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換。要求學生抽空抄錄并且閱讀成誦。其目的在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所以內容要盡量廣泛一些,可以分為人生、價值、理想、學習、成長、責任、友誼、愛心、探索、環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積累40多則材料。如果學生的腦海里有了眾多的鮮活生動的材料,寫起文章來還用亂翻參考書嗎?與當今“教師”一稱最接近的“老師”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時期。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詩云:“伯安入小學,穎悟非凡貌,屬句有夙性,說字驚老師。”于是看,宋元時期小學教師被稱為“老師”有案可稽。清代稱主考官也為“老師”,而一般學堂里的先生則
2、稱為“教師”或“教習”。可見,“教師”一說是比較晚的事了。如今體會,“教師”的含義比之“老師”一說,具有資歷和學識程度上較低一些的差別。辛亥革命后,教師與其他官員一樣依法令任命,故又稱“教師”為“教員”。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瑯瑯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么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中學語文畢業生語文水平低,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語文是2749課時,恰好是
3、30%,十年的時間,二千七百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尋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特別是寫議論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也通曉議論文的基本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知道“是這樣”,就是講不出“為什么”。根本原因還是無“米”下“鍋”。于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所以,詞匯貧乏、內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須認識到“死記硬背”的重要性,讓學生積累足夠
4、的“米”。2019-2019學年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題此卷只裝訂不密封班級 姓名 準考證號 考場號 座位號 化學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題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單選題1有一處于平衡狀態的反應:X(s)3Y(g)2Z (g),H0
5、。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動,應選擇的條件是高溫 低溫 高壓 低壓 加催化劑 分離出ZA B C D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其他條件不變,增大某一反應物的濃度,反應物的轉化率一定都增大B 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體積縮小,體系中各氣體的濃度一定增大C 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改變壓強使平衡向右移動,生成的氣體的濃度一定增大D 增大反應物的濃度,平衡向右移動,生成物的體積分數一定增大3在體積相同的A和B兩個帶活塞的玻璃容器中,如分別注入1/4容積顏色相同的NO2和Br2(氣),然后將活塞同時向外拉到1/2處(快速),過一會兒可以看到AA中顏色比B中淺 BA中顏色比B中深CA
6、、B中顏色深淺一樣 DA、B中顏色都比開始時深4在密閉容器中有可逆反應:nA(g) +mB(g) pC(g) H>0 處于平衡狀態(又知nmp),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升高溫度時,BC的比值減小 降溫時體系內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 加入B,A的轉化率變大 加入催化劑,氣體的總物質的量不變 充入C,則A、B的物質的量增大A B C D 全部5甲萘醌(維生素K)有止血作用,它可通過2甲基萘的氧化而制得,反應中常用乙酸作催化劑,該反應放熱,可表示為:在某次合成反應中,用14g的2甲基萘,才制得017g甲萘醌,已知該次合成反應的速率是快的,試判斷導致其產率低的原因是A使用了過量的氧化劑 B沒
7、有用乙酸,而是使用了其它催化劑C把反應混合物加熱 D所生成的甲萘醌是沉淀物6在密團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氣),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時生成了2/3mol CO2(反應為CO+H2O(g) CO2+H2),當其他條件不變,充入的水蒸氣改變為2mol時,平衡時生成CO2的物質的量可能是A 0.5mol B 0.95mol C 1mol D 2/3mol7可逆反應mA(g)+nB(g) pC(g)+qD(g),在密閉容器中反應達到平衡,改變某一條件后,正反應速率增大,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的轉化率增大 B平衡向逆向移動C平衡沒有移動 D上述三種情況都有可能8在地殼內,深度每增加1km
8、,壓強大約增加2525030300kPa,在這樣的壓強下,對固體物質的平衡會發生較大的影響。如:CaAl2Si2O8(鈣長石)Mg2SiO4(鎂橄欖石)CaMg2Al2Si3O12(鈣鎂)石榴子石摩爾質量(g/mol) 278 140.6 413.6密度(g/cm3) 2.70 3.22 3.50在地殼區域變質的高壓條件下,有利于A 鈣長石生成 B 鎂橄欖石生成C 鈣長石和鎂橄欖石共存 D (鈣鎂)石榴子石生成9對于反應A(g) 2B(g) 2C(g) H0 ,下面各圖能正確反映在這一反應中,反應時間t,溫度T與平衡混合物中C的百分含量關系的是10(題文)將V1 mL 1.00 mol
