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種 價 值 論_第1頁
三 種 價 值 論_第2頁
三 種 價 值 論_第3頁
三 種 價 值 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學思想的基礎和核心內容之一。馬歇爾的均衡價值論和以龐巴維克為代表的邊際效用價值論則是近代西方經濟學的價值基礎理論和核心內容之一。后二者是作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對立物而出現的,其意圖在于批評和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總體上相互對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體系中,如何看待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是理論經濟學者關注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經濟學思想的不斷傳入,均衡價值論和邊際效用價值論使國內一些人在價值決定問題上發生了動搖。不斷有以此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文章刊出,批評者多持以下觀點,他們認為商品市場價格是由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決定或認為商品市場價格是由物品滿足主體欲

2、望的能力決定的,即主張效用是價值的源泉。這些批評使許多并不真正了解西方兩種價值論的人產生了疑惑,這里我認為有必要通過對這三種價值論的比較分析來提供一種正確的認識。 三 種 價 值 論 的 基 本 觀 點 一、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由勞動的二重性決定,具體勞動創造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即人類無差別的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價值的實質是抽象勞動的凝結。馬克思認為使用價值(同義與西方經濟學中的“效用”)是商品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是載體。沒有使用價值的物品不可能成為商品。在這里馬克思并未否定使用價值(效用)

3、在交換中的重要作用。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價值規律要求:商品的價值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馬克思還認為以商品價值量為基礎的市場價格會受到市場供求相互作用的影響而上下波動。顯然馬克思也沒有否定供給與需求對價格的影響作用。馬克思認為商品價值不僅有質的規定性而且有量的規定性。商品的價值實體是處于凝結狀態的抽象勞動。商品交換表面上是物與物的交換,但背后卻體現了物的外殼掩蓋下的利益關系的交換,而交換必然要求量和質的等同。勞動的天然尺度是勞動時間,而決定商品勞動價值量的勞動時間又必須是社會范圍內一定階段的平均勞動時間,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馬

4、克思剩余價值理論及整個馬克思經濟學的基礎。馬克思正是從勞動價值論這一基礎出發,區分了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而這乃是一切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所不愿承認和企圖回避、否認的。因為一旦承認了勞動價值論,就必須承認馬克思經濟學的整個體系。 二、 馬歇爾的均衡價值論 馬歇爾的均衡價值論是建立在局部均衡論基礎上的均衡價格論。均衡價格論是馬歇爾經濟理論的核心和基礎。他通過商品的均衡價格衡量商品的價值。因此均衡價格論亦稱馬歇爾價值論。馬歇爾認為一種商品的價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是由該商品的供給狀況和需求狀況共同決定的。馬歇爾主要通過均衡價格來衡量商品的價值。所謂均衡價格是指商品的供

5、給與需求相均衡,從而它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一致的價格。需求價格是指消費者對一定數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它由一定量商品對消費者的邊際效用決定。由于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作用,因此隨著商品供給量增加,邊際效用遞減,從而需求價格也是遞減的。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供給價格則指生產者提供一定量商品時愿意接受的價格,它由生產一定量商品所需支付的邊際成本決定。由于邊際成本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需求量增大,商品的供給量也要增加,而邊際成本遞增必然導致供給價格遞增,從而供給曲線是向右下方傾斜的。均衡價格的分析是通過將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置于同一坐標平面中分析而得出的。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的交點就是均衡點

6、,該點所決定的價格即為均衡價格,此時供給等于需求,供給價格等于需求價格。該點決定的產量為均衡產量,企業照此產量生產必然實現最優。馬歇爾的價值論融合了供求論、邊際效用論、生產成本論。用價格的概念替換了價值,以市場價格來決定價值,以對市場價格的分析來取代價值決定和價值實體等問題,將影響價格水平的供求力量說成價值的決定力量,提出的只是一個無價值實體的價值論。 三、邊際效用價值論 邊際效用價值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龐巴維克。邊際效用價值論是邊際效用學派理論的核心和基礎。邊際效用價值論者認為,商品價值由該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效用是指物品能滿足人們欲望的能力。邊際效用則指每增加購買一單位的某種商品給消費者帶來

7、的總效用的變化量。邊際效用論者認為商品的價值并非實體,也不是商品的內在客觀屬性。價值無非是表示人的欲望同物品滿足這種欲望的能力之間的關系,即人對物品效用的“感覺與評價”。其實,只要讀者稍加注意便會發現邊際效用論者的價值論是一種純粹的主觀唯心價值論。他們認為效用是價值的源泉,是形成價值的一個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價值的形成還要以物品的稀缺性為前提。稀缺性與效用相結合才是價值形式的充分必要條件。這里稀缺性是指物品供給的有限性。效用論者是這樣闡述他們的觀點的:物品只有在對滿足人的欲望來說是稀少的時候,才可能成為人們福利所不可缺少的條件,從而引起人的評價,表現為價值,而衡量價值量的尺度就是“邊際效用”。效

8、用論者認為人對物品的欲望會隨其不斷被滿足而遞減。如果供給無限則欲望可能減至零甚至產生負效用,即達到飽和甚至厭惡的狀態。于是,物品的邊際效用,從而它的價值會隨供給增加會隨之減少甚至消失。邊際效用論者還提出了以主觀價值論為基礎的市場價格論,并稱之為“客觀價值論”,并將主觀價值論與供求均衡論結合起來。認為市場價格是在競爭條件下買賣雙方對物品的主觀評價彼此均衡的結果。邊際效用價值論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價值論,它割裂了商品的價值與勞動過程之間的聯系,將價值這一客觀歷史范疇說成一種自然永恒的心理范疇,妄圖以主觀評價做為衡量價值的尺度,他們聲稱勞動無法衡量,卻不知主觀評價更無法衡量。顯然,效用論者歪曲了市場價

