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竹類植物分類與概述(一)叢生竹:合軸型竹類,靠地下莖竹蔸上的筍芽出土成竹,無延伸的竹鞭,竹竿緊密相依,在地面形成密集的竹叢。1、大型叢生竹(竿徑10cm以上的竹種):麻竹、龍丹竹、大綠竹、剌楠竹、巨竹等。麻竹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 禾本科 牡竹屬 大型叢生竹,竿高2025米,直徑1530厘米,梢端長下垂或弧形彎曲;節間長4560厘米, 幼時被白粉,但無毛,僅在節內具一圈棕色絨毛環;壁厚13厘米;竿分枝習性高,每節分多枝,主枝常單一。是中國南方栽培最廣的竹種,筍味甜美,每年均有大量筍干和罐頭上市,甚至遠銷日本和歐美等國。竿亦供建筑和篾用
2、,庭園栽植,觀賞價值也高。 主要分布: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福建、臺灣等地。 龍丹竹 D.rongchengensis Yi et C.Y.Sia 禾本科 牡竹屬 大型叢生竹,稈高10-15m,徑8-12cm,節間長20-30cm,下部節稍歪斜,基部數苑常有氣根;稈壁厚1.5-3.2cm,幼稈被白粉,籜環下初時密生黃褐色小刺毛。籜鞘早落,鮮時為棕黃色常有梭形紫斑,背面無毛或下部中央有棕色貼生刺毛;籜耳微弱,由籜葉基部延伸而成上部籜耳長卵形,外翻,遂毛長5-12mm;籜舌截平形或拱形高5-10mm,撕裂狀,先端具纖毛;籜葉卵狀三角形,直立或外翻,基部圓形收縮,兩面均具短刺毛。分枝發達,葉片長卵
3、狀披針形,長10-24cm,寬2-3cm,筍期8-9月。 主要分布:四川、浙南有引種栽培。 大綠竹 Dendrocalamopsis daii Keng 禾本科 綠竹屬 大型叢生竹,竿直立,高10-15米,節間長30-40厘米,下部通常略腫大,節處略隆起。籜鞘脫落性,頂端狹窄,兩肩廣圓,籜片卵狀披針形。竿每節簇生多枝。末級小枝具6-10葉,葉耳和鞘口繸毛俱缺;葉片線狀披針形,兩面均無毛,葉柄長約3毫米。假小穗在花枝每節上單生或簇生,紫色,長卵形;小穗含成熟小花4-8朵;穎1片,寬卵形。鱗被3,近相等,扇狀兼倒卵形,花藥長6毫米,子房倒卵形。竹材堅硬,筍味美。 主要分布:產廣西,生于河岸和村旁路
4、邊。 刺楠竹 禾本科 剛竹屬大型叢生竹,楠竹屬的一種,稈和枝丫上均有堅硬的“刺”而得名。叢生型,稈高直,挺拔粗大(徑有10多公分),肉厚、空小,筍籜無毛,葉子少。多用于建材。青神竹藝城、天廟等地有少量種植。 主要分布:少量種植。 巨竹 Gigantochloa Kurz ex Munro 禾本目 巨竹屬 大型叢生竹,為禾本目巨竹屬下竹類植物的總稱。產于東南亞及南亞次大陸等地,生于熱帶雨林中。為優良的食筍竹和觀賞竹。地下莖合軸型。竿叢生,常高大,直立,梢端可下垂,有時能成攀援狀(我國尚無此類型);節間圓筒形,常被毛,綠色有時還具黃色縱條紋;分枝習性高,每節生多枝,主枝顯著,無枝刺。捧鞘早落性,堅
5、硬,厚革質,背面常密被小刺毛;籜耳常不明顯;籜舌顯著;籜片直立或外翻,基部與籜鞘頂端同寬或向內收縮而較窄。葉片大型,基部楔形,小橫脈常不明顯。 主要分布:主產東南亞及南亞次大陸;多生于熱帶雨林中。 2、中型叢生竹(竿徑4-8cm竹種):綿竹、慈竹、撐綠竹、吊絲單竹、吊絲球竹、粉單竹、黃麻竹、木竹(扁擔竹)、牛兒竹、硬頭黃竹、牛角竹等。綿竹 Bambusa intermedia 禾本科 簕竹屬 中型叢生竹,竿直立,高7-10 (15)米,梢部勁直;節間圓筒形,長35-45 (55)厘米,幼時深綠色,有時具紫褐色縱條紋,微被白粉及稀疏易落的白色小刺毛,竿壁厚,通常可達2厘米;竿環平坦;籜環隆起,被
6、柔毛,常有鞘基殘留物;節內被白色絨毛;分枝習性低,以多枝簇生,主枝粗長。 主要分布:綿竹分布在云南中部和南部,栽培較廣,亦見于四川、貴州局部地區。模式標本采自云南澄江。 慈竹 Neosino calamus affinis 禾本科 慈竹屬 中型叢生竹,別名茨竹(貴州),甜慈、酒米慈、釣魚慈(四川),叢竹(云南),吊竹(廣西)、子母竹。慈竹是禾本科(Gramineae)、竹亞科(Bambusoideae)、牡竹族(Dendrocalameae Benth.) 、牡竹屬(Dendrocalamus Nees) 植物。主干高510米,頂端細長,弧形,彎曲下垂如釣絲狀,粗36厘米。 主要分布:廣西、湖
7、南、湖北、云南、四川、陜西。 撐綠竹 禾本科 中型叢生竹,主產于廣西融水(廖紹儉)。近年來在四川省宜賓市和貴州省赤水市也有所發展。撐綠竹是我國科學家用撐篙竹作母本、大綠竹作父本雜交育成的一個速生竹種。稈高一般1215米,徑粗10厘米,竹壁厚0.71厘米,節間長2544厘米。葉長1330厘米,寬2.74.3厘米,單枝葉57片,長綠,老時為黃色。 生長快,產量極高。造林后,通常3年后進入盛產期,每叢年平均成竹30稈,最多達59稈。而它的母本撐篙竹,每叢年平均成竹6稈,且撐綠竹比撐篙竹直徑大24厘米,一般撐篙竹進入盛產期后年產鮮竹材22.5噸/公頃,而撐綠竹進入盛產期后年產鮮竹材225噸/公頃,產量
