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1頁
腫瘤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2頁
腫瘤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3頁
腫瘤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4頁
腫瘤科優勢病種診療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第一節 胃癌的中西醫診療方案一、概述 胃癌是胃黏膜上皮發生癌變的惡性疾患,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主要癥狀特征有胃脘不適、腹脹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消瘦、腹塊、黑便、腹部積塊等。胃癌好發于胃幽門區,其次是胃小彎及賁門部。我國是胃癌的高發區。男女發病之比為2.33.6:1.任何年齡均可發生,然而大多發生于中年后。以5060歲最多,30歲以前較少見。胃癌屬中醫“胃痛”、“反胃”、“疤積”等范疇。二、診斷(一).中醫辯證標準 :依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腫瘤疾病診療常規及相關教材制定中醫胃癌的辯證標準。1.肝胃不合:胄脘脹滿,兩脅隱痛,氣郁不舒,疼痛則重,納后疼痛,噯氣陳腐,

2、舌質紅,脈弦,苔薄黃。2.脾胃虛寒:胃脘隱痛,喜溫喜按,泛吐清水,惡心欲嘔,或朝食暮吐,大便溏,神疲乏力,四肢厥冷,面色胱白,脈細緩或沉細舌質淡,苔白或滑潤。3.瘀毒內阻:胃脘可觸及腫塊,硬如頑石,胃脘刺痛,痛有定處,痛時拒按,心下痞塊,肌膚甲錯,面色晦暗,嘔吐污血,大便發黑,舌紫暗或見瘀斑瘀點,脈細澀或澀。4.胃熱傷陰:胃脘灼熱,胃脘嘈雜,納后痛劇,口干欲飲,心煩熱,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脈弦細或細數,舌質紅,舌苔黃少津或少苔。5.痰濕凝結:胸膈滿悶,嘔吐痰涎,進食發噎,面色虛腫,四肢乏力,痰核累累,脈細滑,舌質淡經或有齒痕,苔白膩或灰膩。6.氣血雙虧:心悸氣短,頭目暈眩,自汗、盜汗虛汗不眠,面

3、色萎黃,肌膚洧瘦,下肢浮腫,或有腹水,大便溏或秘結,脈沉細無力,舌質淡紅,苔薄少。7. 氣陰兩虛:氣虛可見面色晃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陰虛表現為口干、五心煩熱、便秘、尿少、乏力,舌紅苔少脈弦細等癥狀。(二)、西醫診斷標準 按中國抗癌協會編制的新編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的診斷,利用胃鏡或手術病理學明確診斷為胃癌。三中西醫治療(一).手術治療(需手術者先轉至我院普外科行手術切除):目前手術治療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手段。1.期與期胃癌:無淋巴結轉移的各型早期胃癌及未侵及漿膜層的中期胃癌,可行R1式手術(完全切除N1站淋巴結),切除距腫瘤肉眼邊緣距離不少于34cm,防止殘留;已出現N1淋巴結轉

4、移,行R2式手術(完全切除N1、N2站淋巴結)。2.期胃癌浸潤出漿膜面伴N2、N3淋巴結轉移者可行擴大R2和/或R3式手術(完全切除N1、N2、N3淋巴結)。3.期胃癌當侵犯周圍臟器(胰腺、橫結腸及肝臟)伴有N3淋巴結轉移估計可以切除者,行R3加被侵犯臟器聯合切除術。4.姑息性切除術:適用于已有遠處轉移或局部切除較困難,但已發生過或有可能發生穿孔、出血、梗阻等并發癥的病例。盡量減少減少癌瘤負荷量,以利綜合治療。5.原發灶的切除:Mannboro、應距離癌灶外緣3cm,Bornholm、型應超過5cm,必要時應采取全胃切除。(二).化學治療化學藥物治療胃癌較其他消化道腫瘤敏感,是胃癌綜合治療的重

5、要組成。化學治療廣泛用于胃癌術后患者的輔助治療,以及術后復發、轉移及不能或不愿接受手術切除患者的姑息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術前化療即所謂新輔助化療主要是為了減少血行轉移,孤立癌灶,提高手術切除率,而術中化療則是為了消滅殘存癌灶,盡量減少種植性轉移的機會。化學藥物治療途徑除常用的口服給藥、靜脈注射化療。胃癌化療禁忌癥為:一般情況較差,卡氏評分低于60分,惡液質;嚴重心、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嚴重貧血;凝血功能障礙,活動性消化道出血;胃腸梗阻、穿孔;嚴重感染,高熱等。胃癌常用化療藥物見下表:阿霉素(ADM)、表阿霉素(EADM)、5氟脲嘧啶(5FU)、絲裂霉素(MMC)、優福啶(UFT)、喃氟啶(

