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非營養物質代謝總結第十四章:非營養物質代謝第一部分:血液生化第一節:血漿蛋白一.血漿蛋白的分類與性質1 .分類(1)依據電泳結果分類:清蛋白 > 球蛋白 > 球 蛋白 > 球蛋白 > 球蛋白(2)依據生理功能分類:載體蛋白,免疫防御系統蛋,酶,激素等2 .性質:絕大多數血漿蛋白在肝合成血漿蛋白的合成場所一般位于膜結合的多核糖體上除清蛋白外,幾乎所有的血漿蛋白均為糖蛋白許多血漿蛋白呈現多態性在循環過程中,每種血漿蛋白均有自己特異的半衰期在急性炎癥或某種類型組織損傷等情況下,某些血漿蛋白的水平會增 高,它們被稱為急性時相蛋白質(APH二.血漿蛋白的功能維持血漿膠體滲透壓;維
2、持血漿正常的 pH;運輸作用;免疫作用;催化作用; 營養作用;凝血、抗凝血和纖溶作用 第二節:血紅素的生物合成,憎寵儀I. & 71 rip電敵! 油庾ME酬If淄川INADPHH一.紅細胞的代謝特點1 .糖代謝(1)糖酵解和 2,3-二磷酸甘油酸(2,3-BPG)旁路(2)磷酸戊糖途徑,主要功能是產生(3)紅細胞內糖代謝的生理意義ATP的功能:a.維持紅細胞膜上鈉泵(Na+-K+-ATPase)的正常運轉b.維持紅細胞膜上鈣泵(Ca2+-ATPase)的正常運轉c.維持紅細胞膜上脂質與血 漿脂蛋白中的脂質進行交換d.少量ATP用于谷胱甘肽、NAD勺生物合成e.ATP用于葡萄糖的活化,
3、啟動糖酵解過程2,3-BPG的功能:是調節血紅蛋白(Hb)運 氧的重要因素,可降低Hb與氧的親和力-3 -14.非營養物質代謝,共 6面NAD麗NADPH勺功能:為對抗氧化劑。保 護細胞膜蛋白、血紅蛋白和酶蛋白的琉基等不被 氧化,從而維持紅細胞的正常功能2.脂代謝成熟紅細胞不能從頭合成脂肪酸,通過主動 參入和被動交換不斷的與血漿進行脂質交換,維 持其正常的脂類組成、結構和功能二.血紅蛋白的合成與調節血紅蛋白的組成:珠蛋白+血紅素血紅蛋白的合成:血紅素的合成;珠蛋白 的合成;血紅蛋白的合成1.血紅素的生物合成(1)定位:在骨髓的幼紅細胞和網織紅細胞中 合成(線粒體+胞液)(2)合成原料:甘氨酸、
4、琥珀酰 CoA Fe2+(3)合成過程:ALA的生成:由ALA合酶(血紅素合成的關鍵酶)催化線粒體中:琥珀酰CoA+t氨酸一 ALA,脫CoA 脫CO,輔酶為磷酸叱哆醛膽色素原的生成:胞液中:2ALAC膽色素原,ALA脫水酶,輔酶為琉基尿嚇啾原與糞嚇咻原的生成:胞液中:4膽色素原一線狀四口比咯(尿嚇咻原I同合酶)一尿嚇咻原田(尿嚇咻原田同合酶) 一糞嚇啾原田(尿葉啾原III脫竣酶)血紅素的生成線粒體中:糞葉琳原田一原葉琳原IX (糞葉琳 原III氧化脫竣酶)-原嚇啾X (原葉啾原X氧化 酶)一血紅素(亞鐵螯合酶,Fe2+)(4)合成的特點:合成的主要部位是骨髓和 肝臟,但成熟紅細胞不能合成合成
5、的原料簡單:琥珀酰CoA甘氨酸、Fe2+等小分子物質合成過程的起始與最終過 程在線粒體,中間過程在胞液(5)合成的調節ALA合酶:是血紅素合成的限速酶。受血紅素反饋抑制;高鐵血紅素強烈抑制某些固醇類激素,需在肝中生物轉化的藥物等可誘導其生成ALA脫水酶與亞鐵螯合酶:可被血紅素、 重金屬等抑制亞鐵螯合酶還需要還原劑(如:谷胱甘肽)促紅細胞生成素t無懵怪 <、,打情忤ATP MM* I _,2,.0F-J _ fIF I有祜性廠7、工無法用(EPO:在腎合成,與膜受 體結合,加速有核紅細胞的 成熟以及血紅素和Hb的合 成,促使原始紅細胞的繁殖 和分化。2.血紅蛋白的合成血紅素合成后與珠蛋白結