8、比撐篙竹高出10倍,因此,該品種是我國竹材產量最高的品種。筍體大,筍期長,筍質好。撐綠竹筍體大,一般單筍重達34公斤。筍期特長,發筍期為每年511月,長達170天,3年生竹年均生竹筍15.1個,產筍量比本地慈竹高2.8倍。撐綠竹鮮筍美味可口,嫩脆,品質優良,比毛竹冬筍品質更勝一籌。材質好。 主要分布:四川、貴州。 吊絲單竹 D .vario-striata(W.T.Lin)Keng f. 禾本科 中型叢生竹,稈高5-12m,徑4-7cm,頂端彎垂,略呈釣絲狀,節間有時多少腫大,被白粉,初時貼生柔毛,后變無毛。稈基部具縱紋,下部的節內常具一圈緊貼白色短柔毛。稈籜脫落,背面無毛或向基部貼生紫褐色脫
9、落刺毛;籜耳長圓形,邊緣具遂毛;籜舌中部高3-9mm,頂部拱形或截平,具細鋸齒;籜葉直立,三角狀披針形,下部為三角狀卵形,先端長漸尖,基部緊縮,略為心形或截平。分枝多數,1主枝2側枝明顯,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3-26cm,寬1.6-3cm。筍期5-11月,盛期7-9月。略較綠竹耐寒,筍產量高,筍味美;稈作棚架等用。 主要分布:廣東、廣西、福建。浙南有引種栽培。 吊絲球竹 Bambusa beecheyana(Munro)Keng f. 禾本科 中型叢生竹,別名:甜竹馬尾竹、大頭典、大頭竹、坭竹(均廣東)。 喬木狀,叢生主干高稍彎曲,高16米,直徑粗約為9.5厘米,頂端稍彎垂;稈高8-12m,徑
10、6-10cm,頂端彎曲弧形,下垂呈釣絲狀,節間長30-35cm,壁厚1.52厘米,幼時被白粉和易脫落的稀疏微毛;稈基部數節的稈環上有根點及毯毛狀毛環。籜鞘長圓口鏟形,背面貼生深棕色或黑色刺毛,以基部較密集;籜耳細小,反曲,邊緣遂毛曲折,細弱;籜舌顯著伸出,高4-5mm,頂端截平形,邊緣齒狀;籜葉卵狀披針形,略反轉或直立,背面無毛,腹面被深棕色或絲白色細毛。葉片矩形狀披針形,大小變化大。葉柄長2-6mm,花枝細長,假小穗卵狀披針形。 主要分布:廣西、廣東、海南、臺灣等地,常見于曠野、河岸、村邊和路旁。為常見栽培竹類。 粉單竹 Bambusa chungii McClure 禾本科 簕竹屬 中型叢
11、生竹,是禾本科簕竹屬的一種植物。稈高3-7m,徑約5cm,頂端下垂甚長,稈表面幼時密被白粉,節間長30-60cm,每節分枝多數且近相等。 優良竹種,具有生長快,成林快、伐期短、適性強、繁殖易等特點。其比較嬌貴,分篼成活較低,培育苗成活可達百分之百。其垂直分布達海拔500m,但以300m以下的緩坡地、平地、山腳和河溪兩岸生長為佳,無論在酸性土或石灰質土壤上均生長正常,其分布區年均溫18.920.0”年降水量999.12136mm。 主要分布:產自南方,主要產地有兩廣、福建及湖南等。 黃麻竹 D.stenoaurita( W.T.Lin)Keng f ex W.T.Lin 禾本科 綠竹屬 中型叢生
12、竹,稈高10-12m,徑5-8cm,節間長25-40cm,綠色,無毛,節下具白粉環。稈籜脫落性,籜鞘 橄欖色具紫紋,先端弧形微凹,兩肩微隆起,背面貼生棕色刺毛,尤以下部為密;籜耳狹,線形,波狀皺褶,略向外折;籜舌高1-3mm,邊緣有細齒;籜葉卵狀披針形,反轉或外展,基部收縮,寬為鞘頂的1/3-1/4。分枝多枚,3主枝粗壯,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3-25cm,寬1.5-3cm,筍期7-9月。筍味鮮美可食,具有地軟、滑、香脆等特點,被視為上菜,稈材作一般的棚架等用。 主要分布:分布于廣東禾懷集及綏江流域各地,廣州有栽培。 木竹(扁擔竹) Bambusa rutila McClure 禾本科 簕竹屬
13、中型叢生竹,竿高8-12米,直徑4-6厘米,尾梢略彎,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節間長30-35厘米,竿壁厚,竿下部各節間于幼時密被棕色貼生刺毛,基部第一、二節間偶見有數條不甚明顯的黃白色縱條紋;節處隆起,竿下部各節于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籜環于解籜后還暫時留有一圈棕色短刺毛,竿基部數節上生有短氣根;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三、四節開始,竿中下部各節的分枝常為3枝簇生,其主枝較粗長而向下彎,竿下部枝條上的小枝具有少數短縮為硬質或軟質的刺。 主要分布:福建、廣東、廣西、四川 牛兒竹 B.prominens H.L.Fung et C.Y.Sia 竹亞科 簕竹亞屬 中型叢生竹,竿高10-15米,
14、直徑5-7厘米,尾梢下彎,下部稍呈“之”字形曲折;節間長40-50厘米,光滑無毛,幼時被白蠟粉,常于具分枝的一側基部有短溝槽,竿壁厚;竿基部數節于籜環之上方環生一圈淡棕色絹毛和短氣根,解籜后在籜環上還暫時留存一圈暗棕色刺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節開始,多枝簇生,主枝較粗長,竿下部分枝上的小枝有時短縮為軟刺。籜鞘遲落,背面僅于近底緣處被暗棕色脫落性貼生刺毛,先端寬拱形,一側邊緣的頂端呈三角狀高聳起。 主要分布:產四川。生于丘陵地或溪河旁。 硬頭黃竹 Bambusa rigida Keng et Keng f. 禾本科 簕竹屬 中型叢生竹,竿高5-12米,直徑2-6厘米,尾梢略彎拱,下部勁直;節間長
