支持建立國家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第一步是在確定的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表的基礎上,辨識重大危險設施和裝置,然后逐漸實施
9、企業危險評價、整改措施和應急預案。ILO將與其他國際組織一起共同促進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的實施,提供技術援助,幫助有關國家對辨識出的重大危險源進行監察。美國于1990年提出了過程安全管理標準(RMPR)和清潔空氣行動修正案(CAA),要求雇主進行危害辨識,對所有危害以嚴重度進行分級,并采取適宜的控制措施,如應急計劃等等;鼓勵建立用以針對危險物泄漏的社區化學品安全體系。1996年,澳大利亞國家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NOHSC)頒布了重大危險源控制國家標準和實施控制規定,并在20XX年7月25日批準公布了重大危險源的第一個年度公告。以后每年將定期發布澳大利亞重大危險源控制方面的公告,內容主要包括:澳
10、大利亞在本年度內重大危險源控制實施情況總結;國外重大危險源控制方面的法律、法規進展及對比;出現的突發性問題;重大危險源控制有效性分析以及提高改進計劃。重大危險源是NOHSC建議國家強制控制的7個需優先考慮的類別之一。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重視對重大危險源的評價和控制,“重大危險源評價和宏觀控制技術研究”列人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該項研究提出了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思想和評價方法,為我國開展重大危險源的普查、評價、分級監控和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技術依托。為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生產實際,提高我國重大工業事故的預防和控制技術水平,1997年,原勞動部選擇北京、上海、天津、青島、深圳和成都等6城市開展了重
11、大危險源普查試點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繼上述6城市實施重大危險源普查之后,重慶市、泰安市以及南京化學工業集團公司等地方政府和企業也已開展重大危險源普查和監控管理工作。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我國在2000年頒布了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隨后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都對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與監控提出了明確要求。20XX年,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在河北、遼寧、江蘇、福建、廣西、甘肅、浙江、重慶開展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試點工作,積累經驗,以便在全國推廣。在重大危險源控制領域,我國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發展了一些實用新技術,對促進企業安
12、全管理、減少和防止傷亡事故起到了良好作用,為重大工業事故的預防和控制奠定T一定基礎。但由于我國工業基礎薄弱,生產設備老化日益嚴重,超期服役、超負載運行的設備大量存在,形成了我國工業生產中眾多的事故隱患,而我國重大危險源控制的有關研究和應用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統,同歐洲以及美國等工業發達國家的差距較大。(二)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的組成重大危險源控制的目的,不僅是要預防重大事故發生,而且要做到一旦發生事故,能將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業活動的復雜性,需要采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險源。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1 .重大危險源的辨識防止重大工業事故發生的第一步,是
13、辨識或確認高危險性的工業設施(危險源)。由政府主管部門和權威機構在物質毒性、燃燒、爆炸特性基礎上,制定出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通過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可以確定哪些是可能發生事故的潛在危險源。2 .重大危險源的評價根據危險物質及其臨界量標準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和確認后,就應對其進行風險分析評價。一般來說,重大危險源的風險分析評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辨識各類危險因素及其原因與機制。(2)依次評價已辨識的危險事件發生的概率。(3)評價危險事件的后果。(4)進行風險評價,即評價危險事件發生概率和發生后果的聯合作用。5 5)風險控制,即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安全目標值進行比較,檢查風險值是否達到了可接
