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改)_第1頁
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改)_第2頁
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改)_第3頁
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改)_第4頁
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90%(1)計算方法: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實際監護人數/應監護人數100% 應監護人數:指本轄區有職業危害企業中應開展健康監護的有毒有害作業人數,來自健康相關因素監測系統。實際監護人數:指實際完成的職業健康監護人數,來自健康相關因素監測系統。(2)基本數據:年度轄區開展監護單位數轄區職業危害因素類別應開展健康監護項目總數實開展健康監護項目總數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有毒有害作業人數有毒有害作業健康監護人數監測報告系統應報告單位數監測報告系統實報告單位數監測報告系統應報告次數監測報告系統實報告次數督導單位數資料質量09年無資質10

2、年轄區開展監護單位數:指轄區實際開展職業健康監護的企業單位數。轄區職業危害因素類別:依據職業健康監護技術規范GBZ188-2007,職業危害因素類別分為有害化學因素、粉塵、有害物理因素、有害生物因素、特殊作業以及放射性因素等六大類,轄區實際存在的職業危害因素類別數。應開展健康監護項目總數和實開展健康監護項目總數:是根據衛生行政部門下發的項目實施方案,有職業危害的企業應該主動組織接觸職業危害因素作業職工進行健康監護和實際進行健康監護的項目數。有毒有害作業人數:指轄區實際接觸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作業人數,即應監護人數。有毒有害作業健康監護人數:轄區接觸有毒有害物質作業應健康監護的人數,即實際監護人數

3、。監測報告系統應報告單位數、監測報告系統實報告單位數、監測報告系統應報告次數和監測報告系統實報告次數:根據職業病防治法及國家網絡報告系統要求,開展職業健康監護的單位應實行職業健康監護網絡報告制度。監測報告系統應報告單位數、監測報告系統實報告單位數、監測報告系統應報告次數和監測報告系統實報告次數即為應在網上報告和實際在網上報告的單位數和頻次數。督導單位數:轄區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工作計劃或方案,對職業健康監護機構開展健康監護項目督導覆蓋的單位數。督導應有督導、指導的書面記錄和反饋意見。(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健康危害因素

4、干預和職業病預防控制管理等職業健康監護工作方案、報表、記錄、總結報告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職業衛生專業報告系統的數據。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100%(1)計算方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組織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的種類數/應開展職業危害監測的種類數100%“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是考核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完成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下達的有毒有害作業危害因素監測任務的完成情況。例如應監測的有毒有害作業危害因素有14類,實際監測14類,則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為100%。(2)基本數據:年度職業危害因素種類計劃開展監測的

5、種類實際開展監測的種類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轄區職業危害單位數計劃監測單位數實際監測單位數監測信息系統應報告單位數監測信息系統實報告單位數監測信息系統應報告次數監測信息系統實報告次數資料質量10年433100%45110000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指轄區按照衛生部衛法監發200263號發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掌握的有毒有害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數。計劃開展監測的種類和實際開展監測的種類:根據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下發的項目實施方案或本單位制定的工作計劃要求,計劃應該開展和實際開展監測的職業危害因素種類數。職業危害因素監測覆蓋率:組織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的種類數占應開展職業危害監測種類數的百分率。轄區職業

6、危害單位數:指轄區內存在有害化學因素、粉塵、有害物理因素、有害生物因素、特殊作業以及放射性因素等六大類104種職業危害的單位數。計劃監測單位數和實際監測單位數:根據上級衛生行政部門下發的實施方案或本單位制定的工作要求,計劃應該開展和實際開展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的單位數。監測信息系統應報告單位數、監測信息系統實報告單位數、監測信息系統應報告次數、監測信息系統實報告次數:見職業健康監護項目開展率。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序號職業危害因素名稱種類數1粉塵類132放射性物質類(電離輻射)13化學物質類564物理因素45生物因素36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87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8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

7、疾病的危害因素39職業性腫瘤的職業病危害因素810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5(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健康危害因素干預和職業病預防控制管理等職業健康危害因素監測方案、報表、記錄、總結報告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職業衛生專業報告系統網絡直報 (職業病網絡直報共報告六張卡分別是:塵肺病人卡、職業中毒卡、農藥中毒卡、健康監護卡、危害因素監測卡、職業中毒事件卡)的數據。數據收集按職業危害因素監測的年報告統計口徑。 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0.9(1)計算方法:該指標

