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xxxx 工程檢測有限公司作業指導書編號: xxxx發行版次:編制人:批準人:生效日期:xx 年 xx 月 xx 日受控狀態: 分 發 號:序號實驗項目起始貞他1水泥性能試驗作業指導書32建筑鋼材力學性能試驗作業指導書143建筑用砂檢驗作業指導書304建筑用石檢驗作業指導書375混凝土外加劑檢測作業指導書446粉煤灰性能試驗作業指導書647破力學性能試驗作業指導書688砌塊力學性能試驗作業指導書839防水卷材試驗作業指導書10110瀝青、油膏防水材料試驗作業指導書11111巖石試驗作業指導書12212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作業指導書12613普通混凝土力學性能檢驗作業指導書15014建筑砂漿物理力學
2、性能試驗指導書15615土工試驗作業指導書16916液塑限試驗作業指導書17317顆粒分析試驗作業指導書17718承載比CBR試驗作業指導書17919土壤密度試驗作業指導書18420土壤含水率試驗作業指導書18921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作業指導書19122路面彎沉測定作業指導書19523無機結合料穩定材料試驗作業指導書20124室內環境污染控制作業指導書21425建筑基樁及地基基礎試驗作業指導書23526現場主體結構工程檢測作業指導書29027建筑節能材料試驗作業指導書341水泥性能試驗作業指導書TRYZ-OI-2018-0011. 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通用硅酸鹽水泥性能試驗。2. 執行標
3、準通用硅酸鹽水泥GB175 2007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ISO法)GB/T1767什1999水泥細度檢驗方法篩析法GB1345 2005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檢驗方法GB/T1346 20113. 細度3.1 方法原理是采用45um方孔篩80仙m方孔篩對水泥試樣進行篩析試驗,用篩網上所得篩余物的質量占試樣原始質量的百分數來表示水泥樣品的細度。3.2 取樣水泥試樣應充分拌勻,通過0.9mm方孔篩,記錄篩余物情況;3.3 試驗步驟1)把負壓篩放在篩座上,蓋上篩蓋,接通電源。調節負壓至40006000Pa范圍內;2)稱取試樣25g (篩網為80 m方孔篩)置于潔凈的負壓篩上,蓋上篩蓋
4、,放在篩座上,開動篩析儀,連續篩2min,在此期間如有試樣粘附在篩蓋上,可輕輕敲打,使試樣落下,篩畢,用天平稱量篩余物;3)當工作負壓小于4000Pa時,應清理吸塵器內水泥,使負壓篩析儀恢復正常。結果計算:F=RsW 100%(精確至0.1%)3.4 試驗篩修正法:用一種已知80um標準篩篩余百分數的粉狀式樣,作為標準樣,測試方法同篩析法。計算修正系數C=Fn/Ft(精確至0.01 );修正后:Fo=CX F;修正系數C超出0.801.20 的試驗篩不能用作水泥細度檢驗。4. 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凝結時間、安定性測定4.1 原理1) 水泥標準稠度凈漿對標準試桿(或試錐)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過
5、試驗不同含水量水泥凈漿的穿透性,以確定水泥標準稠度凈漿中所需加入的水量;2)凝結時間以試針沉入水泥標準稠度凈漿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時間表示;3)安定性雷氏法是觀測由二個試針的相對位移所指示的水泥標準稠度凈漿體積膨脹的程度。試餅法是觀測水泥標準稠度凈漿試餅的外形變化程度;4.2 試驗條件1)水是潔凈淡水,如有爭議時可用蒸餾水;2)室溫控制在20 2,相對濕度不低于50%,水泥試樣、拌和水、儀器和用具的溫度應與試驗室一致;3)濕氣養護箱的溫度為20 1,相對濕度不低于90%;4.3 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基準法)1)試驗前準備維卡儀的金屬棒能自由滑動;調整至試桿接觸玻璃板時指針對準零點;攪拌機運行正常;
6、2)水泥凈漿的拌制用水泥凈漿攪拌機攪拌,攪拌鍋和攪拌葉片先用濕布擦過,將拌和水倒入攪拌鍋內,然后在510s內小心將稱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濺出;拌和時,先將鍋放在攪拌機的鍋座上,升至攪拌位置,啟動攪拌機,低速攪拌120s,停15s,同時將葉片和鍋壁上的水泥漿刮入鍋中間,接著高速攪拌120s。3)標準稠度用水量的測定步驟:拌和結束后,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 輕輕振動數次,刮去多余的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
7、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 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以試桿沉入凈漿并距底板6 1mm勺水泥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具拌和用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4.4 標準稠度用水量測定(代用法)1) 、 2)同前。3)標準稠度的測定采用代用法測定水泥標準稠度用水量或不變水量兩種方法的任一種測定。采用調整水量方法時拌和水量按經驗找水,采用不變水量方法時拌和水量用142.5ml。拌和結束后,立即將拌制好的水泥凈漿裝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試模中,用小刀插搗, 輕輕振動數次,刮去多余的凈漿,抹平后迅速將試模和底板移到維卡