6、FT207)、卡莫氟(HCFU)、氟鐵龍(5DFUR)、順氯氨鉑(PDD)、紫杉醇(PTX)、泰索帝(DTX)、卡氮芥(BCNU)、甲環亞硝脲(MeCCNU)、羥基喜樹鹼(HCPT)、草酸鉑(LOHP)、氟嘧啶氨甲酸酯(Capacitance)及希羅達(Elodea)等。單藥化療以口服化療藥為主,適用于適合化療的早期胃癌患者、不能或不愿接受聯合化療的中晚期患者包括術后病人。服用方便,適合門診病人。以下藥物可任選其一:Elodea、替加氟、替吉奧、FT207 、UFT 、 HCFU 、5DFUR 、VP16等。聯合化療較常用,但至今尚未推出中晚期胃癌的標準規范方案。常用聯合化療方案有:FOLFO

7、X方案(L-OHP+LV+5FU)、XELOX方案(Elodea+ L-OHP)、TPF方案(PTX+PDD+5FU)、FM方案(LV+5FU+MM)、FAM方案(LV+5FU+ADM+MMC)、FAP方案(LV+5FU+ADM+PDD)、EAP方案(VP-16 +ADM+PDD)、EF方案(VP-16 +LV+5FU)、EFP方案(VP-16+LV+5FU+PDD)、FP方案(LV+5FU+PDD)、PMU方案(PDD+MMC+UFT)、HFP方案(HCPT+LV+5FU+PDD)、LAF方案(L-OHP+EPI+LV+5FU)、LHF方案(L-OHP +HCPT+LV+5FU)、等方案。簡

8、要介紹如下:FOLFOX方案LOHP,130mg/,靜滴,第1日。LV,200 mg/,靜滴,第15日。5FU,500750mg/日,靜滴,第15日。3-4周為一周期,6周期為一療程。XELOX方案(Elodea+ L-OHP)LOHP,130mg/,靜滴,第1日。Elodea 1.5g bid,第1-15日。3-4周為一周期,6周期為一療程。TPF方案PTX,175mg/,靜滴(3小時以上),第1日,配合預防性脫敏治療。PDD,3050mg/日,靜滴,第13日,配合水化治療。5FU,500750mg/日,靜滴,第15日。3-4周為一周期,4周期為一療程。FM方案: LV,200mg/,靜滴,

9、第15日。 5-FU,500750mg,靜滴,第15日。 MMC,810mg,靜沖,第1日。 34周為一周期,3周期為一療程。FAM方案: LV,200mg/,靜滴,第15日。 5FU,600mg/,靜滴,第1、8、29、36日。 ADM,30mg/ 或EADM,50 mg/,靜注,第1、29日。 MMC,10 mg/,靜注,第1日。 8周為一療程。我科常用方案為前三種。預防草酸鉑神經毒性的神經毒性化療前一天服用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我科自擬)共5天預防紫杉醇過敏反應給予防過敏反應藥物為常規應用,不得擅自停用。預防藥物方法:地塞米松 10mg 口服 紫杉醇開始注射前12小時和6小時苯海拉明 50

10、mg 肌注 紫杉醇前30分鐘西咪替丁 300mg 靜脈 紫杉醇前30分鐘治療原則:輕度癥狀:顏面潮紅,皮疹,瘙癢;治療:可完成紫杉醇治療,必須床邊監護。中度癥狀:中度皮疹,潮紅,輕度水腫,胸部不適,輕度低血壓;治療:停止注射,靜脈注射抗組胺藥和地塞米松。癥狀消失后可重注射紫杉醇,但必須減慢滴速。重度癥狀:呼吸窘迫,全身蕁麻疹或血管神經性水腫,低血壓,需搶救;治療:立即停止注射,靜脈注射抗組胺藥和甾體激素。必要時加腎上腺素。(三)中醫藥治療根據不同的分型采用不同的治則:以上各階段皆可配合中醫藥治療1.肝胃不和型:治則:疏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藥:以消遙散加減。常用中藥:柴胡、郁金各10g,杭白芍1

11、5g,玫瑰花、白屈菜、半夏、枳殼、旋復花(包)各10g,代赭石15g,焦三仙(各)30g,當歸、茯苓各10g,藤梨根30g,炙甘草6g等加減。2.脾胃虛寒型:治則:溫中散寒、健脾溫胃;常用方藥:理中湯加減。黨參15g,白術、干姜、半夏、娑羅子各10g,生芪30g,蓽拔、茯苓各10g,生米仁30g,陳皮10g,甘草6g。3.瘀毒內阻型:治則:解毒活血祛瘀、清熱養陰;治則:以失笑散加減。常用中藥:龍葵30g,生蒲黃(包)、五靈脂各10g,白屈菜20g,元胡10g,鐵樹葉、藤梨根、仙鶴草各30g,當歸15g,赤芍10g,三七粉(吞)3g,桃仁10g,蒲公英30g,肥玉竹15g,露峰房6g。4.胃熱傷

