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習題_第1頁
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習題_第2頁
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習題_第3頁
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習題_第4頁
測量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第四章距離測量與直線定向單選題1 、距離丈量的結果是求得兩點間的(B)。A.斜線距離B.水平距離C.折線距離D.坐標差值2 、用鋼尺進行一般方法量距,其測量精度一般能達到(C)。A.1/101/50B.1/2001/300C1/10001/5000D.1/100001/400003、在測量學中,距離測量的常用方法有鋼尺量距、電磁波測距和(A)測距。A.普通視距法B.經緯儀法C.水準儀法D.羅盤儀法4、為方便鋼尺量距工作,有時要將直線分成幾段進行丈量,這種把多根標桿標定在直線上的工作,稱為(B)。A.定向B.定線C.定段D.定標5 、用鋼尺采用一般方法測設水平距離時,通常(D)。A.用檢定過

2、的鋼尺丈量B.需要加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和高差改正C.需要先定出一點,然后進行歸化D.不需要加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和高差改正6 、在距離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用(B)。A.往返較差B.相對誤差C.閉合差D.中誤差)。7、往返丈量一段距離,D均=184.480m,往返距離之差為+0.04m,問其精度為(DA.0.00022B.4/18448C22X10-4D.1/46128 、某段距離丈量的平均值為100m,其往返較差為+4mm,其相對誤差為(A)。A.1/25000B.1/25C.1/2500D.1/2509 、某段距離的平均值為100m,其往返較差為+20mm。則相對誤差為(C)。A.0.02/

3、100B.0.002C.1/5000D.2/20010 、往返丈量直線AB的長度為:DAB=126.72m,DBA=126.76m,其相對誤差為(A)。A.K=1/3100B.K=1/3500C.K=0.000315D.K=0.0031511 、對一距離進行往、返丈量,其值分別為72.365m和72.353m,則其相對誤差為(A)。A.1/6030B.1/6029C.1/6028D.1/602712 、測量某段距離,往測為123.456m,返測為123.485m,則相對誤差為(A)。A.1/4300B.1/4200C.0.000235D.0.02913 、鋼尺精密量距時,丈量溫度低于標準溫度,

4、如不加溫度改正,則所量距離符合以下哪條?(D)。A.小于實際距離B.等于實際距離C.大于實際距離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實際距離14 、精密鋼尺量距,一般要進行的三項改正是尺長改正、(D)改正和傾斜改正。A.比例B.高差C.氣壓D.溫度15 、精密鋼尺量距中,所進行的傾斜改正量(A)。A.不會出現正值B.不會出現負值C.不會出現零值D.會出現正值、負值和零值。16 、鋼尺精密量距的各改正值中,(C)恒為負。A.尺長改正B.溫度改正C.高差改正D.以上都不是17 、一鋼尺名義長度為30m,與標準長度比較得實際長度為30.015m,則用其量得兩點間的距離為64.780m,該距離的實際長度是(B)。A

5、.64.748mB.64.812mC.64.821mD.64.784m感謝下載載18、用尺長方程式為lt=30-0.0024+0.0000125>30X(t-20m的鋼尺丈量某段距離,量得結果為121.4090m,則尺長改正為(A)m。A.-0.0097B.-0.0024C.0.0097D.0.002419、用尺長方程式為lt=30-0.0024+0.0000125>30X(t-20C)m的鋼尺丈量某段距離,量得結果為121.4090m,丈量時溫度為28,則溫度改正為(D)m。A.0B.0.0424C.-0.121D.0.012120、鋼尺量距時,量得傾斜距離為量得傾斜距離為123

6、.456m,直線兩端高差為1.987m,則傾斜(高差)改正數為(A)m。A.-0.016B.0.016C.-0.032D.1.98721、視距測量時用望遠鏡內視距絲裝置,根據幾何光學原理同時測定兩點間的(B)的方法。A.距離和高差B.水平距離和高差C.距離和高程D.傾斜距離和高差22、視距測量的精度通常是(A)。A.低于鋼尺B.高于鋼尺C.1/2000D.1/400023、望遠鏡視線水平時,讀得視距間隔為0.675m,則儀器至目標的水平距離為(C)。A.0.675mB.6.75mC.67.5mD.675m24、望遠鏡視線水平時,讀得視距間隔為0.465m,則儀器至目標的水平距離是(C)。A.0