8、儀上,并將其中心定在試桿下,降低試桿直至與水泥凈漿表面接觸,擰緊螺絲12s后,突然放松,使試桿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凈漿中。在試桿停止沉入或釋放試桿30s 時記錄試桿距底板之間的距離,升起試桿后,立即擦凈;整個操作應在攪拌后1.5min內完成。用調整水量法試驗時,以試錐下沉深度在 30 1mm寸凈漿為標準稠度凈漿,其用水量為該水泥的標準稠度用水量(P) %,按水泥質量的百分比計。如下沉深度超出范圍需另稱式樣,調整用水量進行試驗,直至達到30 1mm寸為止。用不變水量法測定時,根據試錐下沉深度S( mm) ,可按公式計算得出標準稠度用水量P (%,也可從儀器對應的標尺上讀出:P=33.40.185S
9、;當試錐下沉深度小于13mnW,應用調整水量法測定。4.5 凝結時間測定1)針接觸玻璃板時,指針應對準標尺零點;2) 用標準稠度凈漿裝入試模,刮平, 放入濕養護箱內,記錄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時間為凝結時間的起始時間;3) 初凝的測定:從加水后30min 進行第一次測定。測定時, 將試模放在試針下面與凈漿面接觸,擰緊螺絲12s后突然放松,讓試針自由沉入凈漿,觀察指針下沉時讀數。當試針沉至距底板41mnW,為水泥達到初凝狀態,以“ min”表示。4)終凝的測定:為了準確觀測試針沉入的狀況,在終凝針上安裝了一個環行附件。在完成初凝時間測定后,立即將試模連同漿以平移的方式從玻璃板取下,翻轉180 度,直
10、徑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濕氣養護箱中繼續養護,臨近終凝時間時每隔15min 測定一次,當試針沉入試體0.5mm時,即環行附件開始不能在試體上留下痕跡時,為水泥達到終凝狀態,以“ min”表示。注意:在最初測定的操作時應輕輕扶持金屬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試針撞彎,但結果以自由下落為準;試針貫入的位置至少要距圓模內壁10mm;臨近初凝,每隔5min測一次;臨近終凝,每隔15min測一次;到達初凝或終凝時應立即重復測一次,當兩次結論相同時才能定為到達初凝或終凝狀態。每次測定不能讓試針落入原針孔,每次測試完畢須將試針擦凈并將試模放回濕氣養護箱內,整個測試過程要防止試模受振。4.6 安定
11、性測定1)試餅法準備兩塊100X 100mntt璃板,涂上一層薄機油。拌制標準稠度的凈漿。從拌好凈漿中取出一部分分成兩等份,使之呈球形,放在玻璃板上輕輕振動,用小刀由邊緣向中心抹動,做成直徑7080mm中心后約10mm邊緣漸薄,表面光滑的兩塊試樣。試樣在養護箱內養護24 2h;在玻璃板上取下試餅后,先檢查試餅是否有變化,在無缺陷情況下,將試餅放在沸煮箱內的蓖板上,然后加熱30 5min 內至沸,恒沸3h 5min 停沸后讓其冷卻至室溫,取出試餅進行判別。2)雷氏法將雷氏夾放在已涂過油的玻璃板上,玻璃板固定于塑料底板上。將已拌和的標準稠度凈漿裝滿雷氏夾,一只手輕扶雷氏夾,另一只手用寬約10mmi
12、勺小刀插搗15次左右,抹平后蓋上稍涂油的玻璃板(質量約7580g),成型2 個試件,移至養護箱中養護24 2h。在沸煮前,先測量試件指針尖端間的距離(A)精確至0.5mm然后將試件放入水中蓖板上指針朝上,試件之間互不交叉,然后在30 5min 內加熱至沸,恒沸3h5min,停沸后讓其冷卻至室溫,進行判別。3)結果評定若為試餅法,則目測未發現裂縫,用直尺檢查也沒有彎曲的試件為安定性合格,反之為不合格。當兩個試餅判別結果有毛病時,該水泥的安定性為不合格。若為雷氏法,則測量試件指針尖端間的距離(C),記錄至小數點后一位,當兩個 試件煮后增加距離(C-A的平均值不大于5.0mm時,即認為該水泥安定性合
13、格。 當兩個試件的(C-A值相差超過4.0mm時,應用同一樣品水泥,立即重復一次試 驗。5. 膠砂流動度(GB/T2419 1994)5.1 儀器:1)膠砂攪拌機;2)跳桌及附件;3)圓柱搗棒,直徑 20mm長約200mm4)截錐圓模及套模;尺寸:高:600.5mm上口內徑:700.5mm下口內徑: 100 0.5mm 下口外徑:120mm5)模套須一截錐圓模配合,均為金屬材料制成。5.2 試驗方法:1)稱水泥450g,標準砂1350g,水按預定的水灰比進行。2)膠砂拌和方法同硅酸鹽水泥和普通水泥;3)首先用濕抹布擦跳桌臺面,搗棒,截錐圓模、模套內壁,至于玻璃板中心;4) 將拌好的膠砂迅速分兩
14、層裝入,第一層為2/3 圓模高, 用小刀在垂直兩個方向劃實約十余次,再用搗棒自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5 次, 接著裝第2 層膠砂, 裝至高出圓模約2cm,同樣用小刀劃實十余次,再用圓柱搗棒自邊緣至中心均勻搗壓10次。搗壓深度,第一層搗至膠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層搗至不超過已搗實的底層表面。裝搗時用手扶住截錐圓模,不要移動。5) 搗壓完畢,取下模套,用小刀將高出截圓錐模的膠砂刮去并抹平,然后將圓模垂直向上輕輕提起,手握手輪搖柄以每秒約一轉的速度,連續跳動30 轉。6) 跳動完畢,用卡尺量水泥膠砂底部擴散的直徑,取相互垂直的兩直徑的平均值為該水量時的水泥膠砂流動度,用mnm1示(從膠砂拌和和開始到擴
