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人工氣道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吸痰操作流程_第1頁
經人工氣道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吸痰操作流程_第2頁
經人工氣道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吸痰操作流程_第3頁
經人工氣道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吸痰操作流程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經人工氣道(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吸痰操作流程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保證有效通氣。個人準備:儀表符合要求,服裝整潔,帶聽診器。評估患者:觀察病人,按需吸痰。對清醒病人做好解釋工作,語言規范,態度和藹。流程如下:1 看:患者煩躁不安,心率和呼吸頻率加快,血氧飽和度下降,呼吸機的吸氣峰壓增高、出現峰壓報警2 裸耳聽:人工氣道內有痰鳴音3、詢問病人:舉例“XXX,您好!我是護士XXX,請問您有什么不舒服”?病人:“我胸悶憋氣、有痰咳不出”4、評估痰液潴留情況:聽診器聽診有無痰鳴音、干羅音、濕羅音。聽診順序:肺尖前胸側胸后背。解釋:“聽診您的肺部有痰鳴音,為了預防肺部感染,我來幫您把痰液排出來”4、

2、 病情允許可翻身扣背:“來,我幫您翻身扣扣背,使肺內深部痰液排到氣管便于咳出或吸出”。順序沿支氣管走向,自下而上,自邊緣向中央,每一部位扣一分鐘。同時囑病人深呼吸、用力咳嗽,將痰液由支氣管排至氣管。扣背完畢:“好,您休息一會,我去準備用物過來給您吸痰”。5、 檢查中心負壓裝置及管道連接是否正確及嚴密,性能是否良好(吸引力大小);檢查火源隱患操作前準備:1、 六步洗手法、戴口罩2、 準備用物:清潔治療盤,按無菌原則鋪治療巾,盤內放無菌治療碗2個,注明一個口鼻吸痰用(放洗傷鑷一把),另一個氣管切開用,碗內分別傾倒無菌理鹽水,紗布1塊,無菌治療巾遮蓋用物,注明鋪盤時間。盤外備1214吸痰管數根,無菌

3、手套、一次性治療巾、無菌生理鹽水(注明開啟時間)、速干手消毒液、聽診器、必要時備膠布操作過程:1、 攜用物至床前,按呼吸機功能鍵,設置吸純氧2分鐘,或加大氧氣流量。對清醒病人做好解釋工作,。舉例:“ XXX!您好!用物準備好了,我來給您吸痰,吸痰過程中您可能會有短暫的憋氣,但我會很輕柔、迅速的操作,盡量減輕您的不舒適感。在吸痰過程中需要您咳嗽配合,以利于深部痰液的清除。”2、 鋪無菌巾置胸前或枕邊;再觀察病情變化(心電監護儀生命指標),將呼吸機接頭旋松3、 打開吸引器負壓開關調至0.010.026兆帕4、 打開吸痰管包裝,暴露開口端;打開無菌盤,右手戴手套,無菌操作取出吸痰管,連接負壓吸引管,

4、試通氣。5、 左手斷開呼吸機接頭,將接頭或吸氧管取置于無菌巾上,暫時關閉氧氣流量表開關。6、 左手關閉負壓吸引管,右手將吸痰管緩緩插入人工氣道(氣切長度45cm,氣插管長度4050cm,或遇到阻力時退回12cm,左手開放負壓,邊吸邊提邊旋轉,每次不超過15s。必要時間隔3mn。邊吸邊觀察病人病情變化,心電監護儀指標:心率、呼吸頻率、血氧脈搏飽和度低于90%時停止吸痰。7、 吸畢,左手連接呼吸機,按功能鍵吸純氧2mn,或打開氧氣開關,放入氣道內吸氧導管,加大吸氧流量10、沖洗負壓吸引管,關閉負壓開關。將吸痰管置于醫療垃圾桶內。用紗布擦凈管口周圍痰液,脫手套包裹紗布置于醫療垃圾桶內。旋緊呼吸機接頭

5、(或固定吸氧管),撤掉治療巾11、洗手,整理吸痰盤,注明開啟時間。再次聽診后整理病人。解釋吸痰后情況;交代注意事項:多喝水,預防痰液粘稠;經常翻身,教會家屬扣背方法;“囑家屬不要私自吸痰,護士會及時給予吸痰;火源遠離氧氣”。12、調至氧流量適中,洗手12、整理用物:貯痰瓶不超過2/3滿及時傾倒,清水沖刷凈,用1:500mg含露消毒劑浸泡。負壓連接管24h更換消毒。14、六步洗手法,在臨時醫囑上執行簽字,在護理記錄單上記錄痰液性質、量及吸痰效果提問1、如何正確、安全有效進行氣管內吸痰?答:吸痰緊記: 1、“輕”:吸痰動作輕柔,吸痰管輕輕插入,不可反復上下提插。2、“快”:吸痰動作迅速,每次吸痰時

