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菜栽培41_第1頁
設施蔬菜栽培41_第2頁
設施蔬菜栽培41_第3頁
設施蔬菜栽培41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寧夏防沙治沙職業技術學院理論教學教案 NO:41課程名稱設施蔬菜栽培授課時數2學時班 級時 間節 次周 次教學內容第八章 豆類蔬菜生產技術 第一節 豇豆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內容目標要求】(一)知識訓練點1、掌握豇豆的植物學性狀。2、掌握豇豆的主要品種。(二)技能目標1、掌握豇豆的栽培管理技術。2、掌握豇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留種。【主要能力點與知識點應達到的目標水平】教學內容題 目職業崗位知識點、能力點與基本職業素質點目 標 水 平識記理解熟練操作應用分析豇豆植物學特性、知識點:豇豆的植物學性狀、主要品種職業素質點:豇豆的栽培管理技術,為工作提供基本職業素質。豇豆的栽培技術要點能力點:豇豆的栽培管

2、理技術職業素質點:理論指導素質、綜合運用能力。【重點與難點】1、掌握豇豆的植物學性狀。2、掌握豇豆的栽培管理技術。3、掌握豇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留種。【教學策略】1、采用引導教學方法,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并解決問題,隨后進行專題片的放映,結束后教師總結并板書,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認識。2、應用專題片講解有關生產實踐的信息,使學生從理論的認識和生活中的感性認識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記憶。【教學過程組織】導入新課:在前面的課程中,我們以總論的形式對蔬菜栽培做了講解,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對具體的不同蔬菜栽培品種的栽培做詳細的介紹。問題一:我們平時的飯桌上,最常見的豆類蔬菜有哪些?學生會回答:豇

3、豆、梅豆等,由此引出豆類蔬菜,從而進行新課。教學內容:第一節 豇豆一、 豇豆特性豇豆又叫豆角、帶豆,原產亞洲東南部,我國自古就有栽培,尤以南方普遍種植。嫩莢可炒食、涼拌、泡食或腌漬曬干,種子可代糧和做餡料,營養豐富,味鮮美,供應期長,為解決8-9月夏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長期以來,因品種退化變劣,病害嚴重,致使產量及品質下降,被認為是低產作物,個別地區甚至無法種植。 近年來,廣大科技人員和菜農對原有農家品種進行了提純復壯,選出了一批新品種,對促進豇豆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如四川成都的紅嘴燕,陜西的羅裙帶,華南農學院的銀燕等,尤其是1980年以來,浙江省農科院園藝所蔡俊德等人育成“之豇28-2”新

4、品種。具有早熟、高產、品質佳,高抗蚜蟲、花葉病毒病,適應性廣等特點,并依品種特性研究提出配套的栽培技術,經全國26個省市推廣,平均畝產1969.5公斤,增產33.6%,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僅三四年即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一次品種更新,取代原優良品種紅嘴燕,成為主栽品種,1987年榮獲國家發明二等獎,使我國豇豆栽培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植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征豇豆屬豆科一年生植物。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種。南方栽培以蔓性為主,矮性次之。葉為三出復葉,自葉腋抽生20-25厘米長的花梗,先端著生2-4對花,淡紫色或黃色,一般只結兩莢,莢果細長,因品種而異,長約30-70厘米,色澤有深綠、淡綠

5、、紅紫或赤斑等。每莢含種子16-22粒,腎臟形,有紅、黑、紅褐、紅白和黑白雙色籽等,根系發達,根上生有粉紅色根瘤。 2.生長習性豇豆要求高溫,耐熱性強,生長適溫為20-25,在夏季35以上高溫仍能正常結莢,也不落花,但不耐霜凍,在10以下較長時間低溫,生長受抑制。豇豆屬于短日照作物,但作為蔬菜栽培的長豇豆多屬于中光性,對日照要求不甚嚴格,如紅嘴燕、之豇28-2等品種,南方春、夏、秋季均可栽培。豇豆對土壤適應性廣,只要排水良好,土質疏松的田塊均可栽植,豆莢柔嫩,結莢期要求肥水充足。(二)品種豇豆按其莢果的長短分為三類,即長豇豆、普通豇豆和飯豇豆;按食用部位分食莢(軟莢)和食豆粒(硬莢)二類;作為

6、蔬菜栽培的分為長豇豆和矮豇豆。二、豇豆栽培技術要點 (一)育苗 豇豆易出芽,不需浸種催芽,育苗的苗床底土宜緊實,以鋪6cm厚壤土最好,以防止主根深入土內,多發須根,移苗時根群損傷大。所以當苗有一對真葉時即可帶士移栽,不宜大苗移植。有條件的可用營養缽或穴盤育苗,每缽兩苗或三苗。 (二)定植 斷霜后定植,苗齡20-25天,定植田要多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30005000kg,過磷酸鈣25-30kg,草木灰50-100kg或硫酸鉀10-20kg,定植密度行距66cm,穴距10-20cm,每畝30003500穴,每穴雙株或三株(育苗時即可采用兩、三株的育苗方式,方便以后定植)。定植后澆緩苗水,深中耕蹲苗

7、5-8天,促進根系發達。 (三)直播 斷霜后露地播種,蔓生性品種密度為行距66-70cm,株距20-25cm,每穴4-5粒,留苗2-3株,矮生品種行距50-60cm,株距25-30cm。播后用腳踏實使土和種子充分接觸,吸足水分以利出芽,有70%芽頂土時,輕澆水1次,保證出齊苗。澆水后及時深中耕保墑、增溫蹲苗,促使根系生長。 田間管理1.查苗補苗 當第一對初生葉出現時,就應到田間逐畦查苗補苗。補栽的苗最好用紙缽于溫室大棚內提早3-4天播種育好苗。若育苗移栽。則應在緩苗后進行補苗。 2.中耕松土 直播時苗出齊或定植緩苗后每隔7-10天進行一次中耕,松土保墑,蹲苗促根,伸蔓后停止中耕。 3.澆水追肥