15、30-45厘米,無毛,幼時薄被白色蠟粉,竿壁厚1-1.5厘米;節處稍隆起,偶在竿基部第一節的籜環之上方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一或第二節開始,以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顯著較粗長,直徑粗4-6毫米。 主要分布:廣東省, 貴州省。 牛角竹 Bambusa comigera McClure 禾本科 簕竹屬 中型叢生竹,稈近直立、頂端彎曲,竹壁厚810毫米,圓柱形,幼稈被厚白粉,無毛;節隆起,稈環微凸,初時基部數節的稈環上被一圈灰白色絹毛,逐漸脫落后變為光禿,籜環凸起,無毛。每節有枝多數,主枝明顯比側枝粗長,有的側枝變為軟刺,向稈的方向彎曲。稈籜易脫落,鞘口近截形,近稈的基部籜鞘背面無毛,
16、稈上部的籜鞘初時貼生易落的蒼白色針狀毛;籜耳小,長橢圓形,鞘口縫毛粗硬,開展,蒼白色;籜舌矮,高約23毫米,邊緣近全緣或細齒狀,具不明顯的細睫毛;籜葉長三角形或近披針形,直立,背面無毛,腹面稍粗糙;每小枝有葉612片,葉鞘長78厘米,棕黃色,初時背面豎生棕黑色細毛,脫落后則光滑,葉耳長橢圓形,鞘口繸毛細弱蒼白色長34毫米;葉舌矮,平截形,邊緣全緣;葉片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近圓形,長1017厘米,寬2.53.5厘米,兩面無毛。 生長環境:要求酸性砂壤土,南亞熱帶氣候,-5低溫易受凍害。 主要分布:產廣東、廣西,福建、浙江南部都有引種,2 我國桂東南區較多。3、小型叢生竹(
17、竿徑1-3cm的竹種):觀音竹、鳳尾竹、小琴絲竹、崖州竹、青絲黃竹等。觀音竹(鳳尾竹) Bambusa multiplex cv. Fernleaf 禾本科 簕竹屬 小型叢生竹,鳳尾竹,原產中國南部。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境,耐寒性稍差,不耐強光曝曬,怕漬水,宜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壤土,冬季溫度不低于0。 鳳尾竹株叢密集,竹干矮小,枝葉秀麗,能夠吸收甲醛,凈化空氣,常用于盆栽觀賞,點綴小庭院和居室,也常用于制作盆景或作為低矮綠籬材料。在中國的長江以南各地,日本、印度都有栽培。 主要分布:云南、廣東、廣西、四川、福建等地及日本、印度 小琴絲竹 Bambusa multiplex (Lour.) R
18、aeusch. ex Schult. cv. Alphonse-Kar R. A. Young (Bambusamultiplexcv.Alphonse-Karr) 禾本科 箣竹屬 小型叢生竹,竿高4-7米,直徑1.5-2.5厘米,尾梢近直或略彎,下部挺直,綠色;節間長30-5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并于上半部被棕色至暗棕色小刺毛,后者在近節以下部分尤其較為密集,老時則光滑無毛,竿壁稍薄;節處稍隆起,無毛;分枝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即開始,數枝乃至多枝簇生,主枝稍較粗長。竿籜幼時薄被白蠟粉,早落;籜鞘呈梯形,背面無毛,先端稍向外緣一側傾斜,呈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微小以至不明顯,邊緣有少許繸毛;籜
19、舌高1-1.5毫米,邊緣呈不規則的短齒裂;籜片直立,易脫落,狹三角形,背面散生暗棕色脫落性小刺毛,腹面粗糙,先端漸尖,基部寬度約與籜鞘先端近相等。 主要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南部至西南部,野生或栽培。原產越南。 崖州竹 Bambusa textilis McClure var. gracilis McClure 禾本科 簕竹屬 小型叢生竹,竿較細,其直徑一般不超過3厘米,籜鞘背面靠近兩 側及近基部處均疏生暗棕色刺毛,其籜片長度約為籜鞘長的一半或更短,且其基部略作圓形收窄,籜舌高約1毫米。竿細而梢尾下垂,秀雅翠綠,為庭園觀賞用竹。 主要分布:產廣東和廣西,常栽培于庭園中。 青絲黃竹 Bambusa&
20、#160;eutuldoides McClure var. viridi-vittata (W. T. Lin) Chia 禾本科 簕竹屬 小型叢生竹,竿高6-12米,直徑4-6厘米,尾梢略彎,下部挺直;節間長30-40厘米,幼時薄被白蠟粉或近于無粉,無毛或有時僅于上半部疏生脫落性小刺毛;竿壁厚5毫米,節處稍有隆起,竿基部數節于籜環之上下方各環生一圈灰白色絹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二或第三節開始,以數枝乃至多枝簇生,其中3枝較為粗長。籜鞘早落,革質,背面通常無毛,或有時被極稀疏的脫落性貼生小刺毛,干時縱肋稍有隆起,近外側邊緣一邊有時具數條縱向黃白色細條紋,先端向外側一
