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學作品選讀課后題目_第1頁
旅游文學作品選讀課后題目_第2頁
旅游文學作品選讀課后題目_第3頁
旅游文學作品選讀課后題目_第4頁
旅游文學作品選讀課后題目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2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 詩經?鄭風?溱洧, 詩篇通過青年男女主人公的對話,展示了戰國時鄭國的上巳風俗,此為我國上巳節、亦即今日 ; 三月三 ; 節慶文化之源。由于詩中對這一 節慶活動的習俗,男女青年歡娛、游憩、擇偶等風俗的描繪,以及該節慶活動的祓禊、 踏青等活動,使該詩被譽為中國第一首旅游詩篇。請談談你對該詩及其相關文化背景的理解。詩經?鄭風?溱洧作為我國第一篇旅游詩篇,極具浪漫色彩和風俗氣息。溱洧 描寫的是三月三日民間上巳節溱洧河畔男女青年游春相戲,互結情好的動人情景。 詩中無論是仲春之月男女相會、互贈花草,還是祭祀高媒和祓禊于水濱以求子,都體現了濃濃的古代風俗人情。詩經形成的時代,也可以說是各種民俗形成的時

2、代,鄭國上巳節呈現了一副充滿幸福、歡娛的春游圖,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下,這一風俗也顯得更加和諧、自然, 也最好地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文化背景。2. 陶淵明及其歸去來兮辭,關注詩文形象的移情化,如:為什么說作者寫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像之景,心中之景。五柳先生的歸去來兮辭的一大特色就是想象。這首詩創作于作者辭官之初,敘述了他辭官歸隱后的生活情趣和內心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官場的認識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表達了他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這首詩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來描繪景物和活動,因為據記載這首詩作于仲冬,怎么會有 木欣欣以向榮 , 善萬物之得時等物色?又怎么會有農人告余以春及, 將有事于西疇、或植杖而耘

3、耔等人事?由此我們就可以知道其為詩人未歸前之想象,不而不是詩人的眼前之景了。也就是說,作者寫的不是眼前之景,而是想象之景,心中之景。我們都知道眼前之景,重在寫真;心中之景,為創造之景,隨心之所好,隨情之所至,重在抒情表意。作者之所以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描寫這些自然景物和活動, 是為了更好地創造出一種恬靜的意境,表達出作者潔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同時通過描寫具體的景物和活動,創造出一種寧靜恬適、樂天自然的意境,以此寄托他渴望歸隱田園的生活理想。3. 本周話題人物及其詩篇是南朝劉宋時期的謝靈運及其名作登池上樓, 重點關注謝靈運在山水詩上的貢獻及其詩作中的玄言和色彩。謝靈運素有山水詩派開山鼻祖

4、的稱號,謝靈運的山水詩傾向于客觀地描繪自然景物的本來面貌,揭示景物天然的美,力求傳神。其詩充滿道法自然的精神,貫穿著一種清新自然恬靜之韻味,一改魏晉以來晦澀的玄言詩之風。登池上樓是晉宋之際詩人謝靈運的作品。此詩抒寫詩人久病初起登樓臨眺時的所見所感,描寫了自然景物的可愛,抒發了自己官場失意的頹喪心情和進退失據的無奈情緒,最終表示了歸隱的愿望。全詩可分為三個層次:前八句為第一層,抒發作者官場失意的牢騷;中八句為第二層,描繪作者登樓遠望所見到的景物;后六句為第三層, 表達了作者懷人思歸的情緒。詩中成功地描寫了初春時節池水、遠山和春草、鳴禽的變化,顯示出生意盎然的景象,但從全詩的思想情調來看卻有些低沉

