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細胞的對比資料帶圖百_第1頁
各種細胞的對比資料帶圖百_第2頁
各種細胞的對比資料帶圖百_第3頁
各種細胞的對比資料帶圖百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粒細胞:白細胞根據形態差異可分為顆粒和無顆粒兩大類,無顆粒的白細胞有淋巴細胞和單核細胞兩種。顆粒白細胞(粒細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顆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種顆粒白細胞即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絕大部分的粒細胞是中性粒細胞粒細胞細胞質中有特殊染色顆粒,根據顆粒對染料選擇性的不同可分為:嗜中性粒細胞:簡稱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中數量最多的,約占全部白細胞的53%左右,呈圓形,胞質淡紅色,內含有多量的紫紅色微粒(不易看清)。胞核隨細胞成熟的程度而不同,幼稚型的呈桿狀或馬蹄形,成熟的呈分葉狀,三葉的較多見,老齡的有89葉或更多。嗜酸性粒細胞:細胞質內含深紅色大型顆粒,顆粒內含有過氧化物

2、酶和酸性磷酸酶。其細胞核的形狀與嗜中性白細胞相似,通常有23葉,約占白細胞總數的4%。嗜堿性粒細胞:數量很少,約占0.6%,大小與嗜酸性顆粒細胞基本相同。胞質內含有大的藍紫色顆粒,胞核也分葉。淋巴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的一種。由淋巴器官產生,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淋巴器官根據其發生和功能的差異,可分為中樞淋巴器官(又名初級淋巴器官)和周圍淋巴器官(又名次級淋巴器官)兩類。前者包括胸腺、腔上囊或其相當器官(有人認為在哺乳動物是骨髓)。它們無須抗原刺激即可不斷增殖淋巴細胞,成熟后將其轉送至周圍淋巴器官。后者包括脾、淋巴結等。成熟淋巴細胞需依賴抗原刺激而分化增殖,繼而發揮其免疫功能。白細胞

3、:白細胞(WBC),舊稱白血球。血液中的一類細胞。白細胞也通常被稱為免疫細胞。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血細胞中體積比較大、數量比較少。具有細胞核。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細菌、防御疾病。(嗜)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質呈無色或極淺的淡紅色,有許多彌散分布的細小的(0.20.4微米)淺紅或淺紫色的特有顆粒。細胞核呈桿狀或25分葉狀,葉與葉間有細絲相連。中性粒細胞具趨化作用、吞噬作用和殺菌作用。絕大部分的粒細胞屬中性粒細胞。每微升血液中約有4500個中性粒細胞。由于這些細胞的細胞核的形態特殊,又稱為多形核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來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細胞,在骨髓中分化發育后,進入血液或組織。中性粒細

4、胞屬多形核白細胞的一種,由于其數量在粒細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將多形核白細胞指中性粒細胞。核呈深染的彎曲桿狀(馬蹄鐵形)或分葉狀,分葉核一般為25葉,葉間有纖細的縮窄部相連,正常人以23葉者居多。核的葉數與細胞在血流中停留的時間成正變。當機體受細菌嚴重感染時,大量新生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桿狀核與2葉核的細胞增多,稱為核左移;若45葉枝的細胞增多,稱為核右移,表明骨髓的造血功能發生障礙。中性粒細胞的胞質呈淺粉紅色,含有許多細小顆粒,其中淺紫色的為嗜天青顆粒,淺紅色的為特殊顆粒。中性粒細胞具有活躍的變形運動和吞噬功能,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其吞噬對象以細菌為主,也吞噬異物。中性粒細胞在吞噬、處理了大量細菌

5、后,自身也死亡,成為膿細胞。中性粒細胞從骨髓進入血液,約停留68小時,然后離開,在結締組織中存活23天。單核細胞:單核細胞是體積最大的白細胞。其細胞核常偏位,呈多形性,如卵圓形、腎形、馬蹄形、不規則形等,常有折疊感;染色質呈疏松網狀,著色較淺。胞質較多,嗜堿性,但因含大量細小的嗜天青顆粒而染成灰藍色。單核細胞來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并在骨髓中發育。當它們從骨髓進入血液時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細胞。與其他血細胞比較,單核細胞內含有更多的非特異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強的吞噬作用。單核細胞在血液中停留2-3天后遷移到周圍組織中,細胞體積繼續增大,直徑可達50-80m,細胞內所含的溶酶體顆粒和線粒體的數目也增

6、多,成為成熟的細胞。固定在組織中的單核細胞稱為組織巨噬細胞,它們經常大量存在于淋巴結、肺泡壁、骨髓、肝和脾等器官。激活了的單核細胞和組織巨噬細胞能生成并釋放多種細胞毒、干擾素和白細胞介素,參與機體防衛機制,還產生一些能促進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生長的因子。在炎癥周圍單核細胞能進行細胞分裂,并包圍異物。特異性免疫功能淋巴細胞也稱免疫細胞,在機體特異性免疫過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謂特異性免疫,就是淋巴細胞針對某一種特異性抗原,產生與之相對應的抗體或進行局部性細胞反應,以殺滅特異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細胞按其發生和功能的差異,分為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兩類。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的吞噬作用很強,嗜酸性粒細胞雖然