7、.465mB.4.65mC.46.5mD.465m25、用經緯儀進行視距測量,已知K=100,視距間隔為0.25,豎直角為+245則水平距離的值為(B)。A.24.77mB.24.94mC.25.00mD.25.06m26、當視線傾斜進行視距測量時,水平距離的計算公式是(C)。2A.D=KlC;B.D=KlcosC.D=KlcosaD.D=Klsin確定直線與什么之間夾角關系的工作稱為直線定向A.標準方向線B.東西方向線BA.真方位角B.磁方位角關于磁偏角,描述正確的是(A.大小是固定不變的C.只有周年變化沒有周日變化坐標方位角的取值范圍為(?(A)。C.水平線D.基準線)。C.坐標方位角D.

8、象限角D)。B.不隨時間變動D.因地而異C)。27282930313233(34(35A.0°270°B.-90°90C.0°360°D.-180°180C)為標準方向順時針轉到測線的夾角。A.真子午線方向B.磁子午線方向C.坐標縱軸方向D.以上都不是C)。A.縱坐標北端起逆時針B.橫坐標東端起逆時針C.縱坐標北端起順時針D.橫坐標東端起順時針、過地面上某點的真子午線方向與磁子午線方向常不重合兩者之間的夾角稱為C)。A.真磁角B.真偏角C.磁偏角D.收斂角、過地面上某點的真子午線方向與中央子午線方向常不重合兩者之間的夾角稱為B)。A.

9、中央線收斂角B.子午線收斂角C.磁偏角D.子午線偏角C)方向。A.真子午線方向B.磁子午線方向C.中央子午線方向D.鉛垂方向36、直線方位角與該直線的反方位角相差(A)。A.180°B.360°C.90°D.27037、某直線的坐標方位角為121°23'36,則反坐標方位角為(B)。A.238 36 24B.301 23 36 C.58 36 24 D.-58 36 24 38、某直線的坐標方位角為1635036",則其反坐標方位角為(D)。A.253 50 36 B.196 09 '24 C.-16 09 '24 D.

10、343 50 36 39、已知直線AB的坐標方位角為186°,則直線BA的坐標方位角為(C)。A.96°B.276°C.6°D.174°40、在導線ABC中,BA.BC的坐標方位角分別為205°30'和19°30',則左夾角ZABC為(C)。A.86°B.94°C.274°D.266°42、地面上有A,B,C三點,已知AB邊的坐標方位角AB=3523',測得左夾角/ABC=89°34',則CB邊的坐標方位角CB=(A)。A.12457'

11、B.30457'C.-5411'D.30549'43、地面上有A.B.C三點,已知AB邊的坐標方位角aab=130°30',安置經緯儀于B點,測得其左夾角為150°30',貝舊C邊的坐標方位角是(D)。A.461°B.281°C.20°D.101°44、直線AB的坐標方位角為190°1852,左角/ABC的值為805216,則BC的坐標方位角值為(B)。A.1911108B.9111'08C.27111'08D.1110845、已知某起始邊坐標方位角為115°

12、21'18,左轉折角為1203024則待求邊坐標方位角為(B)。A.50906"B.555142"C.1745054"D.2355142"46、某直線的坐標方位角為225。,也可以用(C)的象限角表示。A.N45EB.N45WC.S45WD.S45E47、用陀螺經緯儀測得PQ的真北方位角為Apq62。11'08,計算得P點的子午線收斂角p-0。4814,則PQ的坐標方位角pq(B)。A.625922"B.6122'54"C.610616"D.615922",、一r1.,48、電磁波測距的基本

13、公式DCt2D,式中t2D為(D)。2A.溫度B.光從儀器到目標所用的時間C.光速D.光從儀器到目標往返所用的時間49、電磁波測距的基本原理是:(B)(說明:c為光速,t為時間差,D為空間距離)。r-1.-1.rc,A.DctB.DctC.DctD.D2ct2450、在測距儀及全站儀的儀器說明上的標稱精度,常寫成土(A+B*D),其中,B稱為(D)。A.固定誤差B.固定誤差系數C.比例誤差D.比例誤差系數51、若某全站儀的標稱精度,為土(3mm+2X10-6D),則用此全站儀測量2km長的距離,其誤差的大小為(B)。A.±7mmB.±5mmC.±3mmD.