8、主要是評價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在資質認定范圍內,開展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工作的規范程度。按評估量表評分。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抽取衛生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之和/抽取的衛生學報告份數。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評估量表指標權重評價內容評價依據評分原則結果與數量得分08年09年10080910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301.方案制定(1)按委托協議書編制評價方案;(2)方案目的明確、要素齊全、內容全面、格式完整、程序符合要求。每項15分;第1項,未編制評價方案不得分,第2項每缺1要素,減3分。0100300102.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質機構有服務資質。無資質,不得分。有有有101010303.評價和

9、監測(1)評價符合方案要求;(2)危害因素識別與分析全面、危害程度評價到位;(3)健康影響評價全面;(4)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評價具有針對性且完整、全面;(5)評價結論正確;(6)有專家評審意見。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不符合符合不符合0250204.記錄和報告(1)按規定時間發報告;(2)原始記錄完整、準確、規范、報告信息齊全、規范。每項10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不符合符合不符合0200105.資料整理和歸檔(1)資料完整,及時整理、歸檔;(2)統計分析方法科學、規范。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不符合符合不符合0100評價指數=各項得分總和/100(2)基本數據:年度申請

10、評價單位數按時開展職業危害評價單位數按時出具報告單位數抽查報告份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得分總和評價指數資料質量10年000000申請評價單位數:在考核年度,接受企業或單位委托,進行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工作的單位數。按時開展職業危害評價單位數和按時出具報告單位數:按委托協議書的具體規定,接受委托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在規定時間內,按時開展現場衛生學評價和按時出具衛生學評價報告書的單位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得分總和:指抽查的每份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的得分之和。(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衛生審核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業務部門職業病危害衛生學評價報告書。至少抽取5份衛生

11、學評價報告書,不足5份全查,所抽取的衛生學評價報告要反映不同的衛生學評價類型。 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開展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開展率80%(1)計算方法: 放射性本底監測主要是對環境和生物等樣品的監測,包括氣溶膠、水、土壤、植物、食物中的放射性物質監測,如總,總等。本指標主要是評價轄區主動開展對放射性本底監測的情況。監測項目開展率=實際開展監測項目數/應開展監測項目總數100%(2)基本數據:年度應監測種類實監測種類應監測樣本數實監測樣本數應監測項目總數實監測項目總數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開展率資料質量10年114512451226.7%應監測種類和實監測種類:根據上級衛生行

12、政部門或本單位下發的放射性本底監測方案或計劃的要求,應該監測和實際監測的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種類數,監測項目一般為總、總、X射線、中子等。具體監測內容見下表(摘自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范2001版)。監測類別頻 度測量項目備 注大氣沉降物每年采樣1次,合并每季度的樣品測量總總增高時做Sr-90、Cs-137空 氣大氣流量采樣,每年1次,總體積不小于10000或5000m3總總增高時做H-3、Cs-137露天水源水、飲用水(自來水、井水)每年采樣2次總、總總、總增高時做Sr-90、Cs-137、H-3、Ra-226糧食(北方面粉、南方大米)每年收獲季節采樣1次總總增高時做Sr-90、Cs-137蔬菜(

13、以葉菜為主)每年收獲季節采樣1次總總增高時做Sr-90、Cs-137牛 奶每年采樣1次總總增高時做Sr-90、Cs-137海產品(海帶、貝、魚)酌情總總增高時做Sr-90、Cs-137外照射劑量每季度1次TLD應監測樣本數和實監測樣本數:根據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下發的監測方案或計劃,應采集和實際采集的各類樣品總數,樣品包括環境中氣溶膠、水、土壤、陸上動植物等各類環境和生物監測樣品數。應監測項目總數和實監測項目總數:按照放射性本底監測方案設計要求,應該監測項目總數和實監測項目總數。如水、土壤、植物等各類監測樣品共1000個,每個樣品監測總、總兩個指標,則監測項目總數為100022000(個)

14、。放射性本底監測項目開展率:是實監測項目總數占應監測項目總數的百分率。(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放射、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放射性本底監測方案、采樣記錄、實驗室檢測記錄、監測報告和項目總結報告等資料。統計按放射性本底監測的年統計報表口徑。 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0.9(1)計算方法按評估量表評分。省級機構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應按照委托協議書要求編制評價方案,市級機構可不強求編制評價方案。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抽取衛生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之和/抽取的衛生學報告份數放

