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器官與神經生理_第1頁
感覺器官與神經生理_第2頁
感覺器官與神經生理_第3頁
感覺器官與神經生理_第4頁
感覺器官與神經生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生理、感覺器官(眼、耳)的結構模型觀察(標注下圖中各結構的名稱)眼的解剖耳的解剖、感覺生理1、視野的測定2、盲點的測定1)提交你的左眼(或右眼)的盲點投射區域圖(粘附在下面空白處)2) 你的左眼(或右眼)的盲點直徑是 mm3、視力測定測定單眼視力并統計全班視力分布情況 表1,全班左眼視力分布狀況(v)0.10.10.120.150.20.250.30.40.50.60.81.01.21.52.0表2,全班右眼視力分布狀況視力(v)0.1 以下0.10.120.150.20.250.30.40.50.60.81.01.21.52.0結論是:、青蛙屈肌反射的反射弧分析右后肢最長趾

2、的屈肌反射時:1:2:3:平均值:此兩步驟得出的結論是:刺激右后肢剝離皮膚長趾的結果是:刺激左后肢最長趾,有屈肌反射此三步驟得出的結論是:加普魯卡因后刺激左下肢最長趾,每隔 至屈肌反射消失為止。1分鐘重復刺激左后肢最長趾,直立即用沾有1%硫酸濾紙刺激青蛙腹部,有左后肢有搔扒反射出現。每隔1分鐘重復用沾有1%硫酸濾紙刺激青蛙腹部,直至沒有搔扒反射出現。此步驟得出的結論是:將右側后肢有皮膚后趾再次浸入0.5%硫酸溶液中,記錄結果:此兩步驟得出的結論是:毀壞脊髓后冉重復實驗,記錄結果:【附實驗指導】感覺器官的結構與生理目的1 觀察眼球和耳的模型和標本,了解眼球和耳的大體解剖結構;2學習視力、視野、盲

3、點的測定方法; 材料與用具眼球模型,耳解剖模型,內耳解剖模型,聽小骨標本,視野計,白、紅、綠色視標,視野圖紙,視力表,遮眼板等。 實驗步驟一、眼球模型觀察:取眼球水平切模型,從外向內進行觀察。1 眼球壁:外膜又稱纖維膜,包括角膜和鞏膜,角膜是外膜前1/6 微向前凸的透明膜;鞏膜占外膜5/6,白色,厚而堅韌。中膜又稱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部分,虹膜在中膜前方、晶狀體前面,虹膜中央的孔為瞳孔,虹膜與角膜之間的空間為眼前房,虹膜之后為眼后房;虹膜的兩側為睫狀體,睫狀體前部有向內側呈放射狀突出的睫狀突,睫狀突通過睫狀小帶(晶狀體懸韌帶)將晶狀體連在一起;中膜后2/3 為黑褐色的脈絡膜,此膜

4、含豐富的色素細胞和血管。內膜又稱視網膜,重點觀察眼底視網膜上視神經盤(或稱“視神經乳頭”) 、黃斑及中央凹這二個結構,認識它們的結構和功能特征。2、內含物眼球內含物包括房水、晶狀體和玻璃體。晶狀體為雙突透明體,后凸前凸;玻璃體位于晶狀體后面,為充滿眼球內的透明膠狀物。二、全耳模型以及內耳模型: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和中耳之間有鼓膜分隔。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三塊聽小骨(錘骨、砧骨、鐙骨構成聽骨鏈,其中錘骨的柄附于鼓膜內面,鐙骨的底封閉內耳的前庭窗)。重點觀察內耳,內耳由位于顳骨內的彎曲管道構成,管道可分為骨迷路和膜迷路二部分。1 骨迷路:包括前庭、骨半規管、耳蝸三部分。( 1 )前庭:位于

5、骨迷路中部,后通骨半規管,前通耳蝸,外側壁上有前庭窗(卵圓窗)和蝸窗(圓窗)。( 2)骨半規管:位于骨迷路后部,分前、后、外三個骨半規管,互相垂直排列,每個骨半規管與前庭相連的腳都有一個膨大,稱壺腹。( 3)耳蝸:位于骨迷路前部,形似蝸牛殼,由一條螺旋管繞蝸軸 卷曲二周半而成,蝸軸向耳蝸內伸出一螺旋狀的骨片,稱骨螺旋板。蝸軸中有螺旋神經節,其神經元的軸突組成聽神經。2 膜迷路:是懸掛在骨迷路內的膜性小管或小囊,包括橢圓囊和球囊、膜半規管、蝸管三部分( 1)橢圓囊和球囊:位于前庭內,橢圓囊在后上方,向后與三個膜半規管相通,球囊在前下方,向前與蝸管相通。在橢圓囊和球囊壁上有囊斑 ,它們是位置覺感受

