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相定義、劃分、識別及特征_第1頁
地震相定義、劃分、識別及特征_第2頁
地震相定義、劃分、識別及特征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震相通過層序的劃分, 可以大致確定不同類型的砂巖儲集體在縱向上發育的有利層位。 通過 對有利層序內地震相的研究, 可以確定砂巖儲集體的沉積相及橫向的分布范圍, 從而為砂巖 儲層的綜合預測奠定根底。一、地震相分析一地震相概念 地震相是沉積相在地震剖面上表現的總和, 是由沉積環境 如海相或陸相 所形成的地 震特征,是指一定面積內的地震反射單元,該單元內的地震屬性參數與相鄰的單元不同. 它代表產生其反射的沉積物的巖性組合、層理和沉積特征。二地震相分析 地震相分析就是在劃分地震層序的根底上, 利用地震參數特征上的差異, 將地震層序劃 分為不同的地震相區, 然后作出巖相和沉積環境的推斷。 用來限定地震

2、相單位的根本參數是 那些涉及層系內部的反射形態和層系本身的幾何外形的有關參數, 目前在地震相分析中使用 的地震反射參數及其地質解釋如下 :1反射結構 : 反射結構反映層理類型、沉積作用、剝蝕和古地貌以及流體類型。 2地震相單元外形和平面組合 : 不同沉積環境下形成的巖相組合有特定的層理模式和 形態模式,導致反射結構和外形的特定組合,從而反映沉積環境、沉積物源和地質背景。 3反射振幅 : 反射振幅與波阻抗差有關,反映界面速度一密度差、地層間隔及流體成 分和巖性變化。 大面積的振幅穩定揭示上覆、 下伏地層的良好連續性, 反映低能級沉積;振 幅快速變化,表示上覆和或下伏地層巖性快速變化,是高能環境的

3、反映。4反射頻率 :反射頻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如地層厚度、 流體成分、 埋深、 巖性組合、 資料處理參數等。視頻率的快速變化往往說明巖性的快速變化,因而是高能環境的產物。5同相軸連續性 : 它直接反映地層本身的連續性,與沉積作用有關。連續性越好,說 明地層越是與相對較低的能量級有關; 連續性越差, 反映地層橫向變化越快, 沉積能量越高。6層速度 : 層速度反映巖性、孔隙度、流體成分和地層壓力。 由于同一地震相參數的變化可以由多種地質作用產生, 因此地震相分析具有明顯的多解 性。但是既然地震相是沉積相的反映,地震相必然能夠反映儲集體或油氣儲集相帶劉震, 1997。二、地震相劃分標志一外部幾何形

4、態 外部形態是一個重要的地震相標志。不同的沉積體或沉積體系,在外形上是有差異的, 即使是相似的反射結構,因為外形的不同,也往往反映了完全不同的沉積環境。目前常見的外部形態圖 1包括席狀、席狀披蓋、楔形、灘形、透鏡狀、丘 形和充填型等。席狀反射是地震剖面上最常見的外形之一, 其主要特點是上下界面接近平行, 厚度相對 穩定。 席狀相單元內部通常為平行、 亞平行或亂崗狀反射結構,可代表深湖、半深湖等穩定 沉積環境和濱淺湖、沖積平原等不穩定沉積環境。II i» I y liiBM圖1地震相單元外形示意圖特點是在傾向方向上厚度向一個方向逐漸增厚,向相反方向減薄而終止; 在走向方向那么常呈丘狀。

5、楔狀代表一種快速、不均勻下沉作用,往往出現在同生斷層下降盤、大陸斜坡側壁的三角洲、濁積扇和海底扇中, 是陸相斷陷湖盆最常見的地震相單元。楔狀相單元內部假設為前積反射結構,常代表扇三角洲;假設分布在同生斷層下降盤,而且內部為雜亂、空白、雜亂前積或帚狀前積,那么是近岸水下扇、沖積扇或其他近源沉積體的較好反映。特點是中部厚度大,向兩側尖滅,外形呈透鏡體。一般出現在古河床、沿岸砂壩處,有 時在沉積斜坡上也可見到透鏡體。其特點是凸起或層狀地層上隆,高出于圍巖。上覆地層上超于丘形之上,大多數丘形是碎屑巖或火山碎屑巖的快速堆積或生物生長形成的正地形。不同成因的丘形體具有不同的外形。根據外形上的差異,可以分為