14、7;2mm多選題1、用鋼尺進行直線丈量,應(ACDE)。A.尺身放平B.確定好直線的坐標方位角C.丈量水平距離D.目估或用經緯儀定線E.進行往返丈量2、距離測量的方法有(ABCD)。A.鋼尺量距B.普通視距C.光電測距D.全站儀測距E.三角測距3 、鋼尺按照起點刻線位置可分為(CD)。A.50mB.30mC.端點尺D.刻劃尺E.厘米分劃尺4 、鋼尺量距的輔助工具有哪些(ABCDE)。A.標桿B.垂球C.彈簧稱D.溫度計E.測釬5 、根據量距精度要求不同,一般分為(CE)。A.直接量距B.間接量距C.一般方法量距D.視距E.精密量距6 、傾斜地面丈量的方法有(AC)。A.平量法B.視距法C.斜量

15、法D.三角法E旋轉法7 、鋼尺精密量距中,要得到尺段實長,需進行改正項目是(BDE)。A.定向改正B.尺長改正C.丈量改正D.溫度改正E.傾斜改正8 、用視距法測量地面上兩點之間的高差,需要觀測的數據是(ABCDE)。A.上絲讀數B.中絲讀數C.下絲讀數D.儀器高E.豎盤讀數9 、用視距法測量地面AB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需要觀測的數據是(ABE)。A.上絲讀數B.下絲讀數C.中絲讀數D.儀器高E.豎盤讀數10 、視距測量可同時測定兩點間的(ACD)。A.高差B.高程C.水平距離D.高差與平距E.水平角11 、若AB直線的坐標方位角與其真方位角相同時,則A點位于(BC)上。A.赤道上B.中央子午

16、線上C.高斯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縱軸上D.高斯投影帶的邊緣上E.中央子午線左側12 、確定直線的方向,一般用(AB)來表示。A.方位角B.象限角C.水平角D.豎直角E.真子午線方向13 、表示直線方向的有(CD)。A.水平角B.豎直角C.方位角D.象限角E.傾斜角14 、直線定向的基本方向有(ABD)。A.真北B.軸北C.子午線E.Y軸D.磁北15 、用來確定直線方向的標準方向有(BDE)。A.鉛垂線方向B.真子午線方向C.首子午線方向D.磁子午線方向E.坐標縱軸方向16 、由于采用基本方向不同,因此方位角則有(ABC)。A.真方位角B.磁方位角C.坐標方位角D.正方位角E.反方位角17 、幾種方

17、位角之間的關系(ABC)。A.AB.AAmC.AmD.AmAE.A18 、光電測距儀的品類分為(ABCD)。A.按測程分為短、中、遠程測距儀B.按精度分為I、II、III級測距儀C.按光源分為普通光源、紅外光源、激光光源三類測距儀D.按測定電磁波傳播時間t的方法分為脈沖法和相位法兩種測距儀E.不分品類19 、電磁波測距儀的優點有(ABCDE)。A.測程遠B.精度高C.受地形限制少D.作業快E.工作強度低20 、光電測距成果的改正計算有(ABC)。A.加、乘常數改正計算B.氣象改正計算C.傾斜改正計算D.三軸關系改正計算E.測程的檢定與改正計算21 、全站儀的主要技術指標有(ABCD)。A.最大

18、測程B.測距精度C.測角精度D.放大倍率E.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22 、全站儀由(ABD)組成。A.光電測距儀B.電子經緯儀C.讀數感應儀D.數據處理系統E.坐標測量儀23 、用全站儀進行距離或坐標測量前,需設置正確的大氣改正數,設置的方法可以是直接輸入測量時的(AE)。A.氣壓B.濕度C.海拔D.風力E.氣溫24 、用全站儀進行距離或坐標測量前,要設置正確的(CE)。A.乘常數B.濕度C.棱鏡常數D.溫度E.大氣改正數25、全站儀除能自動測距、測角外,還能快速完成一個測站所需完成的工作,包括(ABCDE)。A.計算平距、高差B.計算三維坐標C.按水平角和距離進行放樣測量D.按坐標進行放樣E將任