6、合成血紅蛋白。 珠 蛋白的合成同一般蛋白質的合成,其合成受血紅 素調控二.白細胞代謝1 .糖代謝:以糖酵解為主,提供能量磷酸戊糖途徑產生的NADPK氧化酶遞電 子體系使Q還原產生超氧陰離子、H2Q、OH?等自 由基,起殺菌作用2 .脂代謝:不能從頭合成脂肪酸可將花生四烯酸轉變成血栓烷、前列腺素、-5 -14.非營養物質代謝,共 6面白三烯等活性物。3 .氨基酸和蛋白質代謝:組胺第二部分:肝膽生化第一節:生物轉化作用一.生物轉化的概念1 .生物轉化的定義:一些非營養物質在體內的 代謝轉變過程稱為生物轉化2 .生物轉化的對象:非營養物質:內源性:如 激素、胺類等外源性:如 藥物、毒物等3 .生物轉
7、化的主要場所:肝是主要器官,但在 肺、腎、胃腸道和皮膚也有一定生物轉化功能4 .生物轉化的意義:對體內的非營養物質進 行轉化,使其滅活,或解毒可使這些物質的溶解度增加,易于排出體外肝的生物轉化作用w解毒作用二.生物轉化反應的主要類型概述:第一相反應:氧化、還原、水解反應-7 -14.非營養物質代謝,共 6面第二相反應:結合反應有些物質經過第一相反應,親水性增強,即可 順利排出體外。有些物質即使經過第一相反應 后,極性改變仍不大,必須與某些極性更強的物 質結合,即第二相反應,才最終排出1 .氧化反應(最多見的生物轉化反應)(1)單加氧酶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微粒體依賴細胞色素P450的單加氧酶存在部
8、位:微粒體內(滑面內質網)組成:Cyt P450, NADPHHNADPH-CyP450 還原酶催化的基本反應:R田 O + NADPH*H->ROH- NADa HO基本特點:能直接激活氧分子,其中一個 氧原子加入底物分子中,另一氧原子被還原為 水,故又稱為混合功能氧化酶產物:羥化物或環氧化物(2)線粒體單胺氧化酶系:單胺氧化酶(MAO存在部位:線粒體內催化的反應:催化胺類氧化脫氨基生成相 應的醛RCHNH+Q+HQ 告 RCHO+ NH+ HO(3)醇脫氫酶及醛脫氫酶系存在部位:胞液中催化的反應:醇脫氫酶(ADH:催化醇類 氧化成醛醛脫氫酶(ALDH:催化醛類 生成酸舉例:乙醇經AD
9、H MEOSt粒體乙醇氧化 系統),生成乙醛,經ALDHR化,生成乙酸 2.還原反應:硝基還原酶類、偶氮還原酶類還原產物:相應胺類3 .水解反應:多種水解酶類,酯酶、酰胺酶和 糖甘酶,水解脂類、酰胺類等4 .結合反應:結合對象:凡含有羥基、竣基或 氨基的藥物、毒物或激素均可發生結合反應結合劑:葡萄糖醛酸、硫酸、谷 胱甘肽、甘氨酸、乙酰基、甲基等(1)葡萄糖醛酸結合反應一一最多見的結合反 應葡萄糖醛酸基的直接供體:UDPG A尿昔二 磷酸葡萄糖醛酸)催化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UGT舉例:苯酚+ UDPGQ苯B葡糖醛酸甘+ UDP(2)硫酸結合反應硫酸供體:PAPS (3' 磷酸腺昔5,