5、。詩中描寫了初春時節池水、遠山和春草、唱歌的鳥兒的變化,構造出一幅生機勃勃的初春圖。其中,;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這一聯為全詩增色不少,詩人從冬去春回的眾多景象中選擇了一個細小而典型的鏡頭:不知不覺間樓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園垂柳叢中禽鳥鳴聲也已變換。正是從池塘小園的變化中,久病的詩人突然意識到,外面已是一派濃郁的春意。這里寫景,有聲有色,遠近交錯,充滿了蓬勃生氣。從全詩來看,詩人寫到這里,低沉的情緒漸漸轉向開朗欣喜的暖色調了。4. 本周話題人物及其詩篇是李白、劉禹錫, 重點為詩作中反映的; 踏歌 ; 文化, 其次是詩與民俗、唐代的詩歌與踏歌文化等。踏歌是一種列隊成行,舞

6、者手牽著手,手臂相連,邊歌唱邊雙腳踩拍的群體歌舞。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間,遠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興起,到了唐代更是風靡盛行。所謂; 豐年人樂業,隴上踏歌行; ,它的母題是民間的; 達歡 ; 意識。大唐盛世,歌舞升平,唐詩中不少作品記載了踏歌的場面。李白贈汪倫中的;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是指詩人將要離開的時候,驚喜于汪倫的 出現,還以踏歌來為他送行。詩人只說聽見踏歌聲。好朋友汪倫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詩人的意料,所以說 ; 忽聞 ; 。 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

7、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劉禹錫竹枝詞中;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用平靜的湖水和熱烈的踏歌聲來做強烈的對比,表現了沉浸在初戀中的少女當時所處的環境是熱烈歡樂的,就如那歡快的踏歌聲一樣,可見當時的社會氛圍是很祥和的。 劉禹錫的踏歌詞四首寫的是川江一帶的民俗風情。詩人模擬當地民間情歌, 以女性口吻詠唱對愛情的期待和追求,真切地反映了人類共同擁有的永難泯滅的愛美之心。這組詩描寫了當時川江一帶的民俗; 每當春季,民間男女相聚會, 聯翩起舞,相互對歌的熱烈場景。踏歌文化的盛行在兩位大詩人的詩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后人更好地了解到古代的文化風俗。5. 本周話題人物及

8、其詩篇是謝脁: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謝脁詩開盛唐之風,清代王士禛論詩絕句說李白; 一生低首謝宣城; 。謝脁詩風清純、了無雜念,可見 ; 文如其人 ; 之謬,了解詩人與詩,作為人的詩人與作為詩人的詩。謝眺出身貴族,曾任宣城太守,人稱“謝宣成”。他的出身、經歷、思想以及創作方法都與謝靈運有許多類似之處,又與謝靈運同族,所以人稱“小謝”。李白有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宣城謝眺樓餞別校叔云) 的詩句,對他極為推崇。謝眺的詩從內容上看,多是表露自己對現實的不滿和畏懼心理,流露出對清靜生活的追求,對仕途的厭惡,樂于寄情山水。他在描寫山水時能吸取謝靈運詩作中那種細致觀察與逼真描寫自然的長處,同

9、時較少玄言內容,避免了謝靈運的晦澀、平板的缺陷,把自己的感情很巧妙地融入到自然景物之中,從而形成了完整的藝術境界和清新流麗的藝術風格。晚登三山還望京邑正是體現他這種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品。這首詩開頭兩句先用了王璨望長安、潘岳望洛陽的典故,引出自己晚登三山回望建康、留戀京城的心情。漢末詩人王璨告別京城長安時,寫了一首七哀詩,有句云: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灞涘,即指“霸陵岸”。西晉詩人潘岳曾為河陽縣令,作河陽縣詩,有“引領望京室” 之句。 謝眺在這里運用了借指的手法,以古人的望京師借指自己對京師的依戀之情;以灞涘、河陽比三山,以長安、洛陽比建康,手法委婉而有韻味。接下來寫登三山所見的勝景:明麗

