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污水處理廠改造設計方案_第1頁
某污水處理廠改造設計方案_第2頁
某污水處理廠改造設計方案_第3頁
某污水處理廠改造設計方案_第4頁
某污水處理廠改造設計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 總論1.1 項目背景AAXX污水處理廠于2004年10月15日建成通水,設計規模5萬m3/d,污水采用奧貝爾氧化溝處理工藝,污泥濃縮脫水后外運衛生填埋。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及河南省環保局最近的有關文件精神,AAXX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必須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的要求。因此AAXX污水處理廠委托我院進行一級A改造工程的方案設計。1.2 項目范圍本工程的主要設計范圍為AAXX污水處理廠的改造,內容包括污水的強化脫氮除磷改造、污水的深度處理及污水的再生利用,并結合改造方案,對現有機電設備、自控系統等進行擴容改造,保證全廠能在安全、高效、可靠的

2、狀態下運行。1.3 編制依據編制的主要依據:1.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AAXX污水處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2.河南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AAXX污水處理工程初步設計3.河南省發展計劃委員會關于AA市XX污水處理廠工程初步設計的批復(豫計設計(2003)1893號)4.AA市XX污水處理廠提供的2008年各月進、出水水質化驗數據。5.AAXX污水處理廠工程施工圖。1.4 工程設計標準1.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泵站設計規范GB/T50265-973.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4.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5.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

3、水質標準CJ3082-1999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雜用水水質GB/T18920-2002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8.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GB/T50335-20029.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GB3096-9310.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0111.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1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J50010-200213.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14.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15.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416.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1年版)GB

4、J16-871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18.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19.砌體結構設計規范GB50003-200120.給水排水工程管道結構設計規范GB50332-200221.建筑樁基技術規范JGJ94-9422.民用建筑設計通則CJJ37-8723.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GB50052-9524.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3-9425.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26.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版)GB50057-9427.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GB50058-9228.3kV110kV高壓配電裝置設計規范GB500

5、60-9229.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GB50062-9230.系統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術要求GB14050-9331.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9232.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9433.35110kV變電所設計規范GB50059-199234.工業企業程控用戶交換機設計規范CECS09-9135.工業計算機監控系統抗干擾技術規范CECS81-9636.建筑物電子信息系統防雷技術規范GB50343-200437.遠動終端通用技術條例(IEC 870)GB/T 13929-9238.電力裝置的電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GBJ63-9039.建筑電氣設計技術規程JG

6、J/T16-9240.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0341.鍋爐房設計規范 GB50041-9242.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932 工藝方案選擇2.1 設計規模和進出水水質的確定AAXX污水處理廠工程初步設計對污水處理廠的設計規模及進水水質進行了充分的論證,確定AAXX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規模為5萬m3/h,初步設計進出水水質如表2-1。初步設計進出水水質主要指標一覽表 表2-1項目名稱CODcr(mg/l)BOD5(mg/l)SS(mg/l)NH4-N(mg/l)TP(mg/l)進水330145220261.8出水60 20 20 15 1.0根據國家環保總局及河南省

7、環保局的文件精神,AAXX污水處理廠的出水須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的要求。依據污水處理廠實測數據設計進水水質見下表。本次方案設計的進出水水質見表2-2。方案設計進出水水質主要指標一覽表表2-2項目名稱CODcr(mg/l)BOD5(mg/l)SS(mg/l)NH4-N(mg/l)TN(mg/l)TP(mg/l)進水33014522040574出水 50 10 10 5(8)15 0.52.2 方案選擇AAXX污水處理廠目前生化處理系統采用奧貝爾氧化溝工藝,為加強氧化溝的脫氮能力以達到一級A要求,確定采用在氧化溝內增設內回流的改進工藝。此改進工藝和現

8、有的工藝銜接性較好,和其它工藝相比,改造工程量較小,新增構筑物和原有構筑物的匹配性較好,原有主要的構筑物均可充分利用。奧貝爾氧化溝工藝具有脫氮除磷功能,但由于原設計要求的出水水質中NH4-N指標較為寬松,并且沒有TN的要求,因此其氧化溝的水利停留時間較短。本設計方案要求的出水水質中,各項污染物指標均嚴于原設計。為了達到GB18918-2002一級A標準的要求,需要延長生化處理構筑物中的停留時間,并加大污泥齡,這樣原污水處理廠將無法達到5萬噸/日的處理規模。經計算原生化處理構筑物處理能力核減為2.5萬噸/日,為保證5萬噸/日的處理規模,需要新建一座處理能力2.5萬噸/日的奧貝爾氧化溝。同樣為了保