12、陰型:治則:清熱解毒或養陰清熱;以玉女煎合增液湯加減。常用中藥方:生地、玄參各15g,麥冬、知母各10g,玉竹15g,花粉、沙參、藤梨根、蛇舌草各30g,有實熱時可用大黃10g。5.痰濕凝結型:化痰散結、溫化中焦,開郁二陳湯加減。常用方:茯苓、陳皮、半夏、夏枯草各10g,生米仁30g,蒼白術(各)10g,生牡蠣30g,海藻、蘇子各10g。6.氣血雙虧型:治則:補氣益血,健脾補腎;以十全大補湯加減。常用方:黃芪30g,黨參15g,白術、茯苓、當歸各10g,杭芍15g,仙靈牌10g,紫河車(吞)3g,黃精10g,雞血藤15g,陳皮10g,首烏30g,阿膠10g(烊)。7. 氣陰兩虛治則:益氣養陰;

13、方藥:應結合心、肺、胃、腎等臟腑具體臟腑予以補氣滋陰。肺氣陰兩虛,補肺湯和百合固金湯;心氣陰兩虛,養心湯合天王補心丸;胃氣陰兩虛,益胃湯加人參、白術、山藥等;腎氣陰兩虛,六味地黃丸合金鎖固精丸。(四).中成藥治療1)靜脈:(1)華蟾素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滴,每日1次,28天為1療程。(2)鴉膽子油乳注射液:靜脈滴注:一次2030ml,生理鹽水250ml稀釋后應用,每日1次,連用1530天。胸、腹腔灌注法:一次40100ml腹腔灌注,每周12次,連用4周。用于消化道腫瘤的治療。(3)康艾注射液:緩慢靜脈注射或滴注; 一日12次,每日4060ml,用5%葡萄糖或0.9

14、%生理鹽水250500ml稀釋后使用,30天為一療程或遵醫囑。具有益氣扶正,增強機體免疫功能。(4)艾迪注射液:靜脈滴注,一次50100ml,以0.9氯化鈉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稀釋后使用,一日1次。30天為一療程。具有清熱解毒,消瘀散結功效。(5)復方苦參注射液:靜脈滴注,一次20ml,用氯化鈉注射液200ml稀釋后應用,一日一次,兒童酌減、全身用藥總量200ml為一個療程,一般可連續使用23個療程。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散結止痛功效。2)口服:華蟾素片,每次4片,口服,每日3次。平消膠囊,每次4粒,口服,每日3次。金龍膠囊,每次34粒,口服,每日3次。參蓮膠囊,每次23片,口

15、服,每日3次。參芪片,每次46片,口服,每日3次。梅花點舌丹,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四.療效評價1)實體瘤:根據oecist標準或WHO標準;2)生活質量:EORTCQOL、FACTQOL、卡氏評分;3)臨床受益反應:CBR;4)毒副反應:NCICTC。五.療效標準1.近期療效有效:胃脘疼痛、吐瀉等癥狀改善,食欲增加,精神面色轉佳,體重增加,青紫舌、膩苔改善,腫塊縮小或基本穩定;血中血色素、血小板、紅細胞計數升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標有上定程度的提高。無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或僅有短時期改善又復發,腫塊不縮小反增大,病情惡化,出

16、現惡病質。上述實驗室檢查的客觀指標無明顯提高,甚至有所下降。2.遠期療效臨床一般用1年、3年、5年、10年的生存率或生存期作為觀察指標。六.出院標準1)治療前有癥狀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2)治療前無癥狀者:完成復查及周期性治療,無不適反應。七.隨訪1)化療出院后囑患者監測血象,3-5天復查一次,如有明顯異常者及時聯系我科指導處理;按期治療者,嚴格按照化療方案實施周期性治療。2)建議完成周期治療后2年內,每36個月檢查1次,2年后每6個月檢查1次,總共5年。以后根據具體情況復查。八.難點分析胃癌是一個多發病、常見病,又是一個相當復雜難治的疾病。雖然隨著早期胃癌的診斷與治療,能達

17、到根治的目的,但是70%以上首診的胃癌病人已屬中晚期,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嚴重危及病人的生命。所以,有關預防,提高療效,減輕病人痛苦,延長病人生命和如何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等一系列問題成為我們治療上的難點。難點之一:如何預防、干預胃癌的發生由于胃癌的病因復雜,患者的體質因素不同,故在胃癌發生的預防和干擾上,要提倡級“三級”預防。1一級預防 基于對胃癌病因學和流行病學調查因素的研究考慮,首先要加強對群眾的有關預防胃癌的科普宣傳教育,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尤其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應避免進食粗糙食物,不吃燙食,不過快進食,不吃過咸食物,避免對上消化粘膜的機械損傷;少吃或不吃鹽腌食物,不吃霉變食物,少吃