6、簡單扇形復合體如水下扇、三角洲朵葉、重力滑塌塊 體、等高流丘、碳酸鹽巖巖隆灘和礁。丘狀外形在斷陷盆地邊界也很常見。近岸水下扇、沖積扇等的走向剖面也常顯示丘狀。湖盆內部的中、小型三維丘狀體,特別是在其頂面有披蓋反射出現時,是濁積扇的標志。充填外形的判別標志是下凹的底面, 它反映了沖刷一充填構造或斷層、 構造彎曲、下部 物質流失引起的局部沉降作用。根據外形的差異可劃分為河道充填、 海槽充填、盆地充填和 斜坡前緣充填等圖2。根據內部結構還可以劃分為上超充填、 丘形上超充填、發散充填、 前積充填、雜亂充填和復合充填等等 圖2。充填型代表各種成因的沉積體, 如侵蝕河道、海底峽谷、海溝、水下扇、滑塌堆積等

7、。二內部反射結構該反射結構以反射層平行或微微起伏為主要特征。它往往出現在席狀、 席狀披蓋及充填型單元中。平行與亞平行反射代表均勻沉降的陸架三角洲臺地或穩定的盆地平原背景上的勻 速沉積作用圖3a, b丨。其特征是相鄰兩個反射層向同一個方向傾斜圖3c,向發散方向反射增多并加厚,在收斂方向上反射突然終止。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地層厚度向上傾方向變薄,低于地震分辨率的緣故。發散結構一般出現在楔狀單元中,說明沉降速度差異不均衡。在滾動背斜上, 三角洲前緣砂巖和頁巖反射層系向同期形成的同生斷層方向有明顯的發散現象,是油氣聚集的有利地帶。3.前積反射結構前積反射結構通常反映某種攜帶沉積物的水流在向前向盆地推

8、進前積的圖3平行a、亞平行b和發散c反射結構示意圖過程中,由前積作用產生的反射結構,這種反射結構在地震剖面上最容易識別。它在傾向剖面上相對于上下反射層系均是斜交的,是陸架一臺地或三角洲體系向盆地方向遷移過程中沉積在前三角洲或大陸坡環境內巖相的地震響應。根據其內部形態上的差異,可以進一步劃分為s型、斜交型、s復合斜交型、切線斜交型和疊瓦型s種,如圖4b。前積結構在不同方向的測線上表現形式不同。在傾向方向上呈前積型, 在走向方向上那么呈丘形。亂崗狀反射結構由不規那么的、不連續亞平行的反射組成,常有許多非系統性的反射終止和同相軸分裂現象,波動起伏幅度小,接近地震分辨率的極限圖5。圖4前積反射結構示意

9、圖圖5亂崗狀反射結構示意圖a-S型;b 一斜交型;c切線斜交型;d 一復合斜交型;e 一疊瓦型亂崗狀反射結構側向變為比擬大的明顯的斜坡沉積模式,向上遞變為平行反射。 該反射結構代表一種分散弱水流或河流之間的堆積,解釋為前三角洲或三角洲之間的指狀交互的較小的斜坡朵葉地層。5. 雜亂狀反射結構雜亂狀反射結構的特點是不連續的、不規那么的反射,振幅短而強。它可以是地層受到劇烈變形,破壞了連續性之后造成的, 也可以是在變化不定相對高能環境下沉積的。在滑塌結構、切割與充填河道綜合體、 高度斷裂的、褶皺的或扭曲的地層,都可能產生這種反射結 構。另外,許多火成巖侵人體、泥丘鹽巖刺穿以及深部地層都可能出現雜亂反

10、射結構。這些 地質體本身可能是均質的或成層的,但因為反射能量太弱, 低于隨機噪聲的水平而呈現不規那么的雜亂結構。鹽巖與圍巖界面不規那么也是形成雜亂反射的原因。6. 無反射沒有反射反映了縱向上沉積作用的連續性。 如厚度較大的快速和均勻的泥巖沉積, 它們 有利于碳氫化合物的生成和超壓帶的形成。 無反射有時也反映均質的、 無層理的、高度扭曲 的或者傾角很陡的砂巖、泥巖、鹽巖、礁和火成巖體。三、陸相湖盆主要砂巖沉積體地震相特征陸相湖盆由于沉積作用和斷裂活動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發育形成了多種沉積樣式和特殊地質體,它們在地震剖面上具有各自特殊的地震屬性,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地震相類型,可大致劃分為以下幾種:砂礫