15、散直徑結束,應在5min 內完成。 )注: 跳桌有電動和手動二種,跳桌玻璃板底下已壓上同心圓直徑,可直接讀數,結果有爭議時,以電動跳桌為準。6.水泥膠砂強度(ISO法)6.1 配合比水泥:標準砂:水=450 2g: 1350 5g: 225 1g6.2 配料水泥、砂、水和試驗用具的溫度要求見注意事項,稱量用的天平精度為1g。當用自動滴管加225ml 水時,滴管精度應達到1ml。6.3 攪拌每鍋膠砂用攪拌機進行機械攪拌。先使攪拌機處于待工作狀態,然后按以下的程序進行操作:把水加入鍋里,再加入水泥,把鍋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然后立即開動機器,低速攪拌30s 后,在第二個30s 開始的同時均
16、勻地將砂子加入。當各級砂是分裝時,從最粗粒級開始,依次將所需的每級砂量加完。把機器轉至高速再拌305。 停拌90s, 在第一個15s 內用一膠皮刮具將葉片和鍋壁上的膠砂,刮入鍋中間。在高速下繼續攪拌60s。各個攪拌階段,時間誤差應在 1s以內。6.4 成型:尺寸應是 40X 40X 160mm勺棱柱體;1) 用振實臺成型:膠砂制備后立即進行成型。將空試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實臺上,用一個適當勺子直接從攪拌鍋里將膠砂分二層裝入試模,裝第一層時,每個槽里約放300g 膠砂, 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頂部沿每個模槽來回一次將料層播平,接著振實 60 次。再裝入第二層膠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實60 次。移走
17、模套,從振實 臺上取下試模,用一金屬直尺以近似 90o的角度架在試模模頂的一端,然后沿試模長度方向以橫向鋸割動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動,一次將超過試模部分的膠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況下將試體表面抹平。將試模上作標記或加字條標明試件編號和試件相對于振實臺的位置。2)用振動臺成型當使用代用的振動臺成型時,操作如下:在攪拌膠砂的同時將試模和下料漏斗卡緊在振動臺的中心。將攪拌好的全部膠砂均勻地裝入下料漏斗中,開動振動臺,膠砂通過漏斗流入試模。振動120 5s 停車。振動完畢,取下試模,用刮平尺刮去其高出試模的膠砂并抹平。接著在試模上作標記或用字條標明試件編號。3)試件按照規定養護后,進行抗折與抗
18、壓試驗:抗折試驗:將試體一個側面放在試驗機支撐圓柱上,試體長軸垂直于支撐圓柱,通過加荷圓柱以5010N/S的速率均勻地將荷載垂直地加在棱柱體相對側面上,直至折斷。保持兩個半截棱柱體處于潮濕狀態直至抗壓試驗。計算:抗折強度Rf=1.5FfL/b3 (精確至0.1MPa) ;抗壓試驗:半截棱柱體中心與壓力機壓板受壓中心差應在土0.5mm內,棱柱體露在壓板外的部分約有10mm。在整個加荷過程中以2400 200N/S的速率均勻地加荷直至破壞。計算:抗壓強度 R=FJA (精確至0.1MPaj) 【試驗室要求】試體成型試驗室的溫度應保持在202,相對濕度應不低于50%;試體帶模養護的養護箱或霧室溫度保
19、持在201,相對濕度不低于90%;試體養護池水溫度應在201范圍內;試驗室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及養護池水溫在工作期間每天至少記錄一次;養護箱或霧室的溫度與相對濕度至少每4h 記錄一次,在自動控制的情況下記錄次數可以酌減至一天記錄二次。在溫度給定范圍內,控制所設定的溫度應為此范圍中值。注:白色硅酸鹽水泥按照GB2015 1991 要求進行。第 13 頁建筑鋼材力學性能試驗作業指導書TRYZ-OI-2018-0021. 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常用建筑鋼材的物理力學力學性能試驗和鋼筋焊接接頭機械性能試驗。2. 執行標準金屬材料室溫拉伸試驗方法GB/T228.1 2010金屬材料彎曲試驗方法GB/T
20、232 2010鋼筋焊接接頭試驗方法標準JGJ/T27 2014鋼筋焊接及驗收規范JGJ18 20123. 拉伸試驗3.1 常用符號及定義1)平行長度Lc:試樣兩頭部或兩夾持部分(不帶頭試樣)之間的平行長度;2)試樣標距:拉件試驗過程中以測量試樣伸長度;3)原始標距L。:實驗前的標距;4) 斷后標距L1: 試樣拉斷后,斷裂部分斷裂處對接在一起。使其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時的標距;5)規定非比例伸長應力6 p:試樣標距部分的非比例伸長達到規定的原始標距百分比時的應力,表示此應力的符號應附以叫注說明,例如(7 P0.2、6網01等分別表示規定非比例伸長率為0.2%和 0.01%時的應力;6)規定的殘余
21、伸長應力6 r:試樣卸除拉伸力后,其標距部分的殘余伸長達到規定的原始標距百分比時的應力。表示次應力的符號應附以角注說明,例如(7r0.2表示規定殘余伸長里女為0.2%時的應力;7)屈服點6s:呈現屈服現象的金屬才力,試樣在實驗過程中力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繼續伸長時的應力。如力發生下降,應區分上、下屈服點;8) F屈服點一bsL:當不計初始瞬間時效應時屈服階段中的最小應力;9)抗拉強度6b:試樣拉斷過程中最大力所對應的應力;10)斷后伸長率6:試樣拉斷后,標距的伸長與原始標距的百分比;1.1 So:試樣原始橫截面積;1.2 Fsi:下屈服點力;1.3 Fb:最大力。3.2 試樣橫截面積1)試樣原
