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新版物理九年級上學期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測試_第1頁
滬科新版物理九年級上學期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測試_第2頁
滬科新版物理九年級上學期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測試_第3頁
滬科新版物理九年級上學期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測試_第4頁
滬科新版物理九年級上學期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滬科新版物理九年級上學期第12章溫度與物態變化單元測試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在嚴寒的冬天,需要排盡汽車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凍劑。與水相比,防凍劑不易冰凍也不易開鍋(沸騰),這是因為()A防凍劑的凝固點高,沸點低 B防凍劑的凝固點高,沸點高C防凍劑的凝固點低,沸點高 D防凍劑的凝固點低,沸點低2物態變化指的是物質從一種狀態變化到另一種狀態的過程,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會發生吸放熱的情況。下列物態變化中,會吸收熱量的是()A冬天,樹上掛滿了霧凇 B草葉上有露珠形成C銅水鑄成銅像 D雪人慢慢變小3深秋的屏山縣老君山常常出現“縹緲的霧,晶瑩的露,輕柔的雪,凝重的霜”這種現象,下列對所描述的物理現象理解正確的

2、是()A“縹緲的霧”是升華現象 B“晶瑩的露”是熔化現象C“輕柔的雪”是凝華現象 D“凝重的霜”是凝固現象4如圖所示,從中得出的結論錯誤的一項是()A在AB段,物質處于固態 B這是某種晶體的熔化圖象C該物質熔化過程歷時6分鐘D該物質的熔點是48 5如圖所示溫度計的使用情況中正確的是()A B C D6如圖是某物質熔化時的“溫度一時間”圖象,分析圖中信息可以得出()A該物質不是晶體B物質在cd段時是氣態C第5分鐘時物質熔化完成D物質在bc段也需要吸收熱量7如圖所示為寒暑表,40 與10 兩條刻度線相距AB=6厘米,刻度線C與刻度線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C處應該刻上5 BC處應

3、該刻上5 C20 刻度線距A處2厘米 D20 刻度線距B處3厘米8北京某日氣溫為8 ,湖面上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此時()A冰的下表面溫度為0 B冰的上表面溫度為0 C冰的上、下表面的溫度都為8 D湖底的水溫為8 9實驗中的操作技巧對于實驗的完成和探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實驗操作說明錯誤的是 ()A用溫度計測量瓶中酒精溫度和從瓶中拿出來后的現象進行比較可以探究蒸發吸熱B探究液化時,用酒精燈給水加熱,是為了說明只有溫度高的水蒸氣才能液化C在兩片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別滴一滴水和酒精都放在陽光下可研究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的關系D觀察冰、燭蠟的實驗中,冰與燭蠟應碾碎才能與溫度計玻璃泡充分接觸10甲、乙兩只完

4、全相同的容器內,盛有質量完全相等的水。其中甲容器內的水溫為80 以上,乙容器內的水溫在10 左右?,F將兩只盛水容器同時放入溫度略低于0 的恒溫箱內。關于兩只容器內的水完全結成冰所需時間的先后,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乙比甲先完成結冰 B甲比乙先完成結冰C甲、乙同時完成結冰D以上三種情況都有可能11氣象學里的日平均溫度,是一日當中的2時、8時、14時、20時這四個時刻氣溫的平均值。圖是溫度計在某一天當中這四個時刻的示數,那么這天的日平均氣溫是()A2 B1.5 C1 D0 12關于水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溫江自來水水源是地下水,與地表水相比較,水硬度相對偏高B地球上的淡水只占總水量的2.7

5、%,而可供人類使用的淡水只有全部淡水的25%C溫江有金馬河、楊柳河、江安河、清水河從北至南縱貫全境,不會出現水資源危機D因為地球上的水循環,所以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二填空題(共6小題)13小雪在探究某種固體熔化成液體再沸騰的實驗中(如圖甲),得到了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乙中 段表示物質處于熔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物質 熱量,熔化過程經歷的時間為 min。(2)如果停止給液體加熱,液體的沸騰會 (填“停止”或“繼續”)。14一代偉人毛澤東詩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描述了北國美麗的景色,其中有關“冰”和“雪”的形成所對應的主要物態變化是

6、和 。15海波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 (選填“升高“或“不變”);說明海波屬于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16下列現象是什么物態變化,是吸熱還是放熱。(1)春天,冰雪融化匯成溪流 , 。(2)夏天,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 。(3)秋天,清晨的霧在太陽出來后散去 , 。(4)冬天,冰凍濕衣服在0 以下也會干 , 。17下列是使用溫度計的操作步驟,請將各步驟的標號按正確的操作順序填寫在下面橫線上。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A選取適當的溫度計 B估計被測物體的溫度 C使溫度計和被測物體接觸幾分鐘 D觀察溫度計的讀數 E取出溫度計 F讓溫度計的液泡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18小明同學在做“

7、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圖甲所示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為 ;繼續加熱,當水溫上升到80 時,每隔1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到水沸騰4min 后停止讀數,根據記錄的數據畫出了圖乙所示的“溫度時間”圖象,根據圖象可知此次實驗中水的沸點是 。三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19在探究“水的沸騰特點”的實驗中。(1)如圖所示,圖 (選填“甲”或“乙”)是水沸騰時的情況。(2)當水溫上升到90 時,每隔30s記錄一次溫度,然后作出溫度與時間的圖象,如圖丙所示。從圖象可知水沸騰時的溫度,由此可以判斷出當地的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實驗即將結束,細心的小利同學發現:移開酒精

