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申報陳述材料_第1頁
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申報陳述材料_第2頁
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申報陳述材料_第3頁
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申報陳述材料_第4頁
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申報陳述材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聯合國人居獎申報陳述材料一、廣州市概況廣州市是華南地區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緣,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718.8平方公里。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的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國內生產總值連續20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2000年末,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383.07億元人民幣,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45萬元,按當年匯率計算,達到4175美元全市人口994.30萬人,其中本市戶籍人口702.66萬人,外來流動人口291.64萬人建成區面積達到430.7平方公里。廣州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目前正朝著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大步邁進。二

2、、申報人居獎類別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增強城市服務功能。 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整治城市臟亂現象,規范城市管理秩序,改善城市環境面貌。 大氣污染治理治理廢氣污染,推廣使用清潔汽車,發展綠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完善污水處理設施,提高污水處理率,整治工業污染源。 城市生態環境改善完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建設生態公園和森林公園,構建現代化生態城市新格局。三、廣州市人居環境改變的過程未實施改善環境之前的情況。前幾年,隨著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發展,廣州市的城市區域迅速擴展,周邊農村大幅納入市區范圍;產業結構和城市功能迅速調整,城市基礎設

3、施對經濟發展的承載負荷不斷增大;機動車輛迅速增長,城市道路建設相對滯后農村人口迅速向城鎮流動集中,城市管理面日趨復雜,廣州市面臨的環境臟亂和環境污染問題十分突出: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需要,交通阻塞狀況嚴重;商業網點和室內市場建設跟不上市場發展的需要,違法建設現象大量涌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長,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體污染比較嚴重;廢氣和揚塵污染指標急劇升高,城市大氣環境受到污染;城市綠化跟不上城區擴展的步伐,市區溫室效應不斷增大,城市居住環境呈現惡化的態勢。 目標和決策的形成。1996年8月林樹森就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市長之后,針對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致力于城市環境的

4、綜合整治,改善城市環境面貌。他先后提出拉開城市結構,有序地配套建設,重點向東、向南發展;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網絡系統,從根本上改善生活居住環境;建設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實施青山碧水藍天工程,建設現代化生態城市等城市發展策略和目標,按照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政府和中共廣州市委關于廣州市的城市面貌要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2010年一大變的要求,轉變城市建設發展思路,全力推動廣州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改善廣州市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質量。 資金和資源配置。近幾年來,廣州市持續對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進行了高強度投入,1998年投入140.18億元,

5、1999年投入175.3億元,兩年的投入相當于之前18年全市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整治投入的總和,2000年投入147.01億元,2001年計劃投入142.62億元。這樣的投資強度前所未有。林樹森市長力主將大部分城市建設稅費收入、政府土地出讓收益和從市場上籌措的發展資金,用到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上。( 廣州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實施過程。( 1)完善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以架構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道路交通路網為重點,對道路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高強度投入。先后建成內環路及其聯絡道、環城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干線廣園路等一批城市快速路,建成3座跨江大橋,建成一批立體交通系統,建成一批城市主干道,拓寬

6、改造了一批城市主干道。到2000年底,廣州市的城市道路長度達到2887公里,總面積達到3923萬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積達到9.76平方米。與此同時,加快構建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建成了全長18.48公里、總投資127億元人民幣的地鐵一號線,目前正推進地鐵二號線的建設,并積極籌備建設三、四號線和市區至新白云國際機場輕軌,全力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交通。( 2)整治城市臟亂現象。對市區道路兩側、農貿市場周邊、市區鐵路沿線、城鄉結合部、珠江兩岸和城市進出口等部位的臟亂現象進行全面整治,按照嶺南建筑風格對市內陳舊樓宇的立面屋頂進行整飾改造,穿衣戴帽,美化市容景觀。全面清拆違法建設和臨時建筑,強化城市規

7、劃管理,近三年來年,共清拆違法建設和臨時建筑870萬平方米。整治戶外廣告,規范戶外廣告的管理,1999年全部清拆了戶外煙草廣告,使廣州市邁入了無戶外煙草廣告城市的行列。對環境衛生進行規范化管理,城市道路實行16小時保潔制度,城市垃圾和糞便全部實行無害化處理,營造良好的環境秩序。( 3)治理大氣污染。實施空氣凈化工程,治理機動車的排氣污染,對機動車輛強制安裝尾氣凈化裝置;廣泛推廣使用燃油添加劑和無鉛汽油;在出租車和公交車中廣泛推廣使用液化石油氣;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汽車,不予生產、進口、銷售、上牌。在飲食服務業中全面推廣使用液化石油氣或者電能等清潔能源。先后將80多家廢氣污染型工廠企業遷出中心城區