18、煙熏、油炸和烘烤食物,減少致癌物的攝人;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不生氣進食,不抽煙,使機體免疫及神經系統保持良好的狀態。提倡多吃新鮮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香菇、肉類)、水果,多飲牛奶,經常飲茶特別是綠茶(不要太濃),有助于預防胃癌的發生。一級預防的內容是易看易懂,而不易真正做到,但這些內容對胃癌的預防是至關重要的。2二級預防 即提倡“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胃癌高危人群的監控,如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胃潰瘍、胃息肉、術后殘胃、惡性貧血和HP陽性所致的各種胃病等患者,尤其是有胃癌家族史、40歲以上胃病久冶不愈患者,應定期復查,對這些癌前病變者應通過X線、纖維胃鏡粘膜活檢進行監測

19、,一經確診,盡早爭取綜合治療,在監控的同時,對上述這些癌前病變應進行“不懈的治療,直至痊愈”,中醫中藥對胃癌癌前病變的研究已取得了良好的進展。3三級預防 即要對中晚期胃癌患者加強綜合治療,提高生存率,對晚期病例要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難點之二:如何治療癌前病變(CAG)萎縮性胃炎合并中度或重度腸上皮化生及異型增生,增加了患胃癌的危險性,應盡早進行治療、對本病辨證分型與胃癌大致相同,只是本病病情輕淺,故治療相對容易些。造成本病的原因,多是由于長期飲食不節,或情志失調,致脾胃損傷;或因脾胃素虛,以致中焦運化無力,不能化生水谷精微,反生痰濁。痰濕內蘊,壅塞氣機,使脾胃失其升降之職;或肝氣郁結

20、,肝胃不和,使痰氣交阻于胃絡,血液運行不暢,聚集日久而成本病,治療上可根據辨證論治,隨證加減。通過胃鏡觀察到胃粘膜凹凸不平,結節狀形成狀態的,可以軟堅散結為主治療,但還需隨證加減。難點之三:如何提高胃癌患者的遠期療效 對胃癌病人實施有中醫藥參與的綜合治療是提高胃癌療效的最好途徑,只有實施正確的綜合治療,才能有效提高胃癌患者的遠期療效。手術治療目前仍是治愈胃癌最重要的第一步,即使中晚期病人實施非根治性手術,對消滅瘤灶的“主力部隊”,為以后的治療創造條件也是非常必要的,對實行“二步手術”應采取積極的態度,比如通過介入治療后再實施腫塊切除術,術后的中醫治療有助于恢復,對預防復發有效。常用的治法有:健

21、脾和胃、利濕解毒、養陰清熱、活血化瘀等。化療雖對縮小瘤灶、殺滅殘留癌細胞,防止腫瘤復發具有肯定的作用,但因其非專一“不分敵我”的作用可破壞病人的免疫系統,損害病人造血系統和肝腎功能,嚴重者造成病人死亡。所以,中醫藥對化療的減毒增效治療是非常必要的。如:養陰清熱法,可減輕化療損傷;活血化瘀,可協助抗癌并增敏;健脾和胃、利濕解毒,可扶正抗癌并減輕化療損傷。第二節 食道癌的中西醫診療方案一、食道癌概述食道癌在中醫學上多屬“噎膈”、“噎”的范疇,諸病源候論記述:“噎膈者,饑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間,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帶痰涎而出”。“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飲可行,食物難入,名曰噎”。本病的病

22、變部位在食道,故清代楊素園謂:“食管中系有形之物,阻撓其間,而非無故狹窄者明矣”。全世界每年約有22萬人死于食道癌,中國是食道癌高發區,因食道癌死亡者僅次于胃癌居第二位,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發病者有增長趨勢。食道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癥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食道癌也可以稱之為食管癌。二、診斷(一).中醫辯證分型標準1熱結陰虧:證候:吞咽哽澀且痛,可進流質飲食,固體飲食難以咽下,形體日漸消瘦,口燥咽干,大便秘結,五心煩熱,舌質紅干有裂紋,脈弦細數。 2.痰瘀互結:證候:胸膈疼痛,食不得下而復吐出,甚則飲水難下,大便堅如

