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案例分析_第1頁
社會保障案例分析_第2頁
社會保障案例分析_第3頁
社會保障案例分析_第4頁
社會保障案例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第1章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某市外商投資企業以本企業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為理由,拒絕參加企業的基本社會保險。問外方老板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分析要點:(1) 不對。(2) 城鎮企業參加基本社會保險是政府立法規定的,立法范圍內包括外商投資企業。(3) 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參加社會保險具有強制性,是應參保企業的義務,是其職工應享有的權利,因此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參加社會保險。案例分析2:某企業以經濟效益不好以及留住人才為由,只為企業中層以上干部繳納了社會保險費,問該企業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分析要點:(1)不正確。(2)我國現行

2、的社會保障法律規定,企業必須為所有職工繳納社會保險費,只為部分職工繳納社會保險違背了社會保障的公平原則。第2章案例分析在云南彌勒縣城里有這樣一件事:一位有著12個子女的婦女(其中8人為親生、4人為繼子女),因為中風臥床不能動彈,但12個子女卻沒有一人前來服侍臥床不起的她。錢蘭英老人的子女中,有的是身價過百萬的村里富人,有的是溫保有余的小康人士,也有的經濟條件十分普通,說起因何不盡贍養老人的義務,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大兒子:有能力,但她已經不是我們家的人了。二兒子:經濟條件差,有心無力。三兒子:大哥不養我也不養。七女兒:養老人主要靠哥哥。繼子:她對我們沒有養育之恩。請您說說他們的理由在法律上能站

3、得住腳嗎?案例分析:親生子女都有贍養義務,至于說子女中有的經濟條件好一點,有的差一點,在贍養義務進行時可以根據經濟情況來履行。但這不表示條件差的就可以不履行這個義務。第3章案例分析某企業是一家私營企業,于2001年建成投產,招收的均是30歲左右的年輕勞動力。當地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求該企業按規定繳納各類社會保險費,但該私營企業主以本企業沒有退休職工為由,只答應承擔與本企業員工相關的社會保險費用,拒絕繳納社會統籌的其他社會保險支出。請問:該企業老板的做法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分析要點:(1)該企業老板的做法是錯誤的。(2)我國現行的社會保險基金籌集實現社會統籌的原則,也即全社會各類企業按照相

4、同的資金籌集原則,繳納各類社會保險基金。(3)企業繳納的各類社會保險基金中,一部分劃入本企業職工的帳戶,另一部分納入社會統籌基金,在不同的地區包括不同企業之間統籌。因此僅為本企業繳納社會保險的做法違背了社會互助的原則,不利于社會統籌。第4章案例分析案例1:某企業領導社會保險意識差,不愿繳納社會保險費,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做工作仍拒不繳費。為處罰該企業,社保經辦機構采用了停發該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的做法。請問這樣的處理是否妥當?分析要點:1 不妥當。2 國務院明確規定“要嚴格實行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兩條線管理”也就是說繳費和養老金支付是不能掛鉤的。3 按我國現行的養老保險辦法企業繳納社會保險費是為在職職

5、工繳費與退休人員毫無關系。如果不繳費就不撥付養老金等于拿退休人員做人質是錯誤的。案例2:某地政府在于2000春節期間為了體現黨和政府對困難企業職工的關懷,要求勞動保障部門從社會保險基金中撥20萬元用于慰問職工。請問該地政府的要求是否正確?為什么?分析要點:1 、該地政府的要求是不正確的。2、這一要求違反了社會保險基金征繳暫行規定中關于社會保險基金“要保證專款專用嚴禁擠占挪用”的規定。第5章案例分析案例1:某外商獨資公司,高薪聘用了一位博士畢業生趙某,擔任副總經理。當時,在談到工資待遇時,公司說:“董事會給你定的工資為1.2萬元。不過,我們是一家外資公司,之所以工資定得這么高,是因為除了工資以外

6、,再沒有其他福利待遇了。像什么醫藥費報銷、養老等問題都得自己解決,公司概不負責。”聽了這話,趙博士心里盤算開了:“這個公司給我的工資的確是夠多的,可就是將來萬一得了什么大病,或者老了怎么辦呢?”但他轉念又一想:“我剛30多歲,一般也不會有什么大病,至于養老問題,現在考慮還為時過早。倒不如趁年輕多掙些錢,實惠。”工作以后,趙博士為了解除自己的后顧之憂,每月從工資中拿出1000元,向保險公司投了一份養老保險。這樣一來,他在這家公司工作,也覺得很踏實多了。幾個月后,由于趙博士與董事長在公司的經營管理等重大問題上,產生了分歧,被董事長炒了“魷魚”。趙博士不服,雙方為此打到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在勞動爭

7、議仲裁委員會,趙博士提出公司未給他繳納養老保險的問題,他認為,這是侵犯他合法權益的行為。但公司認為不為你繳納養老保險,是事先跟你講好的。你既然干了,就說明咱們的協議已經達成,你現在無權反悔。再說,你不是自己已經向保險公司投了養老保險了嗎?案例分析:1、養老保險是國家為了保障職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也是社會保險的一種。勞動法規定的社會保險,不同于保險公司的金融保險,主要區別在于:1、前者是在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系時,勞動者應享有的權利,但后者卻不是;2、前者是強制性的,即企業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而后者是自愿性的,即是否參加,完全憑企業或勞動者自愿。所以,趙博士自己向保險

