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健康培訓資料_第1頁
職業健康培訓資料_第2頁
職業健康培訓資料_第3頁
職業健康培訓資料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職業危害因素與防護知識一、勞動者的職業健康權利1、接受教育培訓的權利;2、接受職業健康監護權;3、知情權;4、請求權;5、檢舉、控告權;6、拒絕作業權;7、民主監督管理權。二、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義務:1、遵守國家有關職業安全健康的法律、法規和規章。2、勞動者在生產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職業安全健康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勞動安全衛生管理。3、勞動者在生產作業過程中,應當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4、勞動者應當自覺地接受用人單位有關職業安全健康的教育和培訓,掌握所從事工作應當具備的職業安全健康知識和技能。5、勞動者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發現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

2、職業安全健康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的負責人報告。三、 用人單位對勞動者告知的內容包括:1、勞動過程中可能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危害程度;2、危害結果;3、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體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4、工資待遇、崗位津貼和工傷社會保險待遇;5、職業健康知識培訓教育;6、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四、特種作業勞動防護用品標識1、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標識采用古代盾牌形狀,取 “防護 ”之意。盾牌中間的字母“LA ”表示 “勞動安全 ”之意, 編號采用三層數字和字母組合編號方法編制,分別表示獲得標識使用授權的年份, 獲得標識使用授權的生產企業所屬的省級行政地區的區劃代碼,產品的名稱代碼和

3、獲得標識使用授權的順序。2、標識邊框、盾牌及“安全防護 ”為綠色, “LA ”及背景為白色,標識編號為黑色。五、安全帽、安全帶的正確使用和佩戴(一)安全帽主要是為了保護頭部不受傷害。1、飛來或墜落下來的物體擊向頭部時;2、當作業人員從2m 及以上的高處墜落下來時;3、當頭部有可能觸電時;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業,頭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銳、堅硬的物體時。(二)安全帽佩戴注意事項1、戴安全帽前應將帽后調整帶按自己頭型調整到合適的位置,然后將帽內彈性帶系牢。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腦后方。否則,會降低安全帽對沖擊的防護作用。3、安全帽的下領帶必須扣在頜下,并系牢,松緊適度。4、安全帽體頂

4、部除了在帽體內部安裝了帽襯外,有的還開了小孔。但在使用時不要為了透氣而隨便再行開孔。.5、由于安全帽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損壞。所以要定期檢查,檢查有沒有龜裂、下凹、裂痕和磨損等情況,發現異常要立即更換, 任何受過重擊、 有裂痕的安全帽, 不論有無損壞現象,均應報廢。6、嚴禁使用只有下頜帶與帽殼連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內無緩沖層的安全帽。7、施工人員在現場作業中,不得將安全帽脫下,擱置一旁,或當坐墊使用。8、由于安全帽大部分時使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制成,具有硬化和變蛻的性質。所以不宜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9、新領的安全帽要檢查。10、在現場室內作業也要戴安全帽,特別是在室內帶電作業時,更要認真戴好

5、安全帽,因為安全帽不但可以防碰撞,而且還能起到絕緣作用。11、平時使用安全帽時應保持整潔,不能接觸火源,不要任意涂刷油漆,不準當凳子坐,防治丟失。無安全帽一律不準進入施工現場。六、安全帶使用的注意事項1、思想上必須重視安全帶的作用。無數事例證明,安全帶是“救命帶 ”。2、安全帶使用前應檢查繩帶有無變質、卡環是否有裂紋,卡簧彈跳性是否良好。3、高處作業如安全帶無固定掛處,應采用適當強度的鋼絲繩或采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帶掛在移動或帶尖銳棱角或不牢固的物體上。4、高掛低用。5、安全帶要栓掛在牢固的構件或物體上,要防止擺動或碰撞,繩子不能打結使用,鉤子要掛在連接環上。6、安全帶繩保護套要完好,以防繩

6、被磨損。若發現保護套損壞或脫落,必須加上新套后再使用。7、安全帶嚴禁擅自接長使用。8、安全帶在使用前要檢查各部位是否完好無損。9、安全帶不使用時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觸高溫、明火、強酸、強堿或尖銳物體,不要存放在潮濕的倉庫中保管。10、安全帶在使用兩年后抽檢一次,頻繁使用應經常進行外觀檢查,發現異常必須立即更換 。七、職業危害因素及其防護職業危害因素的種類職業危害的因素是指職業活動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產過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勞動過程和生產環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一 )生產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學因素:生產過程中使用和接觸到的原料、中間產品、成品以及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和廢渣等。主

7、要包括工業毒物、粉塵等。粉塵、硫、氫氧化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甲烷、甲醇、二甲醚、二氧化硫、氮氣。一氧化碳最高允許濃度:30mg/m3;硫化氫最高允許濃度:10mg/m3;甲醇最高允許濃度:50mg/m3 ;煤粉最高允許濃度:10mg/m3。崗位人員把本崗位操作規程危險化學品周知卡熟記、掌握,要進行考試。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害因素,不良的物理因素都可能對作業人員造成職業危害,包括高溫、低溫、潮濕、氣壓過高或過低等異常的氣象條件,.噪聲、震動、輻射等。噪聲最高允許值:85 分貝3、生物因素: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二 )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1、勞動組織和勞動制度

8、的不合理。 如勞動時間過長, 勞動休息制度不健全或不合理等;2、勞動中緊張度過高;3、勞動強度過大或勞動安排不當。4、不良的工作體位。(三 )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1、生產場所設計或安裝不符合衛生要求或衛生標準;2、車間布局不合理。3、通風。4、照明。5、防塵、防毒、防暑降溫。6、安全防護。 安全防護設施或個體防護用品有缺陷或配備不足,造成操作工長期處于有毒有害的環境中。八、職業病及職業性病損職業性病損: 是指職業性有害因素所指的各種職業性損害,包括工傷和職業性疾患,會造成輕微的健康影響到嚴重的損害,甚至導致傷殘或死亡。職業性疾患包括職業病和工作有關的疾病兩大類。職業病:當職業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

9、體的強度與時間超過一定限度時,人體不能代償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質性病理改變,從而出現相應的臨床征象,影響勞動能力,這類疾病統稱職業病。醫學上所稱的職業病泛指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十大類 115 種九、生產性粉塵的危害與防治生產性粉塵對人體的危害1、塵肺; 2、粉塵沉著癥;3、有機粉塵可引起變態性病變;4、呼吸系統腫瘤;5、局部作用6、中毒作用。粉塵綜合治理的八字方針:1、革2、水3、密4、風5、管6、教7、護8、檢生產性毒物的危害與防治1、生產性毒物對人體的危害:神經系統、呼吸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其他。2、綜合防毒措施:消除毒物密閉、隔離有害物質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質逸散加強對有害物質的監測,控制有害物質的濃度,使其低于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的最高允許濃度。加強對毒物及其預防措施的宣傳教育。加強個體防護提高機體免疫力接觸毒物作業人員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生產性噪聲的危害與防治十、噪聲對健康的危害1、聽力下降2、神經系統:頭痛、頭暈、耳鳴、心悸、易疲倦、易激怒及睡眠障礙等神經衰弱綜合癥。3、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率加快或減緩,血壓不穩,心電圖呈缺血型變化的趨勢。4、消化系統出現胃腸功能紊亂、食欲減退、消瘦、胃液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慢。防止噪聲危害的措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