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學期課外知識閱讀理解真題含答案_第1頁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學期課外知識閱讀理解真題含答案_第2頁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學期課外知識閱讀理解真題含答案_第3頁
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學期課外知識閱讀理解真題含答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北師大五年級語文下學期課外知識閱讀理解真題含答案班級:_ 姓名:_一、 閱讀課文片段,完成練習。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有的牛背上蓋著防潮的毛氈。牛群吃草時非常專注,有時站立不動,仿佛正在思考著什么。牛犢的模樣像貴夫人,儀態端莊。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長,無比威嚴。極目遠眺,四周全是碧綠的絲絨般的草原和黑白兩色的花牛。這就是真正的荷蘭。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碧綠色的低地鑲嵌在一條條運河之間,成群的駿馬,匹匹膘肥體壯。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著的運河,沒有什么能夠阻擋它們飛馳到遠方。遼闊無垠的原野似乎歸它們所有,它們是這個自

2、由王國的主人和公爵。在天堂般的綠色草原上,白色的綿羊悠然自得。黑色的豬群不停地呼嚕著,像是對什么表示贊許。成千上萬的小雞,成群結隊的長毛山羊,在見不到一個人影的綠草地上,安閑地欣賞著這屬于它們自己的王國。這就是真正的荷蘭。1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恰當的詞語填空。(1)非常廣闊,看不到邊界。(_)(2)指盡眼力之所及望向遠方。(_)2“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這句話在全文中的作用()A描寫環境,暗示心情愉悅B總結全文,點明主題思想C開篇點題,自然引出下文D承上啟下,過渡銜接3下列內容不能體現荷蘭寧靜、悠閑牧場風光的有()A一條條運河在碧綠色的低地上縱橫交錯B安靜的老牛、黑色的豬群、成

3、千上萬的小雞和長毛山羊安閑地生活在草原上C傍晚時分,默默無言的擠奶人在安靜地擠奶D動物沉睡、低地無聲的夜晚還能看到燈塔射出的微光4“這就是真正的荷蘭”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贊嘆什么嗎?請選擇。第一次(_)第二次(_)第三次(_)第四次(_)A夜晚安謐靜美 B草原與駿馬的和諧之美C牧場景致壯觀 D動物們自由自在、悠然自得二、 閱讀短文。_他是我分管的病人當中比較堅強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癥患者,以絕望、恐懼的態度對待疾病。他很平靜,很配合治療,而且相當用功,一直堅持自學大學課程。他叫阿明,19歲,某師范大學二年級學生,血癌。由于多次化療,這個19歲男孩的頭發已全部掉光,臉色蒼白如紙

4、,只有一雙大眼炯炯有神地閃著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時130斤的體重只剩下90多斤,同時,也打碎了他的教師夢。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著一個7歲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療時,阿明常去給冬冬講故事,輔導作業,有時還教幾個外語單詞。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終點時的壓抑因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聲而變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編外老師。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問我:“醫生,我還能活多久?”我故作輕松地說:“起碼要活100年,好好過你的癮。”他卻盯著我的眼睛:“我想知道實情。”我躲開他那探詢的目光,說:“好好做治療。”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卻非常清楚,這兩條鮮活的生命難熬過這個漫長的冬天。第二天上午,推開病房的門,阿明正在

5、教冬冬寫毛筆字,一筆一畫,一撇一捺,那么認真那么從容。陽光從窗外射進來,仿佛一道燦爛絕倫的光環籠罩他們。生命被拋至如此絕境,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頑強地抗拒著,不向命運低頭。還有比這更令人心動的情景嗎?沒過多久,冬冬死了,彌留時冬冬拉著阿明的手說:“我要上學。”一連幾天,阿明沒再走出病房,只是悶著看書。我擔心冬冬的死會影響他的情緒,便勸他保重身體。他卻一把抓住我的手說:“醫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學畢業后當一名教師,現在看來已經來不及了。病房晚上10點熄燈太早,您能不能再給我亮一個小時的燈?還剩最后一冊我就學完了全部課程。”“不行,那樣違反規定。再說,你學了,也沒有用。”我有點殘忍地

