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穩定性與腦癱兒童康復訓練_第1頁
核心穩定性與腦癱兒童康復訓練_第2頁
核心穩定性與腦癱兒童康復訓練_第3頁
核心穩定性與腦癱兒童康復訓練_第4頁
核心穩定性與腦癱兒童康復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核心力量、核心穩定性與腦癱兒童核心力量、核心穩定性與腦癱兒童 康復訓練康復訓練 河南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兒童腦病診療康復中心 馬丙祥 腦癱康復的發展 神經發育學理論運動控制理論、神經重塑理論 Vojta、BobathBobath、PNF、Rood、運動再學習 康復理念:國際功能分類(ICF) 身體功能參與、社會、環境 早期診斷,早期康復長期康復,全面康復 傳統力量的訓練四肢“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n 20世紀90年代初,在運動員的訓練中,一些歐美學者開始認識到軀干肌的重要作用,他們從力學、神經生理學和康復等不同角度對軀干進行了深入研究,發現以穩定骨盆和脊柱、傳遞和銜接上下肢力量為主要功

2、能的核心力量,在競技體育的運動中,尤其是對于那些技術性強難度高的運動項目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先后提出了“核心穩定性(Core Stability)”和“核心力量”( Core strength)的問題。 “核心穩定性”n “核心穩定性”是指人體在運動中通過核心部位的穩定為四肢肌肉的發力建立支點,為上下肢力量的傳遞創造條件,為身體重心的穩定和移動提供力量的身體姿態。核心穩定性的優劣取決于位于核心部位的肌肉、韌帶和結締組織的力量以及它們之間的協作,即核心力量。“核心力量”n “核心力量”是一種以穩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運動、傳遞上下肢力量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僅是人體核心穩定性形

3、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竟技運動中它還能夠主動發力,是人體運動的一個重要“發力源”。因此,核心穩定性是人體核心力量訓練的一個結果,而核心力量是一種與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體解剖部位為分類標準的力量能力。“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l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穩定性的研究。Punjabi在1985年首次提出了脊柱穩定性(spinal stability)的概念,他認為,脊柱穩定性涉及3方面的問題或系統:被動脊椎骨、主動脊柱肌肉和神經控制單元。l 1989年美國舊金山脊柱研究所( SFSI)在其設計的“動態腰椎穩定計劃指南”中提出了中位脊柱(neutral spine)的問題,也有人認為它是

4、核心穩定性的最早來源。 l 1992年,Punjabi又提出核心穩定性的概念,認為人體的核心穩定是一種“穩定人體系統,以使椎間的中部區域保持在生理極限范圍內的能力” 。“核心穩定性”與“核心力量”l 2000年之后,核心穩定性日益受到運動醫學專家的重視,Willson等人提出,核心穩定性是腰、骨盆和髖構成的復合系統預防脊柱彎曲的能力,以及脊柱在受到干擾后恢復平衡的能力。同時他們還認為,核心穩定性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具有不同的定義。l 運動生物力學上將其定義為“一個骨骼-韌帶聯合體在一定的閾值內防止軀干在過度負荷下發生過度彎曲的能力”。臨床醫學方面則可能將其定義為“腰-骨盆-髖聯合結構上特定肌肉群的

5、耐力和力量水平”。這些定義都強調了由腰-骨盆-髖構成的人體核心部位的穩定性和通過其穩定性抵抗脊柱失衡的能力。人體核心的構成 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人體的“核心(core) ”是指脊柱、髖關節和骨盆,它們正好處于上下肢的結合部位,具有承上啟下的樞紐作用。 核心肌群的組成n 在解剖結構上,人體的核心部位既包括了腰椎、骨盆和髖關節等骨骼以及它們周圍的韌帶和結締組織,也包括附著在這些骨骼上的肌肉,如腹直肌、腹橫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豎脊肌、臀肌、旋髖肌、股后肌群等29對肌肉則組成了核心肌群,也有人把起于核心的股直肌、股二頭肌歸為核心肌群。核心肌肉的組成核心肌群的分類穩定肌(核心小肌群) 運動肌(核心