8、公司投保的養老保險,不能代替社會保險中的養老保險。2、根據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這說明,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不光是用人單位的義務,也是勞動者的義務。它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共同義務。3、 因此,該外商公司以高薪來取代職工的養老保險,是違反法律規定的。它不光應該依法為職工繳納養老保險,還應該同時繳納失業、大病醫療等政府規定的社會保險。案例2:某企業共有職工和離退休人員1202人,其中在職職工1000人,退休人員200人,離休人員2人。則該企業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時,所有1202人都應參加并相應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你認為這種說法對嗎?為

9、什么?分析要點:1 、錯誤。該企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應為在職職工和退休人員之和,即1200人。因為按照有關規定,離休人員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其醫療待遇不變,醫療費用按原渠道解決。2、繳費人數應為1000人。因為退休人員本人及單位均不另外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案例3:某市一所小學屬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國務院失業保險條例頒布施行后,小學所在區的勞動保障部門到學校宣傳失業保險政策,并要求學校教職員工參加當地的失業保險,而該校校長則認為,學校是實施義務教育的部門,不可能有人失業,所以,不愿意參加失業保險。請問該校長的認識對嗎?請說明理由。案例分析:1 、不對。2 、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

10、位及其職工必須參加失業保險。而該小學屬事業單位,所以,應該無條件地參加失業保險,并按規定履行繳費義務。3、社會保險是一種互助互濟行為,不以風險的大小來決定是否參加社會保險。案例4:某集體磚廠職工與單位簽訂了承包合同,合同中注明:“如發生傷亡,磚廠概不負責”。不幸的是,該職工在工作時被砸傷,花去醫藥費3000元。磚廠以合同中已有規定為由,拒絕支付費用。請問,這種做法對嗎?案例分析:1 、不對。2 、根據規定,企業與職工個人簽訂承包合同,是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并未改變企業和職工的勞動關系,也未改變承包者的職工身份,因此企業應按照國家現行政策保障職工的社會保險權益。第6章案例分析案例1:小王下崗后,

11、每月領取失業保險金260元。家庭成員共三人,無其他生活來源。小王所在城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費標準是每人每月120元,小王找到街道領導,街道領導說,你已經領取了失業保險金,不能申請低保。請問,街道領導的回答對嗎?分析要點:1) 不對。2) 按照條例規定,失業人員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件的,按照規定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從上述情況看,小王一家人均生活費不足120元,可以按規定申領最低生活保障金。3)按規定,可差額領取。也即全家人可每月領取:360-260=100元。案例2:家住上海的中學生小明,最近家里接連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先是爸爸因為企業經濟效益滑波而下崗,接著媽媽又得了不治之癥,

12、一家人的生活陷入了貧困的境地。小明為幫助父母減輕生活的壓力,準備放棄參加高考,提前參加工作。街道干部知道情況后,建議申請最低生活保障。請問:小明申領最低生活保障線,需要經過哪些手續?分析要點:首先,小明應該向所在街道的社會保障所提供書面的申請最低生活保障線的申請;街道社會保障機構受理申請后,即開展社會救助調查,以確認小明家的經濟生活現狀已經達到了申請社會最低保障線的標準;如小明家確實無生活來源,即可領取當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如小明爸爸重新就業,但全家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則小明家可以領取小明爸爸收入與最低生活保障的差額。案例3:小鄭前些年響應政府的號召,應征入伍。由于表現突出,因此多次

13、獲得部隊的嘉獎。今年初,他從部隊退伍回到家鄉,不久即到所在民政部門報到,要求給予工作安排。可當地民政部門以小鄭沒有專業特長,以及政府機構改革,不好安排,企業用人有自主權,難以安插等理由,暗示小鄭應該自主擇業。請問當地民政部門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分析要點:1)當地民政部門的做法是不正確的。2)就業安置是我國社會優撫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現行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規定;復員軍人的就業由當地民政部門和勞動部門負責安置,不能以任何理由加以拒絕。感謝下載載精品,這些古語皆鼓舞人們要樹立雄心壯志古希臘哲學大師亞里士多德說:人有兩種,一種即“吃飯是為了活著”,一種是“活著是為了吃飯”.一個人之所以偉大,首先是因為他有超于常人的心。“志當存高遠”,“風物長宜放眼量”的理想。有一位心理學家到一個建筑工地,分別問三個正在砌成的工人:“你在干什么?”第一個工人懶洋洋地說:“我在砌成。”第二個工人缺乏熱情地說:“我在砌一堵墻。”第三個工人滿懷憧憬地說:“我在建一座高樓!”聽完回答,心理學家判定:第一個人心中只有何,他一輩子能把何砌好就不錯了;第二個人眼中只有墻,好好干或許能當一位技術員;而第三個人心中已經立起了一座殿堂,因為他心態樂觀,胸懷遠大的志向!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空;摸到大象腿的盲人,只能認為大象長得像柱子;登上五岳的人,才能感覺“一覽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