14、受水平,否則需進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險水平。6 .重大危險源的管理企業應對工廠的安全生產負主要責任。在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辨識和評價后,應針對每一個重大危險源制定出一套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過技術措施(包括化學品的選擇,設施的設計、建造、運轉、維修以及有計劃的檢查)和組織措施(包括對人員的培訓與指導,提供保證其安全的設備,工作人員水平、工作時間、職責的確定,以及對外部合同工和現場臨時工的管理),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7 .重大危險源的安全報告要求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重大危險源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安全報告。如屬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設施,則應在其投入運轉之前提交安全報告。安全
15、報告應詳細說明重大危險源的情況,可能引發事故的危險因素以及前提條件,安全操作和預防失誤的控制措施,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限制事故后果的措施,現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7.重大危險源的監察進行修改和增補,并由政府主管部門經常進行檢查和評審。8 .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負責制定現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且定期檢驗和評估現場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以及在必要時進行修訂。場外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由政府主管部門根據企業提供的安全報告和有關資料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目的是抑制突發事件,減少事故對工人、居民和環境的危害。因此,事故
16、應急救援預案應提出詳盡、實用、明確和有效的技術措施與組織措施。政府主管部門應保證將發生事故時要采取的安全措施和正確做法的有關資料散發給可能受事故影響的公眾,并保證公眾充分了解發生重大事故時的安全措施,一旦發生重大事故,應盡快報警。每隔適當的時間應修訂和重新散發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宣傳材料。9 .工廠選址和土地使用規劃政府有關部門應制定綜合性的土地使用政策,確保重大危險源與居民區和其他工作場所、機場、水庫、其他危險源和公共設施安全隔離。政府主管部門必須派出經過培訓的、合格的技術人員定期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監察、調查、評估和咨詢。(三)我國關于重大危險源管理的法律法規要求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
17、“除運輸工具加油站、加氣站外,危險化學品的生產裝置和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與下列場所、區域的距離必須符合國家標準或者國家有關規定:(1)居民區、商業中心、公園等人口密集區域;(2)學校、醫院、影劇院、體育場(館)等公共設施,(3)供水水源、水廠及水源保護區,(4)車站、碼頭(按照國家規定,經批準一,專門從事危險化學品裝卸作業的除外)、機場以及公路、鐵路、水路交通干線、地鐵風亭及出人口;(5)基本農田保護區、畜牧區、漁業水域和種子、種畜、水產苗種生產基地;(6)河流、湖泊、風景名勝區和自然保護區;(7)軍事禁區、軍事管理區;(8)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予以保護的其他區域。已建危險化學品的
18、生產裝置和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儲存設施不符合前款規定的,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監督其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頓;需要轉產、停產、搬遷、關閉的,報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儲存單位應當將儲存劇毒化學品以及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其他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地點以及管理人員的情況,報當地公安部門和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備案。”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四十八條規定“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企業以及使用劇毒化學品和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其他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向國務院經濟貿易綜合管理部門負責危險化學品登記的機構辦理危險化學