8、 豇豆前期不宜多施肥,以防止肥水過多而引起徒長。一般在活棵后澆一次糞水。現蕾開花和始收后則要加強肥水供應,一般追肥2-3次,每次每畝施人畜糞尿750-1000千克。如因多雨不能澆糞時,可在行距中間穴施尿素5-10千克。秋季栽培的則一促到底。 4.插架引蔓、整枝打杈 植株吐藤時,就要插架。用人字形架。架高2-2.5米,距植株基部10-15厘米,每穴插一根,深15-20厘米,每兩架相交,從中上部4/5的交叉處放上橫先竿并扎緊。豇豆引蔓上架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不要在露水未干或雨進行,避免蔓葉折斷。引蔓要按反時針方向進行。 豇豆整枝方法: (1)基部抹芽,主蔓經一花序以下各節位的側芽一律抹掉,促

9、進開花。 (2)主蔓中上部各葉腋中花芽旁混生葉芽時,應及時葉芽抽生側枝打去。 (3)打頂類,當主蔓長2米以上時打頂,以便控制生長,促副花芽的形成,同時也利于采收。 (四)肥水管理豇豆忌連作,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幼苗期需肥量少,要控制肥水,尤其注意氮肥的施用,以免莖葉徒長,分枝增加,開花結莢節位升高,花序數減少,形成中下部空蔓不給莢。盛花結莢期需肥水多,必須重施結莢肥,促使開花結莢增多,并防止早衰,提高產量。以春豇豆為例:齊苗及抽蔓期追施10-20%人糞水1-2次;當植株進入初花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并進,結果數增多,每畝重施人糞1500-2000公斤,促使多開花結莢;采收期間,每隔4-5天

10、施入糞水一次,共3-4次。豇豆耐旱,南方春季雨水較多,一般不必灌水,而夏秋期高溫干旱,應結合施肥灌水,以減少落花落莢,并防止蔓葉生長早衰,借以延長結果,提高產量。 (五)病蟲害防治蚜蟲主要在苗期危害,并能傳布豇豆花葉病毒病,用40%樂果每7-10天噴一次。豆野螟一般于7-8月間(夏秋豇豆)大量發生,危害豆莢。花期用敵敵畏800倍每6-10天噴一次,南方夏秋季雨水多時,常會引起豇豆煤霉病危害。發生初期,可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噴2-3次即可防治,而豇豆銹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65%代森鋅500倍液。每隔7-10天噴一次,共2-3次。 (六)采

11、收與留種長豇豆播種后,約經60天(春播)或40天(夏播)開始采收嫩莢,而開花后約經7-12天,莢充分長成,組織柔嫩,種子剛剛顯露時應及時采收,質柔嫩。產量高。豇豆每花序有兩對以上花芽,通常只結一對豆莢。如肥水充足,及時采收和不傷花序上其他花蕾時,可使一部分花序多開花結莢,這樣可以提高結莢率,增加產量,采摘初期每隔4-5天采一次,盛果期每隔1-2天采一次,采收期共約30-40天。矮性種畝產600-800公斤,蔓性種1250-1500公斤。 豇豆留種可分夏播和秋播兩種,留種株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無病、結莢節位低、結莢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對種莢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齊,以選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莢做種,及時去

12、除上部豆莢,使籽粒飽滿。當果莢種壁充分松軟,表皮萎黃時即可采收,掛于室內陰干后脫粒,曬干后乘熱將種子裝入缸內,密封貯藏或在缸內滴入數滴敵敵畏和放置數粒璋瑙丸密封貯藏,防止豆蟓危害。如少量種子,亦可將豆莢掛于室內通風干燥處,不必脫粒,至翌年播種前取出后脫粒即可,種子生活力一般為1-2年。學生學習情況檢測1、教師總結,并對相關內容提出問題,隨機抽學生回答。2、教師主動與學生溝通,初步建立關系,了解學生的學習結果與需求。【教師參考資料及來源】蔬菜生產技術 高等教育出版社 蔬菜栽培網 山東農業廳網站【作業及思考】無課后分析:系主任審核簽名累計學時番茄保花保果技術番茄以成熟的多汁漿果為產品,防止落花落果

13、即保花保果是冬春在栽培和越夏栽培的重要技術環節。-般生產上平均落花率約為15-30,有時高達40-50,落花落果大部分出現在第一花序,因而對前期產量和經濟效益影響較大。(一)番茄落花落果原因番茄除因發生各種病害蟲害造成落果外,一般落果現象較少,而落花現象比較普遍。試驗證明:番茄落花主要與植物體內的生長刺激素含量有關,如果環境條件及營養條件適宜,番茄花的發育及授粉受精正常時,果實生長發育也正常,這時體內生長素的形成量不斷增加并維持較高水平,一般不產生落花現象。如果環境條件及營養條件不適宜,受粉受精不正常,花和果實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這時體內生激素水平則較低,易產生落花現象。從外部形態上看,番

14、茄落花的部位是在葉柄中部的離層處,離層是由具有10一12層的離層組織細胞所構成,這些離層細胞組織不論番茄花是否脫落,都會自然形成。但當離層產生能溶解細胞問中膠層的酶時,則花果從此脫落,使用生長素能阻止這種酶的活動,因此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并促進果實生長發育。引起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不良的生態條件、不良的栽培技術、機械損傷等。其中不良生態條件的影響最為顯著。在不良生態條件下,采用人工輔助授粉和生長素(番茄靈等)處理,保花保果率也顯著提高。番茄不同栽培形式及栽培季節其落花落果原因不盡相同,冬春茬番茄栽培中低溫(13以下)和氣溫驟變是引起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越夏番茄栽培高溫(30)以上和干

15、燥(或降雨)是引起番茄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不論哪種栽培形式,栽培技術不當,如栽培密度過大,整枝打杈不及時,引起植株徒長,管理粗放等都會引起落花落果。(二)番茄保花保果技術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很多,因此生產上的保花保果技術不能依靠或強調某一方面,要綜合配套進行。1番茄座果激素的使用(1)生產上常用的幾種座果激素對番茄具有保花保果作用的生長素類物質,這里統稱為座果激素。座果激素己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目前應用較多的有:番茄靈(又叫防落素,化學名稱為對氯苯氧乙酸,PCPA);2,4-D(也叫2,4滴,化學名稱為2一4二氯苯氧乙酸):2M-4X(2甲基-4氯苯氧乙酸),BNoA(B-萘氧乙酸),及其由此產生