6、大肌群)主要肌群骶棘肌、橫突棘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多裂肌等背闊肌、腹外斜肌、豎脊肌及腰部的腰大肌等形狀羽狀梭形肌纖維構成以慢肌纖維為主以快肌纖維為主位置脊柱深部脊柱表層作用參與穩定與耐力作用 主要參與快速運動“核心穩定性”的作用u核心部位的穩定并不是運動的目的,穩定是給不同肢休(如上下肢)的運動創造支點,為不同部位肌肉力量的傳遞建立通道。 Hodges等人運用肌電圖儀對人體做全身運動時的上肢肌、下肢肌和核心肌肉進行了測試,結果表明,核心肌肉(腹橫肌、腹內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和多裂肌)肌電的發生早于上下肢肌肉,尤其是腹橫肌的肌電明顯早于三角肌和下肢主要肌肉。因此,他們認為,核心肌群的提前動

7、員使身體的核心部位首先做好準備,為四肢的發力建立支點。核心的控制核心的控制重心的穩定與變換重心的穩定與變換力量的傳遞力量的傳遞力量的控制力量的控制力量的整合力量的整合“核心穩定性”的作用n 核心穩定是一種動態的穩定,運動中的穩定幾乎都發生在一瞬間,其穩定的程度以及穩定與不穩定都一直處于頻繁的變換和交替之中。因此,核心部位的力量不單純涉及到單塊肌肉收縮力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神經對多塊肌肉的支配和控制能力。n 研究表明:核心穩定性訓練能夠提高人體在非穩態下的控制能力,增強平衡能力,更好的訓練人體深層的小肌肉群,協調大小肌群的力量輸出,增強運動機能,預防運動損傷。核心力量與傳統力量的區別u在解剖位置上

8、,它不同于以往的軀干肌肉,軀干肌的界定主要是以脊柱周邊的肌肉為標準,而核心肌是指附著在腰椎一骨盆一髓關節周圍的肌肉,一部分腰椎以上的軀干肌并不包含在核心肌肉之內,而一部分以往被定義為下肢肌的肌肉卻屬于核心肌肉的范圍;u在生理功能上,核心力量更強調穩定和平衡,更強調深層小肌群的固定作用,更強調神經對肌肉的支配能力;u在作用上,核心力量在幾乎所有的運動項目上都不是直接的發力源,它主要是通過對核心部位穩定性的加強、穩定程度的調整和穩定與不穩定之間轉換的控制,為力量的產生創建支點,為力量的傳遞建立了通道。核心力量的影響因素核心力量訓練的主要作用n 穩定脊柱、骨盆;提高身體的控制力和平衡力;提高運動時由

9、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輸出;提高上下肢和動作間的協調工作效率;預防運動中的損傷;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身體的變向和位移速度。核心力量訓練的原則 由穩定到非穩定 由靜態到動態 由徒手到負重 先內后外、先小后大、先穩定后運動 核心力量訓練練習方法1:l 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單人力量訓練:此類練習適用于核心力量練習初始階段,目的在于使運動員深刻體會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體,這種類型的練習得到了大多數專家的認可和肯定,普遍認為是最基礎的核心練習的手段。核心力量訓練方法 1 身體姿勢穩定的訓練核心力量訓練 練習方法2:l 運用單一器械進行的力量練習: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彈力繩、墊上、力量練習器械

10、等。在這種練習方式中,運用最多的是平衡球、平衡板和瑞士球等這類不固定的器械和自由重量器械。使用這一類型的器械進行力量練習,可以有效的動員軀干部深層肌肉參與運動,并在動作過程中控制軀體始終保持正確的運動姿態,從而摒棄了傳統力量練習中借助外力來支撐軀體的弊端。球上運動1球上運動2平衡步踏運動平衡軟墊平衡板、彈簧板核心功能性訓練 Thera-Band彈力帶(美國賽樂)、藥球、振動桿、啞鈴核心力量訓練 練習方法3:l 使用綜合器械進行的力量練習:諸如單、雙足站立于平衡球上,做各種上肢持輕器械舉、推、拉,下蹲,軀干扭轉等多種形式的練習;坐于瑞士球上做各種形式的練習等。核心力量訓練很關鍵的一點在于訓練時練

