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杰、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_第1頁
皮亞杰、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_第2頁
皮亞杰、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皮亞杰、英海爾德?兒童心理學?皮亞杰(Jmiddot;piaget,18961980),是瑞士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的創始人。生于瑞士納沙特爾(Neuchatel)。1915年和1918年相繼獲納沙特爾大學學士學位和科學博士學位,1921年獲法國國家科學博士學位。早年對哲學、生物學、心理學和邏輯學具有濃重的興趣,以后長期從事兒童心理學的研究,曾在蘇黎世和巴黎從事過精神病診治和兒童測驗工作。1921年任日內瓦大學盧梭學院研究主任。1929年任日內瓦大學科學思想史教授,對兒童的動作和思維活動進展了大規模的研究。1940年起任日內瓦大學盧梭學院院長兼心理實驗室主任,后任瑞士心理學會主席。1954年任國

2、際心理學會主席。1955年起,任日內瓦發生認識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直至去世。他還是瑞士?心理學雜志?主編及日內瓦?心理學文庫?、巴黎?兒童?和?辯證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探究?等刊物的編委。他曾被哈佛、巴黎、布魯塞爾、劍橋、耶魯、坦普爾等20多所著名大學授予聲譽學位,并獲得埃拉斯穆斯middot;巴爾贊、桑代克等多種科學獎。皮亞杰和同事英海爾德(Bmiddot;Inhelder)、辛克萊、倫堡希等人組成了以他為代表的日內瓦學派。該學派的研究方法為臨床法,即從整體出發,研究兒童。強調研究的自然性質。在觀察中,讓兒童自由談話,表達活動過程,間或配以兒童的動手操作,從兒童的錯誤中研究兒童思維

3、開展的過程。為了防止兒童談話偏離主題,主試可以作必要的提問,并詳細記錄,以便分析和判斷。皮亞杰早年的研究主要以自己的三個孩子為被試,后擴大實驗取樣范圍,采用數理邏輯概念,著重對兒童認識開展做質的分析。他一生最大的奉獻是創立了發生認識論的理論體系,通過兒童心理學,將生物學與認識論和邏輯學相交融,提醒認識增長的機制,使傳統認識論成為一門實證的經歷科學,提出了認知構造的構造理論,強調主體認知構造在認識開展中的重要作用。皮亞杰先后出版專著百余卷,500多篇。其中堪稱發生認識論經典之作的有:30年代前出版的5本兒童心理學著作,即?兒童的語言和思維?、?兒童的判斷和推理?、?兒童的世界概念?、?兒童的物理

4、因果概念?、?兒童的道德判斷?;19361945年出版的?兒童智慧的起源?、?兒童對現實的構造?、?兒童符號的形成?等;40年代反映時空、運動、速度、類、序列、概率、數等概念個體發生實驗研究成果的3卷本?發生認識論導論?,標志發生認識體系的完好形成。40、50年代,出版了一些心理邏輯學的根底論著;60年代,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出版哲學著作:?構造主義?、?生物學與知識?、?哲學的洞察與錯覺?、?辯證法的根本形式?等。他及他的根本理論和實驗研究對教育和臨床心理產生了深遠的廣泛的影響,受到西方心理學界的高度重視。他的同事英海爾德在日內瓦建立了皮亞杰著作檔案館,搜集皮亞杰從1917年開始的專著、論文

5、、報告和其他實驗研究文獻,以崇揚他對兒童心理學和發生認識論等方面的奉獻。?兒童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the ChiJd),1966年用法文出版,1969年由海倫middot;韋耶譯為英文,紐約根底書屋出版。在英文版中,著者這樣說道:在本書里,我們力圖為我們已寫的兒童心理學著作提供一種盡可能簡要而明確的總結。它是皮亞杰兒童心理學研究成果的總結,是他已出版的有關兒童心理學著作的概括。1980年由吳福元譯為中文,商務印書館出版,共124頁。?兒童心理學?一書全為六章。第一、二章闡述了感知運動階段兒童心理開展的程度;第三章闡述了前運算階段兒童心理開展的程度;第四章闡述了詳細運算

6、階段兒童心理開展的程度;第五章闡述了形式運算階段兒童心理開展的程度;第六章是本書的結論,闡述心理的開展階段理論和心理開展的影響因素。雖然,皮亞杰在第六章中說:從根本上講,兒童心理開展顯現為三大連續階段。但是,在前面各章的闡述中,他實際上是將兒童心理開展分為四個階段來加以比較闡述的。在?兒童心理學?中,表達了皮亞杰的以下思想、觀點和理論:一智慧的本質是適應,認識以動作為根底皮亞杰認為,智慧的本質是適應,適應依賴于一定的認識構造,認識構造是以圖式為根底,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機能到達機體與環境的平衡來形成和開展的。圖式是指動作構造(在到達較高程度時,指思維的運算構造),是個體認識事物的根底。圖式最初來自于先天遺傳,如吮乳動作圖式以及抓握動作圖式等。同化是個體將客體納入主體已有的圖式之中的機能,順應是個體改變主體已有的圖式以適應客體的機能。個體在認識過程中,總是先以已有圖式去同化客體,假設獲得成功,就得到認識構造的暫時平衡;假設不成功,便做出順應,改變已有的圖式,然后再去同化客休,直至到達認識構造的平衡。智慧行為就是基于同化和順應兩種機能的作用,從最初的不穩定的平衡過渡到逐漸穩定的平衡。認識構造就是在這種平衡不平衡平衡的過程中得以形成和開展的。二刺激與反響的關系是一種雙向活動的關系皮亞杰認為刺激與反響的關系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