6、器,其中橢圓囊斑感受水平方向的直線加減速運動時身體位置的變化,球囊斑感受垂直方向的直線加減速運動時身體位置的變化。( 2)膜半規管:三個,位于骨半規管內,形狀與骨半規管相似,膜半規管的壺腹內有壺腹嵴 ,也是位置覺感受器,三個膜半規管可以感受在空間各平面的旋轉加減速運動時身體位置的變化。( 3)蝸管:位于耳蝸內,切面呈三角形,蝸管底膜為基底膜,向內與骨螺旋板相接,基底膜上有螺旋感受器 (或稱“柯蒂氏器”) ,是聽覺感受器。由于蝸管套在耳蝸內,將整個耳蝸劃分為三個部分:前庭階、蝸管 、 鼓階三、視野的測定視野是單眼固定注視正前方一點時所能看到的空間范圍,借此可了解整個視網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斷

7、視覺傳導通路及視覺中樞的機能。正常人的視野范圍鼻側和額側較窄,顳側與下側較寬。在相同亮度下,白色視野最大,紅色次之,綠色最小。1 視野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視野計的樣式頗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視野計。它是一個安在支架上的半圓弧形金屬板,可繞水平軸旋轉360°。圓弧上有刻度,表示由該點射向視網膜周邊的光線與視軸之間的夾角。視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在圓弧內面中央裝一個固定的小圓鏡,其對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動的托頜架。 實驗時,受試者的下頜置于托頜架上。托頜架上方附有眼眶托,測定時附著受試者眼窩下方。此外,視野計附 有各色視標,測定各種顏色的視野時使用。2 .在明亮光線下,受試者下頜放在托頜架

8、上,眼眶下緣靠在眼眶托上,調整托架高度,使眼與孤架的中 心點在同一水平。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視弧架中心點,進行測試。3 .實驗者從周邊向中央緩緩移動緊貼弧架的白色視標,直至受試者剛能看到為止。記下此時視標所在部 位的弧架上所標的度數。退回視標,重復測試一次,待得出一致結果后,將結果標在視野圖的相應經緯度上。 同法測出對側的度數。4 .將弧架依次轉動 45。角,重復上述測定,共操作 4次得8個度數,將視野圖上 8個點依次相連,便得 出白色視野的范圍。5 .按上述方法分別測出該眼的紅、綠色視野。6 .同法測出另一眼的白、紅、綠色視野。視網膜在視神經離開視網膜的部位 能引起視覺,故稱該部位為生理性盲點

9、。四、盲點的測定(即視神經乳頭所在的部位) 沒有視覺感受細胞, 外來光線成像于此不由于生理性盲點的存在, 所以視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點的投射區。此區為虛性絕對性暗點,在客觀檢查時是完 全看不到視標的部位。根據物體成像規律, 通過測定生理性盲點投射區域的位置和范 圍,可以根據相似三角形各對應邊成正比 的定理,計算出生理盲點所在的位置和范 圍。【參考值:生理性盲點在注視中心外 側15.5cm,在水平線下1.5cm,呈橢圓形, 垂直徑 7.5cm ± 2cm,橫徑 5.5cm ± 2cm。1、將白紙貼在墻上,受試者立于紙前50cm處,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在白紙上與另一眼相平的地方用鉛

10、筆劃一 “ +”字記號。令受試者注視“ +”字。實驗者將視標由“ +”字中心向被測眼顆側緩緩移動。此時,受 試者被測眼直視前方,不能隨視標的移動而移動。當受試者恰好看不見視標時,在白紙上標記視標位置。然后將視標繼續向顆側緩緩移動,直至又看見視標時記下其位置。由所記兩點連線之中心點起, 沿著各個方向向外移動視標,找出并記錄各方向視標剛能被看到的各點,將其依次相連,即得一個橢圓形的盲點投射區。2、根據相似三角形各對應邊成正比定理,可計算出盲點與中央凹的距離及盲點直徑。五、視力的測定視力又稱視敏度,是指眼分辨物體細微結構的能力,目前多以一定距離能分辨空間兩點的最小距離為衡量標準。視力即檢測視網膜上中

