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起源和含義(1)_第1頁
道的起源和含義(1)_第2頁
道的起源和含義(1)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道的起源和含義(1)    中國神話哲學一書談到“道”的起源時說:道至少有兩個不同的來源,其一是現實取向的來源,道的本意指日常經驗中的道路,這是儒家思想中的道的來源。其二是神話取向的道的來源,道指的是由太陽及其運動所體現的一般法則或原理_循環往復。這是道家哲學中的道范疇的由來。作者從神話原型的角度,分析了道的諸種特征與神話原型的關系。這是道的來源問題的最新觀點,對于我們討論道的來源有極為重要的啟示作用。 筆者認為,兩個來源其實都是流,不是源.它們有共同的起源,那就是神話思維或原邏輯思維。現實取向和神話取向是后來分化的結果。這從分析"道"

2、;字的字源可以得知。據學者研究,道可能來源于甲骨文里的()字,(參見<一分為三>)從字型看,中間的空隙處很象道路,而線條部分象是兩個人向背而行。按著一般規律,線條部分應該是文字,空隙部分不是文字,或許這個字的情況特殊吧。兩者都有意義。金文中發展了線條部分的含義,把此字變成從行從首的樣子,象是人在行走。人的行走離不開道路,于是動詞行走變成了名詞道路。這些都是我們后來人的看法。當時的人或者更早期的人與我們的看法是不同的。列維-布留爾在其原始思維一書中有一些觀點對于我們的研究具有指導性。他認為,沒有什么東西是脫離神秘性質和神秘屬性的,被思維的集體表象(包括語言)沒有邏輯的特征,它們不是真

3、正的表象。在他們的表象中,每一事物都不是我們認為的那樣。這些表象受互滲律的支配,即在他們的表象中既有日常經驗的因素,又有神秘的因素。兩種因素是混而為一的。沒法對兩者作出區分,對原始人來說,沒有那個現象只是現象,沒有那個符號只是符號,沒有那個詞只是詞,任何表象都包含自己的神秘力量。這種特征肯定在語言中得到某種程度的反映.神秘力量不僅為專有名詞所固有,而且也為其他一切名詞所固有。語言可以確立互滲,也可以破壞互滲。我們可能認為,甲骨文的時代已不是原始社會,原始思維的規律對分析甲骨文不適用。布留爾可能估計到會有這種懷疑,他在另一處又說,神秘因素不會因社會的進步永遠弱化下去。原始思維即使在變得能夠接受經

4、驗的教訓時,在長時間里,思維仍然是原邏輯的。并在大多數觀念中保留著神秘的痕跡。神秘屬性仍然為人和物所固有。最后,關于概念,他這樣說:概念仿佛是它的先行者_集體表象的“沉淀”,它差不多經常帶著或多或少的神秘因素的殘余.(原始思維446)根據布留爾的見解,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們一些學者對道的分析所憑借的是后來人或現代人的觀點,沒有看的最初的“道”字中的神秘因素或神秘力量。其觀點是完全現實取向的:道就是道路,而且是人行走的道路。可是,事情并不那么簡單,不要忘了,那時的人們并不象我們這樣思維。 根據布留爾的原則,筆者認為,甲骨文中的那個字即后來的“道”字,不僅指人行走的道路,同時也指太陽神行走的道路

5、。當時的人們是不把兩者區分開來的。人和神是混為一體的。由于受互滲律的支配,人們覺得,人在行走時,太陽神也在行走。道的表象把兩者合而為一了,既有表示人行走的線條部分,又有太陽神行走的空隙部分。而空隙部分恰好是個空心的“十”字,它所象征的正是太陽由東而西(含由南而北)運行的軌道.因此也象征太陽本身。在古人看來,他們行走的道路與太陽神行走的道路二者是統一的,是互滲的.甲骨文形成于殷商時代,殷人的至上神恰好是帝或上帝,即太陽神。甲骨文的“道”字肯定包含了那時的人們對上帝崇拜的神秘因素。金文中的"道"字“從行從首”或“從行從首從止”,同樣包含著神秘因素,“首”不僅是指人,同時也是指太