9、3;L-1HCl溶液V2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mL)。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 做該實驗時環境溫度為22 B 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C NaOH溶液的濃度約是1.00 mol·L-1D 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二、實驗題11某學生想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來計算中和熱。他將50mL0.5mol/L的鹽酸與50mL 0.55mol/L 的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用品是_,燒杯間填滿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_。(2
10、)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則求得的中和熱數值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3)實驗中改用20 mL 0.50 mol/L的鹽酸跟2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所放出的熱量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所求中和熱的數值會_(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若他測得t=3,則中和熱H為_三、綜合題12在100時,將0.100mol的四氧化二氮氣體充入1L 抽空的密閉容器中,隔一定時間對該容器內的物質進行分析,得到如下表格:時間/s濃度/mol·L-1020406080100c(N2O4)0.100c10.050c3abc(NO2
11、)0.0000.060c20.1200.1200.120試填空:(1)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達到平衡時四氧化二氮的轉化率為_% ;表中 c2_c3_a_b(選填“ > ”、“ < ”、“ = ”)。(2)20s時四氧化二氮的濃度 c1=_mol·L-1,在0s20s內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mol·(L·s)-1;(3)若在相同情況下最初向該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氣體,要達到上述同樣的平衡狀態,二氧化氮的起始濃度是_mol·L-1。13現有反應:CO(g)H2O(g)CO2(g)H2(g)H0 在850時,K1。(1)若升高溫度到950時
12、,達到平衡時K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850時,若向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同時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則:當x5.0時,上述平衡向_(填“正反應”或“逆反應”)方向移動。若要使上述反應開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x應滿足的條件是_。(3)在850時,若設x5.0和x6.0,其他物質的投料不變,當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H2的體積分數分別為a、b,則a_b(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四、填空題14一密封體系中發生下列反應:N2 +3H2 2NH3 H0,下圖是某一時間段中反應速率與反應進程的曲線關系圖:回
13、答下列問題:(1)處于平衡狀態的時間段是_(2)t1、t3、t4時刻體系中分別是什么條件發生了變化?_、_、_(3)下列各時間段時,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是_At0t1 Bt2t3 Ct3t4 Dt5t6五、計算題15現有反應A(g)B(g)2C(g),已知1molA與1molB反應達平衡時生成0.4molC(1)同溫同壓下,2molA與2molB反應達平衡時生成_molC。(2)恒溫恒容下,2molA與2molB反應達平衡時生成_molC。:第 3 頁2019-2019學年廣東省汕頭市金山中學高二上學期10月月考化學試題化學 答 案參考答案1C【解析】試題分析:反應X(s)+3Y(g)2Z(g)
14、,H0,正反應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故錯誤;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故正確;壓強增大,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故正確;降低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故錯誤;加催化劑縮短到達平衡的時間,不會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故錯誤;分離出Z,即減小生成物的濃度,平衡正向移動,故正確;故選C。【考點定位】考查化學平衡的影響因素【名師點晴】本題考查化學平衡移動的影響因素等。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反應移動;降低溫度,平衡向放熱反應移動;壓強增大,平衡向氣體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降低壓強,平衡向氣體體積增大的方向移動;加催化劑不會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的濃度,平衡正