9、持和原有生化處理構筑物的銜接和匹配,生化處理工藝采用在氧化溝內增設內回流,并延長生化處理構筑物中的停留時間以完成脫氮要求的改進工藝,但因本次設計方案的出水水質指標中SS、TP及BOD5等指標較嚴,二沉池出水水質不能保證出水SS及TP、BOD5等指標穩定達標,必須增加深度處理措施。根據國內外常用的深度處理措施,本次方案設計采用混凝沉淀過濾的常規處理工藝。AAXX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采用帶式濃縮脫水一體機外運填埋的模式。本次方案設計污泥量和原設計接近,污泥處理維持不變。3 工程設計3.1 工程設計基礎數據1. 設計水量本工程的設計規模為5萬m3/d:平均流量:Q=2083 m3/h總變化系數:K總1

10、.34設計流量:Qmax=2791m3/h2. 設計進出水水質設計進出水水質指標見表3-1。進出水水質主要指標一覽表 表3-1項目名稱CODcr(mg/l)BOD5(mg/l)SS(mg/l)NH4-N(mg/l)TN(mg/l)TP(mg/l)進水33014522040574處理后出水水質50 10 10 5(8)150.53.2 污水處理工藝設計污水經廠外管道系統收集后進入本工程進水泵房,污水通過泵房前設置的粗格柵去除污水中的較大飄浮物,經污水泵提升進入細格柵和旋流沉砂池,以去除比較小的漂浮物、油脂和砂粒。旋流沉砂池出水進入厭氧池,在厭氧池內,污水中的磷在厭氧狀態下,由聚磷菌釋放出來,以便

11、在奧貝爾氧化溝內將其更多地吸收,以剩余污泥形式排出系統,從而達到強化生物除磷的目的。奧貝爾氧化溝是整個污水處理工藝的主體構筑物,直接影響出水水質的達標。奧貝爾氧化溝由三個相對獨立的同心橢圓形溝道組成,污水由外溝道進入溝內,然后依次進入中間溝道和內溝道,最后經中心島流出,至二次沉淀池。三個環形溝道相對獨立,溶解氧分別控制在0、1、2mg/l,其中外溝道容積達50%60%,處于低溶解氧狀態,大部分有機物和氨氮在外溝道氧化和去除。內溝道體積約為10%20%,維持較高的溶解氧(2mg/l),為出水把關。在各溝道橫跨安裝有不同數量轉碟曝氣機,進行供氧兼有較強的推流攪拌作用。為了進一步加強脫氮的能力以達到

12、一級A標準的要求,在氧化溝中設置內回流,即在奧貝爾氧化溝的內溝道設置潛污回流泵,使含有硝態氮的內溝道污水回流到外溝道的缺氧區,進行充分的反硝化,以強化奧貝爾氧化溝的脫氮能力達到一級A標準的要求。由于原有奧貝爾氧化溝污泥停留時間較短,污泥齡僅為12天,無法滿足正常的生物脫氮要求,因此需對現有生物池進行核減,經過計算,核減后現有兩座生物池總處理能力為2.5萬噸/日。為保證污水廠處理能力達到5.0萬噸/日,因此需新建一座處理能力2.5萬噸/日的生物池。為保證出水中COD、BOD、SS、TP等指標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需在二級生物處理基礎上增加深度處理工藝。二沉池出水經中間提升泵房提升進入混凝池,在此投

13、加混凝劑混凝,混凝后的污水進入平流式沉淀池進一步去除前面工序未能去除的污染物,平流式沉淀池出水進入D型濾池過濾。為防止濾料板結,采用在反應池前加氯。考慮到本工程改造后出水將達到一級A標準,已經滿足污水再生利用的基本要求,為更好的減少污水外排,實現污水的資源化利用,為污水處理企業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因此在廠區設置清水池及送水泵房等構筑物,將處理后的污水送往用水用戶。本工程增設了超聲波裂解裝置,對剩余污泥進行裂解,以提高進水的碳源,確保生物池反硝化去除總氮徹底。3.3 主要工藝設計參數3.3.1 新老污水處理構筑物流量分配AAXX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構筑物分為兩個部分:已建處理構筑物部分,本次新建處