10、 磷酸 硫酸)催化酶:硫酸轉移酶(3)(4)(5)(6)舉例:雌酮+ PAPS-雌酮硫酸酯+ PAP 酰基化反應:供體:乙酰輔酶 A谷胱甘肽結合反應:供體:谷胱甘肽甘氨酸結合反應:供體:甘氨酸甲基化反應:甲基的供體:S-腺甘甲硫氨酸(SAM 三.生物轉化反應的特點1 .連續性:生物轉化的第一相與第二相反應往 往是連續進行的2 .多樣性:非營養物質可經多種反應實現生物 轉化3 .雙重性:生物轉化反應具有解毒與致毒的雙 重性 四.生物轉化作用受許多因素的調節和影響1.許多生物轉化的酶類是誘導酶一一許多異源 物可以誘導一些生物轉化酶的生物合成來加速 其自身的代謝,或影響其他異源物的生物轉化 2.遺傳
11、因素可顯著影響生物轉化酶的活性3.年齡、營養、疾病等均可對生物轉化作用產 生影響第二節:膽汁與膽汁酸的代謝1 .膽汁肝分泌(肝膽汁)膽道系統一膽囊濃縮(膽 囊膽汁)主要有機成分:膽汁酸鹽(含量最高)、多種酶 類等2 .膽汁酸的代謝膽汁酸:是存在于膽汁中一大類膽烷酸的總 稱,以鈉鹽或鉀鹽的形式存在,即膽汁酸鹽,簡 稱膽鹽1 .膽汁酸的分類(1)按結構分:游離膽汁酸:膽酸、鵝脫氧膽 酸、脫氧膽酸、石膽酸(少量)結合膽汁酸:牛磺膽酸、甘氨 膽酸、甘氨鵝脫氧度氨酸、牛磺鵝脫氧膽酸(2)按來源分:初級膽汁酸:是肝細胞以膽固醇為原料直接合成的膽汁酸包括:膽酸、鵝脫氧膽酸及相應結合型膽汁酸次級膽汁酸:在腸道
12、細菌作用下初級膽汁酸7 a -羥基脫氧后生成的膽汁酸包括:包括脫氧膽酸及石膽酸2 .膽汁酸的代謝(1)初級膽汁酸的生成部位:肝細胞的胞液和微粒體中原料:膽固醇限速酶:膽固醇7a-羥化酶過程:膽固醇- 7a-羥化膽固醇(7a-羥 化酶)-一初級膽汁酸一結合型初級膽汁酸酶糖皮質激素、汁固甲狀腺素酸醇7a-羥化酶HMG-Co,A /-13 -14.非營養物質代謝,共 6面調還原酶 節:(2)次級膽汁酸的生成與腸肝循環部位:小腸下段和大腸過程:初級膽汁酸一腸菌作用下水解脫羥一次級膽汁酸膽汁酸“腸肝循環”:膽汁酸隨膽汁排入腸腔后,通過重吸收經門靜脈又回到肝, 在肝內轉 變為結合型膽汁酸,經膽道再次排入腸
13、腔的過程生理意義:人體每天進行612次腸肝循環, 彌補合成膽汁酸的不足,有限的膽汁酸反復利 用,滿足對膽汁酸的生理需要3.膽汁酸的功能:促進脂類的消化與吸收;抑制膽汁中膽固醇的析出第三節:膽色素的代謝與黃疸膽色素:是體內鐵嚇咻化合物的主要分解代謝產 物,包括膽紅素、膽綠素、膽素原和膽素等 一.膽紅素的生成與轉運1.膽紅素的來源:體內的鐵葉琳化合物血-13 -14.非營養物質代謝,共 6面紅蛋白、肌紅蛋白、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及過 氧化物酶。約80%來自衰老紅細胞中血紅蛋白 的分解2 .生成過程(1)部位:肝、脾、骨髓單核一巨噬細胞系統: 細胞微粒體與胞液中(2)過程:血紅蛋白一血紅素+珠蛋白J
14、 J膽紅素氨基酸(3)膽紅素的性質:親脂疏水;對大腦具有毒 性作用(4)膽紅素的生成過程:血紅素一膽綠素(血 紅素加氧酶)一膽紅素(膽綠素還原酶)(5)血紅素加氧酶的調節:氧化應激、缺血、內毒素等fCO的生成,發揮 信息分子的作用一膽綠素、膽紅素的產生T3 .膽紅素的轉運(1)運輸形式:膽紅素清蛋白復合體(2)意義:增加膽紅素在血漿中的溶解度,限制膽紅素自由通過生物膜產生毒性作用(3)競爭結合劑:如磺胺藥,水楊酸鎮痛藥,抗炎藥,膽汁酸等4 .膽紅素的作用:是內源性強抗氧化劑,能清除超氧化物和過氧化物自由基二.膽紅素在肝中的轉變1 .攝取:膽紅素可以自由雙向通透肝血竇肝細 胞膜表面進入肝細胞2