8、;對76家廢氣污染型小水泥廠,限期治理48家、關閉28家。( 4)治理水源污染。加快污水處理基礎設施的建設,計劃到2010年建成11座污水處理廠,目前已有3座建成投入運行,全市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已達到63萬噸,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31.49%。有4座正在建設之中,到2010年,廣州市的工業廢水處理率將達到95%,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70%。從1998年起,投入11億多元,對市內河涌進行清疏截污整治。并對工業污染源進行整治,調整產品結構,改進生產工藝,整治工廠排污口,對127家洗漂企業限期治理81家、關閉21家、停產搬遷25家,使全市2941個工業企業的污水排放全部達到國家標準。(5)加快推進園林

9、綠化建設。著眼于建設山水型生態城市,完善城市園林綠化體系,充分利用廣州地處亞熱帶,四季常青,背靠白云山,面臨南海,懷抱珠江的自然環境優勢,在加強水源保護的同時,全力推進城市綠化建設,構建山水城市的新格局。新建和改造了大批城市公園。到2000年底,全市城市公園總數達到125個,總面積3075公頃。新建了大批城市綠化廣場;完善了市內交通道路綠化配套工程。到2000年底,該市建成區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24.98%和30.2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已達到10.36平方米。規劃建設了一批生態公園和森林公園,全市林業用地達到30多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41.5%(6)加強對歷史文化的保護。著眼于對廣州

10、市歷史名城的保護,廣州市在綜合整治城市環境過程中加強了對古建筑和歷史文化遺址的保護。成功地保護了西漢南越宮署御花園、南越王墓遺址、鎮海樓、錦綸會館、近代民居等大批珍貴的古建筑和歷史文化古跡,修復了西關大屋、商業街騎樓、下九路商業步行街和黃大仙廟等大批具有嶺南特色的人文景觀,使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煥發出新的光彩。為了改善廣州市的人居環境,林樹森作為市長,對廣州市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傾注心血,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親自邀請國內外的著名專家進行廣州的城市建設發展概念規劃研究,對廣州市的功能定位、發展目標、總體布局、空間形態、交通路網、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和發展策略等等重要問題深入研究探討,制訂出廣

11、州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科學地確立了廣州未來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他親自組織制訂城市建設管理和環境整治的重要文件和政策法規。他主政四年多,先后主持制訂50多項城市建設管理和環境整治政策文件;頒布實施110多項城市建設管理和環境整治法規規章。他親自為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項目籌措建設資金,指導主管部門開拓資金渠道,協調有關商業銀行為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項目貸款融資,確保了工程項目的資金需求。他深入調查研究,及時對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重要工作的實施拍板決策;堅持對重點工程項目跟蹤指導,逐項抓落實;對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質量嚴格要求,指導建設單位創造工程項目精品;溝通協調中央、省直、部隊駐穗單位支持廣

12、州市的城市建設和環境整治工作。四、廣州市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成果經過幾年的努力,廣州市實現了廣東省提出的城市環境面貌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目標要求,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水平明顯提高,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明顯增強。城市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形成了由高速路網、快速路網和城市主干道路網三大路網系統構成的層次分明、功能明確的道路交通網絡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城市交通阻塞的問題。城市臟亂現象得到了全面整治,市容景觀進一步美化,從根本上改變了城市環境臟亂的狀況。遏制了大氣和水源污染,從根本上保護了城市環境,使環境功能區的水源和空氣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珠江水變清,魚蝦大量回游繁殖。

13、城市綠化水平大幅提高,逐步實現了森林圍城,城在林中;懷抱珠江,綠水長流,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目標。林樹森市長為廣州市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的改善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五、城市可持續發展廣州市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的改善,將廣州市經濟社會的發展推上了更高的平臺,為廣州市未來的發展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城市交通路網和市政設施的完善,為經濟騰飛和市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減少了由于交通阻塞導致汽車廢氣對城市環境的污染。城市環境面貌的改善,進一步提高了廣州作為華南地區中心城市的地位,增強了廣州的輻射力和帶動力。大氣、水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和園林綠化系統的完善,進一步提高了廣州的生態環境質量。華南地區乃至全國各地

14、一些大企業紛紛把總部遷往廣州。近幾年來,國外到廣州投資的大企業明顯增多。國、內外大批高素質人才自愿到廣州定居就業,甚至一些久違的候鳥也紛紛重來廣州過冬。城市面貌的改善,提高了廣州的文化品位,豐富了旅游資源,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許多游客表示,今天的珠江完全可以與賽納河媲美。六、廣州市綜合整治城市環境的經驗和影響廣州市在綜合整治城市環境中摸索了成功的經驗:(1)城市發展必須以人為本,從提高人的生活素質出發,堅持不懈地改善人的居住環境。2)提高城市的整體文明水平,必須注重改善人居環境,使城市的環境秩序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適應( 3)提高城市的地位,必須注重優化城市環境面貌,塑造現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4)改善城市的環境質量,必須將完善基礎設施與治理環境污染結合起來,雙管齊下。( 5)綜合整治城市環境,改善人居環境,必須由政府來組織和推動,以創建精神文明活動為載體,充分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廣泛發動人民群眾參與。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提高了廣州的社會文明水平,市民更加熱愛這座城市,為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