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本體、觀者參與和存在擴充——伽達默爾現代解釋學的藝術真理_第1頁
游戲本體、觀者參與和存在擴充——伽達默爾現代解釋學的藝術真理_第2頁
游戲本體、觀者參與和存在擴充——伽達默爾現代解釋學的藝術真理_第3頁
游戲本體、觀者參與和存在擴充——伽達默爾現代解釋學的藝術真理_第4頁
游戲本體、觀者參與和存在擴充——伽達默爾現代解釋學的藝術真理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游戲本體、觀者參與和存在擴充伽達默爾現代解釋學的藝術真理觀 08-08-12 15:33:00 作者:劉悅笛編輯:Studa_hasgo122【內容提要】伽達默爾的藝術真理觀,在海德格爾的“此在”真理論上,作出了現代解釋學的補充和創建。他通過對“共時性”的體驗美學的批判,而導向“同時性”的審美理解活動,從而拓展真理到藝術領域。進而,提出游戲本體及“意義的連續性”、觀者參與及“對意義的期待”、繪畫表現及“對存在的擴充”的命題,在本體、接受和存在三個維度,積極建構了解釋學的藝術真理觀。然而,他的解釋學美學仍未能根本解決兩大悖論,即藝術自律和他律的悖論、非確定論和本質論的悖論?!娟P鍵詞】 藝術真理

2、共時性 同時性 游戲本體 觀者參與 存在擴充 伽達默爾的現代解釋學有兩條線索“截然不同于舊解釋學和傳統美學”就是“真理”和“時間”。1 在海德格爾“此在”真理論上,伽達默爾給予了藝術真理觀以現代解釋學的補充和創建。(一)藝術真理觀的歷史溯源:從柏拉圖到海德格爾。當古希臘哲學從原始宗教的遮蔽中日漸彰顯之時,包孕在歷史整體內的藝術仍承襲著真與美、藝與技的渾然同一。自柏拉圖伊始,真理被超拔為超感性的理式,藝術因與原型的隔離而遭致貶抑。這藝與真的隔閡,隨著鮑姆加通邏輯與審美之真的分殊,在康德批判哲學的界定中得以最終確立。界定即否定,康德斷然阻絕了審美活動與邏輯思維、實踐欲念的本然聯系,美的藝術由此被徹

3、底拒斥于真理界域之外。與這種隔閡論平行,亞里斯多德奠基的藝與真統一論,中經法國古典主義和德國浪漫主義的發展,在謝林的藝真絕對同一觀那里達及頂峰,并在黑格爾那里獲得保守的發展。海德格爾既立足于古希臘藝與真渾整狀態觀,又站在“藝術真理”隔閡論和統一論的歷史交匯點上。他首倡“此在”真理并將之自行置入藝術,實現了藝術真理觀的根本轉向。黑格爾的藝術終結處,正是海德格爾藝術沉思的起點。藝與真的親合性雖為后者所繼承,但認識與對象相符合的真理論卻被他所拋棄。同時,海德格爾建構的基本存在論的本體論,力圖將康德由傳統存在論的“知識論轉向”重新顛倒過來,使源自康德的主觀美學徹底喪失了存在的根基。進而,他又發現尼采的

4、獨特意義權利意志是“柏拉圖主義的反轉” 2它將可感知的、生命的和變異的世界上升到存在者之列,而把那些超感性的真理觀翻踏于地,從而昭示出一種全新真理觀的萌芽。因而,海德格爾追溯古希臘詞Aletheia“顯隱”同體發生之“去蔽”原意,并發見藝術的“世界大地”或“澄明遮蔽”的原始爭執與真理具有同構性。而最終認定,藝術就是“存在者在其存在中的開啟,亦即真理之發生(Geschehnis)”。3 海德格爾這種存在真理論、反傳統真理局限、藝術與真理同構論深刻影響了伽達默爾的藝術真理觀。伽達默爾首先洞見出康德時代以降藝術與真理割裂的原由,他稱之為“美的外觀”與“實踐真理”的對峙。這種對真理本然參與藝術活動的忽

5、視,是由于“自然科學認識模式的主宰”導致的對其它“認識可能性的非議”。4因而,就只能在的認知概念和科學真實下,去測定認識的真理性,從而挾迫著審美特性僅局限在審美外觀之內。具體到美學自身,席勒的美學轉折將趣味先驗論化為絕對命令,康德則賦予了這種趣味判斷以普遍有效性的要求。這種思想轉向的合法化,把道德自律的“方法前提”最終內化為趣味“內容前提”,5自律化的藝術因此與真理絕緣。而在伽達默爾看來,藝術本身就存在著真理性的要求,它既不同于科學的甚至是感性的認識,也不同于道德上的理性認識,乃至有異于一切概念認識,藝術也是“一種傳導真理的認識”。6伽達默爾就是要在更廣闊的“精神科學”領域來透視藝術,使藝術突