16、的一些復合座果激素等。其中前兩種座果激素應用最為普遍。(2)座果激素的使用方法番茄座果激素的使用通常采用涂抹法、蘸花法和噴霧法。不同激素種類使用方法不同。涂抹法:應用2,4-D時常采用此種方法。2,4-D使用濃度為10-20ppm,高溫季節取濃度低限,低溫季節取濃度高限。首先根據2,4-D的類型及其說明書將藥液配制好,并加入少量紅或藍色染料做標記,然后用毛筆蘸取少許藥液涂抹花柄的離層處或柱頭上。這種方法需一朵一朵的涂抹,比較費工。2,4-D處理的花穗果實之間生長不整齊,或成熟期相差較大。使用2,4-D時,應防止藥液噴到植株幼葉和生長點上,否則將產生藥害。蘸花法:將配好的番茄靈倒入小碗中,然后將

17、開有3-4朵花的整個花穗在激素溶液中浸沾一下即可。這種方法防落花落果效果較好,同一果穗各果實生長整齊,成熟期比較早,并且省工、省力。噴霧法:當番茄每穗花有3-4朵開放時,用裝有藥液的小噴霧器或噴槍噴酒花穗,使霧滴布滿花朵又不下滴。此法激素使用濃度及效果與蘸花法相同,但用藥量較大。(3)座果激素使用注意事項配制藥液時不要用金屬容器。溶液最好是當天用當天配,剩下的藥液要在陰涼處密閉保存。配藥時必須嚴格掌握使用濃度,濃度過低效果較差,濃度過高易產生畸型果裂果。沾花時應避免重復處理。藥液應避免噴到植株上,否則將產生藥害。座果激素處理花序的時期最好是花朵半開至全開時期,從開花前3天到開花后3天內激素處理

18、均有效果,過早或過晚處理效果都降低。在使用座果激素時,應加強生態條件的管理。2.人工輔助授粉當夜溫低于10-12時,日溫低于20-22時,番茄花粉沒有生活力或不能自由地從花粉囊里擴散出去。如果夜溫20-22,日溫高于32,也會發生類似情況。有些品種花柱伸長,柱頭外露,因而不能受粉,番茄植株有活力的發育良好的花粉,通過搖為或震動花序能促進花粉從花粉囊里散出,從而達到人工輔助授粉的目的,搖動花序或震動支柱的適宜時間為上午9-10點鐘。當花器發育不良,花粉粒發育很少時,采用震動花序和激素同時使用比單獨使用激素處理,保花保果效果更好,激素要在震動花兩天后處理,否則會干擾花粉管的生長。如果植株沒有有生命

19、力的花粉產生,那就必須采用激素處理。(五)番茄常見病害的癥狀及防治方法番茄是我省各地菜區的主栽蔬菜種類之一。往往由于病蟲的危害導致減產減收。為了識別不同病害的癥狀,搞好預測預報,準確及時指導防治,特將番茄主要病害癥狀歸納如下:番茄早疫病: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葉、莖、花、果,以葉受害最重。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步向上發展。初期葉片上可見深褐色斑點。擴大發展為圓形至橢圓形病斑,外緣有黃色暈環,有褐色的同心輪紋。發病最適溫度為2025,空氣濕度80%以上,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番茄晚疫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以葉和青果受害最重。葉片發病多從葉夾、葉緣開始。病斑初為暗綠色

20、水漬狀,漸變為暗褐色,病斑周圍與組織交界處為淺綠色。青果被害,近果柄處形成油漬狀暗綠色病斑,漸變為暗褐色至棕褐色,邊緣明顯云紋狀,病斑處較硬,一般不變軟。高濕低溫番茄灰霉病:真菌病害。主要侵害花、果實、葉片及莖,以果實受害最重。果實的蒂頂或臍部或果柄被害,果實開始呈灰白色水漬狀軟腐,后期表面生灰褐色霉層,青果無論大小都可被害,被害果不脫落,以第一穗果受害最重。低溫高濕,氣溫20左右,相對濕度90%以上發病重。番茄葉霉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上表現不規則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層,后霉層變為灰褐色或黑褐色絨狀。高濕是葉霉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最適溫度為2025,濕度高于9

21、0%以上易流行。溫度3036時,對病菌有較大的抑制作用。番茄枯萎病:真菌病害。開花結果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期莖一側自下而上出現凹陷區,致使一側葉片發黃,變褐色后枯死。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色。連作導致病害發生嚴重。番茄青枯病:細菌病害。一般番茄在株高30cm左右青枯病株開始顯示癥狀。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以后下部葉片凋萎,不變黃,中部葉片最后凋萎。橫切莖部,用手擠壓或經保濕,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連作以及大水漫灌導致發病嚴重。番茄病毒病:(花葉病)葉片上出現輕微斑駁或明顯花葉,新葉小,葉脈綠色,植株矮小。條斑型:主要發生在莖桿上,在莖桿上形成暗綠色至黑褐色條紋,表面下陷并壞死,植株萎黃枯死

22、。蕨葉型:新葉近線狀,植株矮小黃綠色,中、下部葉片向上卷,重的卷成管狀。番茄臍腐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初期在幼果臍部逐漸擴大,至果實頂部凹陷,變褐。病斑通常直徑12cm。水份供應不正常是發病的主要原因,缺鉀、缺硼、缺鈣時也易發生臍腐病。果實頂部花朵脫落部分變成油浸狀,進一步顏色變褐凹陷。發病果實早熟變紅,在開花后15天左右發生,果實核桃大時發病,隨著膨大癥狀逐漸明顯,原因是缺鈣。光呼吸作用產生有機酸,其中果酸能引起中毒而發病,草酸被鈣中和變成草酸鈣能解除病害,在鈣的吸收受到影響的情況下,草酸形成的多就發生臍腐病。植株吸收鈣后,由于蒸騰作用而移動,首先集中在老葉中,其次是嫩葉、頂芽,最后