22、始橫截面積的測定。矩形試樣橫截面尺寸(寬度和厚度)應在標距和兩端及中間處測量,選用三處測量橫截面積中最小值。測量試樣原始橫截面尺寸的量具應滿足表3.2-1 要求。表 3.2-1板截面尺寸(mm)量具最小刻度值(mm)2.0 10.00.0110.00.05試樣原始橫截面積的計算值修約到三為有效數字,修約方法按GB8170-1987執行。如有有關標準規定時,也可采用公稱尺寸計算的原始橫截面積及規定的有效數 字位數3.3 試樣原始標距1)拉伸試樣分為比例試樣和定標距兩種。2)比例試樣表按公式Lo=ESo計算而得,式中系數K通常為5.65或11.3,前者 為短試樣,后者為常試樣,短試樣標距 Lo等于
23、5d。或5.65 Vs長試樣標距Lo等于10d或11.3 VSo3)比例試樣原始標距的計算值,對于短試樣應修約到最接近mm的倍數,對于長試樣應修約到最接近10mm勺倍數。如為中間數值向較大的一方修約。3.4 鋼材拉伸試驗加荷速度1)在屈服過后的拉伸加荷速度實驗機兩夾頭的分離速率不超過0.5Lc/min。2)在屈服點之前的彈性能段,拉伸加荷速度,對于彈性模量大于150X 105Mpa/s,最大速率為30 Mpa/s。即表3.4-1所示:表 3.4-1公稱直徑(mm每秒鐘加荷力N公稱直徑(mrm每秒鐘加荷力N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559588166036033685491846446356.51
24、0099620943942681551509221140114.31023623562514731472712339339328184718474144624617322413241263.5 性能測定1)屈服點的測定:有明顯屈服對象的金屬材料,應測定其屈服點、上屈服點或下屈 服點,但有關標準或協議規定時,一般只測定去或下屈服點。用指針法測定屈服點 和下屈服點,試驗時,當測力盤指針首次停止轉動的恒定力或不不計初始瞬時效應 時屈服點階段最小力即為屈服點力或下屈服點力屈服點按下式計算:6s=Fs/S。bb=Fsi/So2)抗拉強度的測定:試樣拉至斷裂,從測力度盤讀取最大力。抗拉強度按下式計算:第
25、15 頁b=Fb/So3)斷后伸長率的測定:斷后標距L1 的測量直測法:如拉斷處到最鄰近標距端點的距離大于1/3Lo時,直接測量標距兩端問的距離。移位法:如拉斷處到最鄰近標距端點的距離小于或等于1/3Lo時,則用移位法測定 L1測量斷后標距的量具其最小刻度值應不大于0.1mm。斷后伸長率按下式計算6 =L1-Lo/Lo X 100短、長比例試樣的斷后伸長率分別以符號65 6 io表示。定標距試樣的斷后伸長率應附以該標距數值的角注,例如:Lo=100mm則以符號6 100mms示。4)60.2的測定:(逐級施力法)一般對試樣施力至約為預期6 0.2的10%勺力,然后裝上引中計,在相當于預期6 0
26、.2的7080%Z內施加大等級力,以后施加小等級力。施加時應保證準確讀取各級力值和伸長值。從各級力下的總伸長讀數減去計算得的彈性伸長,即為非比例伸長。 施力直至得到的非比例伸長率等于或稍大于0.2%為止。用內插法求出精確的力值 Fp0.2 ,然后按公式算 6 0.2;6 0.2=Fp0.2/So5)測定性能數值的修約:測得性能數值按下表3.5-1規定進行修約,修約的方法按GB8170-87數值修約規定執行表 3.5-1測試項目范圍修約到(T 22001000N/mm5N/mmi 21000N/mm10N/mmi610%1%6)試驗結果處理試驗出現下列情況之一者,試驗結果無效。試樣斷在機械刻劃的
27、標記上或標距外,造成性能不合格;操作不當;試驗記錄有誤或設備發生故障影響試驗結果。有試驗記過無效作廢室,應補做同樣數量試樣的試驗。4 .彎曲試驗4.1 金屬冷彎試驗1)冷彎試驗可在壓力機或萬能試驗機上進行。厚度大于4mmi勺樣式,可在臺虎鉗上進行彎曲試驗。2)冷彎試驗的彎曲角度按有關標準執行。彎心直徑及試驗時兩支承輥的凈距如下表所示3) 彎心直徑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彎心寬度必須大于試樣的寬度或直徑,兩支承輥間的距離為(d+3a)0.5a。4) 彎曲后, 按有關規定檢查試樣彎曲外表面,進行結果評定。有關標準未作具體規定室,檢查試樣彎曲外表面,若無裂紋,裂縫或裂斷,則評定合格。5)金屬冷彎試驗
28、評定方法完好:試樣彎曲處的外表面金屬基體上無肉眼可見因彎曲變形產生的缺陷時稱完好微裂紋:試樣彎曲外表面金屬基體上出現的細小裂紋,其長度不大于2mm寬度不大于0.2mm時稱為微裂紋。裂紋:試樣彎曲外表面金屬基體上吹按開裂的,其長度大于2mm而小于或等于5mm寬度大于0.2mm 而小于等0.5mm稱成為裂紋。裂縫: 試樣彎曲外表面金屬基體上出現明顯開裂,其長度大于5mm, 寬度大于0.5mm時稱為裂縫。裂斷:試樣彎曲外表面出現沿寬度貫穿的開獵具深度超過試樣厚度的三分之一時稱為裂斷。注:在微裂紋、裂紋、裂斷中規定的長度和寬度重要有一項達到某規定范圍,即應按該級評定。4.2 金屬線材反復彎曲1)金屬線
29、材反復彎曲試驗,應根據線材的公稱直徑按下表4.2-1選擇和調正反復彎 曲試驗機的三個參數,即,彎曲園柱的園弧半徑;彎曲園弧頂部至撥桿孔底部的距 離和撥桿孔孔徑。表 4.2-1線材公稱直徑mm彎曲園弧半徑mm彎曲園弧頂部至 撥桿孔底部的距離mm撥桿孔直徑mm3.07.5 0.1253.54.010.0 0.1354.55.015.0 0.1507.02)試驗步驟使彎曲臂處于垂直位置,將試樣由撥桿孔插入并夾緊其下端,使試樣垂直于兩彎 曲園柱軸線所在平面。為確保試樣與彎曲園弧在試驗時能良好接觸,可施加某種形式的拉緊力,這種拉緊力不得超過公稱抗拉強度相應拉力負荷的 2%操作應平穩而無沖擊,彎曲速度每秒