11、習者是在軀體處于一種不平衡不穩定的狀態下進行的,或者是運用的器械是不固定、必須要使用者自行進行控制的器械,如平衡球,瑞士球,平衡板等。核心力量訓練 訓練方法4:l 這種練習的關鍵是使身體處于一種不平衡、或者是在不穩定的運動器械上進行自由力量訓練。這種非平衡性力量訓練是通過自身調整不穩定的身體狀態,達到訓練神經肌肉系統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體感覺的一種練習方式。使用不穩定的裝置進行力量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所訓練肌群的力量水平和本體感受能力還可以激活核心肌群的參與,并使其得到發展和提高。核心力量訓練 非平衡性力量訓練:l 通過自身調整不穩定的身體狀態,達到訓練神經肌肉系統的平衡和控制能力以及本體感覺的

12、一種練習方式。這種訓練操作通常使用健身球、擺動板、泡沫球、平衡盤或單側支撐訓練,以增加核心運動能力和穩定性,利用不穩定訓練的運動員其神經肌肉系統的增強遠遠高于穩定的訓練。使用不穩定的裝置進行力量訓練不僅可以提高所訓練肌群的力量水平和本體感受能力還可以激活核心肌群的參與。 腦癱患兒的“核心穩定性”n 大多數腦性癱瘓兒童的軀干及骨盆控制能力減弱,直接制約了患兒的運動及平衡協調能力 。腦癱患兒核心穩定性的訓練n 根據核心穩定性理論,脊柱的肌肉可為穩定肌和運動肌兩類。穩定肌通過離心收縮控制錐體活動和具有靜態保持能力, 控制脊柱的彎曲度和維持脊柱的機械穩定性。運動肌收縮通常可以產生較大的力量,通過向心收

13、縮控制錐體的運動。n 傳統的腰腹力量訓練側重于對運動肌群的訓練,核心穩定力量的訓練涉及整個軀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別是注重對那些位于深層的小肌肉群的訓練。在不穩定條件下進行訓練,可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別是關節周圍的輔助肌參與運動。 腦癱患兒核心穩定性的訓練腦癱患兒核心穩定性的訓練p 核心大肌群的力量訓練:主要是通過等張訓練或等長訓練提高患兒核心背闊肌、腹外斜肌、豎脊肌、臀大肌、臀中肌、腰大肌等的力量,如仰臥起坐訓練、搭橋訓練、體軸回旋、彎腰拾物訓練、俯臥位抬腿訓練等;另外還可進行扶站位骨盆控制訓練、立位姿勢控制訓練或立位促通板上被動站訓練等以增強腦癱患兒的骨盆與軀干的控制能力。 p 深層的小肌

14、肉群的訓練及患兒平衡性、協調性的訓練:借助巴氏球、平衡板、圓滾等康復器材增強腦癱患兒在運動中穩定關節和控制重心的能力,如平衡板上的膝立位、坐位、四爬位、立位訓練,巴氏球上的坐位、跪位平衡訓練等。核心穩定與頭部控制頭頭部部的的控控制制頸部肌肉無力頸部肌肉無力或力量不平衡或力量不平衡 角弓反張模式消失角弓反張模式消失異常姿勢反射的消失異常姿勢反射的消失腰部肌力、肌張力正常腰部肌力、肌張力正常腹部肌力、肌張力正常腹部肌力、肌張力正常核核心心的的訓訓練練 仰臥位或坐位抱球訓練 懸吊床滾動訓練上田正頸部法 手支撐臀部加壓訓練 仰臥起坐訓練、搭橋訓練體軸回旋彎腰拾物訓練 核心穩定與翻身翻身的完成翻身的完成