23、進入果實,因此從鈣的分配順序來看,進入果實的量就很少,致使果頂部生理失調而呈現病癥。防止該病的發生,主要是促進根系發育,提高對鈣的吸收能力,消除對鈣吸收的不利條件,疏果減輕果實間對鈣的爭奪,調節好肥水,避免干燥、多濕、多肥。此外葉面噴0.11%的氯化鈣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噴氯化鈣加入少量VB?6有阻止草酸形成的作用。番茄筋腐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多發生在生長茂盛的田間,病果色澤變淡,透過表皮可看到內部變褐,切開后果實維管束變褐,果皮、果肉硬化,有的果實胎座隔壁也變成褐色,完全失去商品價值,筋腐病一般與條斑病毒病壞死的果實很相擬,其區別在于筋腐病植株長勢繁茂,莖葉無條斑壞死。筋腐病一般在果

24、實肥大期發生,由數種原因造成,主要是氮肥過多,特別是銨態氮肥過多,植物體內缺鉀,再加上日照不足或高溫多濕,使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不足,引起碳氮比降低,代謝不正常,而引發筋腐病。防止方法:一是要選用抗病品種,因病毒病能促進筋腐病的發生;二是要避免過量氮肥,尤其是銨態氮肥,要注意鉀肥的施用。栽培密度不要太大,保護地栽培要避免高夜溫;三是要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低洼地要注意排水,低溫季節忌大水漫灌。四是要注意防止病毒病。五是發現筋腐病,可采取臨時補救措施,葉面噴磷酸二氫鉀、健植寶和糖,以提高葉片中糖的含量,增大碳氮比值,能使癥狀緩解。番茄裂果:生理性病害。裂果分為放射狀裂果、環狀裂果和條紋裂果。放射狀

25、裂果以果蒂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狀深裂。環狀裂果以果蒂為圓心,呈環狀淺裂,多在果成熟前出現。條紋裂果是在頂花痕部,呈不規則條紋開裂。果實生長期,土壤水份供應不均勻,是產生裂果的主要原因。在果實發育后期或轉色期遇夏季高溫、烈日、干旱和暴雨等情況,果實表皮薄,果肉含水量多,果皮的生長與果肉組織膨大速度不相適應,膨壓增大發生裂果現象。11.番茄日灼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在果實的果肩部易發生日灼。日灼多因果實膨大期天氣干旱缺水,處在發育前和轉色期以前的果實,受強日光照射,果面溫度過高而灼傷,一般在果實向陽面發生。防治方法:真菌性病害發病前可用80%好意、健植寶、代森錳鋅等保護性殺菌劑進行

26、預防,每10天一次。發病初期,早疫病、晚疫病可采用58%露速凈、65%好生靈、72%霜露克丹、70%的全福交替使用;灰霉病、葉霉病可采用特立克、撲瑞風、多霉清等藥劑防治;青枯病可采用多采、農用鏈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用康潤號、速溶片、加健植寶進行防治。(六)番茄果實畸形、空洞、落花落果及植株過早封頂的原因1.畸形果:在低溫、多肥(主要是氮肥)、多水分、光照充足條件下,養分過分集中輸送到正在分化的花芽中,花芽細胞分裂過旺,心皮數增多,開花后心皮發育不平衡,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大的果實或大果型品種更易出現此種畸形。冬季或早春育苗,二葉一心分苗后花芽分化期遇到低溫、多肥等條件,極易導致果實頂裂畸形現

27、象,要注意苗期保溫工作。幼苗期氮肥過多,根冠比例失調,導致花芽分化不良,也會產生畸形果。植株老化,營養物質形成少,低溫、日照不足,花器及果實不能充分發育,容易形成尖頂畸形果,激素處理不均或濃度大可形成多樣畸形果。特別是在較高溫度或溫度忽高忽低的情況下,激素使用不當也是引起畸形果的主要原因。2.空洞果:花芽發育過程中,由于高溫、日照不足,花粉不稔,受精不完全,種子少,種子形成過程中所產生的果膠物少,成為空洞果。使用生長調節劑濃度偏大或處理過早也產生空洞果。3.裂果:果實橫裂、頂裂是開花時對花器供鈣供硼不足引起的,低溫時更嚴重。肥料過多,日照不良,白天溫度過高,即使能充分吸收鈣,對花器分配也很少,

28、伴隨低溫、干燥更不利鈣硼的吸收。果實定個后或發育后期,土壤水分供應不均或旱后下雨,也可引起裂果現象。4.酸漿果和小僵果:開花時溫度、光照等條件不適宜,本來要落的花,經生長調節劑處理,抑制了離層的形成,勉強座住的果實,由于得到的光合產物太少,不能膨大,形成了僵果等。5.尖頂果:生長調節劑處理過早或濃度大造成的。6.突指型果:在形成花芽時,由于低溫引起心皮不能正常結合造成的。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生。7.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溫度過高或過低,高于30或低于15影響了花芽的正常發育,使花粉發芽、花粉管伸長受抑制,影響受精。土壤養分不足,地溫低,干旱,光照不足,根系發育差,整枝打杈不及時,夜溫高,營養物質消耗

29、多,植株徒長,生殖生長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或果實間養分供應不平衡,空氣濕度、土壤水分不適當,土壤干旱植株缺水,造成花粉不稔,空氣濕度小抑制花粉發芽,空氣濕度過高花粉吸水膨脹影響受精都會引起落花。8.過早封頂的原因:高溫或低溫所致,若氣溫長期低于10或高于36就可能出現過早封頂;農藥、激素及一些葉面肥用法用量不當,也會使植株頂端生長點受害,從而導致自封頂,另外還有一部分可能受除草劑危害而產生自封頂;蟲類如薊馬、黃跳甲等危害頂端也會產生自封頂現象;芽枯病也會導致自封頂,在棚內溫度過高或光照過強的情況下,會產生植株頂端發黑的癥狀即為芽枯病;過度干旱也會導致自封頂。對于早封頂植株,要及時選留側枝,進行變