15、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評估量表指標評價內容權重評價依據評分原則結果與數量得分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指數1.方案制定301.按委托協議書編制評價方案;2.方案目的明確、要素齊全、內容全面、格式完整、程序符合要求。每項15分;第1項,未編制評價方案不得分,第2項每缺1要素,減3分。2.放射衛生技術服務資質10機構和編制人員有服務資質。無資質,不得分。3.評價和監測301.評價符合方案要求;2.危害因素識別與分析全面、危害程度評價到位;3.健康影響評價全面;4.放射性職業危害防護設施和管理措施評價具有針對性且完整、全面;5.評價結論正確;6.有專家評審意見。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4.記錄和

16、報告201.按規定時間發報告;2.原始記錄完整、準確、規范、報告信息齊全、規范。每項10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5.資料整理和歸檔101.資料完整,及時整理、歸檔;2.統計分析方法科學、規范。每項5分;不符合要求,不得分。評價指數=各項得分總和/100(2)基本數據:年度申請評價單位數按時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評價單位數按時出具報告單位數抽查報告份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得分總和評價指數資料質量10年6665950.95申請評價單位數:企業或單位委托,申請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工作的單位數。按時開展放射性職業評價單位數和按時出具報告單位數:按委托協議書,在規定時間內,按時開展放射性職業危害現場衛生學評

17、價和按時出具衛生學評價報告書的單位數。抽查報告份數:依據評估量表抽查的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報告書的份數。評價報告評價指數得分總和:指抽查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書的各份得分之和。(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放射、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報告書。至少抽取5份,不足5份全查,所抽取的衛生學評價報告需反映不同的評價類型。按放射性職業危害衛生學評價評估量表評分,并按實際份數計算評價指數。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率100%(1) 計算方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率=實際開展個人劑量檢測人數/當年

18、度應檢測總人數100%當年度應檢測總人數為上級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下發的計劃或實施方案,要求開展個人劑量檢測的總人數。(2)基本數據:年度應開展個人劑量監測單位數實開展個人劑量監測單位數應開展個人劑量監測人數實開展個人劑量監測人數個人劑量檢測率隨機抽取人數劑量檢測合格人數個人劑量檢測合格率開展劑量監測單位數應按時報告份數實際按時報告份數按時報告率資料質量10年4545134134100%55100%45270270100%應開展個人劑量監測單位數和實開展個人劑量監測單位數: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的計劃或方案,應該和實際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的放射作業單位數。: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的

19、計劃或方案,應該和實際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檢測的總人數。個人劑量檢測率:是實開展個人劑量監測人數占轄區同期應開展個人劑量監測人數的百分率。劑量檢測合格人數:根據現場個人劑量監測,符合放射診療管理規定、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管理辦法等規定要求的檢測總人數,即檢測次數、結果均符合要求。開展劑量監測單位數:指轄區放射作業單位開展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的機構總數。應按時報告份數和實際按時報告份數:根據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實施方案等要求,在規定/約定時間內應該和實際按時報告檢測結果的份數。按時報告率:實際按時報告份數占應按時報告份數的百分率。(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

20、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放射、職業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的有關規范、計劃、方案、檢測報表、檢測報告書和總結報告等資料。統計按放射工作人員個人劑量監測的年報統計口徑。 食品污染監測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食品污染監測率95%(1)計算方法:食品污染監測率已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項目總數/應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項目總數100%應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項目總數為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下發的食品污染監測計劃或實施方案要求開展的各類食品與該類食品監測項目乘積之和,即食品該類食品監測項目數。各級衛生監督機構委托檢測的各類食品檢測樣品給予注明。(2)基本數據:年度計劃監測的食品類別實際監測的食品類別計劃監測的各類

21、食品項目總數實監測的各類食品項目總數食品污染監測率計劃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數實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總數實監測的總參數開展監測單位數應報告次數實按時報告次數資料質量0866821821100%1531538211871871870966833833100%22422483319219219210000000000000全州食品污染監測統計表年度縣市計劃監測的食品類別實際監測的食品類別計劃監測的各類食品項目總數實監測的各類食品項目總數食品污染監測率計劃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數實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總數實監測的總參數開展監測單位數應報告次數實按時報告次數08潞西555155151001821825151361

22、36136瑞麗665656100161656161616梁河552102101003737210373737盈江00000000000隴川114040100884088809潞西66374374100139139374107107107瑞麗331801801003535180353535梁河552242241003939224393939盈江00000000000隴川22555511115511111111計劃監測的食品類別和實際監測的食品類別:根據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的計劃或方案要求,計劃和實際開展監測的食品類別。 常用的食品分類,參照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GB 2760-2007附錄,如下表。