6、陽,現在北方人稱太陽為“日頭”或“日頭老爺”,把“日”和“頭”聯系起來的最好的例子,道的演化過程中,“互滲律”一直在起支配作用,道的各種用法都或多或少的包含著神秘因素,成為人們崇拜的對象。文化的比較研究也證實了上述看法,與中國哲學最高范疇“道”相當的是西方哲學的“羅各斯”(logos),?它有許多含義,諸如尺度,說明,解釋,原理,主題等等,基本含義是言談。這些用法都?不能回避它的原始用法的神秘性。logos的產生過程能說明這一點。過程是這樣的:海神(人格化)_混沌(半人格化)_水(非人格化)_火.作為宇宙本原,法則和規律的logos概念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抽象出來的.最后抽象為火是很自然的.西方的

7、語言符號“o”的原型是太陽,“logos”一詞中用了兩個“o”,無疑包含著對太陽的崇拜。順便提一下,漢字中的“走”字,<說文解字>解釋說,從夭從止,義即屈足,原意是“跑”。后來變成了現在的“走”字。走的上方是個“十”字,它是太陽的符號,這個符號指的不僅是指人,也指太陽。有趣的是英語中的“road”含有道路,方法,手段等多種用法,詞中也有象征太陽的符號“o”。另一個詞“round”有幾種用法,作形容詞用時,有園形的,球形的含義;作名詞用時,指的是園形物,球;作動詞用時,指的是弄園和完成等,這些都與太陽神的形態和運動有關。 后來,道的神秘因素被天道觀發展了,老子繼承了神話取向的方面,改

8、造了天道觀,拋棄了其中的宗教神學因素,保留了道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老子的"道"是混沌創世神話的理論抽象。因此道可以與混沌認同,現代混沌理論所描混沌現象與"道"有很多相似之處。儒家的道是后來出現的,它發展了現實取向的方面。但是,它也同樣包含著神秘因素。這一點是不能懷疑的。    道的含義有以下幾個層面: 道是過程。這是道的第一層含義。道不僅是對萬事萬物的系統性、整體性的概括,而且是對萬事萬物發展過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種靜態的形而上實體,而是一個過程。道的過程性表現為道生萬物的過程,即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

9、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道轉化為一,一轉化為二,二轉化為三,三轉化為萬物。在這一過程中,道循環往復,“周行而不殆”,它的運動周期是“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它逐漸的離開,離開得越來越遠,遠到一定程度又返回來。萬物又復歸于道。道的過程性是由只能用混沌理論說明的各種關系構成的,因此,道也是關系。 道是本原。這是道的第二層含義。道是天地萬物之母,無和有都來自道,是道的不同角度的名稱。這是最為玄妙和深奧的。道是萬物的本體和來源。天地萬物都是由道演化而來。道作為本原,是混然一體的東西。老子指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10、。就是說,道是天下萬物的本原,這里“始”、“母”、“根”、“門”等等都含有本原的意思,但是,它們有層次的區別。作為本原,它具有唯一性,它無前無后,無上無下,“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它象是在天帝的前邊,然而在它之前卻沒有什么存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在沒有天地之前,它就存在了。作為本原,它是物質的東西,“道之為物,惟恍惟忽,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今本老子“本體論”,是用否定之否定的邏輯語言表達的,“常”、“無”、“有”統一的,保留著“宇宙生成論”印記的東方“本體論”。    參考文獻 

11、60;  1陳?.禮記集說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郭店楚簡研究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    3沙少海.莊子集注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7.    4魏啟鵬.太一生水札記J .北京中國哲學史2000年1月。    5莊子?天下M.    6淮南子?天文訓M.    7任繼愈.老子新譯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8龐樸.說“?”J.稂莠集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9馬敘倫.老子?古M.    10馮友蘭.中國哲學史M.    11任繼愈.中國哲學史簡編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