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五年級語文版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過關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師曠論學晉平公問于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暮,何不炳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中的“暮”字正確解釋是()A.夜晚B.遲、晚C.年暮,年老2下列“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兩項的是()A.日中之光B.日出之陽C.臣聞之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A.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活到老學
2、到老的精神。B.師曠最后用三個比喻告訴晉平公天黑要點上火把走路。C.師曠用三個比喻說明學習不論什么時候開始學習,都不會晚。2. 快樂閱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陶侃勵志司馬光陶侃字士行,本鄱陽人也。徙家廬江之尋陽。侃早孤貧,為縣吏。廬江太守張夔(ku)召為督郵,有能名,遷主簿。夔妻有疾,將迎醫于數百里。時正寒雪,諸綱紀皆難之,侃乃請行,眾咸服其義。遷武昌太守,左轉廣州刺史。侃在州無事,輒朝運百甓(p)于齋外,暮運于齋內。人問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過爾優逸,恐不堪事。”其勵志勤力,皆此類也。(譯文)陶侃字士行,本來是鄱城人。遷家到廬江的尋陽。陶侃很早成了孤兒,家境貧窮,后來當了縣吏。廬江太守
3、張夔征召他做督郵,因為有才能有名聲,升為主簿。 一次夔妻有病,將到幾百里地的地方請醫生。此時正天寒下雪,幾個管理事務的仆人都認為這件事很難而畏懼,陶侃于是請命前去,眾人都被他的道義所折服。陶侃后升為武昌太守,又升調廣州刺史。陶侃在州府無政事時,總是早上將百塊磚搬到書房外,晚上再運到書房內。別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我正在致力收復中原,過分的優游安逸,恐怕不能承受大事。”他勵志勤勉努力,都是像這類的事情。1寫出下列詞語中“故”的意思。人問其故( )過故人莊()溫故而知新()2“時正寒雪,諸綱紀皆難之”一句讓你想起哪些描寫冬天的成語或詩句?_3人們都說陶侃是個重道義的人。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嗎?再用兩
4、個成語夸夸他。_4陶侃運磚的目的是什么?文中怎么說?_5判斷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在正確的說法后打“”陶侃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艱難。()陶侃任幾個州的都督,好逸惡勞,臭名遠揚。()陶侃勵志勤勉努力,升調廣州刺史也不意外。()3. 閱讀理解。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讀書中的“三到”指的是_3為什么說“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啟發我們讀書要_,
5、由此,我想到了許多名人讀書的故事,例如:孔子“韋編三絕”、_、_。你有什么好的讀書方法,請寫出一兩點來。_4. 課外閱讀。南轅北轍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注釋)季梁:魏國人。 中道:半路。反::假字,同“返”,返回。 焦:皺褶。 申
6、:通假字,同“伸”,拉直。 去:彈下(身上的塵土)。 大行(hng):即今太行山,在今河北,山西交界處。 方:正在,時間副詞。 駕:車。1翻譯下列句子的意思。(1)曰:“吾用多。”_(2)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_2這個人知道走錯了方向,仍堅持往北走的理由是:_。3這則寓言闡述的道理是:_。5. 古文閱讀。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_,_, _。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按原文內容填空。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謂:_漫浪:_3作者在三到中,強調了心到的重要,這是因為(用文中原句回答)_6. 課內閱讀
7、。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譽之曰(稱贊)B.于物無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處)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語詞)2“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語句回答)_3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譯句子)_4假如你是楚國商人,你該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_5學習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示?_7.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歐陽苦讀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
8、(d)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l)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唯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注釋)歐陽公:指歐陽修,北宋時期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孤:幼年喪父。荻:蘆葦稈。閭里:鄉里。士人:讀書人。鑿壁偷光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愿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注釋)衡:西漢經學家。不逮:指燭光照不到。穿壁:在墻上打洞。邑人:同縣的人。大姓:富戶,大戶人家。傭作:被雇傭
9、勞作。償:酬報。資給:資助。遂:終于。大學:有學識的人。1比較閱讀兩則故事,填寫下表。人物內容歐陽修匡衡家境_勤學而無燭讀書遇到的困難_鄰居有燭而不逮解決無書可讀的方法_成就_2下列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A.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B.國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C.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傭作,而不求償。3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不正確的打“”。(1)歐陽修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家長的善于教育,嚴格要求。(_)(2)鑿壁偷光中主人借書給匡衡是因為匡衡無償當他的雇工,他很感動。(