21、邊長下斜,呈極不對稱的拱形;籜耳極不相等,形狀各異,質極脆,略皺,邊緣被波曲狀細剛毛,大耳極下延,其下延程度可達籜鞘全長的2/5-1/2,倒披針形至狹長圓形,長5-6.5厘米,寬約1.5厘米。 主要分布:產廣東。栽培于庭園,竹竿色彩奪目,非常美觀。 (二)散生竹:單軸型竹類,竹子在土中有橫向生長的竹鞭,竹鞭頂芽通常不出土,由鞭上側芽成竹,竹竿在地面上散生。 人面竹、唐竹(蘭根竹)、金鑲玉竹、毛竹、烏哺雞竹、黃槽竹、高節竹、京竹、毛金竹、雷竹等。人面竹 (羅漢竹、佛肚竹) Phyllostachys aurea Carr. ex A. et C. Riv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竿勁直,高5-1
22、2米,粗2-5厘米,幼時被白粉,無毛,成長的竿呈綠色或黃綠色;中部節間長15-30厘米,基部或有時中部的數節間極縮短,縊縮或腫脹,或其節交互傾斜,中、下部正常節間的上端也常明顯膨大,竿壁厚4-8毫米;竿環中度隆起與籜環同高或略高;籜環幼時生一圈白色易落的短毛。 較耐寒,能耐-18低溫。適生于溫暖濕潤、土層深厚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區。 庭園常見觀賞竹種,于庭院空地栽植。稈可做手杖、釣魚竿、傘柄等工藝品。筍鮮美可食。 主要分布:產黃河流域以南各省區,但多為栽培供觀賞,在福建閩清及浙江建德尚可見野生竹林。世界各地多已引種栽培。模式竹叢栽植于阿爾及爾的哈馬植物園。 唐竹(蘭根竹) Sinobambusa
23、 tootsik(Sieb)Makino 禾本科 唐竹屬 散生竹,竹稈高7m,徑34cm,節間圓筒形,長可達80cm,無毛,新稈綠色,節下有白圈。解籜后在籜環上留有棕色毛圈。籜鞘初長方形,略帶淡紅棕色,外被棕褐色刺毛,邊緣具纖毛。籜耳卵狀至橢圓狀,籜舌高4mm,弓狀突起。籜片綠色,披針形至長披針形,邊緣有稀鋸齒,易落。 地下莖為單軸型或復軸型。稈直立,節間于分枝一側具溝槽,稈之中部的分枝于每節3枚,有時上部的分枝較多,廣開展。稈籜早落或有時遲落,革質或厚紙質,常無籜耳及鞘口繸毛。葉片條狀披針形,側脈45對,小橫脈明顯。總狀花序簡短,常單獨地側生于頂部具葉小枝的節上,通常小穗23(6),花序軸無
24、明顯的節,小穗柄基部常托以膜質小形的苞片;小穗含多花;穎13,稀可較。 主要分布:福建、廣東、廣西及浙江等區,越南北部也有,日本、美國有引種栽培,此竹生長密集、挺拔,姿態瀟灑,常作庭園觀賞,也可食用,有清熱去毒的功效。 金鑲玉竹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 spectabilis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竹稈高可達7m,稈徑達35cm。竹稈呈鮮艷的黃色,叢槽綠色,節間偶見綠色叢條紋,稈基部有時數節曲折生長,葉片上偶有黃色條紋,是著名的觀賞竹種。金鑲玉竹耐寒、適應性強、繁殖成林快,是最為適應北京地區氣候的竹種之一。園林中常用于盆栽、叢植觀賞
25、或營造風景林。 別名:金香玉竹,高寒竹,金絲竹,黃金竹 形態特征:葉色艷麗,竹節斑紋金黃,株高均在3米左右, 分布與習性:金香玉竹,耐寒,抗鹽堿,抗風沙,耐零下20多度低溫,是我國南北方園林綠化中不可多得的竹類珍品。 繁殖與栽培:金香玉竹的抗逆性極強,對我國北方的干旱氣候能正常適應,且可生長良好,金香玉竹的繁殖與其他竹類品種的繁殖方式類似,主要都是通過單株移栽或埋藏竹鞭的方式繁殖,在一至二年內可以快速實現群體增植. 應用:金香玉竹是我國南北方園林中不可多得的景觀用竹,其主干外觀形態獨特,色澤鮮明,靚麗,竹姿優雅,竹影迷人。 主要分布:北京、江蘇、浙江也有栽培。 筠竹 Phyllostachys
26、 glauca f. yunzhu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竹稈高614m,稈徑最粗可達10cm,新稈被霧狀白粉而呈藍綠色,后漸次出現茶褐色斑點或斑塊。老稈上的斑點常常相連在一起,整個竹稈呈褐色或紫色。筠竹較為耐寒,原產于河南、山西。園林中主要用于叢植觀賞。 筠竹筍味淡;竿色美觀,篾性韌,致密,為河南博愛“清化竹器”的原材料,適宜編竹器及工藝品. 唐 李賀 湘妃詩:“筠竹千年老不死,長伴秦娥 蓋 湘水 。” 王琦匯解:“方言: 秦晉之間,美貌謂之娥。此以筠竹稱斑竹, 秦娥 稱二妃,殊不可解,或字之訛也。一本注2 秦娥 ,下云:一作神娥。又見廣西通志載此詩,筠竹作斑竹,秦娥作英娥,下文
