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史讀后感_第1頁
中國古代文化史讀后感_第2頁
中國古代文化史讀后感_第3頁
中國古代文化史讀后感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中國古代文化史讀后感“如今,我們看到那文化的燈塔正在建起,也看到它陷 于流沙之中;我們看到中國文化有著勃勃生機,也有著失范 之虞。在新聞紙上,我們劃下這燈塔增高的標尺線。我們記錄 在每一年的文化各領域中點選由來的原創作品,向她們致 敬,以供人們來年參照,以及超越。中國文化的未來意味著 平庸的廣度,還是光榮的深度 ?不是我們的時代在問歷史, 而是歷史在問我們的時代。”寫在首度南方周末文化原創榜上的文字上、中、下三大本的中國古代文化史可謂是一部浩 浩蕩蕩的皇皇大作。和許多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書籍一樣, 該書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含義講起,以華夏為切入點, 帶領我們俯察中國古代文化之大,品類之

2、盛。訴述上雖平淡 如水,甚乏生動引人之處,但對于中國古代文化涵蓋面之廣, 卻無人能及。兩位作者在有生之年能完成這樣的巨著,實屬 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保存和研究做由了巨大的貢獻。倘若如張 蔭權一樣,空有一腔才華卻無完整著述立身, 實在可惜可嘆沒有任何一本著作能夠完全展示中國古代文化的方方 面面,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中國古代文化史以時間為線,著重摘選曲了中國古代文化最重要的點、面,加以濃墨 重彩的敘說。對于有爭議的問題,采用了現實的微觀視角, 基本上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則,客觀性得到了由始至終的體 現。從中華文化的起源到中國古代的地理、建筑、文化、農 業、貨幣制度、度量衡制度等等,中國古代文化史從文化思想

3、到制度禮法,對中國古代文化進行了全景式的掃描, 該書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普及中國古代文化最淺顯易懂的教 科書。特別是對中國古代交通工具和兵器的介紹,更是在其 他古代文化書籍上少見的內容。通過該書,讀者對于中國古 代文化的認識雖然做不到深入,但基本可以達到全面。僅憑 這一點,該書的就已經成就斐然了。手捧沉甸甸的中國古代文化史,心中的沉重卻無法用重量來計算。因為書中的絕大多數內容在今天的中國已然 成為了文化化石,它們除了成為鉛字之外,已無任何的實際 價值,這一點雖為歷史進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大勢所趨,但 也著實可悲。事隔兩個月,當我舉筆寫下這篇讀后感的時候, 我才發現,中國瑰麗的古代文化,只是偶然的閃進

4、我的視線 里,跟著又消失了。只是略有一個身影留在我的記憶里。就 那么一瞬間,我看見她在鐵銹般的殘骸中仍留有俊美的痕 跡。面對著殘缺的書皮,泛黃僵硬的書頁,我捫心自問,如 果沒有外部壓力的作用,我會否主動接近關于中國傳統文化 的著述,答案是否定的。面對璀璨絢麗的古文化遺產,我早就沒有了夜郎自大的傲慢情緒,反倒是感到兩道可怕的寒氣 在胸中交錯,像兩把利劍互撞,像骷髏底下交叉的骨頭 原本埋藏于心底的悲哀和自責,霎時間籠罩了我整個身體, 腦海里一片死寂,讓人窒息。看看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好像到了人人哀其不興的地 步。然而,近幾年發生的另一種現象卻好像與之不符,那就 是中國傳統文化在國外的走紅。據報道,

5、2004年紐約市政府把中國農歷新年納入法定公 共假日。2005年1月24日至28日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披 上了象征吉祥與喜慶的“中國紅”,以慶祝中國農歷新年的 到來。而在此之前,埃菲爾鐵塔從未因為一個外國的節日而 改變燈光的顏色。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發表電視講話,向中國 人民祝賀農歷新年快樂。美國總統布什攜夫人勞拉向華人致 以最美好的節日祝愿。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 尼西亞等各國政要先后向華僑表達了新春的祝福。菲律賓總 統阿羅約更是穿上大紅旗袍,宣布中國的春節為全國的“工 作假日"。那么,我們究竟應該以何種標準來評價中國傳統 文化的現狀呢?有一種判斷方法目前被學術界普遍推崇,那

6、就是評判一 種文化還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還活在莫個民族或社團 的現實生活中。具體的標志就是要看:(1)這個文化是否還有嚴格意義上的傳人;(2)她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會結構 是否還存在;(3)她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否還能影響人們在生 活中做生的重大選擇 ;(4)她的獨特語言是否還活在人們表 達關鍵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話語和藝術形式之中。更具體地 說,如果以上講的四個標志中的一個所指示的現象基本消 失,那這個文化就由了較大的問題,有兩個或三個標志現象 不明顯,這個文化就已陷入危機,如果四個標志現象都不可 見了,這個文化就已經壽終正寢。很明顯,中國傳統文化, 比如具有悠久歷史和深遠影響的儒家文化鮮有繼承

7、人了。由 于計劃生育的成功開展,中國社會也進入了家庭規模的轉型 期,以往的大家庭的集體居住已經越來越少了。中國傳統文 化所蘊育的思想非但不能影響人們的選擇,反而諸如同性 戀、未婚同居、姐弟戀、老夫少妻等“社會時尚”是對傳統 文化思想的極大挑釁和公然違抗。雖然語文課的存在,使得 古詩詞的學習依然在繼續,但是卻早已淪為了應試教育的犧 牲品,傳統語言目前只能以“成語”、“引語” 一類的破碎 形式殘存于人們的話語之中,以“戲說”的方式閃現在歷史 小說之中。中國傳統文化面臨的嚴峻形式可見一斑。2005 年5月從我們的友好鄰邦一一韓國傳來了一個令全 體國人震驚的消息:韓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 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如果韓國申報成功,真不知道我 們該有多么尷尬!端午節被他國“申遺”也許不是一件壞 事,因為比流失更可怕的是無知。中國人對傳統文化的無知與無視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深刻命題,端午節之爭凸顯了中 國傳統文化的奄奄一息。放眼全球,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