10、_)(3)兩則故事都告訴我們條件再艱苦也不能成為讀書的障礙,只要肯下功夫,必有所成。(_)(4)“以獲畫地”與“以書映光”中的“以”都是“用,把”的意思。(_)4你還知道哪些古代人物苦學的故事?_8. 仔細讀下面的句子,回答問題。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1)對話意思:_(2)對話精妙極了,妙在何處?_9. 文言文閱讀。古人談讀書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11、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宋)朱熹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1加點字注音。不恥下問(_)誨人不倦(_)豈(_) 默而識之(_)2解釋下列字詞意思。士人:_下流:_ 厭:_恥:_知:_ 識:_3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敏而好學,不恥下問。_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_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_4談談你對讀書的看法。_10. 文言文閱讀。魯相嗜魚公孫儀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
12、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于法,則免于相。雖嗜魚,彼必不能長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既無受魚而不免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注釋)相魯:做魯國的宰相。即:假如。下人:遷就他人。色:臉色。枉:歪曲。免:罷免。恃:依靠。1“嗜魚”的意思是()。A.喜歡養魚B.喜歡吃魚C.喜歡釣魚D.喜歡玩魚2“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的原因是()。A.公孫儀嗜魚B.公孫儀有威信C.公孫儀是魯國的宰相D.公孫儀能幫人做事3結合注釋,翻譯下面的句子。夫即受魚,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于法;枉
13、于法,則免于相。_4用“”畫出能體現文言文所蘊含道理的句子。5文言文中的公孫儀具有_的品質。(填序號)機智聰明精打細算 秉公執法清正廉潔11. 小古文閱讀。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解釋加點詞的含義。蓋士人讀書_第三要有恒_如井蛙之窺天_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_2翻譯句子。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翻譯:_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翻譯:_12. 文言文閱讀。刻舟求劍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
14、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呂氏春秋察今)注遽:急忙,立刻。契:用刀刻(記號)。惑:愚蠢,糊涂。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1)涉江者_(2)其劍自舟中墜于水_(3)求劍若此_2與“刻舟求劍”意思相近的詞是()A.看風使舵B.見機行事C.隨機應變D.墨守成規3楚人采用什么辦法尋找失落的寶劍?_4這個故事告訴我們()A.做事要切合實際情況。B.不要存有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C.做任何事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采取對策,不能因循守舊、不知變通。13. 閱讀下面的古文,回答問題。楚人有鬻矛與
15、盾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釋)鬻(y):賣。陷:陷落,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或:有的人。弗:不。夫:放在句首的語氣詞,不譯。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1)吾矛之利_(2)其人弗能應也_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_”的句子。_3出自這個故事的成語是_,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4文中的楚人所說的“_”和“_”是自相矛盾的。14. 課外閱讀。嫦娥奔月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竊之奔月,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注釋:羿(y):堯時的善射者,山海經有后羿射日的記載。請:求。西王母:仙人名。姮(hng)娥:即嫦娥,羿之妻,漢代避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續簽勞動合同的要素
- 新材料在生物芯片制備中的應用研究考核試卷
- 腳本創作勞務合同
- 紡紗工藝對環境的影響評價考核試卷
- 模具制造工藝參數優化考核試卷
- 生活服務行業互聯網平臺社會影響力分析考核試卷
- 振動控制技術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無線網絡連接速度優化考核試卷
- 肉制品加工產品多樣化與品質提升策略考核試卷
- 2025年卓雅學校九年級語文3月模擬練習試卷附答案解析
- 2024年蘇州高鐵新城國有資產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沖刺題(帶答案解析)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臺作業專項施工方案24
- 2024中考地理復習知識要點提綱(-商務星球版-)
- 鉛鋅礦的礦石加工與冶煉技術改進
- 《群英會蔣干中計》課件 2023-2024學年高教版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下冊
- 2024年地基基礎(基樁靜荷載試驗)知識考試題庫(供參考)
- 保密管理與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 毒理學新技術
- 新生兒貧血護理查房課件
- 電信電源專業應急預案
- “0”何去何從-小數近似數的教學思考與實踐 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