30、不超過一次,但要防止溫度升高而影響試驗 結果。第 19 頁彎曲試驗是將試樣從起始位置向右 (左)彎曲90度后返回至起始位置,作為第一次彎曲;再由起始位置向左(右)彎曲90度,試樣再返回至起始位置作為第二次彎曲,依次連續反復彎曲。試樣折斷時的最后一次彎曲不計。彎曲試驗應連續進行到有關標準中所規定的彎曲次數或試樣折斷為止。;5 .鋼筋焊接接頭機械性能試驗5.1 取樣數量各種接頭的組批及試樣數量見下表5.1-1接頭名稱組批要求批數量試樣數量拉伸冷彎抗剪電 阻 電 焊熱扎鋼筋鋼筋級別、直徑及尺寸均相同 的承重焊接骨架或焊接網片200件3冷撥絲13閃光對焊在同一班內,同一焊工、按同一焊接參數完成的同類接
31、頭300個接頭33電弧焊在現場安裝條件下,每一至二 樓層中以同鋼筋級別,同接頭 型式的同類型接頭300個接頭3電渣壓力焊每一樓層中同鋼筋級別,用鋼筋直徑的同類型接頭300個接頭3預埋件鋼筋T型接頭一周內連續焊接時,以一周內累計的同類型接頭300件3氣壓焊現澆鋼筋混凝土房屋結構中,同一樓層中同類接頭300個接頭在白水 平鋼筋 連接中 另取3 個接頭 作冷彎5.2 試樣尺寸拉伸試件的尺寸應符合規定冷彎試件尺寸如圖5.2-1試件受壓面的金屬毛刺和鍛粗變形部位可用砂輪等工具加工,使之達到與母材外表齊平。,D ,I1D+2.5dD+2.5d+150圖 5.2-15.3 試驗方法1)拉伸試驗方法試驗前,應
32、采用游標卡尺復核鋼筋的直徑。將試件夾緊于試驗機上,加荷應連續而平穩,不得有沖擊或跳動。加荷速度為1030MPa/s,直至試件拉斷(或出現頸縮后)為止。試驗過程中應記錄下列各項數據。鋼筋級別和公稱直徑;試件拉斷(或頸縮)前的最大荷載值;斷裂(或頸縮)位置,以及離開焊縫的距離;斷裂特征(延性斷裂或脆性斷裂),或有無頸縮現象。如在試件斷口上發現氣孔、夾渣、未焊透、燒傷等焊接缺陷,應在試驗報告中注明。試驗結果計算試件的抗拉強度按下式計算:(T b=Fb/So式中:(7b試件抗拉強度(MPa;Fb試件拉斷前的最大荷載(ND ;SO試件公稱橫截面積(mr2j) o試驗中若由于操作不當(或試件夾偏), 試驗
33、設備發生故障而影響試驗數據準確時,試驗結果無效。2)彎曲試驗方法進行彎曲試驗時,試件應放在兩支點上,并使焊縫中心線與壓頭中心線相一致 試驗過程中,應平穩地對試件施加壓力,直至達到規定的彎曲角度為止。彎曲試驗后,應檢查試件受拉面有無裂紋。試驗過程中,試件若發生斷裂時, 應記錄斷裂時的彎曲角度,斷口位置和斷口形貌及有無焊接缺陷。鋼筋閃光對焊接頭規定壓頭彎心直徑和彎曲角度見表 5.3-1。表 5.3-1項次鋼筋級別彎心直徑(D)彎曲角度(度)d 25mmd25mm1I2d3d902R4d5d903m5d6d904IV7d8d90注:d為鋼筋直徑為了減少壓頭規格,實際使用時,其彎心直徑和兩支承輾凈距可
34、參照表5.3-2選用。表 5.3-2鋼筋直徑鋼筋級別彎心直徑支輯內側距試件長度(mm(mrm計算直徑(mrm推薦直徑(mrm(d+2.5d)(mrm(mrm12I243054200n484878230m606090240IV848511426014i283063210n566091240m7075105250IV989613328016i323072220n6460104250m8075120270IV11211015230018i363081230n7275117270m9085135280IV12612517132020i404890240n8075130280m10096150300IV
35、14014019034022i444899250n8885143290m110110165310IV15416020936025I5048113260R10096163310m125125188340IV1751752373905.4 試驗結果判定1)閃光對焊拉伸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三個試件的抗拉強度均不得低于該級別鋼筋的規定抗拉強度值。至少有兩個試件斷于焊縫外,并呈塑性斷裂。當檢驗結果有一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低于規定指標,或有兩個試件在焊縫或熱影響區發生脆性斷裂時,應再取 6個試件進行復檢。復驗結果,若仍有一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低于規定指標,或有三個試件斷于焊縫或熱影響區,呈脆性斷裂,則該批接 頭即為
36、不合格品。彎曲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三個試件彎曲90度,至少有2個試件不得發生破斷。試驗結果:如有2個試件破裂時,應再取6個試件進行復檢。復驗結果,若有3個試件發生破斷,則該批接頭即為不合格品。2)電弧焊接頭拉伸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第 25 頁三個試件的抗拉強度均不得低于該級別鋼筋的規定抗拉強度值。3 個接頭試件均應斷于焊縫外,并應至少有2 個試件呈延性斷裂。當檢驗結果有一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低于規定指標,或有1 個試件斷于焊縫,或有 2 個試件發生脆性斷裂時,應取雙倍數量試件進行復驗。復驗結果若仍有一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低于規定指標或有1 個試件斷于焊縫,或有3 個試件呈脆性斷裂時,則該批接頭即為不合