19、品登記。危險化學品登記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經濟貿易綜合管理部門制定”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三條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20XX年1月9日)要求“搞好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加強國家、省(區、市)、市(地)、縣(市)四級重大危險源監控工作,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和生產安全預警機制”。二、重大危險源的辨識標準及方法源普查試點工
20、作中對重大危險源辨識進行試點的情況,原國家經貿委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現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起草提出了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0),此標準自20XX年4月1日實施。危險源辨識、評價及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為了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推進危險源識別、評價及監督管理制度的實施,提高對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對重大危險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消除事故苗頭,特制定本制度。1、 公司總工程師負責危險源識別與風險評價的領導工作,并對確定的重大危險源審核批準。2、 分公司安全科及項目部負責排查、識別所轄范圍內的危險源并實施和管理。三、公司安全
21、處負責組織危險源的識別、匯總、分析、評價和確定,各相關部門協助實施。四、危險源識別范圍:a)本公司在生產和服務活動中存在或可能發生的危險源。b)所使用的產品或服務中存在或可能發生的危險源。c)識別危險源應充分考慮常規、非常規兩種活動狀態和過去、現在、將來三個時態。五、危險源識別方法危險源的識別采用現場排查法,由安全檢查人員同其他相關人員在現場進行識別、觀察。六、風險評價采用LEC評估辦法,它綜合考慮各個環節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員暴露在這些環境的頻率以及一旦發生事故所產生后果的嚴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評分”的辦法和對比的手段,根據總的危險分值簡易評價作業環境的潛在危險性。七、分公司安全科、項目
22、部安全員根據本程序的規定組織有關人員對所轄場所的危險源進行評分評級,確定重大危險源并實施控制。八、重大危險源管理:1 、分公司、項目部分別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體系和識別監控小組,明確相關人員的職責。2、分公司、項目部分別制定重大危險源識別監控管理制度。3、項目部由項目經理負責組織本項目有關人員對該施工工程進行危險源辨識、評價,列出一般危險源和重大危險源,確定監控時間和監控巡查時間。國家建設部指出的七項分部分項工程必須全部列為重大危險源進行監控,同時符合論證條件的工程必須提前申請專家論證審查。4、公司、分公司和項目部分別建立重大危險源識別監控臺帳。項目部每月進行重大危險源辨識評價,每月分別向安
23、全科、安全處上報一份臺帳。5、項目部對識別出的重大危險源要單獨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和應急救援措施及監控責任制度,報監理審核,總工程師審批。6、項目部針對確定的重大危險源施工前必須進行專項安全技術交底,并要求進行現場公示。7、項目部必須設置專人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監控檢查,并留有監控檢查紀錄。項目部由項目經理每周組織一次安全檢查,并留有檢查紀錄。8、項目部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救援搶險隊伍,施工現場配備所需的應急救援物資和設備。重大危險源管理內容對重大危險源實施管理,控制,主要包括:( 1)建立健全的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 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特別要明確各級危險源的定期檢查責任,( 3)加強對
24、危險源的日常管理;要求作業人員貫徹有關危險源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 4)抓好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對檢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根據其性質和嚴重程序,及時反饋信息并整改;( 5)抓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危險源的檔案和設置安全標志牌;( 6)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對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標準,并力求量化;( 7)制定重大危險源的應急救援預案;( 8)將重大危險源上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重大危險源監管工作的目標、任務、范圍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目前國家安監總局已確定了目標,任務和范圍。1 目標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工作方針,堅持“以人為本,