7、游走性很強,但吞噬能力較弱。單核細胞可以通過毛細血管的內皮間隙,從血管內滲出,在組織間隙中游走。它們吞噬侵入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病原體和一些壞死的組織碎片。一般認為,單核細胞能向異物處聚集,并將其吞噬,這是因為單核細胞有趨化性。由于細菌體或死亡的細胞所產生的化學刺激,誘發單核細胞向該處移動。組織發炎時產生一種活性多肽,也是單核細胞游動的誘發物質之一。中性粒細胞內的顆粒為溶酶體,內含多種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攝取的病原體或其他異物。一般一個白細胞處理525個細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細胞集團和細菌分解產物構成膿液。單核細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內僅生活34天,即進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組織轉變為巨噬

8、細胞。變為巨噬細胞后,體積加大,溶酶體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強。但其吞噬對象主要為進入細胞內的致病物,如病毒、瘧原蟲和細菌等。巨噬細胞還參與激活淋巴細胞的特異免疫功能。此外,它還具有識別和殺傷腫瘤細胞,清除衰老與損傷細胞的作用。巨噬細胞: 巨噬細胞屬免疫細胞,巨噬細胞是一種位于組織內的白血球,源自單核細胞,而單核細胞又來源于骨髓中的前體細胞。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皆為吞噬細胞。吞噬細胞: 人類的吞噬細胞有大、小兩種。小吞噬細胞是外周血中的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是血中的單核細胞和多種器官、組織中的巨噬細胞,兩者構成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嗜酸性粒細胞: 嗜酸性粒細胞描述:細胞呈圓形,直徑13-15m。胞

9、質內充滿粗大、整齊、均勻、緊密排列的磚紅色或鮮紅色嗜酸性顆粒,折光性強。細胞核的形狀與嗜中性白細胞相似,通常有23葉,呈眼鏡狀,深紫色。嗜酸性粒細胞容易破碎,顆粒可分散于細胞周圍。嗜堿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的突出特點是胞質內含粗大、大小分布不均、染成藍紫色的嗜堿性顆粒。嗜堿性粒細胞顆粒內含有組織胺、肝素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等。嗜堿性細胞在結締組織和粘膜上皮內時,稱肥大細胞,其結構和功能與嗜堿性細胞相似。顆粒可覆蓋在細胞核上,因之細胞核雖亦呈分葉狀,但常不清楚。嗜堿性顆粒的特點與肥大細胞的顆粒相似,但兩種細胞的關系尚待研究。圖為比較嗜堿性粒細胞(B)與中性粒細胞(N)和嗜酸性粒細胞(E)顆粒的區別

10、。實質細胞&間質細胞: 實質細胞可以說是一個器官內,承擔該器官功能的細胞,間質細胞是這個器官內存在的那些輔助實質細胞完成器官功能的細胞。比如腦內的神經元細胞就是實質細胞,神經膠質細胞起支持營養神經細胞的作用,算是一種間質細胞,再如肝臟細胞是實質細胞,肝小葉間的纖維細胞就是間質細胞,起支持作用。基質細胞: 源自血液器官(如骨髓或胎肝)的一種非血細胞,可支持血細胞在體外的生長,形成骨髓基質的基質細胞也可來自間充質干細胞。基質細胞是器官中結締組織細胞,起到為器官中實質細胞提供支持和營養的作用,成纖維細胞、炎癥細胞、免疫細胞以及周皮細胞都是常見的基質細胞類型。血細胞&紅細胞:血細胞又稱

11、“血球”,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細胞,能隨血液的流動遍及全身。以哺乳動物來說,血球細胞主要含下列三個部分:紅細胞(紅血球,RBC):主要的功能是運送氧。 白細胞(白血球,WBC):主要扮演了免疫的角色。當病菌侵入人體時,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后吞噬。 血小板:止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血細胞約占血液容積的45%,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血細胞和血小板有一定的形態結構,并有相對穩定的數量。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血細胞,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運送氧氣的最主要的媒介,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是無核的,這意味著它們失

12、去了DNA。紅細胞也沒有線粒體,它們通過葡萄糖合成能量。運輸氧氣,也運輸一部分二氧化碳。運輸二氧化碳時呈暗紫色,運輸氧氣時呈鮮紅色。紅細胞有一定的彈性和可塑性,細胞通過毛細血管時可改變形狀。紅細胞正常形態的保持需ATP供給能量,由于紅細胞缺乏線粒體,ATP由無氧酵解產生;一但缺乏ATP供能,則導致細胞膜結構改變,細胞的形態也隨之由圓盤狀變為棘球狀。這種形態改變一般是可逆的。可隨著ATP的供能狀態的改善而恢復。紅細胞胞質內充滿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含鐵的蛋白質,約占紅細胞重量的33%。一過性: “一過性”是指某一臨床癥狀或體征在短時間內一次或數次出現,往往有明顯的誘因,如發生在進食某種食物、服用某種藥物、接受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