10、的陽光照射在飛聳的宮殿屋脊上,屋脊高高低低,歷歷在目,顯得壯麗輝煌;天空的晚霞鋪展開來像一片彩緞,澄清的江水如同一條白色綢子;江中的春洲上落滿了喧鬧著的鳥兒;芳香的田野上開滿了各種鮮花。真是五彩繽紛,美不勝收。然至“去矣方滯淫”以下,筆鋒一轉,寫出自己對京城的留戀和期歸無望的心情:自已將要離開京城久留他方,而我是多么懷念以往的歡宴生活;一想到日后歸來的希望非常渺茫,便不禁潸然淚下;懷著這種望鄉的痛苦感情,誰能不讓黑發變白呢?真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謝朓通過山水景物的描寫來抒發情感意趣,達到情景交融的地步,避免了晦澀平板以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時還擺脫了玄言名理成分,形成了一種清新流麗的風格。他善于

11、從平常景物中發現美,表現美, 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致,都能姿態欣然, 詩畫一體。可見他的藝術觀念和審美觀念有著廣大的空間和更貼切的生活基礎。不僅情景相生,錯落有致,充滿詩情畫意,令人心馳神往,還將流動的音聲之美同詩中充滿動態的山水景色相配合,使畫面更加細膩秀美,清麗自然,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由謝詩之清麗,單純,恬靜,溫和可見,謝朓應該也是一個純粹安然的人。6.比較李白詩望廬山瀑布和喬吉的小令重觀瀑布,說說兩者在內容和形式上的異同。在內容上,兩者都是描寫瀑布的風景,但是李白詩寫的是詩人在廬山香爐峰下所看到的風景,寫出了香爐峰的奇麗景觀和香爐峰瀑布的迅急和飛流而下的氣勢磅礴, 反映了李白這位大

12、詩人胸襟開闊、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而喬吉的小令自遠而近從幾個不同的角度描述瀑布勝景,表達了對大自然肅然起敬的贊嘆。而在形式上, 兩者都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選景和立意均體現奇特的夸張和想象,李; 疑是銀河落九天; , 用銀河比喻瀑布,顯示出瀑布銀光閃閃、氣勢磅礴的 壯麗奇觀。詩人用一個疑字,故意說它若真若假,卻更強調了兩者相似的逼真程度。 而喬吉小令中的; 天機織罷月梭閑,石壁高垂雪練寒,冰絲帶雨懸霄漢。;以大膽的想象把天比作織機,把月比作梭子,把瀑布說成織女織就的白練,寫其高、寫其色,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寫給人的感受。而不同處在于:李白以七言絕句形式表現,喬吉以散曲形式表現。李白的七言絕句望廬

13、山瀑布表現極為凝練,于精粹凝練中突顯雄奇瑰麗。重觀瀑布用; 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 這種連續的比喻,; 白虹 ; 比喻瀑布飛馳而下、栽入澗底的動態,; 玉龍 ;比喻瀑布泄下時隨山勢蜿蜒曲折、搖曳生姿的狀態,; 晴雪 ; 比喻瀑布撞擊山石濺起朵朵飛沫,飛灑在灘頭的情狀。一連三個比喻構成鼎足對,把瀑布之形態、氣勢表現得窮形盡相,表現了奇詭絢麗、氣勢飛動的特色。總之,兩篇作品同有奇特的想象,同有恰當的比喻,同有極度的夸張,但望廬山瀑布更凝練驚人,重觀瀑布較細膩生動。7. 將張繼楓橋夜泊與查慎行舟夜書所見兩詩的意境加以對比分析。楓橋夜泊是唐朝詩人張繼在安史之亂后,夜晚停船于楓橋之時寫下的一首