6、拒絕著。“不!”他用極神圣的語氣告訴我,“學完了全部課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當一名教師,去教像冬冬那樣不幸夭折的沒有機會上學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動了,含著淚花破例答應了他的請求。每晚到了10點,病房統一熄燈后,只有阿明的房間燈還亮著。那明亮的燈光像一面旗幟在向人們昭示:生命也許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頑強。三個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詳。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會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師。每當夜深人靜時,仰望天空,穿過薄霧般的月光,仿佛傳來了瑯瑯的讀書聲。那兒有阿明,有冬冬,還有一群天使般的讀書郎1給短文起個題目:_。2文中的主人公是_,他是一個_的人。3“還有比這更令人心動的情景嗎?”這句話中的

7、“這”指的是_。4對“生命也許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頑強”這句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這句話寫出了作者當時矛盾的心理B在病魔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阿明積極同病魔作斗爭的精神是頑強的C在死亡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每個人都想活著5文中“明亮的燈光”是指_ 。三、 課外閱讀。芭蕉芭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莖高達三四米,不分枝,叢生。芭蕉葉大,呈橢圓形,有粗大的主脈,兩側具有平行脈。芭蕉葉的表面呈深綠色,有著對稱而又細密、勻稱的紋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層蠟,葉背呈淺綠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葉叢中便會抽出淡黃色的大花。芭蕉的生命力很強。我們學校的一角就有幾棵芭蕉,它們雖然飽經霜打雨淋、風吹

8、日曬的折磨,卻依舊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像健美的綠衣少女,在校園中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自古以來,芭蕉就以孤獨憂愁的形象出現在文人的筆下。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清。”她借芭蕉這一意象,把傷心、愁悶一股腦兒傾訴了出來。芭蕉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芭蕉根搗爛涂抹患處,對消除腫毒有很好的療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我欣賞芭蕉那頎長秀美的身姿,欣賞它那素淡可愛的黃花,更佩服它那種昂揚向上、不畏風雨的精神!(有刪改)1根據意思,從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寫在括號里。(1)春天的意味正濃。(_)(2)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樣子。(_)2用“_”畫出文中的一個比喻

9、句,再仿寫一句。_3這篇短文主要從_、_、_、_幾個方面來介紹芭蕉。4為了強化讀者對芭蕉的認識,作者還引用了著名女詞人_的詞句,使全文顯得內容豐富。5作者為什么會欣賞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_6芭蕉成為古人筆下詠誦的對象,你還知道哪種植物也曾經成為古人的情感寄托?請寫出兩句與它相關的詩句跟大家分享吧!_四、 課外閱讀。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蜀后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諸葛亮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系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并給出了具體的指示,讓馬謖“靠山近水

10、,安營扎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馬謖到達街亭后,并沒有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準備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我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也得請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著又揚揚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于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制勝之秘訣。”王平再次諫阻:“如此布兵危險。”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

11、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由我全權負責。如若兵敗,我甘愿革職斬首,絕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義正詞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后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后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馬謖仍固執己見,將大軍布于山上。魏明帝得知蜀將馬謖占領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的部隊圍困于山上,然后縱火燒山。蜀軍饑渴難忍,軍心渙散,最終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說:“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斬首示眾。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自己曾經十分器重和賞識的將

12、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其兒收為義子。而后,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1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歡的四個成語,寫在下面。_2聯系上下文,理解畫橫線的句子。_3讀完這個故事,你覺得馬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_4從這個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_五、 閱讀短文,完成練習。田鼠田鼠離不開田,只要有田,吃喝不愁。可人類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被偷走。田鼠呢,自有對策,它們個個都是建筑高手,像挖掘機一樣,走到哪里挖到哪里。它們最喜歡在地下通道、樹根、巖石下面的縫隙中做窩。這些地方有個共同特點:地勢高,防水淹,既隱蔽又涼爽。田鼠住在

13、這樣的大別墅里,日子過得相當有規律:夏天忙著懷孕、產崽、分窩。這時候地里的莊稼還沒成熟,窩里的口糧越吃越少,有時為了節省糧食,田鼠會故意少吃或不吃,經常饑一頓,飽一頓。實在餓急眼了,它們就偷果子,管它是熟還是生。秋天到了,所有的作物都沉甸甸地掛在枝頭。田鼠見到這樣的景象,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它們召集全體成員開會,然后組成偷糧小分隊,分頭行動,為漫長的冬天儲備糧食。它們日夜在大豆地里忙碌,把長得飽滿健壯的豆子挑出來,然后裝在“袋子”里,盡管兩腮被撐得鼓鼓囊囊的很難受,但它們依然樂此不疲,累并快樂地做著毛賊。這些小毛賊,一個月下來,能偷五六十斤糧食。你以為田鼠偷這么多糧食,是為了冬眠?不是的,它