37、格品。3)電渣壓力焊接頭拉伸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三個試件的抗拉強度均不得低于該級別鋼筋規定的抗拉強度值,若有一個試件的抗拉強度低于規定數值,應取雙倍數量的試件進行復驗。復驗結果若仍有一個試件的抗拉強度達不到上述要求,則該批接頭即為不合格品。4)預埋件鋼筋T 形接頭拉伸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I級鋼筋接頭不得低于350MPaII級鋼筋接頭不得低于490MPa檢驗結果,當有一個試件不能達到上述要求,應取雙倍數量試件進行復驗。復驗結果若仍有一個試件抗拉強度低于上述規定數值,則該批預埋件即為不合格品,對于不合格品采取補強焊接后,可提交二次驗收。5)氣壓焊接頭拉伸試驗應符合下列要求:3 個試件抗拉強度均不得小
38、于該級別鋼筋規定的抗拉強度,并應斷于壓焊面之外,呈延性斷裂。當有1 個試件不符合要求時,應切取6 個試件進行復驗,復驗結果,當仍有一個試件不符合要求,應確認該批接頭為不合格品。第 33 頁建設用砂檢驗作業指導書TRYZ-OI-2018-0031. 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和構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質量檢驗。2. 執行標準建設用砂GB/T 14684-20113. 篩分試驗3.1 儀器設備1)試驗篩孔徑為10.0、5.00、2.50mm的圓孔篩和孔徑為1.25、0.630、0.315、0.160mm的方孔篩,以及篩的底盤和蓋各一只,篩框為300mnm 200mm其產品質量要求
39、應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金屬絲編織網試驗篩GB/T6003.1 和金屬穿孔板試驗篩GB/T6003.2的要求。2)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3)搖篩機;4)烘箱試試能使溫度控制在105 5;5)淺盤和硬、軟毛刷等;3.2 試樣制備將試樣進行縮分,用于本項試驗的顆粒粒徑不應大于10mm。 試驗前應先將來樣通過10mm并算出篩余百分率。然后稱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試樣兩份,分別倒入兩個淺盤中,在105 5的溫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卻至室溫備用。(恒重系指相鄰兩次稱量間隔時間不大于3h 的情況下,前后兩次稱量之差小于該項試驗所要求的稱量精度。)3.3 試驗步驟準確稱取烘干試樣500g,置于按篩孔大小(大
40、孔在上、小孔在下)順序排列的套篩的最上一只篩(即5mmi孔篩)上,將套篩裝入搖篩機內固緊,篩分時間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篩,再按篩孔大小順序,在清潔的淺盤上逐個進行手篩,直至每分鐘的篩出量不超過試樣總量的0.1%時為止,通過的顆粒進入下一個篩,并和下一個篩中試樣一起過篩,按這樣順序進行,直至每個篩全部篩完為止;注:試樣為特細砂時,在篩分時增加 0.080mm的方孔篩一只;如試樣含泥量超過5%,則應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進行篩分;無搖篩機時,可改用手篩。稱取各篩篩余試樣的重量(精確至1g) ,所有各篩的分計篩余量和底盤中剩余量的總和與篩分前的試樣總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過1%;3.4
41、結果的計算:計算分計篩余百分率(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量的百分率), 精確至0.1%;計算累計篩余百分率(該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篩的各篩上的分計篩余百分率之總和),精確至1%;根據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分布情況;計算細度模數:Uf= ( B 2+ B 3+ B 4+ B 5+ 0 6) 5B 1 / (100- B 1)儲、0 2、0 3、0 4、0 5、0 6分別為 5.00、2.50、1.25、0.630、0.315、0.160mm各篩上的累計篩余百分率;篩分試驗應采用兩個試樣平行試驗,細度模數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值(精確至0.1 ) 。如兩次試驗所
42、得的細度模數之差大于0.20 時,應重新取試樣進行試驗.4. 含泥量試驗4.1 儀器設備1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2)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 5;3篩孔徑為0.080mm及1.25mm各一個;4)洗篩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淺盤等;4.2 試樣制備將樣品在潮濕狀態下用四分法縮分至約1100g,置于溫度為105 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立即稱取各為400cj (no)的試樣兩份備用。4.3 試驗步驟取烘干的試樣一份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150mmfe分拌混均勻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試樣,使塵屑、淤泥和粘土與砂粒分離,并使之懸浮或溶于水中,緩緩地將渾
