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1頁
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2頁
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3頁
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六年級北師大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必考題型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笑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注釋)酒酣:酒喝得正暢快的時候。詣:到去。曷:同“何”,什么。坐:犯罪。固:本來。避席:離開座位。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么呢?圣人:才德極高的人。熙:同“嬉”,開玩笑。反取

2、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1下面加點字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A.楚王賜晏子酒(賞賜,給予) B.齊人固善盜乎(擅長)C.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只是,僅僅) D.寡人反取病焉(生病,疾病)2用現代漢語中的詞語表示加點字,不正確的一項是()。A.縛者曷為者也?(呢) B.齊人固善盜乎?(嗎)C.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嗎) D.寡人反取病焉。(吧)3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_4楚王想要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地進行反駁后,楚王為什么笑著說“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_5文中有兩處描寫了楚王的笑,“王視晏子笑曰”中的“笑

3、”是楚王_的笑;“王笑曰”中的“笑”是楚王_的笑。6下列表述中,不正確的有()。A.面對楚王發難,晏子用類比推理的方式進行駁斥,使楚王陷入尷尬境地。B.晏子在席間的對話表現出其超人的智慧與膽識。C.從文末楚王的話語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錯認錯。D.晏子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句話,強調了環境對人的成長起著決定作用。2. 閱讀與理解。諱輸棋有自負棋高者,與人角,連負三局。次日,人問之曰:“昨日較棋幾局?”答曰:“三局。”又問:“勝負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贏,第二局他不曾輸,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罷了。”(注釋)諱:忌諱。和:和棋,平局。1聯系上下文,寫出帶點詞語的意思。次日(_

4、)勝負何如(_)2這個故事的題目是諱輸棋,文中哪一句話的內容最能體現題意?請用橫線畫出來。3文中這個“諱輸棋”的人是個怎樣的人呢?請簡要評價。_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陳元方候袁公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注釋)候:拜訪,問候。履行:實踐,做。綏(suí):安,安撫。恣(zì):任憑

5、。孤:古代王侯的自稱。鄴(yè):地名。卿:客氣,親熱的稱呼。法:效法,仿效。周旋動靜:這里指思想和行動。師:學習。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陳元方年十一時。(時間) B.久而益敬。(更加)C.孤往者嘗為鄴令。(曾經) D.周公不師孔子。(效法)2下列是對畫線句子朗讀節奏的劃分,其中正確的一項是()。A.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B.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C.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3下列對故事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元方認為其父為人稱道的原因是施以恩德安撫強者和用仁愛撫

6、慰弱者。B.文末元方回答的言外之意是家父沒有模仿袁公,袁公卻模仿家父。C.“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元方引經據典,既沒有貶低父親,也不失禮貌,回答得恰到好處。D.本文通過元方與袁公的問答,表現了元方小小年紀就機敏過人的特點。4. 課外閱讀。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nìng)信度,無自信也。”1下列加點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先自度其足 何不試之以足。B.寧

7、信度 無自信也。C.鄭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 吾忘持度2解釋“之”字在句中的意思。(1)反歸取之。(_)(2)何不試之以足。(_)(3)至之市而忘操之。(_)(_)3翻譯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寧信度,無自信也。_4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什么道理?_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孫休好射雉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諫:此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注釋)孫休:是吳國君主孫權的兒子,后繼位。雉:野雞。耽:沉溺,貪戀。耿介:正直有節操。1解釋下列語句劃線詞的意思。孫休好射雉_則晨去夕反_此為小物_何足甚耽_2將文中畫橫線

8、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_3孫休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從文中看,孫休是個_的人。6. 運用學過的閱讀方法,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相關練習。學弈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1給加點字選擇正確注音打上“”。弓繳(zhuó jio)   為是其智弗若與(y yú)?2解釋下列詞句的意思。俱學:_ 非然:_ 為是其智弗若與?:_3用“/”給下面句子斷句。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7. 古

9、文閱讀。伯牙鼓琴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鐘子期死_,_,_,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1把原文補充完整。2伯牙鼓琴這篇古文,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成語_的來歷。現在用這個成語來比喻_3根據文中第2、3兩句仿寫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伯牙鼓琴,志在清風,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8.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兩小兒辯日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曰:“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

10、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1列子的本名是_,相傳是戰國時的道家人物。2填寫表格人物觀點常理事實啟示(1)(_)日始出時去人近(2)(_)日初出大如車蓋(5)(_)小兒乙(3)(_)遠者涼(4)(_)9. 閱讀讀書要三到(節選),回答問題。讀書要三到(節選)(宋)朱熹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1選出下列句子

11、中加點字的正確意思。(1)讀書百遍,其義自見。(_)A看見   B聽到   C通“現”,出現(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A急忙   B重要   C嚴重2用“_”畫出文中的一個反問句。3翻譯下面的句子。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_4這則短文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_10.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鐵杵磨成針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注)媼(o):年老的婦人。杵(ch):棒槌。卒業:完成學業。1解釋文中劃線字的

12、意思。 去:_方:_欲:_還:_2給多音字注音、組詞。 磨 _   _     _   _還 _   _     _   _3判斷下面句子的劃線字意思是否相同。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_4翻譯下面的句子。 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_太白感其意,還卒業。_5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

13、的中心,并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  _11. 課外閱讀。曾子殺豬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釋)曾子:曾參,春秋末期魯國人,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 之:到,去。女:通“汝”,你。 顧:回來。彘:豬。 適:往,到。 特:只不過。待:依賴。子:你。 遂:就。1當曾子的妻子阻止曾子殺豬時,曾子是怎么說的?(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_2這則語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_3

14、寫出你積累的與本文表達的教子觀念相同的名人名言。_1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揠苗助長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宋人有閔其苗   閔(_)揠之者    揠(_)予助苗長矣    予(_)2這則寓言給我們什么啟示?_3說說下列句子中“之”的含義:  宋人有聞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_) 

15、;其子趨而往視之   (_)4翻譯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聞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   _(2)苗則槁矣。   _13. 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楓葉父自山中歸,拾紅葉一片,以示其子。子曰:“樹葉皆綠,至秋則黃。何有紅葉?”父曰:“此楓葉也。經霜則紅。”子不信。明日父攜子,至山中,觀紅葉。但見紅葉滿林,鮮艷如染。子大喜。父曰:“事須親見而始信之,凡人皆然,不獨汝也。(注)示:給看。皆:都。何:為什么?攜:帶著。凡:所有。1請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_2兒子隨父親在山

16、中看到的紅葉是什么樣子的?請用“_”畫出來。3與“事須親見而始信之”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知己知彼,百戰不殆。B.集思廣益,多見多聞。C.耳聽為虛,眼見為實。14. 閱讀理解。(一)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煙囪,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注釋:(1)過:拜訪。  (2)突:堗,煙囪。  (3)嘿:同“默”  (4)居無何:過了不久。  (5)上行(hn):上坐。(6)突:煙囪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1)更為曲突,遠徙其薪(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