23、羊糞,或吐出如赤豆汁,形體消瘦,肌膚枯槁,舌質紅或青紫,脈弦細澀。 3.氣虛陽微:證候:長期飲食不下,或食后即吐,泛吐清涎,面色白,精神倦怠,形寒氣短,腹脹浮腫,足腫,舌淡苔白,脈細弱。4氣血雙虧型:證候:言語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懶于行動,自汗,胸悶,脫肛,滑泄不止,平時易于感冒及血失統攝。 心悸,失眠,頭暈,目眩,脫頭發,面色蒼白,爪甲不華,肌膚干清枯裂,形體消瘦,大便難解,舌質淡白,脈象細小或芤。5.氣陰兩虛:氣虛可見面色晃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陰虛表現為口干、五心煩熱、便秘、尿少、乏力,舌紅苔少脈弦細等癥狀。(二)、西醫診斷1.癥狀:早期食管癌有咽下食物梗噎感,胸骨

24、后針刺樣疼痛或食管內異物感,典型癥狀進行性吞咽困難。2.早期無體征,晚期消瘦、脫水。3.食管吞鋇X線檢查:可見食管粘膜破壞,管腔狹窄,龕影和充盈缺損。4.食管脫落細胞檢查:早期陽性率可達90%。5.食管鏡檢查:可見管腔狹窄、粘膜破壞。纖維食管鏡已經廣泛用于食管癌的診斷。食管鏡檢查與脫落細胞學檢查相結合, 是食管癌理想的診斷方法。早期食管癌多無癥狀, 就診率低, X線檢查常無陽性發現, 漏診率高, 而內鏡則因在直視下對平坦型病變經活檢和刷檢取得組織學及細胞學證據而成為完成早期診斷的主要手段。三、食道癌的中西醫治療(一)手術治療凡是食管癌患者可以手術的轉入外科或上級醫院(適應癥如下)1.上、中、下

25、各段早期食管癌。2.上段食管癌不超過5cm,中、下段食管癌不超過7cm,無嚴重外侵,無遠處轉移。3.病變范圍在5cm以上,但無明顯遠處轉移者,可采用放射治療加手術切除治療。4.年齡在70歲以下,心、肝、肺、腎功能正常或能耐受手術的。無血液系統疾病。5.病人一般情況好,病變較晚,切除困難的,行術前放療后休息周再手術。6.放射治療后腫瘤復發的病人,若無遠處轉移,也應爭取手術切除。7.食管中、下段癌不超過5cm,伴單純的鎖骨上淋巴結轉移,原發病變切除后,鎖骨上轉移灶放療者。8.食管梗阻癥狀嚴重(譬如進食流質感到困難或滴水不進者),可行短路手術,再輔以放射治療。在確定手術治療時,病人的年齡、性別、病期

26、、癥狀、病變部位及病理類型因素應做考慮。高齡不成為手術禁忌證,但要看其生理年齡,70歲以上的食管癌病人,雖非手術禁忌證,但要結合病人的心肺功能慎重考慮。蕈傘型和腔內型雖然瘤體很大,但很少外侵,切除率高。縮窄型雖瘤體很小,但外侵嚴重,手術切除率低。(二)化療及協助中醫藥治療【食管鱗癌】(1)PF方案聯合自擬中藥方;(2)DDP+retinotectal聯合加味半夏瀉心湯;(3)DDP+TXT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方;(4)DDP+PTX聯合獨活寄生湯加減方;(5)奧沙利鉑+5-FU聯合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食管腺癌】 ECF方案聯合自擬中藥方。(三)中醫藥辯證治療1. 熱結陰虧: 治則:養陰生津。方

27、藥:五計安中飲加味。梨汁、藕汁、牛乳各適量,加少量生姜汁、韭菜汁,每天多次少量,頻頻呷服。隨癥加減:陰虧津傷重者,加用玄參、麥冬、北沙參、生熟地、石斛各9克,以雙補胃腎之陰;大便不通者,可酌加大黃69克,以清熱通便,但要注意中病既止,以免再傷津液。2.痰瘀交阻治法:理氣開郁、化痰潤燥。 主方:啟膈散。治則:理氣解郁,潤燥化痰。方藥:啟隔散加減。丹參9克,郁金9克,砂仁3克,北沙參9克,川貝3克,茯苓12克,荷葉蒂5只,瓜萎12克,陳皮6克,夏枯草9克等;隨癥加減:嘔吐痰涎、暖氣呃逆甚者,加用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竹茹9克、姜半夏9克、柿蒂6克,以加強化痰止嘔之功。3.氣虛陽微:治則:益氣

