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20100908_第1頁
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20100908_第2頁
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20100908_第3頁
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20100908_第4頁
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20100908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20100908)作者:日期:ICS點擊此處添加中國標準文獻分類號DB42湖 北 省 地 方 標 準DB 42/ XXXXX XXXX代替DB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Slave stations side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Code of automation system for site acceptance test點擊此處添加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征求意見稿)(本稿完成日期:2010-9-8 )XXXX XX- XX實施XXXX XX- XX發布DB42/ XXXXXH XXXX前言II引言III1范

2、圍12規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14現場驗收管理 25現場驗收測試大綱 36現場驗收必備條件 47現場驗收執行 4附錄A (規范性附錄)驗收項目及內容 6附錄B (資料性附錄)驗收表格及要素 103本標準遵循 GB/T 1.1-2009 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主要依據國家標準、電力行業標準、機械行業標準以及相關管理文件等進行編制。本標準由湖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提出。本標準由湖北省 歸口。湖北省能源本標準起草單位:湖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湖北省電力公司、湖北電力調度通信中心、集團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為保障湖北電力系統廠站端(含變電站、開關站、換流站、發電廠站網控部分)自動化系統現場驗 收工作

3、的專業性、 規范性和可操作性,適應湖北電網運行管理的需要,特編寫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本標準的編制,結合了廠站端自動化系統智能二次設備的裝備特點、現場驗收現狀以及有關管理規定,兼顧了自動化系統的技術發展。DB42/ XXXXXH XXXX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范了湖北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的管理、測試大綱、必備條件和驗收執行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湖北電力系統 110kV及以上電壓等級廠站端,使用綜合自動化技術或采用DL/T860標準的自動化系統建設、改造的現場驗收工作。廠站端應用RT眼術的微機化二次系統,可參照本標準的相關部分執行。2規范性引

4、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2887電子計算機場地技術條件通用規范GB/T 13729 遠動終端設備GB/T 13730 地區電網調度自動化系統GB/T 15153.2遠動設備及系統 第2部分 工作條件 第2篇 環境條件GB 50171電氣裝置安裝工程盤、柜及二次回路結線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312綜合布線工程驗收規范DL 451循環式遠動規約DL/T 634.5101遠動設備及系統 第5部分 傳輸規約 第101篇 基本遠動任務配套標準DL/T 6

5、34.5104遠動設備及系統第5部分 傳輸規約 第104篇 采用標準傳輸協議子集的IEC60870-5-101 網絡訪問DL/T 663 220kV 500kV電力系統故障動態記錄裝置檢測要求DL/T 667遠動設備及系統 第5部分 傳輸規約 第103篇 繼電保護設備信息接口配套標準DL/T 687微機型防止電氣誤操作裝置通用技術條件DL/T 719遠動設備及系統 第5部分:傳輸規約 第102篇 電力系統電能累計量傳輸配套標準DL/T 860變電站通信網絡與系統DL/T 1100.1電力系統的時間同步系統第1部分:技術規范DL/T 5002地區電網調度自動化設計技術規程DL/T 5149 22

6、0kV 500kV變電所計算機監控系統設計技術規程DL/T 5430無人值班變電站遠方監控中心設計技術規程JB/T 3950 自動準同期裝置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總體方案(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第34號文,2006年2月) 3術語和定義3.11DB42/ XXXXXH XXXX自動化系統automation system使用數字技術和串行通信連接,用于運行、保護、監視一次系統的系統。若完全應用數字技術,則 自動化系統主要包含:網絡、監控、繼電保護信息、電能量信息、同步對時、不間斷電源、網絡狀態監 測、二次系統安全防護、采樣值等系統以及其它外接子系統。3.2現場驗收site acceptance te

7、st依據合同和技術功能規范要求,自動化系統或設備在運抵現場、完成安裝調試、投入運行前, 按照現場驗收測試大綱進行的系統或設備功能和性能檢測驗收。3.3測試設備 test device模擬和校核自動化系統運行環境輸入/輸出的所有工具和儀器。4現場驗收管理4.1 驗收流程4.1.1 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組織成立現場驗收工作組;4.1.2 按合同或聯絡會文件規定,由供應商提供驗收測試大綱初稿給驗收工作組;4.1.3 驗收工作組確認驗收測試大綱并返回供應商;4.1.4 現場調試完成后,由供應商向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遞交現場驗收申請;4.1.5 驗收檢查組按照審定的地址、時間、內容開展驗收工作;4.1.