30、桿換頭方式管理,對生產影響不大。有經驗、技術水平好的菜農應有觀察田間蔬菜生長情況采取不同管理措施、隨機應變的能力。番茄保花保果技術番茄以成熟的多汁漿果為產品,防止落花落果即保花保果是冬春在栽培和越夏栽培的重要技術環節。-般生產上平均落花率約為15-30,有時高達40-50,落花落果大部分出現在第一花序,因而對前期產量和經濟效益影響較大。(一)番茄落花落果原因番茄除因發生各種病害蟲害造成落果外,一般落果現象較少,而落花現象比較普遍。試驗證明:番茄落花主要與植物體內的生長刺激素含量有關,如果環境條件及營養條件適宜,番茄花的發育及授粉受精正常時,果實生長發育也正常,這時體內生長素的形成量不斷增加并維

31、持較高水平,一般不產生落花現象。如果環境條件及營養條件不適宜,受粉受精不正常,花和果實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這時體內生激素水平則較低,易產生落花現象。從外部形態上看,番茄落花的部位是在葉柄中部的離層處,離層是由具有10一12層的離層組織細胞所構成,這些離層細胞組織不論番茄花是否脫落,都會自然形成。但當離層產生能溶解細胞問中膠層的酶時,則花果從此脫落,使用生長素能阻止這種酶的活動,因此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并促進果實生長發育。引起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不良的生態條件、不良的栽培技術、機械損傷等。其中不良生態條件的影響最為顯著。在不良生態條件下,采用人工輔助授粉和生長素(番茄靈等)處理,保

32、花保果率也顯著提高。番茄不同栽培形式及栽培季節其落花落果原因不盡相同,冬春茬番茄栽培中低溫(13以下)和氣溫驟變是引起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越夏番茄栽培高溫(30)以上和干燥(或降雨)是引起番茄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不論哪種栽培形式,栽培技術不當,如栽培密度過大,整枝打杈不及時,引起植株徒長,管理粗放等都會引起落花落果。(二)番茄保花保果技術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很多,因此生產上的保花保果技術不能依靠或強調某一方面,要綜合配套進行。1番茄座果激素的使用(1)生產上常用的幾種座果激素對番茄具有保花保果作用的生長素類物質,這里統稱為座果激素。座果激素己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目前應用較多的有:番茄靈(又叫防落素

33、,化學名稱為對氯苯氧乙酸,PCPA);2,4-D(也叫2,4滴,化學名稱為2一4二氯苯氧乙酸):2M-4X(2甲基-4氯苯氧乙酸),BNoA(B-萘氧乙酸),及其由此產生的一些復合座果激素等。其中前兩種座果激素應用最為普遍。(2)座果激素的使用方法番茄座果激素的使用通常采用涂抹法、蘸花法和噴霧法。不同激素種類使用方法不同。涂抹法:應用2,4-D時常采用此種方法。2,4-D使用濃度為10-20ppm,高溫季節取濃度低限,低溫季節取濃度高限。首先根據2,4-D的類型及其說明書將藥液配制好,并加入少量紅或藍色染料做標記,然后用毛筆蘸取少許藥液涂抹花柄的離層處或柱頭上。這種方法需一朵一朵的涂抹,比較費

34、工。2,4-D處理的花穗果實之間生長不整齊,或成熟期相差較大。使用2,4-D時,應防止藥液噴到植株幼葉和生長點上,否則將產生藥害。蘸花法:將配好的番茄靈倒入小碗中,然后將開有3-4朵花的整個花穗在激素溶液中浸沾一下即可。這種方法防落花落果效果較好,同一果穗各果實生長整齊,成熟期比較早,并且省工、省力。噴霧法:當番茄每穗花有3-4朵開放時,用裝有藥液的小噴霧器或噴槍噴酒花穗,使霧滴布滿花朵又不下滴。此法激素使用濃度及效果與蘸花法相同,但用藥量較大。(3)座果激素使用注意事項配制藥液時不要用金屬容器。溶液最好是當天用當天配,剩下的藥液要在陰涼處密閉保存。配藥時必須嚴格掌握使用濃度,濃度過低效果較差

35、,濃度過高易產生畸型果裂果。沾花時應避免重復處理。藥液應避免噴到植株上,否則將產生藥害。座果激素處理花序的時期最好是花朵半開至全開時期,從開花前3天到開花后3天內激素處理均有效果,過早或過晚處理效果都降低。在使用座果激素時,應加強生態條件的管理。2.人工輔助授粉當夜溫低于10-12時,日溫低于20-22時,番茄花粉沒有生活力或不能自由地從花粉囊里擴散出去。如果夜溫20-22,日溫高于32,也會發生類似情況。有些品種花柱伸長,柱頭外露,因而不能受粉,番茄植株有活力的發育良好的花粉,通過搖為或震動花序能促進花粉從花粉囊里散出,從而達到人工輔助授粉的目的,搖動花序或震動支柱的適宜時間為上午9-10點

36、鐘。當花器發育不良,花粉粒發育很少時,采用震動花序和激素同時使用比單獨使用激素處理,保花保果效果更好,激素要在震動花兩天后處理,否則會干擾花粉管的生長。如果植株沒有有生命力的花粉產生,那就必須采用激素處理。(五)番茄常見病害的癥狀及防治方法番茄是我省各地菜區的主栽蔬菜種類之一。往往由于病蟲的危害導致減產減收。為了識別不同病害的癥狀,搞好預測預報,準確及時指導防治,特將番茄主要病害癥狀歸納如下:番茄早疫病: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葉、莖、花、果,以葉受害最重。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步向上發展。初期葉片上可見深褐色斑點。擴大發展為圓形至橢圓形病斑,外緣有黃色暈環,有褐色的同心輪紋