25、科學發展”的理念,為創建和諧社會,保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五統籌”,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控制力和事故的防范能力,促進地方政府統一領導,科學決策;部門依法監督,提高工作效率;企業強化管理。落實安全措施自主保安;實現安全生產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2 主要任務地方政府要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的組織領導;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生產經營單位按照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項目有組織地開展普查辨識、申報登記,安全評估、隱患治理,登記建檔、監測監控,并制定好應急救援預案。3 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的范圍共設定了9大類:1 .貯罐區(貯罐);2 .庫區(庫);3 .生產場所;4 .
26、壓力管道;5 .鍋爐;6 .壓力容器;7 .煤礦(井工開采);8 .金屬非金屬地下礦山;9 .尾礦庫:其中4、5、6項因技術監督管理部門已在全國各地施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與技術監督管理部門加強聯系信息共享,可不再另行組織實施。四重大危險源的評估分級按照意外狀態下引發事故可能導致的最嚴重的后果劃分4個等級。1 級重大危險源:指可能造成特別重大事故的危險源;2 級重大危險源:指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危險源;3 級重大危險源:指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險源:4 級重大危險源:指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危險源。五監督管理的職責采取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監管原則。1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l級重大危險源的
27、預警管理;2 省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負責l級和2級重大危險源的預警管理;3 .設區的市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負責2級和3級重大危險源的預警管理;4 .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負責3級和4級重大危險源的預警管理。重大危險源的日常監督管理依法由所在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負責監督管理。各地安監部門必須針對本地重大危險源的實際狀況,為防范重特大事故,每年至少要組織開展一次重大危險源專項安全督查,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強化管理,自主保安。6 重大危險源專項督查的內容1 .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情況。主要有8項內容:(
28、1)從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技術培訓的情況;(2)重大危險源申報的情況;(3)重大危險源設備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和定期檢測檢驗的情況;(4)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的情況;(5)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的情況;(6)重大危險源監控的情況;(7)重大危險源現場安全警示標志的設置情況;(8)構成重大事故隱患整改的情況。2 .規章制度建設的情況生產經營單位在重大危險源管理工作中主要有9個方面的工作制度。(1)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監控的實施方案;(2)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領導和崗位安全生產的責任制;(3)重大危險源的檢測檢驗制度;(4)人員培訓上崗制度;(5)應急救援預案和演練工作制度;(6)登記建檔工作制度;(7)
29、隱患整改工作制度;(8)配備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及維護和保養制度;(9)信息管理制度等。3 .生產經營單位采取措施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的情況,如重大危險源應急救援預案的編制、物資和器材的配備,以及應急預案的演練情況;4 .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危險源監控機制的建設情況。7 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制度的實施步驟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制度分6個環節,或稱6個實施步驟。1 .普查辨識主要是依據重大危險源辨識國標GB182182000和國家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件以及地方安監部門有關規定的要求,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按照危險源的物質和9大類別,分析單元內危險物質的數