23、序號食品類別序號食品類別1乳與乳制品9水產品及其制品2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10蛋及蛋制品3冷凍飲品11甜味料4水果、蔬菜(包括塊根類)、豆類、食用菌、藻類、堅果以及籽類等12調味品5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類巧克力和代巧克力)以及糖果13特殊營養食品6糧食和糧食制品14飲料類7焙烤食品15酒類8肉及肉制品16其他類計劃監測的各類食品項目總數和實監測的各類食品項目總數:根據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的計劃或方案,計劃和實際開展監測的各類食品項目總數,即:食品該類食品監測項目數。計劃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數和實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總數:根據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的計劃或方案,計劃和實際采集、監測的各

24、類食品樣品總數。即:類食品該類食品監測樣品數。實監測的總參數:實際采集和監測的各類食品樣品與該類食品監測項目、監測頻次乘積之和,即食品樣品數該類食品監測項目數監測頻次;如監測頻率是每年A1食品2次、B1食品4次,監測的總參數(A1)食品類別樣品數項目數2+ B1食品類別樣品數項目數4。開展監測單位數:根據監測計劃、實施方案,實際采樣和監測樣品覆蓋的單位數。應報告次數和實按時報告次數:根據食品污染監測計劃或實施方案,應向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部門報告和實際按時直報的次數。(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食品危害健康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食品污染監測方案

25、、工作計劃、現場監測調查表、食品污染監測記錄、匯總表、總結報告等資料。統計按食品污染監測的年報告統計口徑。人群合理膳食指導覆蓋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人群合理膳食指導覆蓋率100%(1)計算方法:考核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依據有關部門對該縣(區)人群合理膳食指導項目驗收的結果進行評估,具體辦法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制定。人群合理膳食指導覆蓋率=轄區內開展膳食指導項目的縣區數/轄區縣區數100%(2)基本數據:年度縣區數應開展縣區數實開展縣區數應開展膳食指導項目數實開展膳食指導項目數合理膳食指導覆蓋率應覆蓋人群實覆蓋人群應督導次數實督導次數資料質量085000000000095000000

26、0001050000000000縣區數:指所轄的縣(區)數。應開展縣區數和實開展縣區數: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及省級衛生行政部門或本單位制定的人群合理膳食指導實施方案的要求,應該和實際開展人群合理膳食指導的縣(區)數。應開展膳食指導項目數和實開展膳食指導項目數:按國家或轄區人群合理膳食指導實施方案應該和實際開展人群合理膳食指導的項目數。應覆蓋人群和實覆蓋人群:開展各類人群合理膳食指導項目應該覆蓋的人群總數和實際覆蓋的人群總數。應督導次數和實督導次數:按照人群合理膳食指導實施方案,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基層開展人群合理膳食應該督導次數和實際督導次數。(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

27、管理和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慢性病防制、合理營養等相關部門制定的人群合理膳食指導相關方案、工作計劃、現場監測調查表、月報表、年總匯表、督導和指導記錄以及反饋意見等。 生活飲用水監測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生活飲用水監測率100%(1)計算方法:生活飲用水監測是按照國家、轄區衛生行政部門有關生活飲用水監測要求而開展的轄區城、鄉生活飲用水監測。生活飲用水監測率已監測的各類生活飲用水的項目總數/應監測的各類生活飲用水項目總數100%(2)基本數據:年度應監測種類實監測種類應監測樣本數實監測樣本數應監測項目總數實監測項目總數應監測總參數實監測總參數生活飲用水監測率資料質量0844540510108009

28、81210800981290.9094451472210280957410280957493.10100000000000全州生活飲用水監測統計表年度縣市應監測種類實監測種類應監測樣本數實監測樣本數應監測項目總數實監測項目總數應監測總參數實監測總參數生活飲用水監測率08潞西44 152 12230402052 3040205267.5瑞麗4484841680168016801680100梁河441201202400240024002400100盈江000000000隴川42184184368036803680368010009潞西4415015830002296 300229676.5瑞麗44

