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_第1頁
井下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_第2頁
井下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_第3頁
井下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_第4頁
井下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應急預案 井下水災事故專項應急預案 1 事故類型和危急型程度分析         1.1 礦井水害        增禾沖煤礦礦井地質構造比較簡單,存在著受采空區積水、周邊小窯積水和地質構造帶積水以及帶壓開采的威逼。因此,本礦井在開采過程中礦井水害具有較大威逼,是本礦井必需預防和掌握的重大危急源。        1.2 地面洪水     &

2、#160;  每年雨季,礦井均有可能發生因地表裂縫造成洪水灌井災難,因此,雨季洪水災難是本礦井必需預防和掌握的重大危急源。        2、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2.1 以人為本原則。事故處理應最大限度保證遇險人員和應急救援人員的生命平安。        2.2 掌握事故原則。應科學快速地組織應急救援,防止事故擴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      2.3 愛護環境原則。要把事故對環境造成的損害(污染)掌握到最小范圍內。        3、 組織機構及職責        3.1 應急組織體系        見“增禾沖煤礦事故應急救援綜合預案”中“應急救援組織體系”。        3.2 指揮機構及職責

4、        總 指 揮:王潤森(董事長)        常務副總指揮:吳增杰(礦長)        副總指揮:朱燕春、伍紹義、梁成義、梁承云、吳柱民、        陳聯武        成 員:吳繼青、吳增峰、李育度、吳四江。 

5、60;      3.2.1 增禾沖煤礦成立礦井水害事故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指揮部設在調度監控中心。主 任:黃從成(兼),副主任:鄧青華、羅海風。        3.2.2 總指揮部職責        組織日常礦井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礦井發生事故后,負責對事故礦井應急救援的全面指揮工作,對事故快速做出分析推斷;打算啟動應急救援預案;批準現場搶救方案;發布應急搶救命令;調遣應急救援人員隊伍、物資、裝備器材、醫療、

6、通訊、后勤等工作;打算是否懇求外援;上報上級部門等工作。        3.3 各成員單位及部門職責        3.3.1 調度監控中心:根據總指揮部的命令負責全面應急救援工作的指揮和協調;負責事故匯報的接收和命令的下達;把握應急救援的進展狀況;保證應急救援期間的通訊暢通;參加對事故的分析調查、評審報告等。        3.3.2 生產技術組:負責對應急救援行動供應事故現場技術資料

7、和水文地質等狀況,對事故現場作出分析報告。        3.3.3 駐礦安監員:負責監督事故搶救方案和平安措施的落實,組織對事故處理后的調查工作和評審報告工作。        3.3.4 搶救隊:應急救援預案啟動后,負責根據制定的搶救方案,組織現場的緊急搶險和救援工作。        3.3.5 供應組、機運隊:負責為事故礦井供應處理事故所需材料、設備,保證搶險救災物資的準時到位。&#

8、160;       3.3.6 通風組:負責為事故現場供應通風技術服務保障工作,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        3.3.7 醫療組:成立事故醫療急救小組,負責對事故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        3.3.8 保衛組:負責應急救援啟動后,幫助事發單位對事故礦井現場進行交通管制、警戒、現場保衛等有關方面的保障工作。      &#

9、160; 3.3.9 社保人資組、工會、保險公司:幫助事故單位做好事故傷亡人員的善后處理工作。        3.3.10礦長辦公室:負責應急救援行動中的新聞報道、災情發布、信訪接待等工作。        3.4現場指揮部        礦井發生事故后,礦井應急救援指揮部馬上轉為現場指揮部,由礦長擔當現場搶險指揮部總指揮,負責組織制定搶險方案和現場指揮搶救工作。  &

10、#160;     3.5 建立地面、井下救援基地        增禾沖煤礦井下發生重大災難事故時,救援隊伍到達后,應馬上建立地面、井下救援基地。        3.5.1 地面救援基地應建在靠近礦井井口且平安的地點,負責救援裝備器材、車輛、物資的供應。地面救援基地應有現場指揮部成員、通訊員、氣體化驗員、儀器修理員、醫護人員、汽車司機等人員值班,接受現場指揮部領導。    &#

11、160;   3.5.2 井下基地應建在盡量靠近災區、通風支護良好、通訊暢通、運輸便利、不受有害氣體威逼及爆炸波沖擊的平安地點。井下基地應由搶救隊指揮員負責與地面指揮部、地面基地的聯絡、協調,接受地面指揮部的指揮,同時直接指揮井下救援人員的救援行動。井下基地應設有待機小隊、通訊設備、必要的搶救裝備、值班醫生、有害氣體監測儀器和臨時充饑的食物、飲料等。        4、預防與預警        4.1 危急源監控  

12、      4.1.1 礦井水害        4.1.1.1 礦井水文地質管理部門負責查明礦區和礦井的水文地質條件,編制中長期防治水規劃和年度防治水方案,并組織實施。        4.1.1.2 定期收集、調查和核對井田內及相鄰煤礦、廢棄的老窯狀況,并將其積水范圍填繪在采掘工程平面圖上;        4.1.1.3 建立地下水害動態