14、可不冬眠,即使滿天飄大雪,它們仍然會出洞活動。田鼠在偷糧食時,一般都是齊心協力聯合作戰。不過,當它們的成員多到一定程度時,就表現得不那么團結了。田鼠們靠著豐厚的儲存,吃得好、睡得好,小田鼠也個個膘肥體壯,數量越來越龐大。這時,田鼠就會出現肝臟退化和神經錯亂等癥狀,有時甚至會自相殘殺。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叫作“種內斗爭”,看著挺殘酷,但對田鼠種群的生存是相當有利的。這些偷糧的小毛賊,是農業、牧業、林業的大害。還好,貓頭鷹、狐貍、貓都是它們的天敵。光一只貓頭鷹,一個夏季就能捕食1000只田鼠,等于保護了一噸糧食。1下列對短文結構層次劃分正確的一項是()。A/B/C/D/2第和第自然段分別介紹了_和_

15、。3第自然段最后一句話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4如果把畫線部分中的“到一定程度”去掉,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_5你怎樣理解“種內斗爭”對“田鼠種群的生存是相當有利的”?_六、 閱讀與欣賞。童年的烤地瓜走在大街上,每每聽到小販們叫賣烤地瓜的聲音,童年時我和小伙伴們在秋天的田野里烤地瓜的情景便會一幕幕地浮現在腦海中。那時,村中很多農戶家中養著三五只羊,除了上學外,放羊割草成了我們這幫小孩的主要任務。秋天,地瓜收獲的季節,我和一幫小伙伴一邊放羊一邊找個地方烤地瓜吃,那是我童年里最快樂最解饞的時候。我們常把羊群放到田間的溝渠邊,然后開始分工。先選一個人看管羊群,其余的小伙伴有的負責挖坑壘窯,

16、有的拾柴燒火,有的到附近的地里“偷”地瓜。挖坑壘窯這可是個功夫活兒,在溝壑的邊沿,挖個土坑,下面留一個燒火口,上面用土塊壘起來,下面用大的土塊,往上逐漸用小的土塊,圍攏成一個中空的圓錐體,沒有經驗的往往壘到一半就坍塌了,還要重新開始。每次挖坑壘窯的工作都是由年齡最大的雪寶負責,不到半個小時的工夫,一座像模像樣的土窯就壘好了。地瓜當然是就地取材,離誰家的地近就去誰家地里“偷”,時間長了,也就總結出一個經驗:如果地瓜秧長得粗壯茂盛,而且根部的土被拱得裂開了,那么準會在下面挖出一個大的地瓜來。雪寶每次都告訴我們,挖地瓜的時候不能連根拔起,更不能把一棵瓜秧上的地瓜全部扒光,每棵挖一個后再用土埋上,這樣

17、不容易被人發現。土窯和地瓜備好后,我們這幫小伙伴圍成圈,開始點火燒窯。先把拾來的干草點著,小心地把火吹旺,再用田間的玉米秸、干樹枝燒。燒火時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上面的土塊坍塌。紅紅的火烤著雪寶的臉,不一會兒工夫她就滿頭大汗了。野地里,火就著風勢,越燒越旺,等到燒得壘在上面的土塊大部分都變紅就可以停火了。這時把坑里的灰燼扒出一些,將壘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塊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塊一塊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塊全部壓在地瓜上面,用腳把燒紅的土塊踩碎,蓋在地瓜上面。為了把熱量封存好,還要把土坑封好,用手摸著哪兒熱就往哪兒培土,直到摸不到熱的土了,就算大功告成了。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我們各自放羊去了