27、蠻娘作蠻風,似覺順遂,但不知本于何書,未敢從也。” 姚文燮 集注:“言筠竹不死,蠻娘吟弄,淚花染綠,情相續也。” 主要分布:產山西、陜西和河南等省 紫竹 Phyllostachys nigra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又名黑竹、烏竹,散生竹,原產中國,南北各地多有栽培, 耐寒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光耐陰,可供觀賞、藥用及制作小型家具或魚竿、手杖和樂器等物品。 竹稈高35m,稈徑可達24cm,節間長1015cm。幼稈綠色、密被細茸毛、具薄白粉,一年后漸變為棕紫色或黑紫色。傳說普陀山紫竹林是觀世音菩薩的修煉得道之所。紫竹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及西南各省。北京地區應用不多,多在水池邊、山石
28、旁叢植觀賞。 主要分布:原產我國,分布于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及陜西等省。北京紫竹院亦有栽培。1000米以下廣大酸性土山地,分布廣泛,東起臺灣,西至云南東北部,南自廣東和廣西中部,北至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均產之。該地區在北緯240一32“和東經一020-1220,以浙江、江西、湖南、福建為其分布中心。 斑竹(湘妃竹) phyllostachys bambusoides f. tanakae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竹稈高46m 竹徑粗達37cm。竹稈初為綠色、后漸次出現紫褐色斑塊,傳說為舜的二個妃子娥皇、女英的淚水灑至竹稈上所致。筍期 45月,分布
29、于長江流域各省,北至河北、河南等地。紫竹院公園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從河南引入斑竹,經多年栽培已有成片的斑竹林景觀,最粗的單株稈徑可達7cm。園林上斑竹宜用于營建風景竹林、竹林夾徑或叢植觀賞。筍期5月-6月。是我國竹家具的優質用材。 主要分布:產于湖南、河南、江西、浙江等地。 早園竹 Phyllostachys propinqua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又稱早竹、雷竹、燕竹,為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竹種,是一種優質高產筍用竹種。早園竹稈高6-8m,徑2.5-5cm,中部節間長10-20cm,不勻稱,常一側腫脹,新稈深綠色,節紫褐色。在年平均溫度15-17,最低溫度-13,年降
30、水1200mm以上的地方均適宜生長,具有出筍早、產量高;周期短、見效快;成本低、效益好的特點。 園林中可用于營造竹林、竹徑,或在水池、山石,建筑旁叢植觀賞。 喜溫暖濕潤氣候。早園竹桿高葉茂,生長強壯,耐旱力抗寒性強,能耐短期攝氏零下20度低溫;適應性強,輕堿地,沙土及低洼地均能生長,是華北園林栽培觀賞的主要竹種 主要分布:產河南、江蘇、安徽、浙江、貴州、廣西、湖北等省區。1928年由廣西梧州西江引入美國。 毛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arr.) Mitford cv. Pubescens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又名“楠竹”、“孟宗竹”“江南竹”、“茅竹”。常
31、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稈大型,高可達20米以上,粗達18厘米。毛竹稈高,葉翠,四季常青,秀麗挺拔,經霜不凋,雅俗共賞。自古以來常置于庭園曲徑、池畔、溪澗、山坡、石跡、天井、景門,以及室內盆栽觀賞。常與松、梅共植,被譽為“歲寒三友”。毛竹林面積大、分布廣、經濟價值較高,生產潛力很大,發展毛竹生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毛竹是我國栽培悠久、面積最廣、經濟價值也最重要的竹種。其竿型粗大,宜供建筑用,如梁柱、棚架、腳手架等,篾性優良,供編織各種粗細的用具及工藝品,枝梢作掃帚,嫩竹及竿籜作造紙原料,筍味美,鮮食或加工制成玉蘭片、筍干、筍衣等 主要分布:中國是毛竹的故鄉,長江以南,生長著世界上85%的毛竹。它廣泛
32、分布于400800米的丘陵、低山山麓地帶,以長寧、江安、興文等縣最為集中,著名的蜀南竹海楠竹面積達6萬余畝。 烏哺雞竹 Phyllostachys vivax McClure 倭竹族 剛竹屬 散生竹,竿高5-15米,直徑4-8厘米,稍部下垂,微呈拱形,幼竿被白粉,無毛,老竿灰綠色至淡黃綠色,有顯著的縱肋;節間長25-35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隆起,稍高于籜環,常在一側突出以致其節多少有些不對稱。籜鞘背面淡黃綠色帶紫至淡褐黃色,無毛,微被白粉,密被黑褐色斑塊和斑點,尤以鞘中部較密;無籜耳及鞘口繸毛;籜舌弧形隆起,兩則明顯下延,淡棕色至棕色,邊緣生細纖毛;籜片帶狀披針形,強烈皺曲,外翻,背面綠色