8、6 驗收工作組依據驗收檢測單位出具的檢測報告和檢查結果,形成驗收結論。4.2 驗收組織在現場驗收之前,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應組織調度機構、設備運行維護、驗收檢測、安裝調試以及供應商等單位人員成立驗收工作組。4.2.1 驗收工作組主要負責:a)貫徹執行有關規程、規定、標準等,全面組織、協調現場驗收和現場安全管理工作;b) 討論并確認驗收測試大綱,確認驗收的范圍和協調工作計劃;c) 參加驗收測試,確認驗收結果并簽署結果文件等。4.2.2 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職責:a)負責組織現場驗收并提出驗收計劃;b) 負責組建驗收工作組和組織驗收測試大綱審定;c) 負責驗收結果的確認。4.2.3 調度機構職責:

9、a)參加現場驗收測試大綱的審定;b)審查驗收測試大綱與電網調度的相關內容,以及審查測試方法、過程及符合性;c)參加現場驗收,負責調度管轄范圍內驗收測試結果的分析和技術指導工作。4.2.4運行維護單位職責:a)參加現場驗收測試大綱的審定;b)審查現場驗收測試大綱與自動化系統運行維護相關的內容;c) 參加現場驗收,確認驗收結果并提出缺陷和改進措施要求。4.2.5受委托驗收檢測單位職責:a) 參加現場驗收測試大綱的審議;b)參加現場驗收,提供驗收測試所需的設備和技術支持;c) 承擔委托范圍內的現場驗收檢測和技術指導,向委托部門出具驗收測試報告;d) 參與委托范圍內的驗收結果分析和問題處理。4.2.6

10、 安裝調試單位職責:a) 參加現場驗收測試大綱的審定;b)審查現場驗收測試大綱與自動化系統運行維護相關的內容;c) 參加驗收測試,全面配合驗收工作。4.2.7 供應商職責:a) 完成合同中規定的相關內容,全面配合驗收工作;b)依據技術協議提供驗收測試大綱初稿并參加大綱審議;c) 按要求提供必要的技術資料和測試設備;d) 組織有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現場驗收,按驗收測試組的要求配合相關工作;e)針對驗收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缺陷整改方案并認真落實。5現場驗收測試大綱4.1 編制依據4.1.1 項目相關合同、技術協議、本標準以及工程設計聯絡會文件;4.1.2 經確認的設計和施工圖紙,自動化系統與設

11、備的技術資料;4.1.3 已通過出廠驗收檢測的自動化系統與設備。4.2 主要內容4.2.1 驗收的負責單位、參加單位和參加人員,驗收的工程項目、地點和起止時間。4.2.2 自動化系統軟、硬件清單,包括軟件版本和序列號,系統所含的設備名稱、型號、數量等。4.2.3 自動化系統配置:包括主系統、子系統、機柜、網絡設備、交 /直流電源等系統配置圖。4.2.4 相關運行、保護、監視的設計策略以及相應組態配置的圖、表。4.2.5 設備調度命名、遠動信息表文件,以及系統已執行的定值單。4.2.6 驗收測試:a) 驗收測試項目應根據自動化系統類型(DL/T860、綜合自動化、微機化 RTU、設備構成以及功能

12、設計要求,按照附錄 A選擇項目,并參照附錄B編制表格;b)各類驗收測試項目應給出技術要求、性能指標、驗收方法。4.2.7 測試所用設備與儀器的名稱、型號、有效期、提供方等。4.2.8 驗收記錄和結果,應包含驗收中發現的缺陷、偏差及更正要求。4.3 大綱的確認4.3.1 供應商應至少于驗收前12個工作日,向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提交驗收申請和大綱的初稿。4.3.2 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應至少于驗收前10個工作日,將大綱提供給驗收工作組成員單位,經各參加單位審核并達成一致意見后,由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進行確認。4.3.3 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應至少在驗收開始前5個工作日,將驗收測試大綱返回給供應商并