30、量確定是否構成重大危險源。應積極采用科研院所和有關技術研發單位開發的重大危險源的普查辨識軟件,通過簡單的人機對話、數據輸入,能夠自動實現重大危險源的簡易辨識與危險源等級初次評估。2 .申報登記這是生產經營單位履行安全生產法規定的法律義務。生產經營單位在對重大危險源普查辨識的基礎上,依法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申報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等級與應急預案。同時應依法做好自身重大危險源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和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3 .建檔建庫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的狀況和日常管理的情況要依法及時登記建檔,這是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制度中的一項基本要求,既要在重大危險源的普查辨識,申報登記的基礎上進行登記
31、建檔,還要在后期的安全評估,隱患整改環節后補充完善,要建立起安全生產管理的數據庫和檔案庫,客觀記錄,并能反映本地區重大危險源的管理情況,通過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強化管理,促進本地區提高安全生產工作的水平。同時也能為事故調查處理提供原始素材。4 .安全評估依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生產經營單位可自主選擇具有國家認可資質證書的中介機構開展安全評估。安全評估報告應報送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安全評估一般每3年一次。對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凡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必須及時評估。如果生產經營單位由于申辦許可證照等情況,已經作出安全評估結論,并能反映重大危險源的危險等級和實際狀況的,在有效期內應予以確認。
32、實施重大危險源評估制度的主要目的,一是對計算機重大危險源狀況簡易評估的結果進行科學計算,作出最終認定,得出科學準確的重大危險源等級;二是對生產經營單位重大危險源管理是否存在缺陷和事故隱患的檢查審查,通過對生產經營單位的技術服務和指導,以便生產經營單位及時整改。5 .隱患整改對安全評估機構或生產經營單位日常檢測、監控工作中發現的存在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生產經營單位要確保隱患整改資金,及時消除事故隱患,這是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制度的最重要的任務,是預防和減少事故發生的工作重點,要進一步完善法規,建立起重大危險源缺陷和事故隱患的立項、整改、驗收和消項的監督管理工作制度。對不能保證安全的,應根據具體情
33、況責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間不能保證安全的,必須撤離危險區域內的作業人員。整改驗收不合格的要責令停止使用。6 .監測監控生產經營單位首先應依法在重大危險源現場設置明顯的安全生產警示標志,提醒作業人員進入危險區域后增強安全生產的意識,告知外人進人危險區域,注意安全;其次是根據本單位實際工作的需要,配備必須的檢測設備。進行檢測,第三是要逐步開展好實時動態監控。對無條件自行檢測的企業,可由生產經營單位委托有條件的中介機構實施重大危險源的檢測,檢測的頻次和范圍按現行國家標準實施。對重大危險源的動態監測監控,由各地區根據本地的工作實際制定適合本地工作需要的工作規劃,工作規劃要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備案。
34、八信息管理1 .工作目標在全國逐步形成信息暢通、快捷、可靠、高效的國家、省(區、市),市(地)、縣(市)四級監管網絡。2 .信息報送原則生產經營單位的重大危險源信息報當地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各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接到重大危險源的信息報告后,根據重大危險源的等級逐級上報。l級重大危險源的信息要逐級上報,直至報送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3 級重大危險源的信息要逐級上報,直至報送省級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4 級重大危險源的信息要逐級上報,直至報送設區的市級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4級以上重大危險源的信息報送至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重大危險源的信息報送每年報送一次,截
35、止日期在3月底。對于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項目,凡構成重大危險源的,要及時上報。上報方式可以是書面報告,也可以是磁盤申報、電子郵件申報或網絡傳輸方式申報,3.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與控制系統軟件為了便于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目前一些科研院所,技術研發單位開發了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與控制系統的軟件,對提高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文明執法、科學執法、依法行政;對生產經營單位強化管理、防范事故,保持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十分有益。這里應該強調。對重大危險源的監督管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一定要定好位,定位在“預警”管理上,主要是對本地區的重大危險源實施宏觀管理,科學決策,使安