13、觀測系統,堅持進行礦井水害猜測分析預報制度并制定相應的“探、防、堵、排、疏”等綜合防治措施;對水害威逼不清地點,嚴格堅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原則。        4.1.1.4 礦井每年雨季前必需對防治水工作進行全面檢查,雨季受水威逼的礦井,應制定雨季防治水措施,組織應急搶險隊伍,儲備足夠的防洪搶險物資。        4.2 預警行動        4.2.1 水害預警:當井下采掘工

14、作面或其它地點消失掛紅、掛汗、空氣變冷、消失霧氣、水叫、煤層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水色發渾、有臭味、有害氣體增加、裂隙消失滲水等透水預兆或礦井涌水量突然增大,或在雨季地面發生洪水災難等狀況時。        4.2.2 當現場發覺以上預兆后,生產隊組要馬上實行相應平安措施,對險情地點重點防控,隨時把握事態進展動向,并準時向調度匯報。現場人員無法處理或處理有可能造成人身損害時,事故影響范圍內應馬上斷電、撤人,匯報調度,礦指揮部應馬上實行應對措施進行處理,同時匯報集團應急救援指揮部,集團指揮部得到報警后馬上進入預警階

15、段,親密關注事故進展變化態勢,隨時預備應急處置,打算應急行動。        5、信息報告程序        5.1 報警        當井下現場人員發覺一至三級范圍內災難事故時,馬上向本單位調度信息中心匯報,事故單位調度監控中心接到事故報告狀況后,應馬上向礦長和公司董事長匯報狀況。        5.2 接警

16、60;       調度監控中心值班員接到緊急事故報警時,須問清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性質、影響范圍及人員傷亡、設施破壞狀況,以及匯報人的姓名、單位、所在位置,并精確具體記錄。之后馬上向當日值班領導匯報,當日值班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后馬上向增禾沖煤礦應急救援總指揮匯報。        5.3 匯報方式:電話匯報。        調度信息中心電話:礦長手  

17、      6、應急處置        6.1 響應分級        事故預警分級,一級(預警)啟動礦應急預案,二級(現場應急)、三級(全體應急)啟動增禾沖煤礦應急預案。        6.2 響應程序        6.2.1 現場響應  

18、60;     礦井發生災難事故后,礦長應馬上成立現場指揮部,根據本單位制定的應急救援預案,馬上綻開事故搶救,實行一切有效措施解救被困人員,撤出災區全部受威逼區域的作業人員。        6.2.2 應急啟動        總指揮到達指揮部后,堅決推斷應急級別,凡接警狀況在預警二級(現場應急)、三級(全體應急)范圍內時,馬上啟動增禾沖煤礦應急救援預案,發出應急救援令:    

19、    召集各副總指揮、全體成員到總指揮部集中待命;        各級救援保障機構和救援物資準時到位;        搶險救援專業隊伍和其他救援人員馬上趕赴事故現場。        6.2.3 擴大應急        應急救援指揮部要同現場指揮部保持親密聯系,一旦消失事故現場狀況惡化,應

20、懇求上級政府或主管部門派專家、友鄰礦山搶救隊進行增援。        6.3 救援行動        6.3.1 撤人        6.3.1.1 井下發生災難后,在礦山搶救隊及醫務人員未到達之前,職工應快速組織自救和互救,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或火災時,還應快速佩戴好自救器,然后沿規程規定的避災路線撤到平安地點直至地面。      

21、;  6.3.1.2 遇到無法撤退時,應快速躲至平安地點等候營救。        6.3.1.3 礦調度要快速核查入井人員、升井人員和被困人員的數量及被困人員姓名。        6.3.2 現場救援        井下發生災難事故后,應先馬上啟動本礦井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組織人員進行自救、互救,以快速掌握事故,最大限度保證遇險人員的生命平安,盡可能削減事故造成的損失。 

22、;       6.3.3 偵察及救援方案的制定        6.3.3.1 應急援救隊伍應協作礦山搶救隊進行偵察工作。在偵察過程中,搶救隊員應把救助遇險人員當作首要任務,同時要精確探明事故的性質、緣由、范圍、被困人員可能所在位置,以及巷道內氣體狀況和通風等狀況,為指揮部制定搶救方案供應牢靠依據。        6.3.3.2 指揮部應依據偵察結果和其他方面精確信息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制定救援方案,

23、方案的制定應遵循下列原則:        1)實行一切有效措施,準時救助遇難人員,盡可能削減人員傷亡;        2)實行一切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實行一切有效措施,把事故對環境造成的損害、污染掌握到最小范圍。        7、處置措施  

24、0;     7.1 井下水災事故的救援行動處置措施。        7.1.1 偵察措施        7.1.1.1 偵察前,要了解災區狀況、水源、事故前人員分布,礦井具有生存條件的地點及其進入的通道等,并依據被堵人員所在地點的空間、氧氣、瓦斯濃度以及救出被困人員所需的大致時間,然后依據指揮部布置的任務進入偵察和搶救遇險人員。        7