14、理構筑物部分。已建處理構筑物系列和新建處理構筑物系列共用原有進水泵房、原有旋流沉砂池、原有氧化溝、新建氧化溝、原有二沉池、原有污泥泵房、新建中間提升泵房、混凝池、平流沉淀池、均質濾料濾池、加氯加藥間及清水池、配水泵房。改造方案利用原有污泥處理構筑物。已建處理構筑物和新建處理構筑物設計處理能力見表3-2。主要污水處理構筑物處理能力一覽表 表3-2編號構筑物名稱備注原有構筑物新建構筑物1進水泵房52旋流沉砂池53厭氧池54氧化溝1.25×2增設內回流系統5氧化溝2.5本次新增6二沉池57回流及剩余污泥泵房58中間提升泵房5本次新增10混凝池反應池5本次新增11平流沉淀池5本次新增12D型

15、濾池5本次新增13加藥間5本次新增14清水池5本次新增15配水泵房5本次新增16超聲波裂解裝置5本次新增3.3.2 污水處理構筑物設計參數· 氧化溝(已建并增設內回流系統)設計流量:1042m3/h主要設計參數:污泥齡: 20天污泥負荷: 0.051kgBOD5/kgMLSS·d外污泥回流比: 100%內污泥回流比: 200%污泥產率: 0.98kgMLSS/kg BOD5混合液濃度: 3500mg/L池數:2座總需氧量(AOR): 592kgO2/h曝氣方式: 轉碟曝氣氧化溝總容積: 20108m3停留時間: 19.5h主要設備參數:A、潛污回流泵數量: 4臺流量:520

16、 m3/h揚程: 1.0m功率: 3.0Kw· 氧化溝(新建)設計流量:1042m3/h主要設計參數:污泥齡: 20天污泥負荷: 0.051kgBOD5/kgMLSS·d外污泥回流比: 100%內污泥回流比: 200%污泥產率: 0.98kgMLSS/kg BOD5混合液濃度: 3500mg/L池數: 1座總需氧量(AOR): 592kgO2/h曝氣方式: 推流曝氣氧化溝總容積: 20108m3停留時間: 19.5h外溝道溶解氧: 0.0-0.5mg/L外溝道容積(單池): 9928m3占總容積比例: 49%中間溝道溶解氧: 1.0mg/L中間溝道容積(單池): 6136m

17、3占總容積比例: 31%內溝道溶解氧: 2.0mg/h占總容積比例: 20%內溝道容積(單池): 4044m3主要設備參數A、A型推流曝氣機數量:14套主機功率: 18.75KW風機功率: 3.75KW單機充氧量: 47.2O2/h單機推流距離: 46mB、B型推流曝氣機數量:14套主機功率: 11.25KW風機功率: 3.75KW單機充氧量: 31.5O2/h單機推流距離: 46mC、潛污回流泵數量: 2臺流量:1040 m3/h揚程: 0.6m功率: 7.5KwD、調節堰門數量: 1套堰寬: 5.0m調節范圍: 300mm1. 加藥間(新建)加藥是進一步去除二級出水中的磷,同時使污水形成絮

18、凝,降低出水SS濃度。藥劑采用機械攪拌,隔膜式計量泵投加。· 主要設計參數投加混凝劑: 堿式氯化鋁溶液單位投加計算值: 10-20mg/L藥液投加濃度: 5-10%· 主要設備參數A、絮凝劑自動配置單元設備數量: 2套B、計量泵 設備類型: 隔膜式計量泵設備數量: 2臺(1用1備)· 中間提升泵房(新建)設計流量: 2792m3/h污水泵臺數: 4臺(3用1備)單臺流量: Q=930m3/h揚程: H=6.0m功率: N=22kw· 反應沉淀池(新建)反應沉淀池包括翼片隔板反應池和平流式沉淀池,之間設2.0m寬的布水區,采用穿孔墻配水,反應池排泥采用多斗