13、提供給驗收工作組成員單位。6現場驗收必備條件自動化系統與設備應經過電力行業有資質的設備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并取得有效、合格的檢測報告和入網許可。驗收工作開展前現場應滿足以下條件:a) 現場驗收工作組己成立,現場驗收測試大綱己提交并經審核通過。b) 安裝以及現場接線己完成,滿足 GB 50171、GB 50312的要求。c) 驗收場地和環境條件滿足GB/T 2887、GB/T 15153.2的要求。d)自動化系統各子系統及全系統現場聯調完畢,具備技術協議、GB/T 13730要求的遠方功能。e) 測試設備等級應滿足 GB/T 13729的規定,應經電力行業認可的檢定部門檢定合格,并在有效 期之

14、內。7現場驗收執行5.1 驗收規則現場驗收檢測出的差異項目中,直接影響自動化系統運行安全以及功能與性能要求的項目為缺陷 項,其它為偏差項?,F場驗收達到以下要求時,可認為現場驗收通過:a) 文件資料及調試記錄齊全、完整;b) 現場的自動化系統軟、硬件設備型號、數量、配置等均滿足合同與設計要求;c) 系統功能和性能滿足技術要求;d) 現場各項驗收結果無缺陷項,偏差項總數不宜超過3項。5.2 驗收測試內容現場驗收時的系統配置和組態應是系統正常運行時的結構和所有功能,現場驗收應能反映系統正常運行時的全部功能。 7.2.1資料審查:a)合同文件、技術協議和設計圖中的現場技術與連接部分;b) 設備清單以及

15、軟件版本清單及序列號;c) 系統入網許可證、質量檢測合格證,用于現場檢驗的測試設備檢定報告;d)供應商應提供的技術資料、軟件和備份,其它需要的技術文檔;e)符合設備調度命名、遠動信息表、定值單等文件的系統組態配置圖、表;f) 調試過程記錄,包括系統與遠方主站的傳動試驗記錄等。7.2.2 驗收測試:a) 通用驗收項目(見附錄 A.2),包含環境、系統配置檢查。b) 系統層驗收項目(見附錄 A.3),包含系統與主站的通信功能檢查、系統層監控功能檢測。c) 分系統驗收項目(見附錄 A.4),包含由相關工作站、多單元設備、多環節組成的自動化系統 功能檢測。7.3驗收報告7.3.1 現場驗收報告應包含:

16、現場驗收資料審查,現場系統設備配置檢查,現場驗收測試記錄,測試設備,現場驗收缺陷和偏差項目記錄,現場驗收結論,現場驗收遺留問題備忘錄。7.3.2 現場驗收報告應對現場驗收遺留問題提出整改要求及完成期限,由安裝調試單位會同供應商負責處理。7.3.3 驗收檢查組確認驗收結果,并提交運行維護單位和工程項目建設負責單位簽署驗收結論。15附錄 A(規范性附錄)驗收項目及內容A.1 驗收測試總體要求驗收測試過程中應采取足夠的現場安全措施,防止誤操作、誤動作和設備損壞。每項驗收測試工作結束后應還原現場,確保測試前后系統狀態、軟 /硬配置等完全一致。驗收測試包含但不限于本附錄所列出的項目、內容和要求。A.2

17、通用驗收A.2.1環境檢查系統(設備)外觀正常、安裝布置合理、接地可靠,設備絕緣試驗和上電檢查符合 DL/T 995的要求, 場地環境符合 GB/T 2887、GB/T 15153.2的相關要求。A.2.2 配置檢查自動化系統配置軟、硬件的版本、數量、型號、額定參數等應與合同及技術協議內容相符,驗收檢查的內容如下:a) 系統基本軟件:系統軟件、數據庫、應用軟件和版本,以及傳輸規約(DL 451、DL/T 634.5101、 DL/T 634.5104、DL/T 667、IEEE802、IEC61850 或 DL/T 860、采用的第三方測試軟件)等。b) 系統層設備:服務器、監控工作站、遠動工