11、央凹精細視覺的分辨能力,當能分辨兩點間的最小視角(指這兩點與相距5米遠的眼所形成的視角) 為1分時,視力為1.0,此時這兩點間的距離約為 1.5mm,相當于視力表中第10行字 的每筆畫所間距的距離。因此,在視力表5米處能分辨第10行者為正常視力。神經系統生理反射時的測定和反射弧的分析實驗目的1 .學習掌握屈肌反射和搔扒反射的測定方法。2 .探討反射弧的完整性與反射活動的關系,并分析它們產生可能的神經機制。3 .以蛙的屈肌反射為指標,觀察脊髓反射中樞活動的某些基本特征,。實驗原理在中樞神經系統的參與下,機體對刺激所產生的適應反應過程稱為反射。較復雜的反射需要由中樞神經系統較高級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

12、,較簡單的反射只需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較低級的部位就能完成。將動物的高位中樞切除,僅保留脊髓的動物稱為脊動物。此時動物產生的各種反射活動為單純的脊髓反射。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級中樞的正常調控,所以反射活動比較簡單,便于觀察和分析反射過程的某些特征。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引起反射的首要條件是反射弧必須保持完整性。反射弧任何一個環節的解剖結構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壞,反射活動就無法實現。完成一個反射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反射時。反射時除與刺激強度有關外,反射時的長短與反射弧在中樞交換神經元的多少及有無中樞抑制存在有關。由于中間神經

13、元連結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動的范圍和持續時間,反射形成難易程度都不一樣。 實驗對象青蛙。 實驗藥品硫酸溶液(0.5% 、1% 、 2% ) , 鹽酸普魯卡因。 儀器與器材蛙類手術器械、鐵支柱、玻璃平皿、燒杯(500 ml或搪瓷杯)、小濾紙(約1 cm x 1 cm)、紗布、秒表 實驗方法與步騾1. 標本制備取一只青蛙,搗毀腦保留脊髓稱脊蛙。將動物俯臥位固定在蛙板上,剪開左側股部皮膚,分離出坐骨神經穿入細棉條備用。注意:細棉條事先用任氏液濕潤。2. 實驗項目(1) 將脊蛙用蛙嘴夾夾住青蛙下頜懸掛在支架上。將青蛙右后肢的最長趾浸入0.5% 硫酸溶液中23mm( 浸入時間最長不超過10s) ,立即記下

14、時間(以秒計算)。當出現屈反射時,則停止計時,此為屈反射時。立即用清水沖洗受刺激的皮膚,并用紗布擦干。重復測定屈反射時3 次,求出平均值作為右后肢最長趾的反射時。用同樣方法測定左后肢最長趾的反射時。(2) 用手術剪自右后肢最長趾基部環切皮膚,然后用手術鑷剝凈最長趾上的皮膚,用0.5% 硫酸溶液刺激去皮的長趾,記錄結果。(3) 改換右后肢有皮膚的趾,將其浸入0.5% 硫酸溶液中,測定反射時,記錄結果。(4) 取一浸 1% 硫酸溶液的濾紙片,貼青蛙左側下腹部,記錄搔扒反射的反射時。(5) 在左側坐骨神經的細棉條上滴加一滴2% 鹽酸普魯卡因溶液后(記錄加藥時間),立即測定右后肢最長趾的屈肌反射,每隔

15、1min 重復測定一次,直至屈肌反射消失為止(記錄屈肌反射消失的時間)。(6) 當屈反射剛剛不能出現時,立即測定左側下腹部的搔扒反射,每隔1min 重復一次,直到搔扒反射不再出現為止(記錄搔扒反射消失的時間)。計算從加藥至屈反射消失的時間及加藥至搔扒反射消失的時間,并記錄反射時的變化。(7) 毀壞脊髓后,將右后肢有皮膚的趾浸入0.5% 硫酸溶液中,記錄反射時。與步驟(3)對比,反射有無變化。 注意事項1. 制備脊蛙時,顱腦要徹底搗毀,若保留部分腦組織而可能出現自主活動,影響反射的觀察。2. 用硫酸溶液或浸有硫酸的紙片處理蛙的皮膚后,應迅速用自來水清洗,以清除皮膚上殘存的硫酸,并用紗布擦干,以保護皮膚并防止沖淡硫酸溶液。3. 浸入硫酸溶液的部位應限于一個趾尖,每次浸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