19、式重力排泥方式,利用氣動角閥排泥。平流沉淀池對水質、水量變化的適應性強,處理效果穩定,構造簡單,池深度較淺,造價低,管理方便,采用機械排泥效果好,是一種常用的沉淀池形式。反應沉淀池進水管路上設管式靜態混合器,用于混凝劑、氯和原水的混合。沉淀池出水采用不銹鋼出水穿孔指形槽,排泥采用虹吸式排泥機,可自動往返排泥。· 主要設計參數設計流量: 2792m3/h池數: 1座2組絮凝反應時間: 12min反應池單池格數: 21格反應池豎井流速: 反應速度分三級,即0.11m/s、0.11 m/s、0.06m/s反應池有效水深: 4.25m 沉淀池沉淀時間: 2.25h沉淀池有效水深: 3.5m水

20、平流速: 8.0mm/s· 主要設備參數A、絮凝設備設備類型: 集成式渦街反應器設備數量: 42套B、排泥設備設備類型: 虹吸式吸泥機橋 長: 14.0m設備數量: 2臺功 率: 1.1KW· D型濾池(新建)設計流量: 2792m3/h型式:D型池濾料:纖維濾料濾料厚度:0.8m濾速:18.8m/h反沖洗氣沖強度: 28-32L/(m2·s)歷 時: 3-5min氣水同時反沖洗: 氣沖強度28-32L/(m2·s) 水沖強度6 L/(m2·s)歷 時: 8-10min反沖洗水沖強度: 6 L/(m2·s)歷 時: 3-5min表面掃

21、洗強度: 2.8L/(m2·s)、座數: 1· 反沖洗間(新建)反沖洗水泵流量: 520 m3/h揚程: 10.5m電機功率: 22kw數量: 2臺(1用1備)反沖洗風機流量: 46.00 m3/min升壓: 50kpa電機功率: 75kw.數量: 2臺(1用1備)反洗設備間內設置潛水排污泵1臺,型號32WQ8-12-0.75;電動葫蘆1臺,型號CD11-6D。· 清水池(新建)設計清水池2座,單座池容4000 m3,有效水深3.8m,鋼筋混凝土結構。清水池設有通風管,檢修孔及導流墻等,以保證水質,便于檢修及保證加氯消毒接觸時間,接觸消毒時間不少于30min。&#

22、183;吸水井(新建)吸水井按吸水管和吸水井之間的尺寸來計算有效容積,根據選用的水泵,吸水井的平面尺寸為19.8m×3.0m,鋼筋混凝土結構。· 送水泵房(新建)設計流量: 2792m3/h數量: 1座水泵數: 4臺(3用1備)流量: 930m3/h揚程: 30m· 超聲波裂解車間(新建)超聲波裂解裝置數量:1套· 污泥處理構筑物設計參數污泥處理構筑物同原有構筑物。3.4 總平面設計3.4.1 總平面設計原則1.和原有廠區總平面布置協調,和原有構筑物功能相同的新建構筑物盡量和原有構筑物集中布置,以方便管理。2.豎向布置考慮新建道路及管道和原有道路及管道的

23、銜接。3.按照不同功能,分區布置,并用綠帶隔開。4.各相鄰處理構筑物之間間距的確定,考慮各類管渠施工維修方便。5.考慮人流、物流運輸方便及和原有廠區人流、物流的協調,布置新建主次道路。 6.滿足消防要求。7.按照建成花園式處理廠要求,進行綠化小品布置。8.設有事故排放管及超越管,構筑物可重力放空。9.工藝流程流暢,順流程及排出的位置綜合布置。10.處理構筑物布置緊湊,節約用地便于管理。綜上所述:廠區平面布置在節約用地、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工藝流程簡捷、流暢,平面布局合理緊湊,分區明確、管理方便,便于新建工程與老廠區的結合,同時考慮當地的主導風向,以及廠外交通條件等因素,使廠區平面

24、布置方案達到經濟合理、安全適用、方便施工和方便管理的要求。3.4.2 廠區道路廠區道路采用砼路面,為滿足廠區內各建、構筑物之間的水平運輸和消防要求,建、構筑物四周均設車行道和人行道,廠區內主要道路寬為4m,新建道路主要轉彎半徑大于等于9m,人行道寬2m,路磚鋪砌。新建道路與原來道路銜接,構成整個廠區的環形通道。3.4.3 廠區綠化綠化是美化廠區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綠化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廠區環境,擴建廠區圍墻以喬木、灌木、花草、綠籬等形成綠色屏障,綠化種類以常青擴葉喬木、芳香型喬木、灌木及草皮為主;建筑物四周進行重點綠化,采用草皮、灌木及草皮為主,以調節廠區內小氣候。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生產和生活環