28、健脾,溫陽補腎。方藥:補氣運脾湯合右歸丸加味。黨參15克,黃芪15克,白術9克,茯苓12克,半夏9克,陳皮6克,熟地12克,山茱萸6克,當歸9克,枸杞子12克,鹿角膠12克,肉桂3克,附子9克,杜仲9克,甘草6克。隨癥加減:嘔甚者,加旋覆花12克、代赭石30克、姜竹茹9克,以止嘔。4氣血雙虧型:治則:補氣益血,健脾補腎方藥:以十全大補湯加減,常用方:黃芪30g,黨參15g,白術、茯苓、當歸各10g,杭芍15g,仙靈牌10g,紫河車(吞)3g,黃精10g,雞血藤15g,陳皮10g,首烏30g,阿膠10g(烊)等加減。5. 氣陰兩虛治則:益氣養陰;方藥:結合心、肺、胃、腎等臟腑具體臟腑予以補氣滋陰

29、:肺氣陰兩虛,補肺湯和百合固金湯;心氣陰兩虛,養心湯合天王補心丸;胃氣陰兩虛,益胃湯加人參、白術、山藥等;腎氣陰兩虛,六味地黃丸合金鎖固精丸。(三).中成藥治療(1)鴉膽子油乳注射液:靜脈滴注:一次2030ml,生理鹽水250ml稀釋后應用,每日1次,連用1530天。(2)艾迪注射液:靜脈滴注,一次50100ml,以0.9氯化鈉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稀釋后使用,一日1次。30天為一療程。有清熱解毒(3)復方苦參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2次;或靜脈滴注,一次12ml,用氯化鈉注射液200ml稀釋后應用,一日一次,兒童酌減、全身用藥總量200ml為一個療程,一般可連續使用

30、23個療程。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散結止痛功效,用于癌性疼痛的出血。四、療效評價實體瘤:根據oecist標準或WHO標準;生活質量:EORTCQOL、FACTQOL、卡氏評分;臨床受益反應:CBR;毒副反應:NCICTC。五、出院標準(1)治療前有癥狀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生活質量得到提高。(2)治療前無癥狀者:完成復查及周期性治療,無不適反應。六、隨訪(1)按期治療者,嚴格按照化療方案實施周期性治療。(2)完成周期治療后第一年每3月隨訪一次;第23年每6個月隨訪一次,此后每年隨訪一次。復查腫瘤標記物、X線(包括食管鋇餐和胸部平片),B超(頸部和腹部),建議每612月檢查一次胸腹部CT和內窺鏡

31、。同時詳細記錄癥狀學及治療措施。七、難點解析難點之一:如何提高早期診斷由于食管癌早期癌細胞浸潤局限于粘膜上皮內,未累及食管壁肌層,往往不影響進食,偶爾有哽噎感、異物感及胸骨后疼痛不適。有時經對癥處理,癥狀可以暫時緩解,因而忽略了進一步的檢查確診。資料報道,半數以上病人出現癥狀到確診時間在1年以上,有些達4年之久,因此早期食管癌易出現漏診、誤診,及早發現、正確診斷,采取正確處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地理位置、居住環境、飲食習慣、家族史等均是診斷時不可忽略的參考因素。食管拉網細胞學檢查,對早期食管癌的發現具有重要價值。難點之二:如何防止腫瘤的轉移惡性腫瘤的基本特性之一是轉移,轉移是大多數患者治療失敗

32、的主要原因,在防止癌細胞轉移方面,現代西醫束手無策,而中醫藥在預防腫瘤轉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研究提示與腫瘤轉移相關的多種因素中,機體內環境對瘤細胞的運轉起重要的作用。增強瘤細胞的免疫原性,使進入循環系統的瘤細胞控制在免疫臨視之下,通過自然殺傷性質及具有細胞毒的t淋巴細胞攻擊瘤細胞,使其失去轉移的能力及崩解。難點之三:如何提高食管癌的遠期療效放射治療和手術治療屬于腫瘤的局部治療,對擴散全身的腫瘤細胞幾乎沒有作用,臨床觀察表明某些患者在沒有進行有效的全身治療時,其局部治療往往易促使腫瘤的轉移。化療和免疫治療屬全身治療,對腫瘤中心部分供血不足的乏氧細胞又無能為力。對多次化療后產生耐藥的患者來講

33、化療已完全失去了治療意義。因此采取合理的綜合治療是提高療效的最佳途徑。通過我們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醫藥治療可貫穿于治療的始終,中藥通過增敏減毒,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抗轉移、抗復發的作用,已被臨床和實驗研究所證實,而且目前抗癌中藥制劑的改進,也為臨床用藥提供了方便,為提高遠期療效打下了基礎。因此包括中藥在內的綜合治療方案是臨床治療食管癌的最佳方法。"福星四步排毒消瘤法"的臨床成功應用使絕大多數中晚期食道癌患者可獲得長期帶瘤生存。難點之四:復發轉移后如何進行進一步的有效治療。第三節 大腸癌的中西醫診療規范一、大腸癌的概述大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僅