33、,復面褐紫色,邊緣顏色較淡以至淡桔黃色。 宜栽植在背風向陽處,喜空氣濕潤較大的環境。深挖穴,淺栽竹,起苗后及時栽植,及時澆水,空氣濕度低適度葉面噴水。 主要分布:浙江、江蘇、福建、河南、山東等地。河南也有少量引入栽培。1907年由浙江余杭塘棲引入美國栽培。 白哺雞竹 Phyllostachys dulcis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竿高6-10米,粗4-6厘米,幼竿逐漸被少量白粉,老竿灰綠色,常有淡黃色或橙紅色的隱約細條紋和斑塊;最長節間約為25厘米,壁厚約5毫米;竿環甚隆起,高于籜環。筍期4月上旬,筍上的籜鞘呈黃白色,整個筍好像大象的牙齒,故此竹又名象牙竹。主要分布于我國浙江和福建北部,北京
34、有少量栽培。 宜栽植在背風向陽處,喜空氣濕潤較大的環境。深挖穴,淺栽竹,起苗后及時栽植,及時澆水,空氣濕度低適度葉面噴水。園林中可用于營造竹林、竹徑,或在水池、山石,建筑旁叢植觀賞。 主要分布:產江蘇、浙江,浙江杭州及農村普遍栽培。1907年從浙江余杭縣塘棲引入美國。 黃槽竹 (玉鑲金竹) 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竹稈高34m,稈徑達35cm。稈綠色或黃綠色,新稈有白粉及柔毛,竹稈的叢槽為黃色。稈基部有時數個節間曲折生長。筍期 45月,耐嚴寒、適應性強,在北京地區生長良好。園林中常用
35、于叢植或營建竹林、竹徑等景觀。 宜栽植在背風向陽處,喜空氣濕潤較大的環境。深挖穴,淺栽竹,起苗后及時栽植,及時澆水,空氣濕度低適度葉面噴水。 主要分布:產北京、浙江。美國在1907年從浙江余杭縣塘棲引入栽培。 高節竹 Phyllostachys prominens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稈高711m,徑達8cm,新稈深綠色,無白粉,節間縊縮,節強烈隆起。籜鞘淡褐黃色或略帶淡紅色,密生斑點,近頂部尤密,呈黑褐色,疏生白毛;籜耳甚發達,矩圓形或鐮刀形,紫色或帶綠色,鞘口遂毛較短;籜舌發達,紫黑色,先端狀,疏生長纖毛;籜葉綠色,邊緣橘黃色,帶狀披針形,強烈皺褶,反轉。筍期4
36、月下旬。為高產優良筍用竹種,稈不易劈篾,多作柄材。 主要分布:浙江。各地有引種。高產優良筍用竹種,稈不易劈篾,多作柄材,也可觀賞。 京竹 Phyllostachys aureosuleata McClure cv. Pekinensis J.L. Lu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全竿綠色,無黃色縱條紋。多栽培供觀賞,筍食用。 主要分布:產北京、江蘇、浙江、河南。模式標本采自北京。 毛金竹 Phyllostachys nigra var. henonis 禾木科 散生竹,毛金竹屬竹類禾本科,分布于我國華中湖北省神農架自然保護區。稈高1014米,中部節間長達34厘米,新稈綠色,被白粉和毛,老時灰綠色
37、,稈環和籜環隆起。筍期5月上、中旬、筍淡紅褐色或帶褐色。稈籜短于節間,密被淡褐色毛,無斑點,籜耳發達,具紫黑色彎曲的長肩毛,籜舌發達,紫色,先端微波狀,籜葉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綠色,密被 。竹稈通直,節間節度中等而變幅不大,竹壁較厚,竹材堅韌篾編織使用。筍可食。 主要分布:河南、浙江、江蘇、山東、陜西、四川、湖南等地。 雷竹 CV.Ventricousinternode 禾本科 剛竹屬 散生竹,稈高7-11米,徑達4-6厘米。節間較短而均勻,幼竿密被白粉。出土后的竹筍經25-30天生長,成為幼竹,開始放葉,再經10-20天,幼竿竿形生長即告完成。雷竹有“筍用竹之王”的美稱。 發筍力強。集約經
38、營的雷竹林,年產竹筍每畝可達到1.5-2噸。現通過對林地覆蓋、施肥、增溫等措施,可使其提前至春節前后出筍,或是“二季”出筍,從而使產量和竹筍價格成倍翻番。 最適合生長于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山麓平緩坡地或房前屋后平地,在河漫灘、半陽性緩坡也能較好生長,但在積水嚴重的低洼地、板結平地生長不良。 由于早春打雷即出筍,故稱之為“雷竹”實為早竹之變種。雷竹(CV.Ventricousinternode),又名早竹、早園竹,別名雷公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竹種。 主要分布:雷竹原產于浙江臨安、安吉、余杭,1999年在樂山市種成功。 (三)混生竹:復軸型竹類,兼有單軸和合軸兩種類型的地下莖,竹