18、,大約過了一個小時,有人說應該熟了。幾個小伙伴圍在一起,小心扒開土與灰。嗬,一股甜甜的香味沖出來。這時,小伙伴們一個個眼睛瞪得圓圓的,暗暗地咽著口水。選一個人揀出那些熱氣騰騰的地瓜,接著按照人數將地瓜平均分開。拿到地瓜后,每個人都邊吹著熱氣,邊從左手換到右手把燙手的地瓜掰成兩半,熱氣頓時冒出來,香氣撲鼻。經不住誘惑的小伙伴把黃黃的地瓜瓤吃到嘴里,但不能著急,心急了不燙著也得噎著。有的一邊吹著氣,待熱量散盡再慢慢享用。一陣狼吞虎咽后,地瓜全部吃完了,用黑黑的手掌順手一抹嘴,瞬間成了花臉。你指著我樂,我指著你笑,臉不黑的,也要給他抹黑,嘻嘻哈哈地你追我打待到日落西山,大家心滿意足地打著飽嗝,嘴唇烏

19、黑地趕著羊群回家,遠處村落燈火漸起,不時傳來吆喝孩子回家吃晚飯的聲音。如今,三十多年過去了,我懷念和小伙伴一起烤地瓜的童年時光。物質生活相對豐富的今天,地瓜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稀客。在街頭巷尾能見到賣烤地瓜的推車,烤地瓜已成為一種小吃。走在街頭巷尾,在香味的誘惑下,我總情不自禁地要買兩塊烤地瓜,以表達自己對逝去的那段童年時光的美好追憶和對現在富足生活的珍惜。1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呈現(_) 不由自主(_)引誘(_) 小心謹慎(_)2用簡潔的語言依次概括本文的故事情節。挖坑壘窯偷挖地瓜(_)掩埋地瓜扒出地瓜(_)抹黑取樂3閱讀第段,請你找出寫作者記憶中“烤地瓜”味道的句子,用“”畫出來。4用

20、“”畫出下面一段文字中表示人物動作的詞,再說說這些動詞有什么作用。 這時把坑里的灰燼扒出一些,將壘在上面的一小部分土塊抖落到坑底,然后把地瓜一塊一塊地放到土坑里面,再把剩余的土塊全部壓在地瓜上面,用腳把燒紅的土塊踩碎,蓋在地瓜上面。 5請你描寫出你喜歡吃的一道美食,與大家分享。(用上適當的描寫方法)_七、 閱讀練習。走近農村留守兒童材料一:隨著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農村兒童留守農村而無人照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00萬農村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的占86.5%。材料二:調查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很少見面

21、,缺乏溝通。其中,與父母見面半年一次的為53%,一年一次的為44%,兩年一次的為3%,還有一個孩子的父母雙雙外出6年未曾回過家。材料三: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個性心理表現極為異常,有這樣兩種典型“癥狀”: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氣暴躁、沖動易怒。農村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都優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學習和生活習慣都很差且行為出現問題的卻占了近30%,而且在農村的所有“問題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占80%。1以上材料主要調查的是()A城市留守兒童B農村進城務工人數C城市問題兒童D農村留守兒童2下列不是農村留守兒童個性心理表現極為異常的“癥狀”的是(

22、)A性格內向B活潑大方C脾氣暴躁D孤僻、自卑3以上材料表明()(多選)A農村留守兒童不斷增多。B在農村所有“問題兒童”中,農村留守兒童所占比例很大。C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缺乏溝通。D農村留守兒童都得到父母很好的照顧。4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個性心理表現極為異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八、 課外閱讀。滴水穿石的啟示在安徽廣德太極洞內,有一塊狀如臥兔的石頭,石頭正中有一個光滑的小河。這個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來在這塊石頭的上方,有水滴接連不斷地從巖縫( féng fèng)中滴落下來,而且總是滴在一個地方。幾百年過去了,幾千年、幾萬年過去了水滴鍥(qì qiè)

23、而不舍,日雕月琢,終于滴穿了這塊石頭,成為今天太極河內的一大奇觀。( )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它目標專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塊滴穿。如果我們也能像水滴那樣,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從小立志學醫。他翻山越嶺,走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醫,嘗藥草,經過二十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寫成了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沒有受過正規教育,幼年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等。但他(迷戀 迷信 留戀)于電學研究,畢生孜孜不倦,竟擁有白熾燈、留聲機、電影放映機、碳粒電話筒等1093項發明專利權!現代著名書畫家齊白石,在他數( sh shù)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

24、作畫。他的畫室里,掛著他用以自勉的條幅:“不教一日閑過。”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術 技藝 藝術)才達到妒火純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業的人,在前進的道路上,不都是靠著這種“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塊塊“頑石”,最終取得成功的嗎?我們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從高空落下來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極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卻不能把石塊滴穿。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它沒有專一的目標,也不能持之以恒。我們要銘( mín míng)記“滴水穿石”給子我們的啟示: 1劃去括號里不正確的注音或詞語。2在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近義詞:鍥而不舍(_) 反義

