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陜西省隴縣溫水鎮閆家灣小學 王真學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我們不斷地探索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符合語文教學特性,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語文教學手段和方式。那么,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怎樣才能達到高效的社會要求?為此,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談幾點粗淺的認識:一. 要準確把握三維目標。(一)教學目標要難易適度。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
2、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二)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于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于那些后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二、通過精妙導語深入學生的心靈。導語設計得如何,往往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導語,也是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曾經有人說過
3、: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圣、魅力和詩意。好的導語,是一塊磁鐵,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將他們引入知識的海洋。從一定程度上說,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導語設計。那么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導語呢?我覺得應從以下方面來思考: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最大法寶。用高超的懸念藝術,層層設疑,絲絲相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為學生深入地鉆研教材打下了一
4、個良好的基礎。所以設計精妙的導語,總是蘊含著豐富的懸念,能夠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直接入題, 短小精悍 直接入題可以達到一針見血的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根據不同的課型,不同的內容,設計短而精的導語。過于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我們選入教材的課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絕大部分文質兼美、情文并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總之,好的導語能夠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學。并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學過程循序漸進,豐富靈活(一)課堂提問的整體優化 課堂
5、上問與不問,問什么,怎樣問,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大事。所以,為了更好地發揮課堂提問對學生的作用,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我覺得語文教師在處理課堂提問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1、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教師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鉆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問題要大小得當,多少適量,難易適合不同階層學生的實際能力。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
6、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 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3、設問要有一定的藝術與技巧,嚴謹注入灌輸方式的提問。4、設問要盡量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思考,使更多的學生有被問到的機會,并激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答案置疑辨析。教師的提問在實際操作時應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只盯住幾個尖子生。應該利用問題的系統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設計階梯式的問題。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里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于學生的
7、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二)注重教師自身素養對學生的影響自從開展“高效課堂”及我們學校的“樂學精到二四制”模式以來,我們都在不斷地摸索,研究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不能硬套“二四制”的教學模式。要根據文章的體裁,篇幅的長短,內容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教學模式。讓一接下來學生學得輕松,收獲還不少。同時教師還要有應變能力,能回答課堂上學生提出的我們沒有預設到的問題。語文的學習是美文的欣賞、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質的培養,課本中的文章都是通過精挑細選,對學生的成長有幫助的經典范文。不同的課文有不同的風格,因此教師也要采取不同的處理
8、方法。同時還要有營造教學氣氛藝術。良好的氣氛應當是民主、和諧、寬松、愉悅的,它是創設高效語文課堂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愛”。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永遠要懷著一顆愛心進課堂,慈愛和微笑是聯系師生情感的紐帶,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是創設和諧的,愉悅的教學氛圍的重要手段。四、結尾有情趣,余音繚繞 正如紅花還需綠葉襯一樣,一堂高效的課除了做到以上幾點以外,還必須有一個好的結束,也就是我們的結語。它應該是整堂課的一個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結尾,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課的結尾,不僅可以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9、,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效果。在語文課的結語中,選取一些趣例作為結尾,往往令人縈懷難忘。 五、作業布置 選擇什么樣的時機布置作業看似無關緊要,但是如果運用得好也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規的作業布置一般都是放在一節課快要下課或下課鈴響了之后。說者匆匆,聽者急急。不宜使學生形成優勢興奮,反而容易引起學生反感。何不把作業布置的時間放在上課或課中呢?先布置作業再授課。首先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信號這是我要認真聽的,否則作業就完成不了。當老師說到有關內容時,學生往往會聽得非常認真。因此完成作業也就相對容易些。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作業應因人而異,分層設計,使每個學生都能受益。而作業分層,就是為了使不同程
10、度的學生跳一跳都有可以摘到“桃子”使作業處在他們知識的“最近發展區”,提高他們寫作的興趣。對分層作業的評價也不應建立在同一水平線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礎上有所進步,都應當給予積極的評價。這樣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嘗到作業的甜頭,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形成作業上的良循環。學生是學習、作業的主人,是發展的主體。必須讓學生明確:“自己是作業的主人、作業即自學、語文無處不在”這三種觀念,是語文課外作業改革成功的前提,而“作業即自學”則是三種觀念的核心。要讓學生從傳統的“作業即按老師的要求鞏固課堂上已經學過的知識”這一認識誤區中走出來,明白作業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自己提高能力、掌握知識,作業過程完全是自我學習過程。第二,培養學生養成三種習慣。(一)、自我檢測、自我激勵的習慣。(二)、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三)、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習慣。同時相應地引導學生設置好三種作業本:一是基礎田園教材同步作業本,二是增產田園課外學習摘抄本, 三是試驗田園課外練筆或日記本。小學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最好時期,只有這種符合變化的實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競業限制補償協議書(含競業禁止解除條件)
- 高效能源利用型電動汽車換電站場地租賃與運營管理合同
- 國際教育培訓機構外籍教師任聘合同
- 影視制作公司群眾演員合同管理與責任約定
- 《甜品店設計》課件
- 《塑料狗小乖》課件
- 財務報銷培訓總結
- 高圍孕產婦培訓體系構建
- 《安全生產培訓質量控制標準化健康與安全課件》
- 醫學診斷證明書規范與管理體系
- AI+蛋白質行業研究報告 2024
- 利昕報廢汽車回收拆解有限公司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建設項目環評可研資料環境影響
- 公共政策導論全套教學課件
- 聚酯裝置生產操作工:高級聚酯裝置生產操作工
- 農產品加工企業管理培訓
- 校車駕駛員交通安全培訓
- 飛機維修員入門教程
- 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下肢篇
- 2024屆高三英語二輪專題復習:關于水中或雨中脫困脫險的讀后續寫練習寫作素材
- 《如何處理人際關系》課件
- 中國帶狀皰疹診療專家共識2023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