43、濁液倒入1.25mm及0.080的套篩(1.25mm篩放置上面)上,濾去小于0.080mm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先用水濕潤,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砂丟失。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復上述過程,直到筒內洗出的水清澈為止;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的細粒,并將0.080m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篩中砂粒的上表面)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于0.080m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筒中已經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溫度為105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來冷卻至室溫后,稱試樣的重量(m1) 。4.4 含泥量計算二(m m) / mOx 100%(精確至 0.1%)以兩個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為測定
44、值。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5%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5. 泥塊含量5.1 儀器設備1天平稱量2000g,感量2g;2)烘箱溫度控制在105 5;3)試驗篩孔徑為0.630mm及1.25mm各一個;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淺盤;5.2 試樣制備將樣品在潮濕狀態下用四分法縮分至約3000g,置于溫度為105 5c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至室溫后,用1.25mm篩篩分,取篩上的砂400g分為兩份備用。 5.3 試驗步驟稱取試樣200g (m)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約 150mm 充分拌混均勻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塊,再把試樣在 0.630mm篩上, 用水淘洗,直至
45、水清澈為止。保留下來的試樣應小心地從篩里取出,裝入淺盤后,置于溫度為105 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卻后稱重(m2) ;泥塊含量計算:c,i = (mm) / miX100%(精確至0.1%)取兩次試樣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兩次結果的差值超過0.4%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6. 砂的表觀密度試驗6.1 儀器設備1天平稱量1000g,感量1g;2)容量瓶500ml;3)干燥器、淺盤、鋁制料勺、溫度計等;4)烘箱一一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C;5燒杯 500ml。6.2 試樣制備將縮分至650g左右的試樣在溫度為105 5c的烘箱中烘干至包重,并在干燥 器內冷卻至室溫。6.3 試驗步驟1)稱
46、取烘干的試樣300g (m0,裝入盛有半瓶冷開水的容量瓶中;2)搖轉容量瓶,使試樣在水中充分攪動以排除氣泡,塞緊瓶塞,靜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與瓶頸刻度線平齊,再塞緊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稱其重量(ml ;3)倒出瓶中的水和試樣,將瓶的內外表面洗凈,再向瓶內注入與2)款水溫不超過2c的冷開水至瓶頸刻度線,塞緊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稱其重量( m2;注:在砂的表觀密度試驗過程中應測量并控制水的溫度,試驗的各項稱量可以在1525c的溫度范圍內進行,從試樣加水靜置的最后2h起直至試驗結束,其溫度相 差不應超過2C。6.4 表觀密度p的計算:p = ( m a t) X 1000 (Kg/m
47、3)m m2 mi式中:m0試樣的烘干重量(g);m試樣、水及容量瓶總重(g);m2水及容量瓶總重(g);a t考慮稱量時的水溫對水相對密度影響的修正系數,詳見下表:不同水溫下砂的表觀密度溫度修正系數水溫C151617181920民t0.0020.0030.0030.0040.0040.005水溫C2122232425民t0.0050.0060.0060.0070.008以兩次試驗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值,如兩次結果之差大于20Kg/m3時,應重新取樣進行試驗。第#頁建筑用石檢驗作業指導書TRYZ-OI-2018-0041. 適用范圍本作業指導書適用于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筑和構筑物中制作普通混凝