15、向移動;減小反應物濃度或增大生成物濃度,平衡逆向移動。注意加入惰性氣體對平衡的影響,恒溫恒容平衡不移動,恒溫恒壓,體積增大,平衡向體積增大方向移動。2B【解析】在平衡體系中,增大某一反應物的濃度,該反應物的轉化率降低,A項錯誤;對于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只要增大壓強,各組分濃度同時增大,而減小壓強,各組分濃度同時減小,B項正確;C項未指出是增壓還是減壓,如果是減小壓強,則體積增大,氣體濃度減小,該項不正確;增大反應物濃度,平衡右移,生成物是比原來增大,但體積分數不一定增大,D項錯誤。3B 【解析】試題分析:兩種氣體的變化情況不一樣,對于Br2(g)只是物理變化,對于NO2(g)是一個平衡移動的過程
16、2NO2 N2O4,相當于壓強減小,相當于壓強減小,物理變化使之顏色變淺,但隨之平衡又向生成NO2方向移動。考點:化學平衡4D【解析】5C 【解析】試題分析:由題意分析知該反應的特點有:1是一個氧化過程;2正反應放熱。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是平衡移動因此對產率無影響;從理論上講,使用過量氧化劑可以提高產率(增加一種反應物濃度從而提高另一種反應物的轉化率),生成物的狀態與產率無關;正反應放熱,因此加熱不利于產物的生成。考點:化學平衡6B【解析】試題分析:起始充入1molCO和1molH2O,當充入的水蒸氣為2mol時,平衡向右移動,CO2的物質的量增加,但CO2不能等于1mol(將不存在平
17、衡,因為CO將等于零),所以CO2有一個界限即大于2/3而小于1。答案為B。考點:化學平衡7D 【解析】試題分析:要是正反應速率增大,只要增大(任何物質)濃度、增大體系壓強、升高溫度、添加催化劑等。若增大B物質的濃度,A的轉化率增大,正反應速率增大;增壓、正反應速率增大又pqmn平衡向逆向移動;增大壓強,又mn=P+q平衡不移動。考點:化學平衡8D【解析】【分析】根據固體的密度分析,壓強越大,固體的密度越大,所以增大壓強有利于生成密度大的固體。【詳解】由題中信息可知,壓強越大,生成的固體物質的密度越大,所以高壓應有利于向反應體積減小的方向移動,即有利于密度小的物質轉化為密度大的物質,所以在地殼
18、區域變質的高壓條件下,有利于生成(鈣鎂)石榴子石,故答案選D。9B【解析】試題分析:A、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先達到化學平衡,故錯誤;B、此反應屬于放熱反應,根據勒夏特列原理,降低溫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進行,C%增大,故正確;C、根據選項A的分析,故錯誤;D、根據選項B的分析,故錯誤。考點:考查勒夏特列原理、化學平衡圖像等知識。10B【解析】試題分析: A、該實驗開始溫度是21,故A錯誤;B、由圖示可以看出該反應過程放出熱量,表明化學能可能轉化為熱能,故B正確;C、恰好反應時參加反應的鹽酸溶液的體積是30mL,由V1+V2=50Ml可知,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20mL設恰好反應時氫氧化鈉
19、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是nHCl+NaOH="NaCl+H"2O 1 11.0molL1×0.03L n則n=1.0molL1×0.03L=0.03mol,所以濃度是:=1.5mol/L,故C錯誤;D、只是該反應放熱,其他有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所以D錯誤考點:中和熱的測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11環形玻璃攪拌棒 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 偏小 不相等 因為酸、堿發生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有關相等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 H2O所放出的熱量,它與酸、堿的用量無關 -50.16kJ/mol【解析】【分析】(1).根據量熱計
20、的構造來判斷該裝置缺少的儀器;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2).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3).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并根據中和熱的概念和實質來計算和解答。【詳解】(1).由量熱計的構造可知該裝置缺少的儀器是環形玻璃攪拌器;中和熱測定實驗成敗的關鍵是保溫工作,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故答案為:環形玻璃攪拌棒;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的熱量損失;(2).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會有一部分熱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熱數值將會減小,故答案為:偏小;(3).反應放出的熱量和所用酸以及堿的量的多少有關,若用20mL0.50mo
21、l/L的鹽酸跟20mL0.55mol/L的NaOH溶液進行反應,與上述實驗相比,生成水的量減少,放出的熱量偏少,但中和熱是指酸和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水時放出的熱,與酸堿的用量無關,所以改用20mL0.50mol/L的鹽酸跟20mL0.55mol/L的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中和熱數值相等;H=40g×4.18×10-3kJ/(g ·)×3÷0.01mol=-50.16kJ/mol,故答案為:不相等;因為酸、堿發生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與酸、堿的用量有關;相等;中和熱是指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molH2O所放出的熱量,它與酸、堿的用量無