18、作站或通信裝置、繼保工作站/電能計量工作站或通信裝置、時間同步設備、智能接口設備、系統層網絡和安全防護設備、打印機及其它設備等 的型號和臺數。c) 間隔層設備:測控單元、保護單元、測控保護一體化單元、一次設備在線監測智能單元、故障 錄波設備、網絡監視與分析設備、過程層網絡設備及其它智能設備等的型號、數量、軟件版本 等。d)過程層設備:合并單元、智能終端等智能單元設備的型號、數量、軟件版本等。A.3 系統層驗收A.3.1檢查項目A.3.1.1至主站通信檢查按照技術協議、DL/T 5002、DL/T 5430要求的功能,自動化系統與遠方主站通信檢查內容如下:a) 遙信、遙測、遙控、遙調通信功能實現

19、。b) 繼電保護信息通信功能實現。c) 電能量信息管理通信功能實現。d) 其它子系統與遠方主站通信功能實現。A.3.1.2數據處理、運算和存貯功能主要包括:數據處理、運算和存貯、事件分類處理、異常數據處理、歷史數據處理等。A.3.1.3制表與打印功能制表與打印功能主要包括:電子報表、打印報表、異常記錄、操作記錄、多打印機、即時打印、定 時打印、召喚打印、漢字化等。A.3.1.4網絡拓撲動態著色功能網絡拓撲動態著色功能主要包括:帶電、停電、解列、接地等動態顯示。A.3.1.5運行參數及狀態人工設置功能內容主要包括:遙測量、遙信狀態、計算量、設備參數、掛牌、撤牌、定值召喚和修改等。A.3.1.6告

20、警與告警抑止功能測試告警內容包括:遙測異常、遙信變位、服務器(工作站)異常、雙機切換、數據通信異常等;告警方式包括:畫面推出、音響等;告警抑止包括:遙測異常、遙信變位、音響等。A.3.2 檢測項目檢測項目的技術性能,應滿足技術協議、表A.1的要求。表A.1自動化系統監控性能指標序號項目技術指標項目說明1遙信變位傳送時間< 1s該時間是指從遙信輸入端到站控層接收設備、遠動通信工作站(或者RTU遠方出口的時間。2遙測超越定值傳送時間0 2s該時間是指從遙測輸入端到站控層接收設備、遠動通信工作站(或者RTU遠方出口的時間。3遙控命令執行傳輸時間0 3s該時間是指從站控層工作站發出(或者遠動通信

21、工作站、RTU?設備遠方人口收到)遙控執行命令到控制設備輸出接點動作的時間。4遙調命令傳輸時間0 3s該時間是指從站控層工作站發出(或者遠動通信工作站、RTU?設備遠方人口收到)遙調命令到命令執行的時間。5畫面調用時間0 3s包括:單線圖、表格、曲線、棒圖、餅圖、系統配置圖、監控目 錄圖。6畫面數據刷新周期1s 10s指標范圍內可調整。7主、備用機切換時間< 20s8主、備通道切換時間< 10s9CPU平均 負荷率正常情況下030%1min平均值。故障情況下<50%10s平均值。10網絡負荷 率正常情況下卜20%任意1min平均值。故障情況下1 <40%10s平均值。1

22、1間隔層裝置對時精度< 0.5ms12站內狀態量變位分辨率< 2ms13頻率分辨率0.002Hz14遙測精度電流、電壓0.2級有功、無功0.5級遙調輸出0.2級頻率0.01Hz注:每項技術指標檢測結果,由 5次操作的平均值得出A.3.2.1圖形功能測試圖形功能包括:全圖形、多窗口、縮放、漫游、平面疊加、層次顯示、單線圖、表格、曲線、棒圖、 餅圖、多字體、畫面拷貝等。A.3.2.2CPll荷率檢測主要包括:各工作站、服務器 CPU荷率。A.3.2.3切換功能測試當系統具有冗余(主、備或主、從)功能時或子系統具有冗余功能時所做的測試。測試過程中要求 系統功能、性能正常,動作后的告警信息

23、報告正確并無丟失。主要包括:工作站、服務器主備機、網絡切換,GPSU換(主、備或主、從),主、備通道切換,備用電源切換,設備自恢復功能。A.3.2.4事故情況下系統性能測試測試通道切換、網絡切換、雙機切換、電源切換的過程中,以及遙測越限、遙信動作、遙控操作、 保護動作、電能量采集、畫面調閱等情況同時發生條件下,數據是否丟失、記錄過程是否完整、告警是 否準確且不丟失、系統主要負載是否滿足要求,事故追憶PDR1能是否正常等。A.4 分系統驗收分系統驗收應包含被驗收功能的工作站、單元裝置等多設備構成對象,檢測各個環節和整體的性能。A.4.1網絡系統驗收項目網絡系統驗收項目與內容如下:a) 交換機功能