6、破僅囿于審美經驗的藩籬,使真理打破僅限在科學理性的巢臼,從而讓雙方得以開放性地相互延展。(二)真理向藝術領域的拓展:從體驗“共時性”到理解“同時性”。對康德所導致的主體性美學批判,是伽達默爾解釋學的出發點??档聦ⅰ疤觳拧备拍钆c趣味立于同一基礎,其后繼者則把它發展為更廣泛的生命“體驗”概念。而這類體驗論美學,就是建基在康德的美同真、善隔絕基礎上,這正是所謂“審美區分”的結果。“審美區別”就是“對審美意向事物和一切非審美特性的分辨?!? 它要求審美經驗僅僅專注于真正的作品本身(即抽象出的“審美質量”本身),同時撇開作品賴以生存的“理解條件”,抽離掉作品本然內含著的目的、功能、內容意義等非審美要素。

7、康德化的體驗美學就要求著這種區分的實現,反之,審美區分恰恰定義了“共時性”(Simultaneitat)的審美意識自身。在審美意識中,“共時性”將一切使作品有效的歷史性維度都過濾掉,從而把遺留因素提升到“同時存在”(Zugleichsein)的層面。8這也就是將抽象出的審美質量壓扁為平面化的并存,摒棄使作品獲得意義的一切宗教或世俗的功能,并相應地略去審美體驗中對象的差異。這樣,藝術作品就被孤立出原本的生命關聯和文化語境,審美意識也濾析掉了歷史性條件,而保留且并置著空間化的審美質量。伽達默爾的藝術真理觀,正是通過批判這種“共時性”體驗美學而導出的,其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首先,他拓展出審美意識

8、的抽象僅囿于創作的局限,指出審美觀照也是一種“抽象”。而且,這種抽象具有理解的前結構,觀照正是由其“預先假定”所引導的“表達性閱讀”,它“始終是一種視為的解釋”。9進而,伽達默爾認定審美觀照中“意義性對閱讀外觀”占居“主導性”地位。10這種對藝術的“意義性表現”的觸及,表明審美觀照有著意義解釋的根本內涵,而并非象體驗“共時性”那樣對意義無情析離。最終,觀照要歸結在藝術“理解”活動,而該理解內在具有不確定性,“對意義性事物的關聯的不確定性就成了理解。”11伽達默爾發見,由于時空變遷,理解不可避免地具有游移性和隨機性,傳統解釋學對作者原意的固守因而被消解,歷史性也必然要求廢除體驗所導致的“絕對準確

9、性”。由此導出,藝術真理的本質規定,一方面既不在于把作品抽拔出現實根基的審美孤立主義文本要與各種文化語境內的眾多理解相遇合、與各式歷史情境里的多元接受相融合,方能得以實現。另一方面,藝術真理又不在于審美經驗抽象的主觀心理主義因為對藝術的理解不是“共時性”審美意識的并置,而立足于現在、并與過去和未來作著“同時性”的積極對話。實際上,藝術真理就在于這主客相互消融著的理解活動中,“藝術的萬神廟并不是一個向純粹審美意識呈現出來的永恒的現在而是某個歷史地累積和會聚著的精神活動”,12這正是理解“同時性”的本質規定或“節日”的時間結構。所謂“同時性”(Gleichzeitigkeit)就是“某個向我們表現

10、出來的在起源上又是如此遙遠的獨特事物,在其表現中贏得了完滿的現在性?!?3顯然,同時性與“共時性”的時間平面化相反,它是在“完滿的現在性”中吸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歷時三維。一方面,作為藝術本體時間的節日,要在不斷的“演變和復現”中獲得其存在,這是因為現在總是由過去而來才流向未來。另一方面,節日又要在“不斷自我更新”中創造其形式,這是由于過去又是現在內的過去,并指向著嶄新的未來。所以,在“現在、回憶和展望的時間經驗中”,人們不僅認識到節日的時間經驗其實就是“慶祝的進行”,14而且在節日貫通當時全部時間的里,“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始終作著“一場活躍的對話”。15而藝術真理就獲得于這完滿的同時在藝

11、術上的特殊“逗留”,歷時的時間三維并非相互脫節,而是共鑄出一種“屬己的時間”,使每個藝術瞬間都獲得存在意義的充實和實現。所以,在藝術本體里,“現在所存在的”也就是“藝術游戲中表現出的以及永久地屬真實的”,16理解“同時性”在根本上是與持久真實或存在真理連通著。最終,通過同時性的理解活動,藝術所建立的原初世界與變化著的理解世界得以相互交融,正是解釋學的宇宙消融著它們的罅隙。(三)伽達默爾對藝術真理觀的發展伽達默爾以歷史開放性的途徑、從歷史接受的變動角度,推導出同時性的藝術理解活動,倡導審美融入文化的“審美無區別”,從而將真理拓展到藝術領域。進而,又在本體、接受和存在三個維度,對藝術真理觀作出了現代解釋學的發展。(1)本體之真:游戲本體及“意義的連續性”。透過解釋學的視角,伽達默爾將藝術真理導向“文本自身”的雙向理解活動:主體在理解文本的同時,還可以“理解自身”,而且是“在他者中理解自身”。17而這“他者”,就是伽達默爾的“游戲”,也就是海德格爾的“藝術”。海德格爾首先發見“藝術作品藝術家”相互規定的循環鏈條,但他只視它們為導向本源性“藝術”的通道。而伽達默爾直接由“游戲”入手這循環鎖鏈:一方面,藝術家成其自身是因為他投入到游戲當中;另一方面,藝術作品也就是游戲向創造物的轉化形式。這“游戲”既獨立于主體的意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