25、境,把廠區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園林式工廠,廠區綠化率大于30%。3.4.4 廠區豎向主要考慮與原廠區道路的銜接,雨水的排放,和力求施工后挖填方基本平衡來進行豎向設計。擴建方案占地面積:42.6畝。平面布置見方案附圖。3.5 建筑設計3.5.1 主要設計規范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辦公建筑設計規范建筑地面設計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汽車庫設計防火規范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城鎮污水處理廠附屬建筑和附屬設備設計標準3.5.2 設計內容建筑設計在充分考慮該城區特點并結合廠區周圍環境和原廠區建筑特色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的同時,注重廠區與周圍環境協調及廠區內環境美化,建筑造型盡可能做到實用與美觀于一體,藝術與技術為一體,為美化

26、城市創造條件。3.6 結構設計3.6.1 主要設計規范建筑結構荷載規范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砌體結構設計規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給水排水工程結構設計規范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3.6.2 結構形式氧化溝、提升泵房、反映沉淀池、濾池、清水池、吸水井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送水泵房為框架結構,獨立基礎,加氯間為磚混結構,條形基礎。對于大型矩形構筑物按國家規范的規定設置溫度伸縮縫。3.7 抗震設計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AA市地震基本烈度為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20g,根據國家有關規范的規定,本工程建、構筑物大部分為乙類建

27、筑.。3.7.1 材料要求本工程所有構筑物要求結構自防水,不另做其它防水處理,因此要求砼強度等級不低于C25,抗滲等級不低于S6。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鋼筋直徑12mm采用HPB235鋼筋;直徑12mm采用HRB335鋼筋。磚砌體:室內地面以下采用Mu10機磚,M5.0水泥砂漿砌筑,室內地坪以上采用Mu10機磚,M5.0混合砂漿砌筑。3.7.2 結構防腐影響結構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有可能發生的堿集料反應,二是長期浸泡在污水使得結構受到有害介質的腐蝕,對于前者主要通過控制水泥和外加劑的含堿量來解決,盡量采用低堿水泥,外加劑的含堿量應符合有關規范的要求,對于后者,主要通過設計手段控制砼

28、裂縫的寬度,并通過摻加適當適量的砼外加劑以增強砼的密實性來改善由于溫度變化、砼的收縮、徐變等因素引起的砼開裂狀況,以此來增強砼自身抵抗外部介質的侵蝕能力達到防腐抗滲的目的,從而延長構筑物的使用年限。3.8 電氣設計3.8.1 設計依據及范圍 · 設計依據工藝專業提供的用電設備單;國家有關電氣專業設計規范:10KV及以下變電所設計規范供配電系統設計規范低壓配電裝置及線路設計規范電力裝置的電氣測量儀表裝置設計規范電力裝置的繼電保護和自動裝置設計規范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設計范圍新建廠區內電氣設計,具體內容如下:變配電所設計;全

29、廠建、構筑物動力與照明的設計;廠區電纜溝、電纜敷設及道路照明的設計;全廠防雷與接地設計。改造工程中需新建變配電所一座,為避免生產性建筑物重復建設,本次設計變配電所土建預留遠期電氣設備位置。3.8.2 供電系統及設置· 供電電源與電壓 根據規范,本污水處理廠用電為二級負荷,自原有廠區10KV配電所引來雙路電源供電。采用電纜直埋引入變壓器室。 因全廠用電設備均為低壓負荷,因此全廠供電電壓采用10KV,低壓配電電壓采用0.4KV。 · 電氣設備布置 新廠區建10/0.4KV變電所一座,所內設四個變壓器室、低壓配電室(MCC1)及值班室等。 MCC1負責向變配電所、送水泵房、氧化溝