37、。發病最適溫度為2025,空氣濕度80%以上,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番茄晚疫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以葉和青果受害最重。葉片發病多從葉夾、葉緣開始。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漬狀,漸變為暗褐色,病斑周圍與組織交界處為淺綠色。青果被害,近果柄處形成油漬狀暗綠色病斑,漸變為暗褐色至棕褐色,邊緣明顯云紋狀,病斑處較硬,一般不變軟。高濕低溫番茄灰霉病:真菌病害。主要侵害花、果實、葉片及莖,以果實受害最重。果實的蒂頂或臍部或果柄被害,果實開始呈灰白色水漬狀軟腐,后期表面生灰褐色霉層,青果無論大小都可被害,被害果不脫落,以第一穗果受害最重。低溫高濕,氣溫20左右,相對濕度90%以上發病重。番茄葉霉病:真菌病

38、害。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上表現不規則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層,后霉層變為灰褐色或黑褐色絨狀。高濕是葉霉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最適溫度為2025,濕度高于90%以上易流行。溫度3036時,對病菌有較大的抑制作用。番茄枯萎病:真菌病害。開花結果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期莖一側自下而上出現凹陷區,致使一側葉片發黃,變褐色后枯死。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色。連作導致病害發生嚴重。番茄青枯病:細菌病害。一般番茄在株高30cm左右青枯病株開始顯示癥狀。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以后下部葉片凋萎,不變黃,中部葉片最后凋萎。橫切莖部,用手擠壓或經保濕,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連作以及大水漫灌導致發病嚴

39、重。番茄病毒病:(花葉病)葉片上出現輕微斑駁或明顯花葉,新葉小,葉脈綠色,植株矮小。條斑型:主要發生在莖桿上,在莖桿上形成暗綠色至黑褐色條紋,表面下陷并壞死,植株萎黃枯死。蕨葉型:新葉近線狀,植株矮小黃綠色,中、下部葉片向上卷,重的卷成管狀。番茄臍腐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初期在幼果臍部逐漸擴大,至果實頂部凹陷,變褐。病斑通常直徑12cm。水份供應不正常是發病的主要原因,缺鉀、缺硼、缺鈣時也易發生臍腐病。果實頂部花朵脫落部分變成油浸狀,進一步顏色變褐凹陷。發病果實早熟變紅,在開花后15天左右發生,果實核桃大時發病,隨著膨大癥狀逐漸明顯,原因是缺鈣。光呼吸作用產生有機酸,其中果酸能引起中毒

40、而發病,草酸被鈣中和變成草酸鈣能解除病害,在鈣的吸收受到影響的情況下,草酸形成的多就發生臍腐病。植株吸收鈣后,由于蒸騰作用而移動,首先集中在老葉中,其次是嫩葉、頂芽,最后進入果實,因此從鈣的分配順序來看,進入果實的量就很少,致使果頂部生理失調而呈現病癥。防止該病的發生,主要是促進根系發育,提高對鈣的吸收能力,消除對鈣吸收的不利條件,疏果減輕果實間對鈣的爭奪,調節好肥水,避免干燥、多濕、多肥。此外葉面噴0.11%的氯化鈣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噴氯化鈣加入少量VB?6有阻止草酸形成的作用。番茄筋腐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多發生在生長茂盛的田間,病果色澤變淡,透過表皮可看到內部變褐,切開后果實維管

41、束變褐,果皮、果肉硬化,有的果實胎座隔壁也變成褐色,完全失去商品價值,筋腐病一般與條斑病毒病壞死的果實很相擬,其區別在于筋腐病植株長勢繁茂,莖葉無條斑壞死。筋腐病一般在果實肥大期發生,由數種原因造成,主要是氮肥過多,特別是銨態氮肥過多,植物體內缺鉀,再加上日照不足或高溫多濕,使植物體內碳水化合物不足,引起碳氮比降低,代謝不正常,而引發筋腐病。防止方法:一是要選用抗病品種,因病毒病能促進筋腐病的發生;二是要避免過量氮肥,尤其是銨態氮肥,要注意鉀肥的施用。栽培密度不要太大,保護地栽培要避免高夜溫;三是要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低洼地要注意排水,低溫季節忌大水漫灌。四是要注意防止病毒病。五是發現筋腐病

42、,可采取臨時補救措施,葉面噴磷酸二氫鉀、健植寶和糖,以提高葉片中糖的含量,增大碳氮比值,能使癥狀緩解。番茄裂果:生理性病害。裂果分為放射狀裂果、環狀裂果和條紋裂果。放射狀裂果以果蒂為中心,向果肩部延伸,呈放射狀深裂。環狀裂果以果蒂為圓心,呈環狀淺裂,多在果成熟前出現。條紋裂果是在頂花痕部,呈不規則條紋開裂。果實生長期,土壤水份供應不均勻,是產生裂果的主要原因。在果實發育后期或轉色期遇夏季高溫、烈日、干旱和暴雨等情況,果實表皮薄,果肉含水量多,果皮的生長與果肉組織膨大速度不相適應,膨壓增大發生裂果現象。11.番茄日灼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在果實的果肩部易發生日灼。日灼多因果實膨大期天氣干

43、旱缺水,處在發育前和轉色期以前的果實,受強日光照射,果面溫度過高而灼傷,一般在果實向陽面發生。防治方法:真菌性病害發病前可用80%好意、健植寶、代森錳鋅等保護性殺菌劑進行預防,每10天一次。發病初期,早疫病、晚疫病可采用58%露速凈、65%好生靈、72%霜露克丹、70%的全福交替使用;灰霉病、葉霉病可采用特立克、撲瑞風、多霉清等藥劑防治;青枯病可采用多采、農用鏈霉素等防治;病毒病可用康潤號、速溶片、加健植寶進行防治。(六)番茄果實畸形、空洞、落花落果及植株過早封頂的原因1.畸形果:在低溫、多肥(主要是氮肥)、多水分、光照充足條件下,養分過分集中輸送到正在分化的花芽中,花芽細胞分裂過旺,心皮數增