11、巖扇體地震相、 三角洲地震相、灘壩砂體地震相、河道砂體地震相、 生物礁地震相、火成巖地震相、白云巖地震相、潛山地震相、深湖相泥巖地震相、鹽丘地震 相等10種類型。這里主要介紹與砂巖沉積體有關的地震相特征。一砂礫巖扇體地震相陸相湖盆由于湖岸至深湖中心距離短,物源充足,水系發育,使本區沉積發育了大量的砂礫巖扇體。同時不同時期地質條件不同,即使同一時期由于沉積部位不同沉積的砂礫巖扇 體,也會因物源的距離、 水體深度、湖底坡度、水動力條件和形成機制等各方面的差異而導 致其形態、規模、巖性和物性都有所不同。根據沉積相、測井相、地震相標志特征,將陡坡 帶劃分為6種不同類型的砂礫巖扇體:沖積扇、近岸水下扇、

12、扇三角洲、辮狀河三角洲、陡 坡深水濁積扇、近岸砂體前緣滑塌濁積扇。各類扇體的一般地震相特征為;1一般產于箕狀斷陷盆地陡坡一側的斷層面附近,或古地貌的山谷出口。2平面外形復雜,典型的呈扇形,順傾向方向呈楔形,橫界面為典型的丘狀。3在順傾向方向的地震剖面中,發散型的反射結構十分發育,或稱帚狀結構,收斂點 指向扇端。在多期扇體相互疊置的剖面上,由于側向上的差異壓實作用和水流的沖刷剝蝕作用,扇體也可呈丘形反射特點。4在傾向地震剖面上,地震反射的連續性是多變的。一般說,在各期扇體的頂面和遠 端的反射連續性強,在它的內側靠近斷層面附近,反射雜亂或無反射。在它的頂端,特別是 靠上的扇體頂面,反射的連續性變差

13、。5在走向剖面上,典型扇體的外包絡多呈丘狀反射,背斜反射幅度最高部位多為扇中, 內幕反射向扇端方向連續性變好,向扇根方向連續性變差。典型扇體的地震相特征如下:1. 沖積扇體這類扇體主要發育于陸相湖盆邊緣,處于湖盆近物源區的峽谷出口處,由于古地形高差大,古氣候枯燥炎熱,在湖盆邊緣由季節性洪水搬運和堆積了一套粗碎屑物質,在平面上可分為扇根、扇中和扇端3個亞相。其最大特征為突發性強,以剝蝕充填為主,沉積厚度和面 積相對較大。在順延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其反射外形呈寬緩的丘狀反射,內部反射結構在扇體的不同亞相特征又有所不同,其中扇根和扇端亞相為空白和雜亂反射,而扇中亞相為低頻的亞平行或發散結構圖 6;

14、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其反射外形為傾角較陡 的丘狀反射,內部為雜亂一短波狀反射結構,同相軸連續性差,反射振幅較強。2. 水下扇體近岸水下扇體是在濱淺湖、半深湖區水下形成的扇形礫巖體。它主要形成于陸相斷陷湖盆的擴張期,隨著湖水范圍的擴大,扇體也不斷后退,并始終沿湖盆邊緣緊鄰山麓部位分布, 平面上也分為扇根、 扇中和扇端3個亞相,自下而上表現為扇根一扇中一扇端一淺湖一深湖 沉積,構成向上變細變薄的垂向層序。近岸水下扇由于它整體沒于水下,地震反射成層性和連續性好,但在陡坡帶的不同部位所發育的扇體其地震相特點有所不同,通常在順延物源方向的剖面上,由于與上覆地層巖性差異較大,扇體包絡面反射振幅較強