39、竿在地面上有散生的又有成叢的。 苦竹、茶竿竹、闊葉箬竹、倭竹、鵝毛竹、菲白竹、鋪地竹、無毛翠竹等。苦竹 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禾本科 剛竹屬 混生竹,別名:傘柄竹,拉丁文名:Pleioblastus amarus (Keng) keng 為禾本科、大明竹屬植物,植株呈小喬木或灌木狀。竿高3-5米,粗1.5-2厘米,直立,竿壁厚約6毫米,幼竿淡綠色,具白粉,老后漸轉綠黃色,被灰白色粉斑,竿散生或叢生,圓筒形。該植物的嫩葉、嫩苗、根莖等均可供藥用,夏、秋季采摘,鮮用或曬干。中藥名分別為:苦竹葉、苦竹筍、苦竹茹、苦竹瀝、苦竹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清痰等功
40、效。 主要分布:主產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省。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杭州靈隱寺。山地普遍野生,產于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貴州等省。在土層疏松深厚處,生長良好,呈散生狀;土層薄處,則叢生而作灌木狀。低山、丘陵、平地均能生長。 茶竿竹 Pseudosasa amabilis (McClure.) Keng f. 禾本科 剛竹屬 混生竹,中型竹,地下莖為單軸散生或復軸混生,竿堅硬直立,高513米,徑達26厘米,節間長3040厘米,幼竿綠色具白粉,老竿帶有灰白色或灰黑色斑塊。竿環平,籜環呈線狀,竹竿節間通常為圓筒或分枝一側上部節間微具溝槽。籜鞘
41、棕綠色,干后呈灰褐色,有栗褐色刺毛,籜耳具硬而彎曲之剛毛。籜舌弧形,褐色;籜葉帶形,細長而硬直,邊緣粗糙而內卷。每節分枝1-3枚,貼竿上舉。葉4-8片著生枝頂,葉片披針形,長15-35厘米,葉鞘細長,鞘口有彎曲硬毛。筍期4月下旬-5月中旬。 好生于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之酸性土或中性砂質壤土,能耐-12低溫。在土壤粘重的條件下,或經過砍伐,竿基多數芽萌發出土后,則長成叢生狀竹竿。 主要分布:主產于廣東、廣西、湖南南部之丘陵溝谷地帶,現引種至江蘇南京、宜興,浙江杭州一帶,生長尚佳。 闊葉箬竹 Indocalamus latifolius (Keng) McClure 禾本科 箬竹屬 混生
42、竹,灌木狀竹類。竿高可達2m,直徑0.51.5cm; 節間長522cm,微有毛,尤以節下方為甚; 竿籜宿存,質堅硬,背部常有粗糙的棕色小刺毛,邊緣內卷,且有纖毛; 籜舌截平,鞘口頂端有長13mm流蘇狀遂毛; 小枝頂端有13葉片; 葉片長1040cm,寬1.58cm。較耐寒,喜濕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輕度鹽堿土中也能正常生長,喜光,耐半陰。 主要分布:產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等省。生于山坡、山谷、疏林下。模式標本采于浙江杭州靈隱寺前。 倭竹 禾本科 倭竹屬 混生竹,稈高1-2m,徑0.2-0.7cm,節間呈三棱形或幾半圓筒形,無毛而有光澤,稈環隆起。籜鞘淺紅
43、色而帶黃色,紙質,背面貼生小絨毛;籜葉長35mm。每節分枝26枚,先端具12葉,通常每節具5葉,故稱五葉世。下部葉具有明顯堅硬綠色而有縱溝之葉鞘及葉柄,枝鞘宿存,葉片卵形或矩形,長214cm,寬0.63.5cm。筍期5月下旬至6月。作庭園觀賞用。 主要分布:產我國東南沿海各省。浙江、福建天然分布。生于山坡上。上海、杭州、臺灣、廣州等地栽培供觀賞。日本西南部也有分布。俄羅斯、德國、印度尼西亞等國均有引種栽培。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鵝毛竹 Shibataea chinensis 禾本科 倭竹屬 混生竹,禾本目箣竹超族倭竹亞族倭竹屬植物,因葉片卵狀披針形,形似鵝毛而得名。鵝毛竹分布于江蘇、江西、福建、
44、安徽等地,一般作地表綠化觀賞用。 地下莖(竹鞭)呈棕黃色或淡黃色;節間長僅1-2厘米,粗58毫米,中空極小或幾為實心。竿直立,高1米,直徑23毫米,中空亦小,表面光滑無毛,淡綠色或稍帶紫色;竿下部不分枝的節間為圓筒形,竿上部具分枝的節間在接近分枝的一側具溝槽,因此略呈三棱型,竿中部之節間長715厘米,直徑23毫米;竿環甚隆起。 生于山坡或林緣,亦可生于林下。深挖穴,淺栽竹,起苗后及時栽植,及時澆水,空氣濕度低適度葉面噴水。 主要分布:本屬中分布最廣的一種,廣布于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生于山坡或林緣,亦可生于林下。 大明竹 Pleioblastus gramineus 禾本科
45、大明竹屬 混生竹,竹稈高35m,稈徑粗0.51.5cm,筍期5月下旬。大明竹枝葉纖細下垂,姿態清秀。 竹稈圓色深綠,宿籜在稈經久不落,葉呈披針形,枝葉纖細下垂,竹稈常彎成弧形,配以長葉,非常秀麗。 地下莖復軸形,地面稈密集成叢生狀,無毛;籜環平,節下具有白粉圈。籜鞘綠色至綠黃色,短于節間。每節分枝多枚,先端下垂,宿存,無毛,無斑點,無籜耳和繸毛,籜葉較小,開展,葉片線狀披針形,質厚,長15-30,寬約0.6-1.5,枝葉纖細下垂,兩面無毛,鞘口有白色繸毛。筍期5月下旬。園林中常用于庭院綠化或與山石相配置。 主要分布:原產日本。經廣州引入中國。在江蘇、浙江、臺灣、廣東、四川等省都有栽培而近于歸化