25、詞:粗糙(_)3在第二自然段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4短文的第三自然段具體寫了_ 、_ 和_ 的感人事跡,為的是告訴我們_ 。5讀了這篇短文,你得到什么啟示?請寫在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橫線上。九、 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練習。空城計街亭失守以后,諸葛亮一面命關興、張苞領人馬到武功山埋伏作為疑兵,一面派張翼帶兵去修理劍閣,平整回川的道路,又秘密傳令,叫全軍暗暗收拾行裝,準備撤退。諸葛亮調兵遣將,先帶領五千兵馬去西城搬運糧草。忽然飛馬送來消息,說司馬懿帶領大軍十五萬朝西城這邊蜂擁而來。這時諸葛亮身邊無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的五千兵馬,已分了一半去搬運糧草,只剩下二千五百兵馬留在城中,眾文官聽到這個

26、消息,都嚇得臉色發白。諸葛亮上城樓一看,果然塵土沖天,魏兵正分兩路殺來。諸葛亮知道想走也來不及了,于是連忙傳令下去,藏起所有的旗幟,禁止人們隨便出入及大聲說話,卻把四面城門大開,每一個城門,用二十個軍士扮作老百姓,灑掃街道,倘若魏兵來到,不可亂動。諸葛亮自己則披上鶴氅,戴上綸巾,帶領兩個童子坐在城樓上焚香彈琴。司馬懿前軍來到城下,見了如此模樣,都不敢前進,連忙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笑著不肯相信,下令停止行進,在馬上遠遠觀望,果然看見諸葛亮坐在城樓上,滿面笑容,悠閑地彈琴。左面的童子手捧寶劍,右面的童子手拿麈(zh)尾。城門內外有二十多個百姓,低頭灑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了,心中大疑,連忙傳下命令,

27、叫后軍充當前軍,前軍改作后軍,向北面山路退去。司馬昭說:“或許諸葛亮沒兵,故意做出這樣子,父親為什么就要退兵?”司馬懿說:“諸葛亮平生謹慎,從不冒險,如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如果進兵,就中了他的計。”于是,將兩路兵馬全部退去。諸葛亮見魏兵遠去,拍手大笑起來。眾官無不驚奇,便問諸葛亮:“司馬懿是魏國名將,如今帶了十五萬大軍到此,見了丞相,為何退得這樣快?”諸葛亮說:“他料定我平生謹慎,決不冒險,見了如此模樣,便懷疑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要冒險,實在是不得已才決定如此。我們只有二千五百兵馬,如果放棄城池逃走,必不能跑遠,豈不被司馬懿捉住?現在他們一定從山北小路退走,我已讓關興、張苞在那里

28、等候迎敵。”部下聽了,都十分佩服。1文中兩次寫到諸葛亮的“笑”,請你仔細揣摩他當時的心理,分析這兩次“笑”的不同之處。(1)諸葛亮坐在城樓上,滿面笑容。_(2)諸葛亮見魏兵遠去,拍手大笑起來。_2諸葛亮擺空城計的原因是_3簡要概括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_4“空城計”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請你試著至少寫出兩個。_答案1、1遼闊無垠 極目遠眺 2C3A4C B D A2、1天堂里的老師2阿明 堅強、樂觀、有理想 3生命被拋至如此絕境,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頑強地抗拒著,不向命運低頭4B5病房里明亮的燈光和阿明身上頑強、樂觀、堅持的精神3、1春意盎然 生機勃勃 2我們學校的一角就有幾棵芭蕉,它們雖然飽經霜打雨淋、風吹日曬的折磨,卻依舊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像健美的綠衣少女,在校園中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示例:那一棵棵白楊像一個個鋼鐵戰士,駐守在祖國的邊疆。3芭蕉的樣子芭蕉的生命力很強芭蕉出現在文人筆下的形象芭蕉的藥用價值4李清照5作者欣賞芭蕉是因為它不僅有頎長秀美的身姿、素淡可愛的黃花,而且還有昂揚向上、不畏風雨的精神。文章的最后一段自然點題,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歌頌了芭蕉的精神。6示例:梅。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4、1示例:依山傍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