15、, 其反射外形一般呈逐漸收斂的楔狀體,內部反射呈小角度的發散結構圖7;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扇體大都為丘狀反射,內部反射為亞平行結構,同相軸為中等連續的中強振幅。圖6沖積扇體地震反射特征垂直物源方向圖7近岸水下扇體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3. 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是從鄰近高地推進到穩定水體海、湖中去的沖積扇,其發育的根本條件是源區地勢高、坡降陡,具有豐富的物源條件。其形成的動力機制比擬復雜,陸上局部也可看作為洪積扇體,而水下局部與三角洲具有很大的相同性,平面上扇三角洲可分為3個亞相,即扇三角洲平原、扇二角洲前緣和前扇三角洲。具有典型的前積特征,一般呈斜交型前積結 構,代表著水動力較強、物源供給

16、充足的沉積環境圖8。在垂直物源方向上,一般為寬緩的丘狀反射,內部為低頻的平行或亞平行結構,同相軸為連續性較好的強振幅反射。4. 辮狀河三角洲陸相湖盆演化萎縮期隨著構造運動的由強變弱,湖水深度由深變淺,沿陡坡帶斷階之上山地河流人口處附近,形成較為獨立、規模較小、垂直湖盆長軸方向進積型為主的三角洲復 合體。主要特點是短流程辮狀河流攜帶粗碎屑物人湖,河口處坡降較大,碎屑物卸載快,圖8扇只角洲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圖9辮狀河三角洲砂體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前積作用明顯。辮狀河三角洲可分為三角洲平原亞相、三角洲前緣亞相、前三角洲亞相3個亞相。盡管辮狀河三角洲與曲流河三角洲在發育規模上存在較大差異,但在地

17、震反射特征上卻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地震剖面上,中間為斜交前積反射, 前積反射一般代表辮狀河三角洲前 緣和前三角洲,頂積層一般代表著辮狀河三角洲平原相沉積,地震剖面上多為中弱振幅反射同相軸,其產狀為發散或亞平行;在底積層地震剖面上表現為中弱振幅、低到中等連續性, 為亞平行或發散結構,如圖 9。在垂直物源方向剖面上為席狀反射,內部為平行結構,反射 振幅有變化。5. 陡坡深水濁積扇體這類扇體為陸相斷陷湖盆陡坡一側特有,發育于斷陷一深陷期的重力流沉積系列。主要發育于低位體系域和湖侵體系域中。季節性洪水期,在山高湖深、 坡陡流急的條件下, 沿主水流方向攜帶大量碎屑, 受湖水頂托仍有繼續向前搬運和下切的能力

18、,將一些砂礫和泥質物繼續向前搬運沉積,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扇體。在盆地構造拉伸最強烈的時期,沿陡坡斷裂帶及其派生的次級小型斷層,常發育一些斷裂凹槽,在這些凹槽或濁積水道的前方,便發育了大量的以陡坡為物源的深水重力流沉 積。在平面上,陡坡深水濁積扇體周圍均被半深湖、深湖相泥巖、油頁巖所包圍。在地震剖 面上,扇體包絡面比擬清楚,往往發育在同生斷層的下降盤,其反射外形一般呈楔狀或丘形,規模不同其反射外形又有差異,內部為小角度發散結構或波狀、雜亂反射結構,如圖10。據其巖電特征可劃分為內扇、中扇、外扇3個亞相。其中內扇亞相為低頻的雜亂反射;中扇亞相由于分選較好, 所以成層性較好,同相軸較為連續;外扇亞相

19、為同相軸振幅變弱、連續性變差。6. 近岸砂體前緣滑塌濁積扇體在陡坡帶斜坡之上, 隨著三角洲、水下扇等沉積物的不斷堆積,厚度逐漸加大,促使前 緣坡度不斷增大。在重力、地震、斷裂、洪水等因素的觸發下,上述砂體前緣未固結的沉積 物便會形成濁流再次搬運, 于其前方沉積下來, 形成再次滑塌濁積扇沉積系列。其單體規模一般較小,且與陡坡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等有較好的伴生關系,平面上可劃分為內扇、中扇、外扇3個亞相。圖10陡坡深水濁積扇體地震反射特征 垂直物源 圖11近岸砂體前緣滑塌濁積扇體地震相由于其沉積厚度不是很大,一般在 1020 rtr左右,在地震frlJ 面上大都呈兩端尖 滅的透鏡狀或扁楔形,反射振