34、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本病在中醫臨床中屬于“臟毒”、“腸覃”、“鎖肛痔”、“癥瘕”、“下痢“等范疇。祖國醫學認為憂思抑郁,脾胃失和,濕濁內生,郁而化熱;或飲食不節,誤食不潔之品,損傷脾胃,釀生濕熱,均可導致濕熱下注,浸淫腸道,腸道氣血運行不暢,日久蘊蒸化為熱毒,血肉腐敗故見腹痛腹瀉,便中夾有粘液膿血或為便血,濕、毒、痰、淤、凝結成塊,腫塊日益增大,倡導狹窄,出現排便困難,病情遷延,脾胃虛弱,生化乏源,氣血虧虛,或由脾及腎,還可以出現脾腎陽虛,虛實夾雜,甚至陰陽離決等變化。二診斷中醫辨證分型標準1、脾虛濕熱型主證:食欲不振,腹脹面黃,氣短乏力,腹痛拒按,便稀或溏,或里急后重,便下膿血,苔黃膩,脈滑

35、數或沉細滑。2、濕熱瘀毒型主證:腹痛腹脹,痛定拒按,腹有包塊,矢氣后脹減,便下膿血粘液,或里急后重,或便溏便細,舌暗紅,有瘀班,苔薄黃,脈弦數。3、脾腎寒濕型主證:患者久瀉久痢,形體消瘦,面色蒼白,喜睡懶動,腸鳴而瀉,瀉后稍安,腹痛喜熱,甚則肢涼怕冷,苔白,脈沉細尺弱。4、氣血雙虧型:主證:言語音低、呼吸短促微弱,神疲肢倦,懶于行動,自汗,胸悶,脫肛,滑泄不止,平時易于感冒及血失統攝。 心悸,失眠,頭暈,目眩,脫頭發,面色蒼白,爪甲不華,肌膚干清枯裂,形體消瘦,大便難解,婦女月經量少或經閉,舌質淡白,脈象細小或芤。5.氣陰兩虛:氣虛可見面色晃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等;陰虛為口干、五心

36、煩熱、便秘、尿少、乏力,舌紅苔少脈弦細等癥狀。(二)、西醫診斷標準1.臨床癥狀包括便血、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的異常和腹痛等。右側結腸腫瘤由于慢性隱性失血導致貧血和乏力。左側結腸腫瘤則更易表現為排鮮血便、便秘與腹瀉相交替,大便形狀改變或左下腹疼痛,全身癥狀可出現厭食及消瘦。2.有明確病理診斷為結直腸癌。三、中西醫治療(一)大腸癌的手術治療 大腸癌的手術治療是大腸癌的治療中所采用的主要方式,而針對不同部位的腫瘤,所采用的大腸癌的手術治療方式也不盡相同。 1.右半結腸切除術(1)適應證:進展期的盲腸癌 升結腸癌 結腸肝曲部癌。(2)切除范圍:切除盲腸、升結腸和右二分之一的橫結腸以及距回盲部15厘米

37、長的回腸。應在根部切斷回結腸血管和右結腸血管,并在結腸中動脈右支根部和胃結腸共干的結腸支根部切斷。切除與橫結腸相連的相應的大網膜。2.橫結腸癌根治術(1)適應證:進展期的橫結腸癌。(2)切除范圍:全部橫結腸包括結腸肝曲部和脾曲部,必要時延長至升結腸和降結腸上部。從根部切斷結腸中血管以及右結腸和左結腸的升支淋巴結。在胃側切除所有大網膜,必要時清除幽門下淋巴結。3.左半結腸切除術(1)適應癥:進展期降結腸癌、降結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癌。(2)切除范圍:橫結腸的左1/3、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的上2/3。要在根部切斷結腸中動脈的左支、左結腸動脈和乙狀結腸動脈,清除腸系膜下血管周的淋巴結。切除上2/3的乙狀結

38、腸系膜和左1/3的橫結腸系膜以及大網膜。4.直腸癌根治術A(經腹會陰直腸癌切除術 Miles術)(1)適應癥:腫瘤下緣距肛緣在56厘米以內的進展期直腸癌和/或直腸肛管癌。(2)切除范圍:切除全部直腸、肛管以及腫瘤上緣15厘米長的腸管,作人工肛門。在根部切斷腸系膜下血管,切除乙狀結腸上兩支血管以下所有的乙狀結腸系膜,切除大部盆腔后壁腹膜包括所有直腸系膜。切除肛門及一定范圍內的肛周皮膚,于根部切端直腸上動脈,清除坐骨直腸窩內的淋巴脂肪組織。必要時作側方淋巴清掃。5.直腸癌根治術 B (經腹直腸癌切除術 直腸前切除術 Dixon術)(1)適應癥:腫瘤下緣距肛門在7厘米以上的進展期直腸癌。(2)切除范