6、間15 S。 3、“轉”:采用邊捻吸吸引邊上提的吸痰方法,防止拉鋸式和邊插邊吸的損傷性吸痰。 4、“散”:采用一次性多孔吸痰管,外徑不超過氣管套管內徑1/2的吸痰管。先氣管后口腔的原則。2、如何做到安全有效吸痰?答:吸痰操作前、中、后護士要有: 專業的評估能力 敏銳的觀察能力 系統的分析能力 準確的判斷能力 將上述能力與熟練、規范的吸痰操作技能結合 做到及時、安全、有效地吸痰。吸痰的具體操作步驟 交流評估洗手戴口罩準備用物查對用呼吸機者打純氧連接吸引管打開負壓吸引檢查性能調節負壓表打開無菌盤(濕化氣道倒試吸液鋪無菌巾準備吸痰管)右手戴無菌手套接吸痰管試吸待2分鐘純氧結束取呼吸機管道放于無菌巾內

7、無負壓至有阻力處上提12cm旋轉提拉吸引沖管手套包裹吸痰管丟棄根據情況決定是否再次吸引濕化氣道接呼吸機管道打純氧再次評估口鼻腔情況取吸痰管試吸吸口腔沖管根據情況同法吸引鼻腔將吸引管插入無菌盤擦口角分泌物(神清者交流)評估吸痰效果去無菌巾整理床單元整理用物傾倒試吸液鋪好無菌盤關閉負壓交流洗手記錄吸痰法操作考核評分標準(建立人工氣道)科室 姓名 監考老師 考核日期 項 目操 作 要 領分值扣 分 細 則扣分評分核對(5分)醫囑、患者床號、姓名5不全面,缺一項各-2.5評估(8分)1.病情、痰量和痰液粘稠度(聽診)、意識2.生命體征、呼吸狀況、痰鳴音、Spo2、心理、合作程度3.氣管插管位置和固定情

8、況4. 機械通氣者,需評估呼吸機通氣模式2222評估不全,未聽診各-2告知(5分)目的、步驟、風險和不適,取得合作(痰多危機應立即實施)5告知不全各-1操作前準備(15分)1.操作者:儀表符合要求,洗手、戴口包,必要時做好職業防護2.環境:清潔、舒適3.用物:負壓吸引裝置、選擇合適的吸痰管2條、治療盤、治療巾、無菌治療碗4、無菌鑷子2、手套(薄膜手套1、乳膠手套1)、無菌生理鹽水、玻璃接頭、聽診器。必要時備壓舌板、開口器、舌鉗、放置合理。連接并檢查吸痰裝置性能,調節負壓。4.患者:合適體位,頜下鋪巾。機械通氣患者吸痰前給純氧吸入(無機械通氣者,吸痰前適當調高氧 流量)22831.儀表不符合要求

9、,未洗手、未 戴口包2.環境欠佳3.缺一件 4.放置不合理5.接錯管道,未檢查性能,未調壓/調壓不正確6.體位欠佳/忘鋪巾7.未給純氧/未調高氧流量-2-2各-1-2-3-1-2操作過程(50分)1.安全與舒適環境:(1)病人體位舒適(2)遵守操作規程,吸痰裝置連接正確、安全55體位欠舒適無遵守操作規程-5-52.實施(1)戴手套,連接吸痰管,試吸,濕潤導管(2)脫機或打開接頭的塞子(留取痰培養標本時需用碘伏棉枝擦拭接頭帽)(3)插管:吸痰管放入時先不要給負壓,輕輕放入吸痰管于合適位置,遇阻力向外退出c加負壓(4)吸痰:左右旋轉,向上提出,吸凈痰液,每次不超過15秒,兩次間隔至少5次呼吸(視患者情況,必要時給予生理鹽水氣道內濕化)(5)吸痰后,接回呼吸機(6)間隔吸水沖管,保持通暢(7)從手套內側脫下手套并包裹吸痰管然后棄掉3431551.未試吸,未濕潤導管2.管道對準病人(留取痰培養標本未擦拭接頭帽)3.插管過深/過淺4.手法不對,吸引時間過長,動作粗暴,方法順序不正確5.未注意觀察病情,遇痰液稠、堵管不會處理6.濕化方法不正確7.未沖管8.吸痰后未脫手套-3-4各-1.5各-3-3-3-3-23.觀察與記錄(1)觀察患者呼吸是否改善、痰液性狀、聽診肺部濕啰音有無減少或消失;有心電監護觀察生命體征、Spo2、(2)記錄痰量、性狀、顏色55缺一項各-2操作后(7分)病人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