46、。揚州個園、江都、常州等地均有園林應用栽培,且生長良好。 菲白竹 Sasa fortunei (Van Houtte) Fiori 禾本科 赤竹屬 混生竹,竹稈高0.20.8m,稈徑粗0.10.2cm,葉片綠色而具有明顯的白色條紋,觀賞價值高。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在北京地區小環境較好的地方可以露地越冬。觀賞期5月上旬10月下旬。 菲白竹為世界上最小的竹子之一,菲白竹材用和筍用價值不大,但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飼用價值,稈高一般為10-30cm,觀賞地被竹,矮小叢生,株型優美,葉片綠色間有黃色至淡黃色的縱條紋,可用于地被、小型盆栽,或配置在假山、大型山水盆景間,兼文化、觀賞和生態于一體,
47、是地被中的優良植物。它端莊秀麗,也是觀賞竹類中一種不可多得的貴重品種。筍期4-6月。 菲白竹喜溫暖濕潤氣候,好肥,較耐寒,忌烈日,宜半陰,喜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該竹具有很強的耐陰性,可以在林下生長。 主要分布:菲白竹原產日本。中國華東地區有栽培。浙江的安吉、杭州、南京、上海有引種栽培。 巴山木竹 Arundinaria fargesii E. G. Camus 禾本科 巴山木竹屬 混生竹,竹稈高310m,稈徑最大可達25cm ,中部節間長4060cm。 竹竿深綠色,竹叢較密,抗寒性強,在北京地區可以露地越冬。分布于我國的四川北部、湖北、陜西、甘肅等地。 地下莖在土壤肥沃處合軸的部分較多
48、,反之則是具竹鞭的部分占優勢;竹鞭的節間長(1)34厘米,粗515(20)毫米,幾實心,當年常不生根,二年生以上則每節生出了5根條。竿直立,梢頭微彎,高(2)58(13)米,粗24(65)厘米;節間長 3550(75)厘米,幼時深綠色且被白粉,老則淡黃色,竿基部壁厚48毫米,髓為薄膜質,呈細長的囊狀,無毛。 截止目前為止中國先后發現了10種巴山木竹屬植物。其中,有5種是國寶大熊貓的重要主食竹種,有4種可作為園林觀賞用竹,有1種可作為筍材兩用竹。 巴山木竹竹稈下部的枝葉稠密,園林中適宜用作綠籬、叢植,水土保持。 主要分布:產陜西、甘肅、湖北、四川等省的大巴山脈以及米倉山帶。海拔11002500 米,尤以海拔17002000米處最為常見。巴山地區有純林。 鋪地竹 Sasa argenteistriatus E.G.Camus 禾本科 赤竹屬 混生竹,竹稈高0.30.5m,稈徑粗0.20.3cm,節間長約10cm。稈綠色無毛,節下具窄白粉環。葉片綠色,偶具黃色、白色叢條紋。筍期4-5月。分布于我國的浙江、江蘇等地。紫竹院公園于2004年從陜西引入鋪地竹,在小環境較好的地方長勢良好,病蟲害少。但冬季地上部易受凍害,應將地上部全部刈割或采取防寒措施。園林中用于護坡、地被、點景叢植、水土保持等。耐修剪,抗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網絡游戲平臺用戶數據安全保護與隱私權保護協議
- 爆炸性物品抗震防震泡沫供應合同
- 電子商務物流效率提升補充協議
- 游戲IP跨界合作:與知名品牌聯合舉辦活動協議
- 智能自習室會員體系共建與資源共享合作協議
- 海外醫療信息存儲與租賃管理協議
- 繼子女撫養權解除與監護權變更協議
- 《慢性病毒性心肌炎》課件
- 《OLED產業鏈概述》課件
- 《崗位分析的基礎技術與工具教學課件》
- 麻醉鎮靜藥與阿片類
- 調兵山市招聘社區工作者真題2024
- 2025-2030中國臘味行業發展趨勢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手機外殼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競爭格局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中型餐飲企業組織結構》課件
- 2025年浙江紹興諸暨新城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安徽卓越縣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5月份檢測政治試卷+答案
- 初中美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福建省福州市電子信息集團有限公司招聘3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國際貿易基礎試題庫與答案
- 2025年北京市豐臺區九年級初三一模語文試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