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孩子的告狀行為_第1頁
如何對待孩子的告狀行為_第2頁
如何對待孩子的告狀行為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如何正確對待幼兒的告狀行為(一)教師應該給孩子提供宣泄情緒、表現自我的機會。1可以設專門的發泄室,孩子可以對著那些軟綿綿的玩具盡情地打鬧,甚至可以把這些玩具當成假想的敵人以發泄自己的不滿,同時也可以使他們多余的精力得到發泄,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2教師應給幼兒提供足夠的自由的空間, 使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二) 教師應了解幼兒告狀的動機和目的, 區別對待。1對求助類的告狀,教師應幫助幼兒鼓起勇氣,增強信心小班手工活動快結束的時候,調皮的洋洋突然搶走了蛋蛋手中制作好的青蛙,蛋蛋急得叫了起來:“老師,我的青蛙,我的青蛙?!钡暗暗倪@種告狀是一種求助心理。這時老師要鼓

2、勵蛋蛋說:“蛋蛋,沒關系的,以后再碰到這種事,你自己完全可以解決的,想想看,洋洋是因為喜歡你做的青蛙才拿你的青蛙的,你一定可以幫助洋洋改掉這個壞習慣的辦法來?!蓖瑫r教師也要讓洋洋意識到搶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要求他與蛋蛋友好相處。2對試探類的告狀,教師應堅持原則,當機立斷課間休息的時間,孩子們照例要到廁所去解小便,中班的王思怡大叫:“王老師,王老師,周佳豪把小雞雞翹得很高,小便都解到紅紅的地磚上了”。對于這樣的告狀行為是孩子用來試探成人處事的反應的。處理時應按幼兒常規要求盡快做出處理,避免來告狀的幼兒學樣。3對檢舉心理的告狀,教師應正確引導不僅在實習期間,而且在15天的觀察期間,經常聽到孩子打小

3、報告:“龍龍打小芳了,”“小輝撕破了剛剛的圖畫書,”這種帶有檢舉心理的告狀,應視為一種可喜的現象。這正反映了幼兒在把別的孩子的行為與老師、家長平時教導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作比較,并且產生了某種道德體驗。這實際上事幼兒道德評價發展的一種標志。因此,教師聽到此類告狀時,應認真予以引導與孩子共同商討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這樣不但能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幫助孩子明辨是非,使孩子逐步形成一種初步的道德評價意識。4對求罰類的告狀,教師應把握好懲罰的尺度,公平裁決如在上例中的蛋蛋在向老師告狀后,聽了老師的處理意見,如果還不開心,說明蛋蛋的告狀是為了求助老師主持公道,是一種以“罰”對方為滿足的心理狀態。

4、這時教師應查明真相,對確定不對的洋洋應給予批評教育并讓洋洋當面向蛋蛋道歉。這時,蛋蛋或許會因老師的公正裁決而滿意。(三)教師要以尊重和認可的態度,面對幼兒的告狀,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內容和方法,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教育。1寬容的態度身教重于言教,教師要從生活中讓孩子體會到寬容的樂趣。教育孩子多看別人的長處。讓孩子學會公正、客觀地看待別人、多學習別人的長處,多發現別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找出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處處處心積慮的找別人的茬。2培養幼兒的獨立性,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如可組織幼兒看動畫片、聽故事、看電影等,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評價其中人物的行為,從而豐富幼兒施肥的感性經驗,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減少

5、幼兒的不良行為??山M織幼兒通過談話等形式,講一些幼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幼兒自己來想辦法解決,從而提高幼兒獨立處事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進而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3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有計劃對幼兒進行規則教育,使幼兒逐漸形成規則意識,并對幼兒進行良好社會交往技能的示范教育。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時期是兒童認知和社會認知迅速發展的驚人時期。從兩歲左右開始兒童逐漸具有了“好壞”概念,并形成了某些規則意識,并嘗試用規則來適應控制自己的社會生活。這一階段是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的最佳時期。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規則意識淡漠,不知道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規則

6、意識但自控能力差,他們雖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卻不能作到。幼兒之間的告狀,都是由于不能遵守各種生活、社會交往規則造成的。所以教師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中適當地滲透規則教育和良好的社會交往的示范教育,使幼兒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從而學會自覺遵守規則,來解決幼兒的告狀。如采用情境表演法、故事法等幼兒樂于接受的方式來對幼兒進行教育,情節的設計模擬幼兒熟悉的生活,讓幼兒通過有興趣的觀看,了解日常生活中同伴交往應遵守的規則,以及如何友好地解決幼兒之間的矛盾,讓幼兒感受到友好解決矛盾的快樂,鼓勵協商、分享等,從而減少幼兒告狀行為。4告狀發生時,教師可以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逐漸引導幼兒找出合

7、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于小班時期的幼兒,教師在面臨幼兒的告狀時,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在處理過程中,可以讓孩子通過協商過程,考慮到別人的利益要求,從而逐漸的去自我中心,讓他們懂得游戲材料的所有權以及如何用輪流、共享游戲材料等平息沖突,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對于中、大班時期的幼兒,教師在處理幼兒的告狀可以讓幼兒認識到只有雙方合作,才能使沖突真正的解決,從而減少告狀行為。首先教師要使他們認識到:如果他們不肯合作找出共同的解決方法,僅僅告訴老師或不在一起玩,那他們之間的沖突就并沒有真正的解決。其次教師要引導他們體驗對方在沖突過程的思想和感受,使他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上來看問題,認識到只有顧及雙

8、方的想法和利益才能順利平息矛盾。最后教師要引導他們共同討論出解決的方案,并付諸實踐。讓他們能體驗到對方的意愿和情感,認識到命令、控制只能使矛盾惡化,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解決沖突問題,從而減少幼兒的告狀行為。(四)在處理孩子的“告狀”時,家長可以從以下幾方面:1家長應重視自身行為對幼兒的積極作用,以友善的方式與他人及幼兒交往,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和示范,以努力抵消這種來自媒體的消極影響。當然,家長在給幼兒選擇玩具、圖書、動畫片等視聽媒體時,應警惕它們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其中出現的攻擊性行為。2要分清孩子的告狀目的 首先,對于有報復別人的意思,當然這是極少數。這時家長應進行嚴肅批評

9、,讓孩子懂得要與人為善,友好相處,相互寬容。絕大多數孩子的告狀都是為了討個“公道”。家長應該弄清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區別對待。有時孩子告狀也是一種詢問。因為自己不清楚某些事情該不該做,見別人做了,自己也想模仿,可又不知家長的態度如何,比如兩個孩子同在床上玩,一個光腳下地了,另一個向媽媽“告狀”,“他不穿鞋下地了”,意在探問,“我可不可以也光腳下地玩”。這時,家長應明確表態,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其次,要教育孩子多看別人的長處。讓孩子學會公正、客觀地看待別人、多學習別人的長處,找出自己的不足。教育孩子不管別人做得如何,自己應該按照要求去做,且有勇氣堅持下去。再次,要教育孩子學會處理小伙伴之間的矛盾?,F在許多家庭由于只有一個孩子,上上下下都寵著,養成孩子很“獨”。自己玩行,和大家在一起就愛鬧矛盾。小孩子之間鬧意見是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