22、關;-50.16kJ/mol。【點睛】本題考查中和熱的測定實驗,試題難度不大,注意中和熱H與酸、堿的物質的量無關,為易錯點。12N2O42NO2 60 > = = 0.070 0.0015 0.200【解析】【分析】(1).由表中數據可知,60s時反應達到平衡,根據反應方程式N2O42NO2計算c(N2O4),進而計算平衡時N2O4的轉化率;60s后反應達到平衡,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濃度不變;(2).20s時四氧化二氮的濃度=起始濃度c(N2O4),根據v=計算在0s20s內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應速率;(3).達到上述同樣的平衡狀態,為等效平衡,按化學計量數換算到四氧化二氮一邊,滿足c(N2
23、O4)=0.100mol/L。【詳解】(1).四氧化二氮生成二氧化氮的化學方程式為N2O42NO2,由表中數據可知,60s時反應達平衡,c(NO2)=0.120mol/L,N2O4 2NO2濃度變化:0.060mol/L 0.120mol/L所以平衡時N2O4的轉化率為×100%=60%,60s后反應達到平衡,反應混合物各組分的濃度不變,所以c3=a=b=(0.1000.060)mol/L=0.040mol/L,40s時c(N2O4)=0.050mol/L,由化學方程式可知,此時c(NO2)=(0.1000.050)mol/L×2=0.100mol/L,所以c2=0.100
24、mol/Lc3=a=b=0.040mol/L,故答案為:N2O4 2NO2;60;=;=;(2).由表中數據可知,20s時,c(NO2)=0.060mol/L,則N2O4 2NO2,濃度變化:0.030mol/L 0.060mol/L所以20s四氧化二氮的濃度c1=0.100mol/L0.030mol/L=0.070mol/L;在0s20s內四氧化二氮的平均反應速率為v(N2O4)=0.0015mol/(Ls),故答案為:0.070;0.0015;(3). 若在相同情況下最初向該容器充入的是二氧化氮氣體,要達到上述同樣的平衡狀態,為等效平衡,按化學計量數換算到N2O4一邊,要滿足c(N2O4)
25、=0.100mol/L,則N2O4 2NO2,0.100mol/L 0.200mol/L,故答案為:0.200。13小于 逆反應 x3.0 小于【解析】【分析】(1).對于放熱反應,升高溫度,平衡常數減小;(2).反應混合物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相同都為1,利用物質的量代替濃度,計算濃度商Qc,根據濃度商Qc與平衡常數K的關系判斷;.用x表示出濃度商Qc,平衡向正反應移動,應滿足濃度商QcK,據此計算判斷;(3). 加入6mol氫氣所達到的平衡,可以看成在加入5mol氫氣達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氫氣,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再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判斷。【詳解】(1). CO(g)H2O(g)CO2(g)
26、H2(g)為放熱反應,在850時,K1,升高溫度到950時,平衡逆向移動,平衡常數K減小,即達到平衡時K小于1,故答案為:小于;(2). 850時,若向一容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同時充入1.0 mol CO,3.0 mol H2O,1.0 mol CO2和x mol H2,當x5.0時,因CO(g)H2O(g)CO2(g)H2(g)化學計量數均為1,可以利用物質的量代替平衡濃度求濃度商,Qc=K=1,平衡逆向移動,故答案為:逆反應; .若要使上述反應開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應滿足Qc小于K,Qc=1,x3.0,則x應滿足的條件是小于3.0,故答案為:x3.0;(3).加入6mol氫氣所達到的平衡,可以看成在加入5mol氫氣達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氫氣,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移動的結果是降低這種增大的幅度,但平衡后氫氣的體積分數還是大于原平衡時的體積分數,即ab,故答案為:小于。14t0t1、t2t4、t5t6 升高溫度 加了催化劑 降低壓強 D【解析】(1)根據平衡時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可知,在圖中t0t1、t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紙制品制造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考核試卷
- 環境監測與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考核試卷
- 紙張品質控制與管理考核試卷
- 絹絲在復合材料領域的創新研發與應用實踐考核試卷
- 網絡安全技術實踐教程(微課版)-教案 病毒與木馬的認知與防護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物理:習題課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興安盟2025屆初三第三次質量檢測試題語文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浦東新區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三月考(5)語文試題含解析
- 西華師范大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史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航天醫學工程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試題真題及答案
- 公共資源交易知識培訓
- 《危機管理案例》課件
- DB13-T5687-2023負壓封閉引流術護理規范
- 海綿材料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四川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MOOC】《學術交流英語》(東南大學)章節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幼兒園閱讀活動環境創設
- 環保公司簡介范文6篇范文
- 如何與人有效溝通培訓
- 食品企業生產部門質量獎懲條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