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技術難點淺談_第1頁
火星探測技術難點淺談_第2頁
火星探測技術難點淺談_第3頁
火星探測技術難點淺談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火星探測技術難點淺談一火星概況及探測歷程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列為第四顆。這顆紅色星球自古以來就深深地吸引著地球人,古羅馬人曾把它作為農耕之神來供奉,而好侵略擴張的希臘人把其作為戰爭的象征,稱之為戰神Mars。我國古代則稱其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因其亮度常有變化,而且在天空中運動,有時從西向東,有時又從東向西,情況復雜,令人迷惑。經過多年的觀察研究,我們了解到這位“鄰居”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屬于類地行星,直徑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相近,公轉一周則花兩倍時間。橘紅色外表是因為地表的赤鐵礦(氧化鐵)。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

2、沙丘、礫石遍布,沒有穩定的液態水體。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既稀薄又寒冷,沙塵懸浮其中,每年常有塵暴發生。火星兩極皆有水冰與干冰組成的極冠,會隨著季節消長。圖1火星外表火星與地球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地球上的一天是23小時56分,火星是24小時37分,有幾乎相同的晝夜;地球的軌道面和赤道面的夾角是23度27分,火星是25度11分,它們有幾乎相同的季節變化。這些相似性都表明,火星是人類向太空移民的最好候選者。因此,各國都加緊開展探索火星計劃,迫不及待要造訪這位近鄰。1960年10月10日,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此后各國共計發射40多顆火星探測器,但是由于火星探測的諸多難點,約三分之二的探測器,特

3、別是早期發射的探測器,都沒有能夠成功完成它們的使命,由此,火星被航天界稱為“航天器的墓地”。二火星探測的難點雖然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外行星.在太陽系中其自然環境最接近地球,并被認為是最適合人類移民的星球,但實際上對“適宜居住”來說,火星的環境非常惡劣。與地球衛星相比.火星探測衛星所面臨的宇宙空間環境要惡劣的多。地球衛星外部最低溫度在-200C左右。而火星探測衛星將會面臨-1000C左右的低溫,據有關資料顯示火星地面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Co晝夜溫差可達上百攝氏度。火星大氣稀薄.因此晝夜溫差極大。瞬時溫度會驟變。大氣空間溫差變化大,亂流極度強勁。火星大氣中沙塵暴盛行,且沒有規律可循,有時一年

4、風平浪靜,有時一年持續幾個月,塵暴高度可達8公里,遮天蔽日。火星表面的宇宙輻射強度也比地球高上百倍,不僅有太陽宇宙射線輻射.還有銀河宇宙射線輻射。行星際空間沒有地磁場和行星本體屏蔽.而由銀河宇宙射線和太陽質子事件產生的輻射環境及效應比地球軌道衛星嚴酷得多,這些對許多儀器設備都是嚴峻的考驗,因此登陸火星非常艱難。火星探測不同于地球衛星如月球的探測。運載能力與軌道設計、測控數據傳輸、探測器設備環境適應性等技術,都是火星探測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難點。1 .運載工具及軌道設計首先,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需要準備長距離、長壽命的運載工具,運載器需具備適應長距離、復雜空間環境下正常工作的能力;其次,探測器運行軌道

5、設計復雜,以中俄聯合火星探測為例,運載火箭將探測器運送至駐留圓軌道,之后探測器在駐留軌道運行2圈多后,即大約從發射時刻起174分鐘后,推進上面級發動機點火工作一次,探測器轉移至遠地點6000公里、軌道周期2.6小時的過渡軌道上。在過渡軌道上飛行一圈,大約在從發射時刻起5.5小時后,第二次啟動推進上面級發動機。探測器進入飛離地球的雙曲軌道,該軌道在脫離地球影響區(100萬公里、3.3晝夜飛行)變化為地球一火星星際軌道。探測器在轉移飛行過程中完成3次軌道修正。第一次軌道修正在飛行510晝夜后。第二次軌道修正在軌道中段完成.第三次軌道修正在飛抵火星42周前進行。在軌道修正后探測器沿雙曲軌道飛抵火星,

6、可見探測器奔火時軌道設計及修正過程復雜。2 .探測器整體的設備和能源設計火星地理和自然環境惡劣,充斥著宇宙高能射線。眾所周知,火星是一個布滿著沙丘和石塊的星球,探測器有很大的幾率陷入到了沙丘中(勇氣號就是輪子間接陷入到了沙丘中導致其無法再走動)無法動彈。火星上大氣稀薄,所以無法保留火星地表接收到的太陽輻射的溫度,造成火星表面巨大的晝夜溫差,因此暴露在火星自然環境下工作的電子元件需要有極高的耐溫特性。同時稀薄的大氣和較弱的磁場無法抵擋來自宇宙和太陽本身的高能射線,所以對火星探測器電子設備的抗輻射和高能輻射的屏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甚至部分核心設備設計成可以在高輻射的環境下都能正常工作的苛刻要求。3

7、 .測控通信人造地球衛星離地球的距離一般從幾百公里到幾萬公里左右。月球離地球約為38.4萬公里,而火星離地球最近約5600萬公里。最遠處約4億公里,衛星的測控數據傳輸要克服信號衰減和傳輸時延等困難.實現深空環境下的有效通信,數據傳輸單程約22分鐘,來回約44分鐘。為了克服巨大的信號衰減,不僅依靠提高星載設備的性能,更迫切需要地面站設備的配合,要求地面深空站能夠在X波段工作,配備大口徑天線,并且具有發射上行大功率信號和接收下行微弱信號的能力。4 .自主控制由于火星與地球之間距離甚遠。火星探測器接收地面遙控指令時間較長,環繞火星運行時,地面測控站進行遙控的主動控制能力遠低于地球衛星,因此對火星探測器星上自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以降低衛星對地面系統的依賴性。美國在1997年發射的“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去土星飛行了6年多,全自主控制。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