19、一方向的水平角置為0000026、全站儀與計算機進行數據通信前,必須將全站儀和計算機上的通信參數設置一致,主要有(ACDE)。A.波特率B.波特位C.校驗位D.停止位E.回答方式填空題1、丈量地面兩點間的距離,指的是兩點間的水平距離。2、用平量法丈量距離的三個基本要求是尺子要拉平、標桿要立直且定線要直、對點投點和讀數要準確。3、鋼尺量距時,如定線不準,則所量結果總是偏大。4、距離測量方法有鋼尺量距、視距測量、電磁波測距、GPS測量。5、對于一般鋼尺量距,拉力誤差不超過土100N時,可以忽略拉力誤差對距離的影響。6、丈量基線邊長應進行的三項改正計算是尺長改正、溫度改正、傾斜改正。7、在用鋼尺量距

20、時,通常用標桿來標定直線的位置,該項工作稱為直線定縊8、鋼尺量距的誤差主要來源有尺長誤差、溫度誤差、拉力誤差、定線誤差、尺子不水平、垂曲和反曲誤差、丈量誤差等。9、鋼尺精密量距時,通常要在丈量數據上加3_項改正。10、當鋼尺的實際長度大于于名義長度時,丈量結果偏小。11、普通視距測量的精度通常為1/300至1/200。12、在目前的測量工作中,要求距離丈量的相對誤差最高約為1/40000q13、經緯儀十字絲分劃板上絲和下絲的作用是測量視距。14、水準儀、經緯儀或全站儀的圓水準器軸與管水準器軸的幾何關系為相互垂直15、距離丈量是用相對送差來衡量其精度的,該誤差是用分子為1的分數形式來表示。116

21、、距離丈量的相對誤差的公式為K。D平均D往D返17、對某邊往、返觀測,得觀測值分別為87.213m和87.226m。則觀測結果為87.220m,相對誤差為1/6700。18、用鋼尺丈量某段距離,往測為112.314m,返測為112.329m,則相對誤差為1/7500。19、用鋼尺在平坦地面上丈量AB、CD兩段距離,AB往測為476.40m,返測為476.30m;CD往測為126.33m,返測為126.3m,則AB比CD丈量精度要迎20、對線段AB進行往返丈量,兩次丈量結果為149.975m和150.025m,則AB的長度=150m,相對精度=1/3000。21、有一把已檢定過的鋼尺,其尺長方程

22、式為lt=30-0.003+0.000012(t20°)X30m,現在氣溫為28C,此時鋼尺實長為30m。22、用尺長方程式為lt=30-0.0024+0.0000125>30X(t-20C)m的鋼尺丈量某段距離,量得結果為121.4090m,丈量時溫度為28C,則尺長改正為-0.0097m。23、確定直線方向的工作稱為直線定向,用目估法或經緯儀法把許多點標定在某一已知直線上的工作為直線定線。24、直線定向的標準方向有真子午線方向、磁子午線方向、坐標縱軸方向。25、某點磁偏角為該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真北方向的夾角。26、直線定向的標準北方向有真北方向、磁北方向和坐標北方向。27

23、、標準方向的種類有真子午線方向、磁子午線方向、坐標縱軸(或中央子午線)。28、測量上常在地圖圖廓線下方繪制三北方向線,包括真子午線、磁子午線、坐標縱軸方向。29、根據標準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分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標縱軸方位角。30、由坐標縱軸線北端方向順時針轉到測線的水平夾角為直線的坐標方位角。31、坐標方位角的取值范圍是0°-360°。32、某直線的方位角與該直線的反方位角相差180。33、正反坐標方位角相差±180。34、某直線的方位角為123°20',則它的正方位角為30320'。35、直線AB的坐標方位角為2251720,則A

24、B的反方位角為451720。36、地面上有A、B、C三點,已知AB邊的坐標方位角為35o23',又測得左夾角為89。34',則CB邊的坐標方位角為124571。37、已知BA的坐標方位角為65°,在B點測得/ABC=120°,則BC的坐標方位角為185°或305°。38、直線的象限角是指直線與標準方向的北端或南端所夾的銳角,五義標注所在象限。39、象限角是由標準方向的北端或南端量至直線的水平區四g范圍為0±90。40、森林羅盤儀的主要組成部分為望遠鏡、羅盤盒和基座。41、我國磁偏角的角值范圍是+6°-10°。