20、幅中等,連續性較好。該類濁積巖橫剖面上,由于差異壓實作用,同相軸有小幅度彎曲,呈不太明顯的丘狀反射,如圖11二三角洲砂體地震相三角洲砂體在陸相沉積湖盆中,多發育在湖盆的長軸方向,三角洲沉積體通常位于湖、 陸之間的過渡地帶,其形成的先決條件是湖盆的沉降和攜帶有大量碎屑沉積物的河流注人。 另外,其發育情況還受構造運動、氣候、湖平面變化、河口水流性質及湖盆邊緣斜坡坡度等多種因素影響。由于湖泊的水動力能量遠小于海洋,湖成三角洲一般是以河流作用占優勢, 形成建設性三角洲, 平面上呈鳥足狀或鋸齒狀,如松遼盆地北部古三角洲、東營凹陷古三角洲、鄱陽湖的贛江三角洲等均是如此。三角洲具有典型的三層結構,即頂積層、

21、前積層和底 積層。在地震剖面上,三角洲頂底是具有近水平的頂積層和底積層,中間為斜交前積反射, 前積反射的最下部由于多發育有濁積砂體,常見局部地層加厚,同相軸增多現象。 前積反射一般代表三角洲前緣和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緣砂體主要位于斜交前積反射的上傾端;頂積層一般代表著三角洲平原相沉積,地震剖面上多為強振幅中等連續反射同相軸,其產狀為平行或亞平行;底積層地震剖面上表現為弱振幅、低到中等連續性,為亞平行或發散結構,如圖12。圖12三角洲砂體地震反射特征沿物源方向三濁積砂體地震相濁積砂體是在一套重力整體搬運機制下產生的濁積物,或稱重力整體搬運沉積, 這種沉積是受到自身的重力在超過沉積物內部粒間摩擦和吸

22、附力造成的剪切應力后順坡而下運動的產物。其規模大小不等。地震相特征如下圖13:1在垂直走向方向的地震剖面上,存在地槽或峽谷。2在走向剖面中呈丘形反射,內部反射為丘形或雜亂反射,它被上覆層上超。丘形反 射可能是濁流沉積最直接的標志。圖13濁積砂體地震反射特征傾向3傾向地震剖面上出現斜交前積反射的下面和朝盆地的方向,可能有濁流。 四灘壩砂體地震相灘壩砂體發育于濱岸環境。灘是指低潮線到最大風暴線之間, 向湖傾斜的斜坡上的砂礫 堆積;壩那么離岸有一定的距離, 由砂堆成的長條形的水下降起。 其成因主要由于在波浪帶 波浪能量降低,遇到近岸地形隆起或灣口處,速度減緩,釋放出砂礫堆積形成。圖14灘壩砂體地震反

23、射特征圖15河道砂體地震反射特征垂直走向灘壩砂巖儲層的分布主要受構造活動、物源供給和湖水動力條件的控制,不同地區和不同的層位,儲層發育和分布特點有較大的差異,砂體一般在構造作用形成的正向地帶沉積。灘壩砂巖分布廣泛,但由于灘壩砂巖單層厚度較薄,一般1 一 3 m,最厚15 m左右,在地震上難以識別追蹤。壩砂相對厚度大,物性好,分布局限,地震反射同相軸呈中振幅,中連 續,短軸狀不連續展布,在砂體發育區有同相軸小幅度彎曲或振幅異?,F象,如圖14。灘砂平面廣泛分布,單層厚度薄,橫向連續性較差,同相軸一般呈席狀強反射。五河道砂體地震相河道砂體泛指充填在古河道中的砂體, 包括河床充填砂體、 點砂壩和心灘砂體。 規模較 大的河道砂體在地震剖面上常具有典型的反射特征, 內部反射平行一亞平行或前積,強振幅、 低頻,向邊緣上超,邊界清楚。其外形為頂平底凹或頂凸底凹的透鏡體狀,內部雜亂或無反射,或為上超式充填反射。規模較小的河道砂體,由于厚度小于地震分辨率,一般表現為短軸狀的振幅異常 圖15。在中淺層,分辨率較高的情況下, 可與周圍的泛濫平原等泥質沉積在地震反射結構上有較大差異,容易識別。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