44、多,開花后心皮發育不平衡,而形成多心室的畸形果,大的果實或大果型品種更易出現此種畸形。冬季或早春育苗,二葉一心分苗后花芽分化期遇到低溫、多肥等條件,極易導致果實頂裂畸形現象,要注意苗期保溫工作。幼苗期氮肥過多,根冠比例失調,導致花芽分化不良,也會產生畸形果。植株老化,營養物質形成少,低溫、日照不足,花器及果實不能充分發育,容易形成尖頂畸形果,激素處理不均或濃度大可形成多樣畸形果。特別是在較高溫度或溫度忽高忽低的情況下,激素使用不當也是引起畸形果的主要原因。2.空洞果:花芽發育過程中,由于高溫、日照不足,花粉不稔,受精不完全,種子少,種子形成過程中所產生的果膠物少,成為空洞果。使用生長調節劑濃度

45、偏大或處理過早也產生空洞果。3.裂果:果實橫裂、頂裂是開花時對花器供鈣供硼不足引起的,低溫時更嚴重。肥料過多,日照不良,白天溫度過高,即使能充分吸收鈣,對花器分配也很少,伴隨低溫、干燥更不利鈣硼的吸收。果實定個后或發育后期,土壤水分供應不均或旱后下雨,也可引起裂果現象。4.酸漿果和小僵果:開花時溫度、光照等條件不適宜,本來要落的花,經生長調節劑處理,抑制了離層的形成,勉強座住的果實,由于得到的光合產物太少,不能膨大,形成了僵果等。5.尖頂果:生長調節劑處理過早或濃度大造成的。6.突指型果:在形成花芽時,由于低溫引起心皮不能正常結合造成的。一般情況下很少發生。7.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溫度過高或過

46、低,高于30或低于15影響了花芽的正常發育,使花粉發芽、花粉管伸長受抑制,影響受精。土壤養分不足,地溫低,干旱,光照不足,根系發育差,整枝打杈不及時,夜溫高,營養物質消耗多,植株徒長,生殖生長得不到足夠的營養,或果實間養分供應不平衡,空氣濕度、土壤水分不適當,土壤干旱植株缺水,造成花粉不稔,空氣濕度小抑制花粉發芽,空氣濕度過高花粉吸水膨脹影響受精都會引起落花。8.過早封頂的原因:高溫或低溫所致,若氣溫長期低于10或高于36就可能出現過早封頂;農藥、激素及一些葉面肥用法用量不當,也會使植株頂端生長點受害,從而導致自封頂,另外還有一部分可能受除草劑危害而產生自封頂;蟲類如薊馬、黃跳甲等危害頂端也會

47、產生自封頂現象;芽枯病也會導致自封頂,在棚內溫度過高或光照過強的情況下,會產生植株頂端發黑的癥狀即為芽枯病;過度干旱也會導致自封頂。對于早封頂植株,要及時選留側枝,進行變桿換頭方式管理,對生產影響不大。有經驗、技術水平好的菜農應有觀察田間蔬菜生長情況采取不同管理措施、隨機應變的能力。番茄保花保果技術番茄以成熟的多汁漿果為產品,防止落花落果即保花保果是冬春在栽培和越夏栽培的重要技術環節。-般生產上平均落花率約為15-30,有時高達40-50,落花落果大部分出現在第一花序,因而對前期產量和經濟效益影響較大。(一)番茄落花落果原因番茄除因發生各種病害蟲害造成落果外,一般落果現象較少,而落花現象比較普

48、遍。試驗證明:番茄落花主要與植物體內的生長刺激素含量有關,如果環境條件及營養條件適宜,番茄花的發育及授粉受精正常時,果實生長發育也正常,這時體內生長素的形成量不斷增加并維持較高水平,一般不產生落花現象。如果環境條件及營養條件不適宜,受粉受精不正常,花和果實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影響,這時體內生激素水平則較低,易產生落花現象。從外部形態上看,番茄落花的部位是在葉柄中部的離層處,離層是由具有10一12層的離層組織細胞所構成,這些離層細胞組織不論番茄花是否脫落,都會自然形成。但當離層產生能溶解細胞問中膠層的酶時,則花果從此脫落,使用生長素能阻止這種酶的活動,因此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并促進果實生長發育。引起

49、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不良的生態條件、不良的栽培技術、機械損傷等。其中不良生態條件的影響最為顯著。在不良生態條件下,采用人工輔助授粉和生長素(番茄靈等)處理,保花保果率也顯著提高。番茄不同栽培形式及栽培季節其落花落果原因不盡相同,冬春茬番茄栽培中低溫(13以下)和氣溫驟變是引起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越夏番茄栽培高溫(30)以上和干燥(或降雨)是引起番茄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不論哪種栽培形式,栽培技術不當,如栽培密度過大,整枝打杈不及時,引起植株徒長,管理粗放等都會引起落花落果。(二)番茄保花保果技術番茄落花落果的原因很多,因此生產上的保花保果技術不能依靠或強調某一方面,要綜合配套進行。1

50、番茄座果激素的使用(1)生產上常用的幾種座果激素對番茄具有保花保果作用的生長素類物質,這里統稱為座果激素。座果激素己在生產中廣泛應用。目前應用較多的有:番茄靈(又叫防落素,化學名稱為對氯苯氧乙酸,PCPA);2,4-D(也叫2,4滴,化學名稱為2一4二氯苯氧乙酸):2M-4X(2甲基-4氯苯氧乙酸),BNoA(B-萘氧乙酸),及其由此產生的一些復合座果激素等。其中前兩種座果激素應用最為普遍。(2)座果激素的使用方法番茄座果激素的使用通常采用涂抹法、蘸花法和噴霧法。不同激素種類使用方法不同。涂抹法:應用2,4-D時常采用此種方法。2,4-D使用濃度為10-20ppm,高溫季節取濃度低限,低溫季節