25、42、真子午線方向是用天文測量方法或用陀螺經緯儀測定的。43、視距乘常數K通常取100o44、鋼尺量距最基本的要求是“平、直、準”。判斷題1、當AB兩點距離較遠時,為便于分段量距應先進行直線定向。(兇2、精密量距時,只要每尺段進行尺長改正,溫度改正,高差改正,便可得到該尺段的實際長度。(內3、在困難地區鋼尺量距相對誤差不應大于1/1000。(V4、鋼尺精密量距,每尺段要移動鋼尺三次不同位置,三次丈量結果的互差不應超過土2mm。5、精密量距時,在鋼尺上讀數,應估讀到0.5mm。(v)6、精密量距時,有5人組成,兩人拉尺,兩人讀數,一人記錄及觀測溫度。(J7、鋼尺量距時,如定線不準,則所量結果總是

26、偏小。(X)8、當鋼尺的實際長度小于名義長度時,丈量結果偏小。(X)9、精密鋼尺量距中,所進行的傾斜改正量恒為負值。10 、視距測量是用望遠鏡內視距絲裝置,根據幾何光學原理,同時測定距離和高差的一種方法。311 、視距測量精度較低,但操作方便、速度快、不受地形高低限制,又能滿足碎部點定位精度要求,故廣泛用于碎部測量。(V12、普通視距測量的精度一般為1/2001/300。(a)13、視距測量視線傾斜時,視距公式為Dklcos2,是豎直角,只用盤左求得,但應攜帶指標差X。(v)14、碎部測量中,當是地貌點時,才用到視距測量求兩點間高差。(v)15、視距測量視線傾斜時,高差公式為hDtgiVo(v

27、)16、確定直線與標準方向之間的水平角度稱為直線定線。(X)17、方位角就是從標準方向的北端逆時針方向量到該直線的夾角。(X)18、坐標方位角是由坐標縱軸南端起,順時針轉到直線所經歷的角度。(X)19、地面上同一點的磁北和真北方向是不重合的。(V20、地面直線的真方角與磁方位不相等時,說明有子午線收斂角。(X)21、方位角的取值范圍為0°±180°°(X)22、反真方位角等于正真方位角+180°。(沖23、磁偏角的角值是個固定值。(沖24、圖要控制測量中,實務上常用磁方位角來代替坐標縱軸方位角。(V25、能測定直線磁方位角的儀器是羅盤儀。(引2

28、6、象限角的取值范圍為0°±90°。(力27、光電測距儀按其使用的光源不同,可分為脈沖式和相位式兩種。(X)28、高精度的光電測距儀系采用相位式原理測距。(V29、光電測距儀工作時,嚴禁測線上有其它反光物體或反光鏡。(V30、光電測距儀測距誤差中,存在著反光棱鏡的對中誤差。(J31、在用全站儀進行角度測量時,若棱鏡不輸入棱鏡常數和大氣改正數,不影響所測角值。(J32、若某全站儀的標稱精度,為士(3mm+2X10-6D),則用此全站儀測量2km長的距離,其誤差的大小±5mm。(v)簡答題1、什么是方位角?根據標準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分為哪幾種?答:方位角就

29、是從標準方向的北端順時針方向量到該直線的夾角。根據標準方向的不同,方位角可分為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和坐標縱軸方位角。2、簡述視距測量的觀測步驟。答:步驟如下:(1)經緯儀安置A點,量儀器高i;(2)B點立視距尺;(3)瞄準B,讀取中絲讀數V,讀上、下絲讀數a、b,計算視距間隔l=a-b;(4)測量豎直角跖(5)填寫視距測量手簿;(6)計算水平距離和高程。3、什么叫象限角?象限角與方位角有何關系?答:以直線端點的子午線北端或南端起算,量至直線的銳角,稱為該直線的象限角。它與坐標方位角之間的換算關系如下表所示:象限換算公式I北東:R=an南東:R=180。一am南西:R=a180°IV北西

30、:R=360。a4、距離丈量有哪些主要誤差來源?答:定線誤差、尺長誤差、溫度誤差、拉力誤差、尺子不水平的誤差、鋼尺垂曲和反曲誤差、丈量本身的誤差等。5、試述羅盤儀測定磁方位角的主要操作步驟。答:羅盤儀是測定磁方位角的儀器,其主要部件有:磁針、望遠鏡和刻度盤等。用羅盤儀測定直線的磁方位角時,先將羅盤儀安置在直線的起點,對中、整平。松開磁針固定螺絲放下磁針,再松開水平制動螺旋,轉動儀器,用望遠鏡中十字架縱線照準直線的另一端點所立標志,待磁針靜止后,讀取磁針北端所指的度盤讀數,即為該直線的磁方位角。然后以同法進行返測,得直線的反磁方位角。最后檢查正、反磁方位角的誤差是否超限(土0.5°)再