25、.1.1.2 偵察前,偵察小隊要仔細做好戰前檢查工作,仔細檢查處理水災所需攜帶裝備設施的完好。        7.1.1.3 礦山搶救隊在偵察時,應記清遇到人員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淌線路,巷道及水泵設施受水淹程度、巷道沖壞和堵塞狀況,有害氣體(CH4 、CO2 、H2S等)濃度及在巷道散布狀況和通風狀況等。        7.1.1.4 偵察小隊在偵察行進中,要把搶救遇險人員做為第一要務,要依據了解的狀況和偵察中的推斷選擇最短路線,以最快的速度到達

26、遇險人員最多的地點,利用一切通道快速引出災區遇險人員。        7.1.1.5 偵察小隊在搜尋遇險人員時,應認真觀看,留意巷道內的敲擊聲,呼喊聲,以便準時發覺遇險人員。同時在偵察及搶救人員過程中,要留意觀看巷道狀況,防止冒頂和掉底。        7.1.1.6 偵察小隊必需要通過局部積水巷道時,要非常慎重,應考慮到水位的上升速度、距離和有害氣體狀況,選擇熟識水性、有肯定閱歷的隊員佩用呼吸器通過。    

27、60;   7.1.1.7 偵察小隊在水中行進時,應靠近巷道一側,抓牢支架等物,盡量避開壓力水頭和泄水主流,防止水在流淌中攜帶的矸石、木料等撞傷。如迷失方向,應向有風流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在沿途的交岔口,要留有明顯的指示方向標志,并注上偵察小隊的名稱、日期。        7.1.1.8 偵察時,禁止由下往上進人突水點或被水、泥沙堵塞的小眼和上山,以防止二次突水和淤泥的沖擊。        7.1.1.9 偵察小隊逆水流方憧憬上進入無出

28、口的巷道時,要與基地觀看水情的人員保持聯系,如發覺特別狀況或聯絡終斷,偵察小隊應馬上返回基地。        7.1.1.10 其他偵察措施執行本預案中的有關規定。        7.1.1.11 偵察工作結束后,帶隊指揮員應馬上向指揮部匯報偵察結果(包括突水地點、影響范圍、靜止水位、遇到人員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淌線路,巷道及水泵設施受水淹程度、巷道沖壞和堵塞狀況,有害氣體(CH4、CO2、H2S等)濃度及巷道通風狀況等),以便指揮部制定正確的救援

29、方案。        7.2 處理措施        7.2.1 井下突然發生透水事故時,現場人員應馬上盡可能就地取材快速封堵透水點,防止事故擴大,并準時匯報礦調度。        7.2.2 假如狀況緊急,水勢兇狠,無法搶救時,人員應按作業規程規定的避災路線由下往上撤退,切勿進入透水水平以下的獨頭巷道。       

30、 7.2.3 發生透水事故后,礦應急救援指揮部應實行有效措施,確保主排水泵的正常運轉。同時應做出打算:是否、何時關閉防水閘門。        7.2.4 礦井發生透水事故后,相關技術人員應快速推斷出透水的性質(含水層水、老空水、斷層水或地表水中的哪一種),并通過詢問事故現場人員和依據井下的偵察結果,了解和確定透水地點,分析和估量靜水位和積水量,并且要測算補水源、補水量及影響范圍的水源,然后報指揮部以實行相應的救援措施,確定救援行動所需要的排水設備。排水設備必需有工作和備用的水泵、水管及相適應的配電設備。  

31、;      7.2.5 礦井發生透水事故時,救援人員的主要任務是搶救被困遇險人員,防止井巷進一步被淹和恢復井巷通風。        7.2.6 采掘工作面發生透水事故時,依據井下實際狀況在巷道上、下部水平同時救人,當下部水平巷道有被水淹的危急時,快速將井下人員撤到上部水平,禁止在獨頭巷道中躲避。        7.2.7 對于被困在井下的人員,其所在地點高于透水后水位時,可考慮在災區四周掘進其它巷道或依據

32、井上下對比圖找準人員被困位置采納打鉆孔等方法供應新奇空氣、飲料及食物;假如其所在地點低于透水后水位時,則禁止掘進巷道或打鉆,防止泄壓擴大災情。        7.2.8 礦井透水量超過排水力量,有全礦和水平被淹危急時,在下部水平人員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區放水。假如下部水平人員尚未撤出,主要排水設備受到被淹威逼時,可用裝有粘土、砂子的麻袋構筑臨時防水墻,堵住泵房口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7.2.9 處理上山巷道透水事故時,礦山搶救隊應留意下列事項:        防止二次透水、積水和淤泥的沖擊;        透水點下方若無能存水及存沉積物的有效空間時,救援人員要準時撤到平安地點;        保證人員在作業中的通訊聯系和平安退路。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