24、和參數設置與設計、網絡配置文件相符。b) 通信方式(點對點、多點對點、多點共線、多點環線)、網絡方式(單網、雙網、子網)、帶 寬/速率、規約等與設計相符,網絡各節點投、退對應通信狀態顯示正確。c) 網絡負荷率應滿足表 A.1的要求。A.4.2 監控系統驗收項目驗收測試接入的交/直流輸入(電壓型、電流型)、狀態量輸入等信號,應在信號輸入的源端模擬; 驗收測試發出的控制和調節輸出信號,應通過被控裝置出口或者被控現場設備的傳動進行驗證;站控層畫面、相關設備、現場狀態一致,各項功能應滿足表A.1、DL/T 5149的性能要求。具體驗收項目與內容如下:a) 監控配置、參數等與設計策略文件、配置描述文件相

25、符,相關設備通信狀態正常。b)間隔層、過程層設備的壓板狀態所對應監控功能、信息交互方式等應與設計相符。c) 信息參數與定值單相符,定值調閱、修改和定值組切換功能正確。d) 交流采樣測量準確度、SOE寸間精度,應滿足 GB/T 13729的技術要求。e) 遙信滿足技術要求。f) 遙測精度和線性度滿足技術要求。g) 遙控/遙調在站控層的畫面上選擇控制點,滿足控制策略和技術性能要求。h)同期控制功與設計策略一致,性能滿足JB/T 3950的技術要求。i) 防誤操作實現方式與全站防誤聯閉鎖策略一致,滿足 DL/T 687的技術要求。j) 順序控制與預設策略一致,順控執行和返回狀態正確,具有順序、單步、

26、急停等操作功能。k)自動電壓無功控制實現方式與控制策略一致、動作正確。A.4.3繼電保護信息驗收項目:a)繼電保護信息參數與設計、配置描述文件和定值單相符。b) 繼電保護間隔層、過程層設備通信狀態正常,壓板狀態對應信息交互方式與設計相符。c) 故障錄波設備開入開出、采樣值、定值和觸發錄波正確,滿足 DL/T 663的要求。d)自動化系統內繼電保護信息交互正確,繼電保護信息與遠方主站交互功能正確。A.4.4遠動通信系統驗收項目驗收測試的輸入、輸出信號與A.4.2的要求相同,相關設備、現場狀態與遠方主站畫面一致,遠動性能應滿足表A.1的要求。具體驗收項目與內容如下:a)遠動通信系統相關設備運行功能

27、、參數等與設計策略、配置描述文件和遠動信息表相符。b) 遠動通信功能相關設備的通信狀態正常。c) 遠動功能相關設備壓板狀態所對應的功能、信息交互方式等應與設計相符。d) 遙信變化情況與實際現場模擬狀態一致。e)遙測精度和線性度滿足技術要求。f) 遙控/遙調功能與預設控制策略一致。A.4.5電能量信息驗收項目與內容:a) 相關的設備通信狀態正常。b)相關設備運行功能、參數等與設計、配置描述文件相符。c)自動化系統內電能量信息交互正確,電能量信息與電能量遠方主站交互正確。電能量可通過站控層或遠方主站進行設置與采集,電能表、站控層以及遠方主站的數據應一致。A.4.6同步對時系統驗收項目與內容:a)

28、通信狀態正常。b)同步對時系統輸出接口的時間精度,應滿足 DL/T 1100.1技術要求。c) 外部時鐘信號異常時, 統一時鐘源自守時、對時輸出各類接口的時間信號輸出以及精度應滿足DL/T 1100.1技術要求;鐘信號再恢復時,自恢復功能正常。A.4.7網絡狀態監測系統驗收項目與內容:a) 通信狀態正常。b)網絡報文的實時監視、捕捉、存儲、分析和統計功能正確。c) 網絡通信實時狀態的在線檢測和狀態評估功能正確。A.4.8不間斷電源系統驗收項目與內容:a) 通信正確。b)交直流電源切換功能、旁路功能、保護功能、異常告警功能正確,紋波系數滿足技術要求。A.4.9二次系統安全防護驗收項目與內容:a)