31、取其平均值。具體測法如下:(1)對中:目的是使用儀器中心與直線端點的準確位置位于同一鉛垂線上。其方法要點是:固定三腳架的一腿,移動其他兩腿,使垂球尖對準點位。(2)整平:目的是利用羅盤儀上的水準器,使刻度盤處于水平位置。方法是放松球窩裝置,調整儀器,使水準器氣泡居中后,即旋緊球窩螺旋。(3)觀測:松開舉針螺旋,使磁針徐徐落在頂針上。用望遠鏡瞄準目標,待磁針靜止后,讀取磁針北端指在刻度盤上的讀數。即得正。(4)置儀器于直線的另一端,測定該直線的反方位角。當兩者之差在180。0.5。的容許范圍內時,可取平均值作為最后結果,即平1正反1800。如果超出誤差的容許范圍,2則應返工重測。羅盤儀使用時,應

32、注意避免任何磁鐵接近儀器,選擇測站點應避開高壓線,車間、鐵柵欄等,以免產生局部吸引,影響磁針偏轉,造成讀數誤差。使用完畢,應立即固定磁針,以防頂針磨損和磁針脫落。6、直線定向的目的是什么?它與直線定線有何區別?答:直線定向的目的確定直線與標準方向線之間的角度關系。直線定線:距離測量時若要分成幾個尺段進行測量,標定各尺段端點在同一直線上的工作,而直線定向是確定直線的方向。7、簡述鋼尺量距要求做到“直、平、齊、準”。答:“直”定線要直,保證丈量距離為直線距離;“平”尺面盡量水平,保證丈量距離為水平距離;“齊”拉尺動作要一致,盡量用標準拉力,盡量縮短拉尺時間;“準”對點讀數必須準確。名詞解釋1 、距

33、離測量測量地面兩點之間的水平距離。2 、水平距離空間兩點投影到同一水平面上所得的投影長度。3 、直線定線用鋼尺分段丈量直線長度時,使分段點位于待丈量直線上,有目測法與經緯儀法。4 、相對誤差距離測量時往、返測長度之差與其平均值之比,并用分子為1的分數來表示。5 、視距測量是用望遠鏡內視距絲裝置,根據幾何光學原理,同時測定距離和高差的一種方法。6 、直線定向確定直線與標準方向之間的水平角度稱為直線定向。7 、方位角從直線起點的標準方向北端起,順時針方向量至直線的水平夾角,稱為該直線的方位角。8 、象限角某直線的象限角是由直線起點的標準方向北端或南端起,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量至該直線的銳角。9 、

34、真北方向(真子午線方向)地面某點真子午面與地球表面交線稱為真子午線,通過地球表面某點的真子午線的切線方向,稱為該點的真子午線方向。真子午線方向可用天文測量方法測定。10 、坐標縱軸方位角(坐標方位角、軸北方位角)從直線起點的坐標縱軸方向北端起,順時針方向量至直線的水平夾角,稱為該直線的方位角。11 、電磁波測距是用儀器發射并接收電磁波,通過測量電磁波在等測距離上往返傳播的時間解算出距離。12 、端點尺指鋼尺的零點從拉環的外沿開始。13、刻劃尺一指鋼尺起始位置的某一條刻劃線作為鋼尺的零分劃值。計算題1、用鋼尺往、返丈量了一段距離,其平均值為167.38m,要求量距的相對誤差為1/15000,問往

35、、返丈量這段距離的絕對誤差不能超過多少?-1解:一,D/15000=167.38/15000=0.011m。D150002、丈量兩段距離,甲段往測為126.780m,返測126.680m,乙段往返測分別為397.230m和397.330m,兩段距離往返測差數均為0.1m,是否可以說兩段距離丈量精度相等,如果不等,哪一段量得比較精確?為什么?兩段距離丈量結果各等于多少?解:甲段:D甲=126.730m0.1乙段:D乙=397.280mK 甲=;126.730 12670.11397.280=。3973因為K甲K乙,所以乙段精度高。3、已知:HA=50.00m , l=1.380m,o=-10 °,i=1.42m , v=1.53m ,求:Dab , h ab ,Hb解: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