29、84841680168016801680100梁河341201202400240024002400100盈江444040800800800800100隴川421201202400240024002400100應監測種類和實監測種類:按照國家、轄區衛生行政部門的生活飲用水監測計劃或方案,應該開展和實際開展的監測種類數(如出廠水、末梢水、二次供水、水源水等水樣種類)。應監測樣本數和實監測樣本數:根據監測計劃或方案,應該監測和實際監測的樣本總數。應監測項目總數和實監測項目總數:根據監測方案,應該監測和實際監測的項目總數,監測項目總數即各類監測水樣總數監測項目(指標)數之和。即類水樣品數該類水監測項目

30、數。應監測總參數:應監測各類監測水樣項目總數監測頻次數監測點數。即類水樣品數該類水監測項目數監測頻次數監測點數。實監測總參數:實際監測各類水的數據數,即類水樣品數該類水監測項目數監測頻次數監測點數。(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愛衛會改水改廁、疾病預防控制環境危害健康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生活飲用水監測計劃、方案、記錄、年報表、總結報告等資料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環境衛生專業-水專業報告系統相關數據。統計按照生活飲用水監測的年報統計口徑。 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覆蓋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覆蓋率100% (1)

31、計算方法: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是各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依據衛生行政部門或有關部門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工作計劃、方案,開展相關技術指導工作。如培訓、檢測、指導、督導等。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覆蓋率=已指導的項目數/按方案要求應指導的項目數100%(2)基本數據:年度計劃項目數執行項目數計劃指導項目數實指導項目數應監測項目總數實監測項目總數應監測樣本數實監測樣本數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覆蓋率資料質量08201020109494229229540540100%0976267626375375501501501504100%101100011000375375550550550550100%

32、計劃項目數:指轄區計劃開展的農村改水改廁技術項目數。執行項目數:指轄區實際執行的農村改水改廁技術項目數。:根據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工作方案,要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供指導的項目數和實際指導的項目數。應監測項目總數和實監測項目總數:根據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方案,要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提供監測和實際監測的項目總數,監測項目總數即各類監測樣品該類樣品監測項目(指標)數之和。應監測樣本數和實監測樣本數:根據農村改水改廁技術指導或監測方案,要求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監測采集和實際監測采集的各類樣品的樣本數之和。農村改水改廁項目技術指導覆蓋率:是實指導項目數占計劃指導項目數的百分率。(3)收集來源、方法:數

33、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愛衛辦改水改廁、環境危害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農村改水改廁指導方案、工作計劃及相關統計報告、監測資料、指導記錄和反饋意見、總結報告或當地統計年鑒、年報表等。統計按照農村改水改廁技術指導或監測實施方案年報告統計口徑。 公共場所監測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公共場所監測率100%(1)計算方法:公共場所監測是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按照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部門的監測計劃或方案,開展各類公共場所的監測工作。公共場所監測率=已監測的公共場所數/按方案要求應監測數100%(2)基本數據:年度計劃監測單位數實監測單位數計劃監測樣品總數實監測樣品總數計劃監測樣品項目總參數

34、實監測樣品項目總數公共場所監測率資料質量105512124646100計劃監測單位數和實監測單位數:依據衛生行政部門或上級業務部門的計劃或方案,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提供公共場所監測和實際監測的單位數。計劃監測樣品總數和實監測樣品總數:依據轄區公共場所監測計劃或方案,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監測的樣品總數和實際監測的樣品總數。計劃監測樣品項目總參數(即計劃監測樣品項目總數):依據公共場所監測計劃或方案,轄區計劃采集的各類公共場所監測樣品數與監測檢驗項目(微小氣候指標、室內污染物指標、水質監測指標等)數乘積之和。實監測樣品項目總數:轄區實際采集的各類公共場所監測樣品數與監測檢驗項目數乘積之和。公共

35、場所監測率:已監測的公共場所數占按計劃應監測的各類公共場所數的百分率。(3)收集來源、方法:數據來源于衛生行政疾病預防控制管理、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環境危害健康因素預防與控制等相關部門公共場所監測方案或工作計劃、監測報告、記錄、年報表等。統計按照公共場所年報表的統計口徑。 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覆蓋率指標指標要求適用對象省市縣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覆蓋率90%(1)計算方法: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是各級CDC開展對學生傳染病、常見病預防控制的督導。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覆蓋率=開展學生常見病防治督導的學校數轄區內應督導學校總數100%年度轄區各類學校總數計劃督導學校數實督導學校數計劃督導頻次數實督導頻次數督導覆蓋率本級應督導學校數本級實督導學校數資料質量10691518483171293.2%9471(2)基本數據:年度縣市轄區各類學校總數計劃督導學校數實督導學校數計劃督導頻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