48、土用最大粒徑不大于80mm勺碎石或卵石的質量檢驗。2. 執行標準建設用卵石、碎石GB/T 14685-20113. 篩分試驗3.1 儀器設備1)試驗篩孔徑為100、 80.0、 63.0、 50.0、 40.0、 31.5、 25.0、 20.0、 16.0、10.0、 5.00 和 2.50 的圓孔篩,以及篩的底盤和蓋各一只,其規格和質量要求應符合 GB6003 85試驗篩的規定(篩框內徑均為300mm) ;2)天平或案秤精確至試樣量的0.1%左右;3)烘箱能使溫度控制在105 5;4)淺盤;3.2 試樣制備試驗前,用四分法將樣品縮分至略重于下表規定的試樣所需量,烘干或風干后備用。最大公稱粒
49、徑(mr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重量不少 于(Kg)2.03.24.05.06.38.012.616.03.3 試驗步驟將試樣按篩孔大小順序過篩,當每號篩上篩余層的厚度大于試樣的最大粒徑值 時,應將該號篩上的篩余分成兩份,再次進行篩分,直至各篩每分鐘的通過量不超 過試樣總量的0.1%;注:當篩余顆粒的粒徑大于20mnW,在篩分過程中,允許用手指撥動顆粒。稱取各篩篩余的重量,精確至試樣總重量的 0.1%。在篩上的所有分計篩余量和 篩底剩余的總和與篩余前測定的試樣總量相比,具相差不得超過1%3.4 結果的計算由各篩上的篩余量除以試樣總重量計算得出該號篩
50、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精確至 0.1%);每號篩計算得出的分計篩余百分率與大于該篩篩號各篩的分計篩余百分率相加,計算得出其累計篩余百分率(精確至 1%;根據各篩的累計篩余百分率,評定該試樣的顆粒級配。4. 含泥量4.1 儀器設備1案秤稱量10Kg,感量10g。對最大粒徑小于15mmi勺碎石或卵石應用稱量為5Kg感量為5g的天平;2)烘箱一一能使溫度控制在1055C;3)試驗篩孔徑為1.25mm及0.080mm篩各一個;4)容器一一容積約10L的瓷盤或金屬盒;5)淺盤4.2 試樣制備試驗前,將來樣用四分法縮分至下表中規定量 (注意防止細粉丟失),并置于溫度為105 5c的烘箱內烘干至包重。冷卻至室溫
51、后分成兩份備用。最人粒徑(mrm10.016.020.025.031.540.063.080.0試樣量不少于(Kg)2266101020204.3 試驗步驟稱取試樣一份(mo)裝入容器中攤平,并注入飲用水,使水面高出石子表面150mm 用手在水中淘洗顆粒,使塵屑、淤泥和粘土與較粗顆粒分離,并使之懸浮或溶解于水,緩緩地將渾濁液倒入1.25mm及0.080mm的套篩(1.25mm放置上面)上,濾 去小于0.080mm的顆粒。試驗前篩子的兩面應先用水濕潤,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注 意避免大雨0.080mm的顆粒丟失。再次加水于容器中,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洗出的水清澈為止。用水沖洗剩留在篩上的細粒,并將 0.080mm篩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篩內顆第37頁粒)來回搖動,以充分洗除小于 0.080mm的顆粒。然后,將兩只篩上剩留的顆粒和筒中已洗凈的試樣一并裝入淺盤,置于溫度為105 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冷卻至室溫后,稱取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掌握紡織品檢測報告的標準格式與內容試題及答案
- 硫銨考試試題及答案
- 助理廣告師考試市場營銷對社會責任的探索與品牌價值提升策略試題及答案
- 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的可行性研究試題及答案
- 少先隊的測試題及答案
- 發酵工程考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證書考試要點試題及答案
- 化水水處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證書的成功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對比分析2024年紡織工程師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電工電子技術(第3版) 課件 1.7 基爾霍夫定律
- 2024年度食品飲料品牌授權區域代理銷售合同書3篇
- 關于清理35KV高壓架空線路樹障的安全技術措施
- 人音版音樂七年級上冊《友誼地久天長》課件
- 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2017)全文
- 美國加州租房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中考復習必背外研版初中英語單詞詞匯(精校打印)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7單元大單元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和配套作業設計
- 新能源發電技術 課件 第三章-風力發電控制技術
- 制造業智能制造技術與設備升級改造方案
- 《建筑抗震加固技術規程》JGJ116-2009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