15、原始反射消失原始反射消失髖關節屈曲髖關節屈曲骨盆帶肌群收縮骨盆帶肌群收縮軀干回旋出現懸吊床訓練手肘支撐抱球訓練等ATNR、TLR、角弓反張等主、被動翻身訓練坐、臥位翻身訓練被單內體軸回旋訓練臥位體軸回旋訓練交替屈曲雙下肢骨盆帶控制翻身訓練肩部控制翻身訓練核心穩定與坐位姿勢轉換訓練坐位平衡訓練腰骶部肌群肌力正常下肢異常姿勢的消失軀干肌群的連鎖反應坐位平衡的出現體軸回旋穩定的基底抑制下肢異常姿勢肌力訓練自動態平衡他動態平衡不同體位向坐位姿勢轉換核心穩定與爬行四爬的完成四爬的完成巴氏球上俯沖訓練巴氏球上俯沖訓練 手支撐臀部加壓訓練手支撐臀部加壓訓練 軀干的回旋訓練軀干的回旋訓練上田肩、骨盆法上田肩、

16、骨盆法腰腹肌力的訓練雙髖關節雙髖關節加壓負重訓練加壓負重訓練 核心穩定與膝立位髖髖關關節節充充分分伸伸展展良好的髖關節良好的髖關節負重控制能力負重控制能力下下肢肢異異常常姿姿勢勢消消除除跪位平衡出現跪位平衡出現髖關節后伸訓練促通平衡反應外展肌力訓練內收肌力訓練緩解內收肌痙攣站立、行走的條件站立、行走站立、行走雙下肢良好的負重能力雙下肢良好的負重能力下肢異常姿勢的改善下肢異常姿勢的改善站位靜態平衡反應的出現站位靜態平衡反應的出現站位動態平衡反應的出現站位動態平衡反應的出現良好的四爬運動完成良好的四爬運動完成尖足、屈膝、膝反張、足內外翻、髖關節內收內旋等核心穩定與站立、行走骨盆的控制骨盆的控制姿勢

17、的轉換姿勢的轉換膝立位及立膝立位及立位平衡訓練位平衡訓練弓步站訓練弓步站訓練控制骨盆帶控制骨盆帶行走訓練行走訓練單跪骨盆控單跪骨盆控制訓練制訓練單腿站立訓單腿站立訓練練立位骨盆控立位骨盆控制訓練制訓練站立站立行走行走平衡反應的出現平衡反應的出現深層小肌肉的鍛煉 核心控制差:缺乏對深層小肌肉的鍛煉。 在不穩定條件下進行訓練,可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別是關節周圍的輔助肌參與運動。 核心穩定訓練與中醫治療 深部的穴位點按 針灸 刺激深部的肌肉群 穴位封閉 具體作用和療效還有待觀察和研究推拿按摩督脈及夾脊穴推拿按摩督脈及夾脊穴 推拿按摩督脈及夾脊穴手法包括: 異常部位肌肉按摩:主要針對背闊肌、斜方肌、豎

18、脊肌及脊柱兩側肌張力波動明顯的肌肉按摩。 循經推按:側重于疏通督脈,手法以推按為主。 穴位點壓:以點按夾脊為主。(捏脊) 每次治療30分鐘,每日1次,每周治療6天,4周1療程,觀察3個療程。59 督脈和夾脊穴循行于脊柱及其兩旁,所處部位為人體核心肌肉。 推拿按摩督脈和夾脊穴,通過刺激其循行部位的神經和肌肉,可以提高核心肌肉的力量。 附著于脊柱的核心小肌群,對于脊柱和軀干的穩定起著重要作用。推拿按摩督脈和夾脊穴可以作用于核心小肌群,起到提高核心穩定性的作用。運動員與腦癱患兒訓練的不同 運動員: 正常肌力及運動功能 提高運動時由核心向四肢及其他肌群的能量輸出增加力的轉動速度,提高技術動作的功效及上下肢和動作間的協調工作效率。 腦癱患兒: 異常肌力及肌張力 打破異常的姿勢及運動模式,取得肌力肌張力的正常及正常運動模式的出現。 核心控制與四肢運動核心控制與四肢運動核心控制核心控制四肢運動四肢運動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