14、羈旅詩,是寫愁的詩歌代表之一。深秋的夜晚,一艘遠道而來的客船,停泊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孤舟客子、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共同構成了一幅凄清、寂寥的景色,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客子綿延不絕的愁緒。而舟夜書所見則是描寫了一幅漆黑的夜晚,無風時孤燈閃爍,微風吹過時漁燈隨波散開恍若星星灑滿河面的神奇畫面,一動一靜之間,洋溢著詩人對夜晚河面上美麗景色的贊美、喜愛之情。兩首詩中有相同的意象:月、漁火(燈)。描寫的都是河上夜景,而它們所描繪的意境、所表達情感卻不盡相同。楓橋夜泊中的; 烏啼 ; 霜滿天 ; 愁眠 ; 寒山 ; ,描繪了蕭瑟、寂寥的自然環境,為全文奠定了; 愁 ; 的感情基調,刻畫了游子寒夜漂

15、泊于江的羈旅之思與家國之憂。舟夜書所見中作者描寫在江中看到滿天繁星投映在江面與波浪交織融合、熠熠生輝之景,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驚喜之情。這首詩乍看上去平白易懂,但細細品讀又覺得意境深遠。這首詩列舉了多種意象,; 月落 ; 是詩人所見,; 烏啼 ; 是詩人所聞,使得詩中彌漫著一種悲涼的氛圍,觸動著詩人的滿懷悲愁。; 霜 ; 給人以清寒,肅殺的感覺,月落, 烏啼,霜滿天,塑造了一個灰暗,凄慘,陰沉的氛圍。; 江楓 ; 與 ; 漁火 ; ,也暗寫了另一個意象 ; 詩人 ; 。 詩中所說的; 對愁眠 ; 不只是江楓與漁火的相對,而且還有詩人與江楓, 漁火的相對。隱隱約約的漁火后必有漁夫在,這不禁牽動

16、了詩人異客他鄉的羈旅愁思,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曠遠的鐘聲從寒山寺傳來,使人一驚,仿佛敲在了游子心上,使人頓生羈旅之情,空虛之感。全詩以直白簡潔的幾個意象表達了詩人終夜不能入眠的愁情。而查慎行在舟夜書所見中運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一個恬淡幽靜的夜晚。水天遼闊,孤燈一盞,火光螢螢,倒映水中;微風徐來,倒影灼灼。寥寥幾字,將本是孤寂冷漠的場景描繪得 無比清新自然,意境深遠。8. 崔顥、李白;登黃鶴樓、登金陵鳳凰臺,請注重從比較的角度進行賞析。1)相同點:這兩首詩都是懷古抒情之作,這兩首詩都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將遠古的事和景與現實中的事和景結合起來,如崔顥的登黃鶴樓中; 昔人已

17、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用豐富的想象力將讀者的引入遠古,黃鶴樓久遠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一幕幕在眼前回放,而回到實現中只是一座尋常的江樓。歲月難再的失落感躍然紙上。李白的 登金陵鳳凰臺 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與眼前景物結合起來攄志言情, 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 2) 不同之處:崔顥的 登黃鶴樓 抒發的是濃濃的鄉愁情結,詩的前三聯都在為引發詩人的鄉愁設置鋪墊;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抒發的則是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1)相同點:1. 體裁相同:兩首均是七言律詩。只不過崔顥的黃鶴樓的首聯和頷聯并不符合嚴格的七律要求,而全用古體詩句

18、法,散調變格。后兩聯則精致工整,音韻協和,先入后收,又回到律詩上來,使得全詩仍然是一首完整的七律。 2. 結構相似:兩詩首聯都從樓臺命名的傳說落筆,然后展開想象;頷聯通過古與今、幻想與現實的對照,把古今盛衰的歷史變化和人事興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藝術概括,為全詩定下吊古傷今的基調;頸聯則由古及今,極目遠眺,著筆于眼前實景的描繪;尾聯即景生情,都以; 愁 ; 字作結。從律詩的起、承、轉、合來看,頗有章法。3. 用韻流暢:李詩與崔詩工力悉敵,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說: ; 格律氣勢,未易甲乙。; 在用韻上,二詩都是意到其間,天然成韻。語言也流暢自然,不事雕飾,瀟灑清麗。(2)不同點:1.; 愁 ; 的內容