30、、提升泵站、濾池、沉淀池及加氯間等設施配電。 MCC2位于濾池泵房,負責向濾池設施配電。 · 供電系統 兩臺變壓器電源分別由原廠區10KV配電所引來。380KV低壓系統結線方式為單母線分斷。 · 負荷計算及變壓器選擇本工程總裝機容量為Pe=1294KW,計算負荷為Pjs=853.8KW,補償容量Qc=320KVAR, 補償后功率因數達0.9以上,補償后計算視在功率Sjs=884.5KVAR。選用兩臺SCB10-630KVA變壓器,兩臺變壓器同時運行互為備用。· 電機控制方式全廠參與工藝過程的用電設備,其控制方式采用機旁就地控制與PLC可編程序控制器自動控制相結合的

31、控制方式。在機旁設置就地控制箱,在控制箱設有“就地遠控”選擇開關,可以就地控制,也可以由PLC自動控制。 · 計量方式 在380/220V側計量。· 無功補償 采用電力電容器柜在變配電所低壓配電柜0.4K母線集中補償,補償后功率因數達到0.9以上。 · 電動機的起動 全廠30KW及以上電動機采用軟起動器起動,其余電機采用全壓直接起動。 3.8.3 設備選型 設備選型首先應滿足設備的可靠性、先進性,其次考慮其經濟實用性。 · 電力變壓器 電力變壓器選用SCB10系列干式變壓器,接線方式采用D.Yn11。 · 低壓配電柜低壓配電柜選用GCS型低壓抽

32、出式開關柜。3.8.4 防雷與接地為防止10KV配電裝置遭受來自輸電線路的大氣過電壓及雷電波的襲擊,在架空線和電纜過渡處裝設一組閥型避雷器。變電所設集體接地裝置,變壓器中性點、電力設備金屬外殼、互感器二次繞組等采用接地線與接地裝置連接,工作接地和保護接地共用一組接地裝置,接地電阻不大于4,采用TN-S系統。在廠區較高建筑物屋面裝設避雷帶或避雷網。 低壓饋線距離超過50米時,作重復接地,其接地電阻不大于10。 3.8.5 電纜敷設在建筑物內采用電纜溝、電纜橋架及直埋敷設;室外采用電纜溝、直埋及電纜橋架敷設,過路及進出建、構筑物穿鋼管保護;氧化溝采用電纜橋架敷設。電力電纜型號為YJV22-10KV

33、,YJV-10KV,YJV22-1KV,YJV-1KV,控制電纜型號為KVV22及KVV。3.9 自控及儀表系統設3.9.1 概述自控儀表系統的設計,采用二級計算機監控管理系統,由中央控制室微機和現場終端實現集中監測管理和分散控制。該系統集計算機技術、控制技術、通訊技術以及顯示技術于一體。通過通訊網絡將中央級監測站和若干現場子站聯接起來,這樣克服了集中控制系統危險集中,可靠性差,不易擴展和控制電纜用量大等缺陷,實現了信息、調度、管理上的集中和功能及控制危險上的分散。當中控室微機出現故障時,各現場子站仍能獨立、穩定工作,從根本上提高了系統可靠性。3.9.2 設計標準及規范 國家現行有關技術標準、

34、規范: 過程檢測和控制系統用文字代號和圖形符號 控制室設計規定儀表供電設計規定信號報警、聯鎖系統設計規定 儀表配管、配線設計規定 儀表系統接地設計規定分散型控制系統工程設計規定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3.9.3 系統自動化水平 · 系統組成 該系統由二級計算機系統組成 (1)中央控制管理計算機本工程設中心控制室一座,位于原污水廠綜合樓內。 (2)現場控制終端根據工藝特點、構筑物的布置和現場控制點的分布情況,設置二套現場控制終端,現場控制終端選用可編程控制器(PLC),PLC為模塊化結構,硬件配置較靈活,軟件編程方便。現場終端分布如下: a. 變配電所控制終端PLC1PLC1負責送水泵房、細格柵、沉砂池、氧化溝、提升泵站等部分設備的自動控制和數據采集。 b. 濾池控制終端PLC2PLC2負責濾池內設備的自動控制和數據采集。 3.9.4 控制和聯鎖系統污水處理廠的主要電氣設備采用PLC自動控制和就地控制箱現場控制兩種方式。在機旁按鈕箱設置就地/遠方選擇開關,可根據不同實際情況進行不同狀態的切換,當處于自動位置時,設備按PLC預先編制的程序自動運行,當處于就地控制時,操作人員可在機旁人工控制,同時電氣設備的運行狀態、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