29、二次系統安全防護相關設備運行功能、參數等與安全防護策略文件、配置描述文件相符。b) 安全防護運行與預設安防策略一致,滿足電力二次系統安全防護文件的要求。A.4.10采樣值系統驗收項目與內容:a)采樣值系統相關設備通信狀態正常,功能、參數與設計、配置描述文件相符。b) 變比設置與自動化系統定值單要求一致。c)角差、比差數據滿足技術要求,極性與整體極性配置要求一致。A.4.11其它子系統的驗收項目,應包含子系統組態配置、設備成組、在自動化系統內的信息交互、與遠方的信息交互以及傳動試驗等內容,子系統功能應滿足設計策略和相應技術指標的要求。附錄 B(資料性附錄)驗收表格及要素B.1驗收結果自動化系統現

30、場驗收結果表格,參見表B.1。表B.1現場驗收結果廠站名:自動化系統型號:集成商:序號驗收項目驗收結果備注1資料審查2自動化系統設備安裝質量3自動化系統配置4自動化系統通用項目驗收5自動化系統各分系統驗收6儀器儀表、備品備件的驗收7驗收偏差項目8其它驗收結果驗收負責人(簽字)年 月 日驗收意見運行維護單位(簽字)年 月 日驗收結論項目建設負責單位(簽字、蓋章)年 月 日B.2資料審查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資料審查結果的匯總表格,參見表B.2。表B.2現場資料審查結果匯總序號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結果備注1自動化系統描述系統結構、組屏、設備清單(含硬件設備型號、生產 商,軟件的版本、功能和序列號)符合

31、訂貨要求2系統、設備型號資質審查3軟件、規約資質審查續表B.2序號驗收項目驗收內容驗收結果備注4單兀設備檢驗出J檢驗報告5自動化系統檢測出1驗收/出1調試/出1日測試報告6測試設備檢定報告7圖紙資料設計策略文件、圖紙、變更單,系統最終的配接圖、 組態配置圖/表8廠家資料系統和設備(含外購)的使用說明、操作說明、維護 說明、系統軟件備份等9安裝調試資料調試過程記錄、調試修改記錄,系統聯調、遠方傳動 試驗記錄。10其它驗收結論:驗收人:日期:年 月日B.3配置和質量檢查匯總自動化系統安裝、配置質量檢查結果匯總表格,參見表 B.3。表B.3現場系統配置和質量檢查匯總序號驗收項目驗收要求驗收結果備注1

32、驗收環境檢查系統環境、安裝、接地、電源、運行狀態等滿足 要求2自動化系統核實系統結構、連接方式、組屏數和組屏方式符合訂 貨應用要求3自動化系統外觀檢查設備完整,銘牌、標簽清晰正確,無明顯的松動、 變形、移位4自動化系統安裝質量設備安裝、二次線與設計一致,設備信號、通道、 數據庫、顯示操作界面應一致5站控層設備硬件配置與清單相符6軟件、規約版本、功能與清單相符7應用軟件安裝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數據保存區分區安裝8單元設備型號、生產商、數量、軟件版本等,與清單相符9其它驗收結論:驗收人:日期:年 月日B.4配置檢查B.4.1 站控層設備自動化系統站控層設備配置檢查表格,參見表 B.4。表B.4站控層

33、設備配置檢查序號項目數 量產品型號制造商CPUI率/內存 MB/外存GB操作系統應用軟件 版本地址1數據服務器2各種人機工作站"3系統層網絡交換機一一一4打印機一一一5遠動通信工作站至主站通信端口:速率_ ; 接口類型;規約_6同步時鐘輸出信號:口 B碼 DRS485 DRS232 DPPS 至二次設備:口 PPS DB碼 DIEEE15887安全設備加密認證 網關口防火墻8網絡接口網絡:以太網 DRS485 其他; 連接介質:雙絞線 光纖 口其他12其它備注:驗收結論:驗收人:日期:年 月日B.4.2 間隔層、過程層、其它子系統設備配置自動化系統間隔層、過程層、其它子系統的單元設備