8、燈,水馬上停止沸騰,這說明水在沸騰過程中需要繼續 ,但溫度保持不變。(4)小明發現從開始加熱到水沸騰的這段時間太長,為了節約課堂時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20如圖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質熔化規律”的實驗裝置。(1)實驗中通過水對試管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目的是 。(2)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示數如圖乙所示,該物質此時的溫度為 。(3)實驗中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物質的溫度及對應狀態,并記錄數據,作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圖象,如圖丙所示。由圖象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 ,該物質是 (選填“晶體”或“非晶體”)。(4)比較圖象中AB段與CD段可知:該物質在 (選填“AB”或“CD

9、“)段吸熱能力強。四解答題(共2小題)21在我們南方的春季,每當“回南天”到來時,教室里的墻壁、黑板和地板都非常潮濕,甚至會“出水”。請你運用所學過的物理知識解釋這些“水”是如何形成的?并提出一個防止教室內“出水”的方法。(“回南天”是指天氣較悶熱,空氣濕度大的現象。)22請閱讀下列短文,然后回答問題。汽車防凍液汽車在行駛時,發動機的溫度會升得很高。為了確保安全,可用水循環進行冷卻。實際上,水中往往還要加入不易揮發的防凍液(原液),加入防凍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長時間開車也不容易沸騰。有關資料表明,防凍液與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點、沸點不同,具體數值參見下表(表中防凍液含量是指

10、防凍液在混合液中所占體積的百分比)。防凍液含量/%30405060708090混合液的凝固點/ 17283749484628混合液的沸點/ 103104107111117124141在給汽車水箱中加防凍液時,宜使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本地常年最低氣溫低1015 考慮到混合液比熱容的減小會影響散熱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凍液的含量不宜過高。(1)汽車發動機用水來冷卻,這是因為水的 較大。(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凍液含量由30%逐漸增大到90%,則混合液凝固點的變化情況是 。A逐漸升高 B逐漸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若某地常年最低氣溫為15 ,對該地區汽車來說,在下列不同防凍液含量的混合液

11、中,宜選 。A30% B40% C60% D90%(4)請在圖2中作出混合液沸點與防凍液含量的關系圖象;由圖象可以推知,防凍液的含量達到75%時,混合液的沸點大約是 。(5)長時間使用后,汽車水箱中的混合液會減少。與原來相比,混合液的沸點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其原因是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12小題)1C。2D。3C。4C。5D。6D。7B。8A。9B。10B。11D。12B。二填空題(共6小題)13(1)BC;吸收;2;(2)停止。14凝固;凝華。15不變;晶體。16(1)熔化;吸熱;(2)液化;放熱;(3)汽化;吸熱;(4)升華;吸熱。17BAFCDE。1878;96。三

12、實驗探究題(共2小題)19解:(1)沸騰前的現象:產生少量的氣泡,上升,變小。水在沸騰過程中有大量氣泡產生,并且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到最后破裂。所以甲圖是沸騰時的情況;(2)水在120s以后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98 不變,所以水沸騰時的溫度是98 氣壓越低,沸點越低,此時氣壓小于1個標準大氣壓;(3)小紅發現,移開酒精燈,水馬上停止沸騰,說明水沸騰時需要吸收熱量的,但是溫度保持不變。(4)水加熱到沸騰所用時間過長,可能是由于水的量太多或水的初溫過低??梢赃m當的減少水的質量或適當提高水的初溫。故答案為:(1)甲;(2)小于;(3)吸熱;不變;(4)減少水的質量。20解:(1)將裝有固

13、體的試管放入水中加熱,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體的溫度變化比較均勻,并且變化比較慢,便于記錄實驗溫度;(2)由圖可知,溫度在0 以上,分度值為1 ,故示數為2 ;(3)由圖可知,該物質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不變,故該物質是晶體;(4)根據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當質量和吸收的熱量相同時,比熱容和升高的溫度t成反比。AB段的冰溫度升高的快,是因為該物質固態時的比熱容比液態時的比熱容小,AB段的吸熱能力小于CD段的吸熱能力;故答案為;(1)使物質均勻受熱;(2)2;(3)不變;晶體;(4)CD。四解答題(共2小題)21答:教室內潮濕甚至“出水”,原因是我國南方的春季南風吹來溫暖的帶有大量水蒸氣的空氣,這些水蒸氣溫度較高,遇到溫度較低的墻壁、黑板和地板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著在教室的墻壁、黑板和地板上造成的;根據此現象屬于液化現象,而液化滿足的條件是水蒸氣遇冷,因此防止教室內“出水”的方法是關閉門窗、開空調抽濕。22解:(1)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相同質量的水和其它物質比較,降低相同的溫度,水放出的熱量多,所以暖氣裝置中用水來供熱;升高相同的溫度,水吸收的熱量多,所以汽車發動機中又用水來冷卻。(2)觀察表中數據得出,當防凍液含量由30%逐漸增大到90%時,混合液凝固點先降低后升高,故選D;(3)某地常年最低氣溫為15 ,由于混合液的凝固點比本地常年最低氣溫低1015 ,則混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