36、全監督管理工作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決不是包辦生產經營單位的管理。監控管理可依托事業單位或者中介機構,作為生產經營單位的后備保護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橋梁,市場化運作。并引導所委托的機構拓展技術服務和咨詢等方面的業務,如幫助生產經營單位制定應急預案,指導預案演練,開展安全評估,安全培訓等。重大危險源分級標準1 適用范圍本規范規定了重大危險源評估分級的方法和程序。本規范為重大危險源評估分級技術規范,適用于包括儲罐區、庫區、生產場所等重大危險源。2 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規范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標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
37、規范,然而,鼓勵根據本規范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安全評價通則關于規范重大危險源監督與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協調字2005125號)3 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規范。3.1 重大危險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者儲存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包括場所和危險物品,設施)。4 重大危險源分級判據危險源等級分級判據死亡人數30 人(含 30
38、人)以上10一29 人3 9 人1-2 人一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二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三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四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具體判別的依據如下:30 人(含 30 人)以上的重大危10-29 人的重大危險源;3-9 人的重大危險源;1-2 人的重大危險源。一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死亡險源;二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死亡三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死亡四級重大危險源:可能造成死亡5 重大危險源死亡人數及財產損失計算方法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數評價程序為:將重大危險源的周邊區域劃分成等間隔的網格區,用一笛卡爾坐標體系的網格覆蓋城市的區域地圖(如圖1所示),網格間距大小取決于當地人口密度,以不影響計算結果
39、為準。確定每一網格內的人員數量,通過火災(室內火災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擴散事故后果模型計算重大危險源事故在每一網格中心處產生的熱輻射、超壓或毒物濃度的數值,然后通過熱輻射、沖擊波超壓、中毒概率函數將其其轉化為造成死亡的概率。將每一網格中心的死亡率與人口數量相乘,即得到死亡的人數。將所有網格的死亡人數求和,即得到總的死亡人數。采用財產損失半徑的方法評估事故后果造成的損失,并假定此半徑內沒有損失的財產與此半徑外損失的財產相互抵消,或者說此半徑內的財產完全損失,此半徑外的財產完全無損失。財產損失半徑通過火災、爆炸事故后果模型確定。6 重大危險源評價分級程序重大危險源的評價分級程序如下圖所示。如果一
40、種危險物質具有多種事故形態,按照后果最嚴重的事故形態考慮,即遵循“最大危險原則”。附錄A:重大危險源事故后果模型A.1儲罐區重大事故后果分析A.1.1儲罐區的主要事故后果類型A.1.1.1池火災易燃液體如汽油、苯、甲醇、乙酸乙酯等,一旦從儲罐及管路中泄漏到地面后,將向四周流淌、擴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液池,若受到防火堤、隔堤的阻擋,液體將在限定區域(相當于圍堰)內得以積聚,形成一定范圍的液池。這時,若遇到火源,液池可能被點燃,發生地面池火災。A.1.1.2蒸氣云爆炸易燃易爆氣體如H2、天然氣等,泄漏后隨著風向擴散,與周圍空氣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在擴散擴過程中如遇到點火源,延遲點火,由于存在某些特
41、殊原因和條件,火焰加速傳播,產生爆炸沖擊波超壓,發生蒸氣云爆炸。易燃易爆的液化氣體如液化石油氣、液化丙烷、液化丁烷等,其沸點遠小于環境溫度,泄漏后將會由于自身的熱量、地面傳熱、太陽輻射、氣流運動等迅速蒸發,在液池上面形成蒸氣云,與周圍空氣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并且隨著風向擴散,擴散擴過程中如遇到點火源,也會發生蒸氣云爆炸。A.1.1.3噴射火對于易燃易爆氣體如H2、天然氣,以及易燃易爆的液化氣體來說,泄漏后可能因摩擦產生的靜電立即點火,產生噴射火。A.1.1.4沸騰液體擴展蒸氣云爆炸易燃易爆的液化氣體容器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可能發生突然破裂,壓力平衡被破壞,液體急劇氣化,并隨即被火焰點燃而發生爆