9、格理論和商品流通的客觀規律,從而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深淵。 對三種價值論的比較與分析 一、 區別與對立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與均衡價值論,邊際效用價值論的根本對立在于價值本質和價值決定問題上的對立。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認為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價值的實質是處于凝結狀態的人類抽象勞動,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或者說是由供求所決定的商品的均衡價格所決定的。馬歇爾主要是通過分析供給與需求的相互作用下的均衡價格來分析商品價值的。馬克思則是從生產領域入手,對價值的形成、決定,表現作了全面系統的考察。馬克思并沒有否認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這一點不僅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有過論述,而且在第三卷第

10、六章價格變動的影響中在關于第二種含義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部分也有過論述??蔀楹务R克思沒有反對的供求關系作用會成為馬歇爾批駁勞動價值論的根據呢?讓我們對均衡價值論者的觀點做進一步的分析:首先,均衡價值論者以價格的概念替換了價值,而他們所謂的價值是沒有價值實體的。他們認為“價值”是由供求決定的,而供求作用直接決定的又是市場價格。他們通過對供求作用的分析得出了市場供求均衡時的價格,發現該“價格”是最完美的,是價值最充分的表現,從而提出市場價格決定商品價值的觀點。顯然這里均衡論者只在對價格進行分析而不是對價值的分析,因此其結論必然是錯誤的。其次,均衡分析是一種停留在事物表面的分析。價格受供求影響是一個非常

11、明顯的道理。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如果一切事物的現象與本質直接合而為一,那么科學的存在就會成為多余。價值與價格是兩個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別的概念,均衡論者顯然混淆了這兩個概念。只是對市場價格做的一種現象形態的分析。 邊際效用價值論與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區別在于其價值觀的根本對立。效用論者認為價值不是商品的內在屬性,而是人對商品的感覺與評價,效用是價值的源泉。由于效用論者將效用衡量的標準主觀化從而使邊際效用價值實際上成為主觀的產物,將價值的形成與決定同勞動生產完全割裂,使商品價值成為純粹意義上的一個心理范疇。馬克思勞動價值則是客觀的價值論,它從生產商品的勞動的客觀性出發,系統闡述了勞動創造價值的過程以及勞

12、動的凝結。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價值的衡量標準不同。馬克思認為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價值量有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而效用論者認為價值是人對商品滿足欲望程度的感覺和評價。由于主觀評價常因主題不同而迥異,必然使價值的衡量缺乏統一的標準。第二:對價值來源認識上的不同。馬克思認為價值的源泉是唯一的,即人類的勞動,而且是活勞動。而效用論者認為價值由于商品效用與人的欲望之間的滿足關系而引起的感覺和評價,即價值來源于主觀評價。第三;對價值實質認識的差異。馬克思認為價值在實質上是抽象勞動的凝結,也體現了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而效用論者認為價

13、值就是商品帶來的滿足程度,與生產者的勞動、社會關系毫無聯系,只是效用的主觀體現。 均衡價格論與邊際效用價值論是現代西方經濟學中較為重要的兩大學派。他們的區別在于均衡論主要從市場供求關系入手分析了供求對價格的影響和價格如何在供求作用下達成均衡價格,從而提出均衡價格決定商品價值。均衡論者主要是對市場供求與價格之間關系的分析。邊際效用論者則從商品的稀缺性和商品效用入手,分析效用對消費者的作用,從而得出效用決定價值的結論。這一觀點單純考慮了效用與價值的關系。此外,均衡論與效用論的區別還明顯表現為客觀和主觀的區別。如果說均衡論只是一種未深入實質的現象分析,那么效用論者的價值觀則純粹是一種心理分析。 通過

14、比較,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強調了價值的社會經濟關系含義;均衡價格論側重于將價值分析看作商品價格的分析;效用價值論則主張將價值列為主觀的感覺評價或稱心理感受。 二、 聯系 勞動價值論,均衡價值論,邊際效用價值論在根本觀點上的對立之外還存在著聯系。 首先,勞動價值論與均衡價值論在供求作用與價格的關系上有共同的觀點。馬克思認為決定價值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在現有的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生產某種商品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它是就價值量的決定從商品單個量的角度來分析的。而第二種意義則指由社會需求決定的該行業生產社會所需該商品總量所需的勞動時

15、間。這一含義的勞動時間是總量的分析,它對價值的實現起決定作用。而第二種含義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分析,實質上講就是社會總供給要與總需求相一致,只有這樣,商品價值才能真正實現。這一點與均衡論者的觀點并不矛盾。 其次,馬克思勞動價值論與邊際效用價值論在關于商品使用價值(效用)作用的問題上有共同之處。二者都承認使用價值對價值有重要作用,但二者區別在于“如何作用”。馬克思認為價值與使用價值是統一與商品體內的兩因素,二者互相依賴,不可分割。使用價值是價值存在的前提,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沒有使用價值則失去了價值存在的基礎。可見馬克思和邊際效用論者幾乎同樣重視使用價值。但遺憾的是邊際效用論者在這一問題走上了歧途。他們過于強調商品效用帶給人的主觀上的滿足,而忽略了交換和交換背后的社會經濟關系,并倒向了唯心主義價值觀,過分夸大了效用的作用,認為效用決定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