51、取濃度高限。首先根據2,4-D的類型及其說明書將藥液配制好,并加入少量紅或藍色染料做標記,然后用毛筆蘸取少許藥液涂抹花柄的離層處或柱頭上。這種方法需一朵一朵的涂抹,比較費工。2,4-D處理的花穗果實之間生長不整齊,或成熟期相差較大。使用2,4-D時,應防止藥液噴到植株幼葉和生長點上,否則將產生藥害。蘸花法:將配好的番茄靈倒入小碗中,然后將開有3-4朵花的整個花穗在激素溶液中浸沾一下即可。這種方法防落花落果效果較好,同一果穗各果實生長整齊,成熟期比較早,并且省工、省力。噴霧法:當番茄每穗花有3-4朵開放時,用裝有藥液的小噴霧器或噴槍噴酒花穗,使霧滴布滿花朵又不下滴。此法激素使用濃度及效果與蘸花法

52、相同,但用藥量較大。(3)座果激素使用注意事項配制藥液時不要用金屬容器。溶液最好是當天用當天配,剩下的藥液要在陰涼處密閉保存。配藥時必須嚴格掌握使用濃度,濃度過低效果較差,濃度過高易產生畸型果裂果。沾花時應避免重復處理。藥液應避免噴到植株上,否則將產生藥害。座果激素處理花序的時期最好是花朵半開至全開時期,從開花前3天到開花后3天內激素處理均有效果,過早或過晚處理效果都降低。在使用座果激素時,應加強生態條件的管理。2.人工輔助授粉當夜溫低于10-12時,日溫低于20-22時,番茄花粉沒有生活力或不能自由地從花粉囊里擴散出去。如果夜溫20-22,日溫高于32,也會發生類似情況。有些品種花柱伸長,柱

53、頭外露,因而不能受粉,番茄植株有活力的發育良好的花粉,通過搖為或震動花序能促進花粉從花粉囊里散出,從而達到人工輔助授粉的目的,搖動花序或震動支柱的適宜時間為上午9-10點鐘。當花器發育不良,花粉粒發育很少時,采用震動花序和激素同時使用比單獨使用激素處理,保花保果效果更好,激素要在震動花兩天后處理,否則會干擾花粉管的生長。如果植株沒有有生命力的花粉產生,那就必須采用激素處理。(五)番茄常見病害的癥狀及防治方法番茄是我省各地菜區的主栽蔬菜種類之一。往往由于病蟲的危害導致減產減收。為了識別不同病害的癥狀,搞好預測預報,準確及時指導防治,特將番茄主要病害癥狀歸納如下:番茄早疫病: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

54、可染病,主要侵害葉、莖、花、果,以葉受害最重。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發病,逐步向上發展。初期葉片上可見深褐色斑點。擴大發展為圓形至橢圓形病斑,外緣有黃色暈環,有褐色的同心輪紋。發病最適溫度為2025,空氣濕度80%以上,濕度越大,發病越重。番茄晚疫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以葉和青果受害最重。葉片發病多從葉夾、葉緣開始。病斑初為暗綠色水漬狀,漸變為暗褐色,病斑周圍與組織交界處為淺綠色。青果被害,近果柄處形成油漬狀暗綠色病斑,漸變為暗褐色至棕褐色,邊緣明顯云紋狀,病斑處較硬,一般不變軟。高濕低溫番茄灰霉病:真菌病害。主要侵害花、果實、葉片及莖,以果實受害最重。果實的蒂頂或臍部或果柄被害,果實

55、開始呈灰白色水漬狀軟腐,后期表面生灰褐色霉層,青果無論大小都可被害,被害果不脫落,以第一穗果受害最重。低溫高濕,氣溫20左右,相對濕度90%以上發病重。番茄葉霉病: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上表現不規則形或橢圓形淡黃色褪綠斑,葉背病部初生白色霉層,后霉層變為灰褐色或黑褐色絨狀。高濕是葉霉病發生的重要條件。最適溫度為2025,濕度高于90%以上易流行。溫度3036時,對病菌有較大的抑制作用。番茄枯萎病:真菌病害。開花結果期開始發病。發病初期莖一側自下而上出現凹陷區,致使一側葉片發黃,變褐色后枯死。剖開病莖,可見維管束變褐色。連作導致病害發生嚴重。番茄青枯病:細菌病害。一般番茄在株高30cm左

56、右青枯病株開始顯示癥狀。先是頂端葉片萎蔫下垂,以后下部葉片凋萎,不變黃,中部葉片最后凋萎。橫切莖部,用手擠壓或經保濕,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連作以及大水漫灌導致發病嚴重。番茄病毒病:(花葉病)葉片上出現輕微斑駁或明顯花葉,新葉小,葉脈綠色,植株矮小。條斑型:主要發生在莖桿上,在莖桿上形成暗綠色至黑褐色條紋,表面下陷并壞死,植株萎黃枯死。蕨葉型:新葉近線狀,植株矮小黃綠色,中、下部葉片向上卷,重的卷成管狀。番茄臍腐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初期在幼果臍部逐漸擴大,至果實頂部凹陷,變褐。病斑通常直徑12cm。水份供應不正常是發病的主要原因,缺鉀、缺硼、缺鈣時也易發生臍腐病。果實頂部花朵脫落

57、部分變成油浸狀,進一步顏色變褐凹陷。發病果實早熟變紅,在開花后15天左右發生,果實核桃大時發病,隨著膨大癥狀逐漸明顯,原因是缺鈣。光呼吸作用產生有機酸,其中果酸能引起中毒而發病,草酸被鈣中和變成草酸鈣能解除病害,在鈣的吸收受到影響的情況下,草酸形成的多就發生臍腐病。植株吸收鈣后,由于蒸騰作用而移動,首先集中在老葉中,其次是嫩葉、頂芽,最后進入果實,因此從鈣的分配順序來看,進入果實的量就很少,致使果頂部生理失調而呈現病癥。防止該病的發生,主要是促進根系發育,提高對鈣的吸收能力,消除對鈣吸收的不利條件,疏果減輕果實間對鈣的爭奪,調節好肥水,避免干燥、多濕、多肥。此外葉面噴0.11%的氯化鈣也有一定效果,如果噴氯化鈣加入少量VB?6有阻止草酸形成的作用。番茄筋腐病:生理性病害,主要為害果實,多發生在生長茂盛的田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