42、炸,產生巨大的火球。這種事故被稱為沸騰液體擴展為蒸氣云爆炸。A.1.1.5中毒事故毒性的液化氣體如液氯、液氨等,由于沸點小于環境溫度,泄漏后會因自身熱量、地面傳熱、太陽輻射、氣流運動等迅速蒸發,生成有毒蒸氣云,密集在泄漏源周圍,隨后由于環境溫度、地形、風力和湍流等因素影響產生漂移、擴散,范圍變大,濃度減小。A.1.2儲罐區主要事故后果模型A.1.2.1池火災事故后果模型池火災火焰的幾何尺寸及輻射參數按如下步驟計算。計算池直徑確定火焰高度計算火焰表面熱通量目標接收到的熱通量的計算視角系數的計算A.1.2.2蒸氣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蒸氣云爆炸產生的沖擊波超壓是其主要危害。沖擊波超壓可通過傳統的TNT
43、當量系數法進行計算,將事故爆炸產生的爆炸能量等同于一定當量的TNT,也可根據爆炸能量直接計算。(1)TNT當量法確定閃蒸系數計算云團中燃料的質量計算TNT當量將實際距離轉化為無因次距離(2)直接計算法A.1.2.3噴射火事故后果模型加壓的可燃物泄漏時形成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處被點燃,則形成噴射火。假定火焰為圓錐形,并用從泄漏處到火焰長度4/5處的點源模型來表示。火焰長度計算熱輻射的通量計算A.1.2.4沸騰液體擴展為蒸氣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計算主要包括如下步驟。火球直徑火球持續時間火球抬升高度火球表面熱輻射能量視角系數大氣熱傳遞系數火球熱輻射強度分布函數A.1.2.5中毒事故后果模型(1)泄漏模
44、型液體泄漏速率模型液體泄漏可根據流體力學中的柏努力方程計算泄漏量。當裂口不規則時,可采取等效尺寸代替;當泄漏過程中壓力變化時,則往往采用經驗公式。這個方法沒有考慮泄漏速率對時間的依賴關系(壓力隨時間而降低以及液壓高度下降)。因此,計算出的泄漏速率是保守的最大可能泄漏速率。氣體泄漏模型壓力氣體泄漏通常以射流的方式發生,泄漏的速度與其流動的狀態有關,其特征可用臨界流(最大出口速度等于聲速)或亞臨界流來描述。兩相流泄漏模型Cude在1975年建議了兩相流泄漏關系式。假設源容器和泄漏點之間的管道長度和管道直徑之比LD>12,泄漏點壓力與泄漏點上流壓力之比Pc/P=0.55。(3)非重氣云擴散模型
45、瞬間泄漏擴散模型連續泄漏擴散模型地面類型Z0/m地面類型Z0/m草原、平坦開闊地<0.1農作物地區0.10.3村落、分散的樹林0.31分散的高矮建筑物(城市)14密集的高矮建筑物(大城市)4有效粗糙度Z0<0.1m地區的擴散參數按下表選取。表4Z0<0.1m地區的擴散參數大氣穩定度oy/moz/mABCDEF0.22x(1+0.0001x)-1/20.16x(1+0.0001x)-1/20.11x(1+0.0001x)-1/20.08x(1+0.0001x)-1/20.06x(1+0.0001x)-1/20.04x(1+0.0001x)-1/20.20x0.12x0.08x(
46、1+0.0002x)-1/20.06x(1+0.0015x)-1/20.03x(1+0.0003x)-1/20.016x(1+0.0003x)-1/2有效粗糙度Z0洲.1m的粗糙地形擴散系數為:式中,yoO.立0按表4中的數值取值。其他系數按表5取值表5不同大氣穩定度下的系數值穩定度ABCDEFa0b0c0d0e0f0g00.0421.100.03640.43640.050.2730.0240.1151.50.0450.8530.01280.1560.01360.151.490.01820.870.010460.0890.00710.382.530.130.550.0420.350.030.3
47、2.40.110.860.016820.270.0220.572.9130.09440.7530.02280.290.023(3)重氣云擴散模型常用模型有盒子模型和平板模型兩類。盒子模型用來描述瞬間泄漏形成的重氣云團的運動,平板模型用來描述連續泄漏形成的重氣云羽的運動。這兩類模型的核心是因空氣進入而引起的氣云質量增加速率方程。盒子模型盒子模型使用如下假設:I、重氣云團為正立的坍塌圓柱體,圓柱體初始高度等于初始半徑的一半。II、在重氣云團內部,溫度、密度和危險氣體濃度等參數均勻分布。III、重氣云團中心的移動速度等于風速。A.2庫區重大事故后果分析A.2.1庫區的主要事故類型根據儲存場所的不同以
48、及儲存危險品特性的不同,庫區主要的事故后果類型如下:(1)倉庫中存儲TNT等爆炸性物品時,容易發生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由于爆炸性物品不得露天堆放,只能存儲在倉庫中,因此通常發生的是受限空間的爆炸。(2)易燃、易爆的氣體(包括液化氣體)如液化石油氣鋼瓶等在倉庫中存儲時,發生泄漏并在擴散過程中遇到點火源,則很容易發生蒸氣云爆炸事故。(3)有毒氣體(包括液化氣體)如液氯、液氨鋼瓶在倉庫中存儲時,發生泄漏并擴散很容易引起中毒事故。(4)易燃液體如苯、甲醇等瓶裝、桶裝的化工原料在倉庫中存儲時,泄漏后很容易引發室內池火災。(5)易燃固體、自燃物品、遇濕易燃物品等瓶裝、桶裝、袋裝的物品在
49、倉庫中存儲時,容易發生室內固體火災事故。(6)易燃液體的桶裝的化工原料在堆場中存儲時,泄漏后很容易引發大面積的池火災。(7)易燃固體物品在堆場中存儲時,容易發生固體火災事故。A.2.2庫區的主要事故后果模型A.2.2.1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凝聚相含能材料爆炸能產生多種破壞效應,如熱輻射、一次破片作用、有毒氣體產物的致命效應,但破壞力最強,破壞區域最大的是沖擊波的破壞效應,因此,爆炸模型主要考慮沖擊波的傷害作用。A.2.2.2蒸氣云爆炸見A.1.3節蒸氣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A.2.2.3毒物的泄漏擴散見A.1.3節中毒事故后果模型。A.2.2.4池火災見A.1.3節池火災事故后果模型。A.2.2.