15、.運輸:在胞漿與配體蛋白結合一滑面內質網3 .轉化:部位:滑面內質網反應:結合反應(主要結合物為 UDP葡萄 糖醛酸,UDPGA酶: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誘導酶:苯巴 比妥)產物:主要為雙葡萄糖醛酸膽紅素,另有 少量單葡萄糖醛酸膽紅素、硫酸膽紅素統稱為結合膽紅素4 .排泄:結合膽紅素水溶性強,從肝細胞毛細 膽管排泄入膽汁中(主動轉運),再隨膽汁排入 腸道三.膽紅素在腸道中的變化和膽色素的腸肝循 環1 .過程:結合膽紅素一游離膽紅素(腸菌作用 下)一膽素原(無色)一膽素(黃色)2 .膽素原的腸肝循環:腸道中有少量的膽素原 可被腸粘膜細胞重吸收,經門靜脈入肝,其中大 部分再隨膽汁排入腸道,形成膽素原的腸肝循環 生理意義:無四.血清膽紅素與黃疸1 .正常血清膽紅素濃度:4/5為游離膽紅素,1/5為結合膽紅素2 .兩種膽紅素結合膽紅素: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素 稱為結合膽紅素,又稱直接膽紅素游離膽紅素:未與葡萄糖醛酸結合的膽紅 素稱為游離膽紅素,又稱間接膽紅素水中 溶解 度經腎隨 尿排出通透細胞膜對 腦的毒性作用游離膽 紅素小不能大結合膽 紅素大能小五.黃疸:由于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 紅素濃度升高所致1.溶血性黃疸:由于紅細胞在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破壞過多,超過肝細胞的攝取轉化和排泄能力,造成血清游 離膽紅素濃度過高所致2 .肝細胞性黃疸由于肝細胞破壞,其攝取轉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保尊寶合同范例
- 住房返租合同范例
- 醫療AI的倫理邊界深入探討其發展及道德考量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教學設計新
- 建筑工程師專業技術工作總結模版
- 醫療人才隊伍建設的挑戰與對策
- 個人傭金協議合同范例
- 代理小區廣告合同范例
- 醫療健康數據科學的未來趨勢與挑戰
- 小兒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臨床護理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務四-國開(CQ)-國開期末復習資料
- 2024年共青團入團積極分子考試題庫(附答案)
- lovo操作手冊中文翻譯版-professorgong
- 有限空間作業氣體檢測記錄表
- 重力式降落救生艇的降落和釋放裝置課件
- DB37∕T 5118-2018 市政工程資料管理標準
- 土地集約利用教學課件
- 《食堂安全培訓》ppt
- 油水井管理及動態分析.
- 完整版電力工程設計資質分級標準
- 5000噸干貨船設計總體方案及第三部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