39、圍;切除腫瘤和腫瘤近側15厘米長的直腸和乙壯結腸以及腫瘤遠側23厘米的直腸。 切除全部直腸系膜、或至少切除距腫瘤遠側5厘米以內的直腸系膜。從根部切斷腸系膜下血管,清除所有乙狀結腸淋巴結和直腸旁及直腸上淋巴結。切除大部乙狀結腸系膜和直腸兩側3厘米以上的盆腔腹膜。超低位前切除時可能需作側方淋巴清掃。(二).輔助化療(1)接受術前放化療的患者術后輔助化療簡化的雙周5-FU輸注/LV方案聯合自擬中藥方;FOLFOX方案聯合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2)未接受過術前治療的患者的術后輔助治療5-FU/LV聯合自擬中藥方;mFOLFOX6方案聯合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卡培他濱聯合自擬中藥方。(3)同期放化療給藥方

40、案放療+5-FU持續輸注聯合自擬中藥方;放療+5-FU/LV聯合自擬中藥方;放療+卡培他濱聯合自擬中藥方。【晚期或轉移性大腸癌姑息性化療】(1)mFOLFOX6方案聯合加味黃芪桂枝五物湯;(2)Cape聯合自擬中藥方;(3)FOLFIRI聯合加味半夏瀉心湯;(4)貝伐珠單抗+含5-FU的方案聯合LG09老鸛草方;(5)卡培他濱聯合自擬中藥方;(6)靜脈推注或滴注5-FU/LV聯合自擬中藥方;(7)簡化的雙周靜脈用5-FU/LV方案(sLV5FU2)聯合自擬中藥方;(8)FOLFOXIRI聯合加味半夏瀉心湯;(9)伊立替康聯合加味半夏瀉心湯;(10)西妥昔單抗(僅KPAS野生型)±伊立

41、替康聯合LG09老鸛草方±加味半夏瀉心湯;(11)西妥昔單抗(僅KPAS野生型)聯合LG09老鸛草方;(12)帕尼單抗(僅KPAS野生型)聯合LG09老鸛草方。(三).中醫辨證論治】1.脾虛濕熱型治則:健脾理氣,清熱利濕。方藥:蒼白術各10g,生薏苡仁30g,云苓10g,厚樸10g,白英30g,龍葵 30g,藤梨根30g,敗醬草30g,白頭翁20g,元胡素10g,川楝子10g,川連粉3g(沖)等加減。2.濕熱瘀毒型治則:清熱解毒,理氣化滯,祛瘀攻積。方藥:三棱10g,莪術10g,川楝子10g,木香10g,厚樸10g,尾連20g,敗醬草30g,紅藤20g,半枝蓮30g,土茯苓30g,藤

42、梨根30g,馬齒莧30g,白英30g,兒茶10g等加減。3.脾腎寒濕型 治則:濕腎健脾,祛寒勝濕。方藥:黨參20g,蒼、白術各10g,云苓10g,故紙10g,吳萸10g,肉蔻10g,五味子10g,干姜6g,黃芪20g,老顴草10g,石榴皮10g。4.氣血雙虧型: 治則:補氣益血,健脾補腎方藥:以十全大補湯加減,常用方:黃芪30g,黨參15g,白術、茯苓、當歸各10g,杭芍15g,仙靈牌10g,紫河車(吞)3g,黃精10g,雞血藤15g,陳皮10g,首烏30g,阿膠10g(烊)等加減。5.氣陰兩虛治則:益氣養陰;方藥:應結合心、肺、胃、腎等臟腑具體臟腑予以補氣滋陰;肺氣陰兩虛,補肺湯和百合固金湯;心氣陰兩虛,養心湯合天王補心丸;胃氣陰兩虛,益胃湯加人參、白術、山藥等;腎氣陰兩虛,六味地黃丸合金鎖固精丸。臨床辨證加減用藥:清熱燥濕加茯苓、黃柏、黃連、黨參。清熱利濕加豬苓、竹葉、瞿麥、木通。分利止瀉加車前草、澤瀉、腹皮、豬苓。化食導滯加焦三仙、內金、熟軍。固澀止瀉加石榴皮、椿根白皮、肉豆蔻、訶子肉、粟殼、兒茶、老鸛草、赤石脂、禹余糧(其中兒茶、老鸛草為著者經驗用藥,對腹瀉有效。)止血消腫加地榆。槐花、仙鶴草、大小薊、三七、血余炭、蜂房。止痛消脹加元胡、白屈菜、生蒲黃、五靈脂、沉香、乳香、赤芍、莪術、腹皮、厚樸、烏藥、川楝子。里急后重加木香、檳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