50、5固體火災A.3生產場所重大事故后果分析A.3.1生產場所主要事故類型生產場所的事故類型非常復雜,因反應介質、工藝設備與機器、操作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常見的危害較大的主要包括以下幾類:(1)爆炸物理爆炸化工容器及設備由于設計、制造、腐蝕或低溫、材料缺陷、交變載荷的作用,使得器壁的平均應力超過材料的屈服點或強度極限,導致脆性疲勞、疲勞破裂和應力腐蝕破裂發生物理爆炸,也可因安全泄放裝置失靈、液化氣體充裝過量、嚴重受熱膨脹、違章超負荷運行等發生物理爆炸。常見的如水夾汽包、化工容器、液化器氣瓶等的爆炸。化學爆炸化工設備和機器內的物質發生極迅速、劇烈的化學反應而產生高溫高壓可引發瞬間的爆炸現象。一般可分為
51、簡單分解爆炸、復雜分解爆炸和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在化工、石油化工生產中發生的化學爆炸絕大部分是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例如由于負壓操作、系統串氣、水封不嚴或失效,空氣串入到裝置中,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發生化學爆炸;再如硝化反應過程中,由于溫度控制不良,很容易引起爆炸。蒸氣云爆炸化工設備和機器由于密封裝置失效、設備管道腐蝕、磨損或疲勞破裂、斷裂以及安裝檢修不良、操作失誤等原因,可燃性氣體從化工裝置、設備、管道內泄漏或噴射,擴散到周圍環境中,達到爆炸極限,若遇到明火或高溫很就會發生蒸氣云爆炸。(2)燃燒當化工設備和機器由于密封裝置失效、設備管道腐蝕、磨損或疲勞破裂、斷裂以及安裝檢修不良、操作失誤等原因導致物
52、料泄漏時,對于易燃液體而言,泄漏后形成一定范圍的液池,若遇到火源,液池可能被點燃,發生地面池火災;對于易燃氣體而言,泄漏后立即遇到明火或高溫,或因高速摩擦產生靜電而產生噴射火,也可延時點火產生閃火。含有易燃易爆液化氣體的容器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可能沸騰液體擴展為蒸氣爆炸,產生巨大的火球。(3)中毒在化工、石化生產中,由于設備密封不嚴、嚴重腐蝕穿孔、疲勞破裂、磨損、超壓引起的設備與管道突然斷裂、開錯閥門、閥門密封不嚴、水封失效等原因,很容易造成毒性氣體的泄漏,向周圍環境擴散,造成人員的中毒事故。主要化工設備和機器的事故類型及損壞尺寸見下表。表6主要化工設備和機器的事故類型及損壞尺寸序號設備類型事故
53、類型損壞尺寸1 塔(吸收塔、蒸餾塔、萃取塔、干燥塔)物理爆炸、化學爆炸、嚴重泄漏內部爆炸全部泄漏;孔蓋泄漏20%管徑;噴嘴斷裂100%管徑;管路破裂20%或100%管徑。2 儲槽、壓縮空氣儲罐、緩沖罐物理爆炸、化學爆炸、嚴重泄漏物理爆炸全部泄漏;噴嘴斷裂100%管徑;管路破裂20%或100%管徑。3 中間儲罐物理爆炸、嚴重泄漏物理爆炸全部泄漏;接頭泄漏20%或100%管徑。4 換熱器、冷凝器、冷卻器、再沸器嚴重泄漏并可導致爆炸內部爆炸全部泄漏;管路破裂20%或100%管徑。5 反應釜、合成塔、流化床、物理爆炸、化學爆炸、嚴重泄漏內部爆炸全部泄漏;孔蓋泄漏20%管徑;噴嘴斷裂100%管徑;管路破
54、裂20%或100%管徑。6 管道、法蘭、接頭撓性連接器、過濾器嚴重泄漏法蘭泄漏20%管徑;管道泄漏20%或100%管徑;接頭損壞20%或100%管徑。7 閥門、泄放閥嚴重泄漏殼體泄漏20%或100%管徑;蓋子、桿損壞20%泄漏。8 壓縮機、泵嚴重泄漏殼體泄漏20%或100%管徑;密封蓋損壞20%泄漏。9 風機負壓空氣進入化學爆炸,泄漏內部爆炸全部泄漏;殼體泄漏20%或100%管徑。10 余熱鍋爐、加熱爐爐管泄漏、爐體爆炸內部爆炸全部泄漏;管路破裂20%或100%管徑。11 火炬嚴重泄漏接頭泄漏20%或100%管徑。A.3.2生產場所主要事故后果模型A.3.2.1物理爆炸物理爆炸就是物質狀態參數(溫度、壓力、體積)迅速發生變化,在瞬間放出大量能量并對外做功的現象。物理爆炸的特點是在爆炸現象發生過程中,導致爆炸發生的介質的化學性質不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僅是介質的狀態參數。物理爆炸如壓力容器破裂時,氣體膨脹所釋放的能量(即爆破能量)不僅與氣體壓力和容器的體積有關,而且與介質在容器內的物性相態有關。壓力容器爆破時,爆破能量向外釋放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