34、配置檢查表格,參見表 B.5。表B.5 單元設備配置檢查序號屏柜編號單元名稱型號制造商軟件版本地址檢查結果備注12備注:包括各裝置外觀、安裝質量、接地等的檢查、檢測描述。驗收結論:驗收人:日期:年 月日8.5 系統層驗收檢測項目系統層驗收項目檢測表格,參見表 B.6。表B.6 系統層項目驗收序號驗收檢測項目項目被驗設備驗收方法技術指標檢測結果檢測結論12備注:驗收結論:驗收人:日期:年 月日8.6 分系統驗收8.6.1 分系統驗收匯總分系統驗收項目檢測結果匯總表格,參見表B.7。表B.7分系統驗收檢測結果匯總分系統名稱:序號功能/性能驗收項目技術指標和要求檢測結果檢測結論12備注:驗收結論:驗

35、收人:日期:年 月日8.6.2 分系統驗收項目表格要求分系統驗收項目表格編制,應包含的內容與要素如下:a)自動化系統分系統驗收項目,分為檢查驗收和檢測驗收兩類。b)驗收表格應能反映出項目的驗收檢測過程、功能要求、技術指標的符合程度、驗收結果。c) 按照技術協議和附錄 A.4選取驗收項目并編制驗收表格。d) 檢查驗收項目包含的要素:項目、設備名稱和型號、檢查內容、檢查結果、檢查方法。e) 檢測驗收項目包含的要素與內容:項目、設備構成、各設備名稱和型號、測試點類型和位置、檢測記錄和結果,應注有功能滿足要求的描述或技術性能指標(如,操作方式、正確動作過程、設備狀態、返回信號、通信方式、負荷率、測量精

36、度、誤差范圍、響應時間等等),注明測試 設備和檢測方法。8.7 測試設備自動化系統驗收使用的測試設備核查表格,參見表 B.8。表B.8 測試設備核查序號檢測儀器名稱型號生產商截至有效期儀器提供方12備注:核查結論:核查人:日期:年 月日8.8 備品備件供貨方應提供的自動化系統備品備件檢查表格,參見表B.9。表B.9 備品備件檢查序號備件名稱型號生產商訂貨數實際數檢查結果和說明12備注:檢查結論:檢查人:日期:年 月日8.9 現場驗收差異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檢測出的缺陷、偏差等差異項匯總表格,參見表 B.10o表B.10 現場驗收缺陷、偏差匯總序號差異項名稱相關設備性質缺陷、偏差內容描述名稱型號生

37、產商缺陷偏差1備注:驗收意見:驗收人:日期:年 月日DB42/ XXXXXH XXXX電力系統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規范編制說明編制背景近年來,隨著我省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以計算機和通信為基礎的自動化技術在變電站和發電廠升壓站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提升了電網調度自動化和廠站端無人值班的能力。廠站端智能二次設備構成的自動化系統,按照技術發展過程可分為三類:一是以集中監控為核心的微機化RTUC次設備系統;二是監控集中、智能設備分散布置、通過系統層組網實現通信連接的綜合自動化系統;三是滿足DL/T 860(IEC 61850 )標準、一次設備智能化、采樣和控制完全應用數字技術等,用于運行、保護、監視

38、一次 系統的自動化系統。由于目前國家在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現場驗收工作中,缺少相應的標準和規范,各地區、各單位在工程驗收的組織、方式、內容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有的工程沒有按要求進行相應的檢驗, 有的工程驗收所采用的標準達不到國家有關技術要求,有的工程現場安裝后系統調試把關力度不強等。因此,系統投運后暴露出較多的問題,如一些廠站的量測數據誤差較大、響應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無人值班集中監控能力弱、電網故障情況下信息不能正確反映系統的運行狀況等,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和控制帶來較大隱患。2010年初,湖北省電力試驗研究院向湖北省電力行業協會提出制定變電站自動化系統驗收規范 的申請計劃。經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和行業協會有關部門審核研究,電網各級調度、運行和維護部門以及發電廠站用戶,為規范廠站端自動化系統的驗收檢驗工作,需要有關標準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