19、不同:崔詩尾聯寫詩人于日暮時分,目睹江上煙波籠罩,發出 ; 鄉關何處是; 的感慨, 屬于觸景生情,抒發的是羈旅懷鄉之愁;李詩尾聯寫詩人由浮云蔽日生發聯想,感慨;長安不見; ,既是寫景,也是用典,抒發的是憂國懷君之愁。2. 意境不同:黃鶴樓這首詩是送別,而登金陵鳳凰臺更多的則是懷古。黃鶴樓意境高遠,向時空的縱向延伸,充滿惜別之情。后一首詩則意境深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憑吊遺跡,感嘆歷史變遷,物是人非。一切的榮辱興衰都被歷史埋沒。9. 望岳、登岳陽樓、后游等,關注詩歌的藝術特點,詩篇中詩人自我形象的審美顯現。望岳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一個“望”字,

20、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登岳陽樓作品運用了變化多樣的表現手法,且作品內容和感情兩方面大跨度的跳躍。詩人的感情發展脈絡上說,首聯蘊含喜悅,頷聯帶有雄壯,頸聯轉為凄苦,尾聯變為悲傷。詩人的感情隨著詩篇的進展,顯示出不斷變化,跳躍性強的藝術特點。后游此詩前四句回應往日之游而寫今日之游,后四句寫觀景減愁之感。全篇景象鮮明,理趣盎然。 這首詩寫得表面豁達,實則沉郁,只是以頓挫委曲之態出之。正因為如此,感人更深。詩采用散文句式,而極為平順自然。這一種創新,對后世尤其

21、是宋代詩人的影響頗大。春望全篇圍繞“望”字展開,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結合。詩人由登高遠望到焦點式的透視,由遠及近,感情由弱到強,就在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轉換中含蓄地傳達出詩人地感嘆憂憤。結尾兩句,寫詩人那愈來愈稀疏的白發,連簪子都插不住了,以動作來寫詩人憂憤之深廣。全篇詩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練,言簡意賅,充分體現了詩人 “沉郁頓挫”的藝術風格。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杜甫是按這樣一條情感思路來構思行文的,即盼雨聽雨看雨想雨, 詩歌意在盛贊春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這份對春雨的喜愛之情描繪得如此細膩逼真,曲折有致,這不能不令人驚嘆杜甫洞幽顯微,體物

22、察情的藝術功力。10. 王維:關注詩與禪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 勝事空自知。終南別業、竹里館、 鹿柴、辛夷塢。王維有很多詩清冷幽邃,遠離塵世,無一點人間煙氣,充滿禪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學,含義而進入一種宗教的境界,這正是王維佛學修養的必然體現。 王維的生活的時代,佛教繁興。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幾度隱居,使王維一心學佛,以求看空名利,擺脫煩惱。終南別業這首詩把作者退隱后自得其樂的閑適情趣,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現了退隱者豁達的性格。在我看來,這首詩極具禪意的一聯是;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作者隨意而行,不知不覺

23、,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在我們漫漫人生路上遇到絕境時,不應該絕望,可以嘗試回頭看看,或許會發現新的道路呢?就算沒有,仍然可以靜下心來欣賞自然,看那云起云落也未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竹里館這首詩的妙處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 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表現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這首詩極具禪意的兩句詩則是 ;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在這個境界中,詩人以心會境,使形與物完美結合。鹿柴 這首詩寫空山深林,體現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的細致觀察與自己悠然的心境。 ;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中 ; 空 ; 字道盡了 ; 對境無心,無往為本; 的禪意,透顯著本體的寂靜。辛夷塢這首詩的大意是:枝條最頂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綻放鮮紅的花萼。澗口一片寂靜杳無人跡,紛紛揚揚獨自開了又落。詩的前兩句著重寫花的; 發 ; 。當春天來到人間,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動下,欣欣然地綻開神秘的蓓蕾,是那樣燦爛,好似云蒸霞蔚,顯示著一派春光。詩的后兩句寫花的; 落 ; 。詩人筆鋒一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