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五升六-5從大處著手_第1頁
數學教案五升六-5從大處著手_第2頁
數學教案五升六-5從大處著手_第3頁
數學教案五升六-5從大處著手_第4頁
數學教案五升六-5從大處著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教案教師年級五升六授課時間年 月日課時2 課時課題第五講從大處著手教材分析本講內容主要滲透“整體思想”的應用,整體思想,就是在解題 過程中,從大處著手,由整體入手,將一些彼此獨立實質上卻緊密聯 系的量作為整體考慮的思想方法。教材在設計上,從代數到幾何,都 有滲透整體思想的應用,旨在使學生初步建構整體模型。例題部分涉及多種題型,建議師生合作,教師逐步給學生滲透解 題方法。拓展訓練部分是例題部分鞏固,學生獨立完成。拓展視野題目,在教材中不予體現,作為教師在課堂選講內容。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 掌握整體思想應用的常見情況,轉化,逐步靠攏題目已知條件。2. 學會靈活運用“整體思想”,轉化,解決不同類型還

2、原問題。數學思考1. 使學生在解題中,體會米取相應策略解決問題帶來的簡便。2. 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方法為解題帶來的便捷。3. 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冋題的過程。問題解決1. 能夠從不同角度,利用各種變形方法,建構整體思想,了解解決冋題方 法的多樣性,掌握解題技能。2. 發展整體思想的應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1.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2. 培養發展學生轉化、整體思想的應用,激發探究知識的欲望。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利用整體、轉化思想解決相關問題。教學難點:靈活利用“整體思想”、轉化法,化繁為簡,解決問題。教學準備動畫多媒體語言課件教材版本:精英版.學 校:第

3、一課時復備內容及討論記 錄教學過程一、導入師:2028 年,將在上海舉行國際乒聯世界青少年挑戰賽,方曉宇將 參加這場比賽,今天我們一起穿越到 2028 年,去看看這場比賽。(課件播放導入部分)二、教學新授(一)呈現問題 1(播放過渡場景)例 1:教練告訴隊員們,今年將會有 128 名運動員參加乒乓球個人冠軍 賽,采用輸一場即被淘汰的單淘汰制。為了決出冠軍,你知道共需要 安排多少場比賽嗎?1. 學生讀題,明確題意。2. 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師:在做這道題目之前,誰能給老師解釋一下什么是單淘汰制?生:輸一場就被淘汰。師:還可以怎樣理解呢?將淘汰的人數和比賽的場次結合起來,也 就疋.?生:母比賽一場

4、,就會有一人淘汰。師:理解的非常到位,那么現在要求共需要比賽多少場,直接求比 較困難,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轉化”的思想,轉化為求什么 呢?小組討論一下。(小組討論,集體匯報)生:因為每比賽一場,就會淘汰掉 1 人,最后冠軍只有 1 個,也就 是淘汰了 127 名隊員,所以需要比賽 127 場比賽。3. 同桌之間相互講解,完成解題過程。4. 教師小結。像這道題目,直接計算需要安排多少場比賽,不太容易找到思路,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根據題目,合理轉化,簡化解題。 答案:128-1=127 (場)答:共需要安排 127 場比賽。(二)舉一反三師:這道題目大家掌握的怎么樣呢,大家做一下下面這道題目

5、,檢 驗一下吧。由 256 名運動員參加的乒乓球個人冠軍賽,采用輸一場即被淘汰的 單淘汰制。為了決出冠軍,共需要安排()場比賽。(本題是例 1 的類型題,作為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即可)(三)呈現問題 2師:為了在本次國際乒聯世界挑戰賽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大家都抓 緊時間訓練著。例 2:訓練館里的九個盒子分別裝有 9、12、14、16、18、21、24、25、 28個乒乓球。方曉宇取走若干盒,芳芳也取走若干盒,最后只剩下一 盒。已知方曉宇取走的乒乓球數是芳芳的 2 倍。問剩下這盒裝有多少個 乒乓球?1.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2. 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師:通過讀題,你認為題中的關鍵信息是什么?生 1:

6、方曉宇取走的乒乓球數是芳芳的 2 倍。生 2:最后還剩下一盒。師:現在要求剩下的乒乓球個數,但兩人共拿走多少個不知道,該 如何轉化呢?通過倍數關系及之前學習的和倍、差倍問題問題,你能 得出什么結論?生:因為方曉宇拿走的乒乓球數是芳芳的 2 倍,所以兩人取走的乒 乓球個數之和是芳芳的 3 倍,所以應該是 3 的倍數。師:掌握到這個重要信息,接著思考,兩人取走的總數之和是3 的倍數,加上剩下的一盒是總數,總數是否也是3 的倍數呢?如果是說明什么,如果不是呢?(小組討論交流,教師適當補充,出示課件解析)3.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過程。4. 總結交流。類似這種很多數量取走一部分,剩下幾個的題目,可以根據題

7、中信息,找到部分之間的倍數關系,這個倍數與總數的關系,找到差異, 得出所求。答案:9+12+14+16+18+21+24+25+28=16(個)167- 3=55 (個)2 (個)所以剩下的一個是除以 3 余 2 的,只有 14 滿足。答:剩下這盒裝有 14 個乒乓球。(四)呈現問題 3師:選手們緊鑼密鼓的訓練著,教練和訓練館的工作人員決定為選手們加強營養:例 3:集訓隊運來 5 箱蘋果,每箱質量相等。第一箱用去 14.4 千克, 第二箱用去 13.2 千克,第三箱用去 10.6 千克,第四箱用去 8.8 千克, 第五箱用去10 千克。剩下的蘋果質量正好等于原來 2 箱的質量。原來 每箱蘋果重

8、多少千克?1. 學生讀題,明確題意。2. 師生互動,教師講解。師:現在要求原來的質量,大家能先表示出 5 箱蘋果的總量嗎?生:5 箱蘋果的總量=用去的總量+剩下的總量。師:我們知道用去的質量,剩下的可以求出來嗎?生:剩下的沒法具體求出來,但是知道剩下的蘋果質量是原來2 箱的質量。師:這句話我們也可以轉化理解為什么?生:剩下的蘋果質量=原來 2 箱的質量,也就意味著用去的蘋果質量是原來 3 箱的質量。3. 同桌之間相互講解思路,完成解答。4. 教師總結。類似這種題目,注意讀題,尋求已知量和未知量,以及已知條件 之間的關系,適當轉化,解題。答案:14.4+13.2+10.6+8.8+10=57 (

9、千克)57-( 5-2 ) =19 (千克)答:原來每箱蘋果重 19 千克。三、鞏固應用、嘗試成功.(一)拓展問題 11.六個袋子里分別裝有 18、19、21、23、25 和 34 粒彈珠,一只袋子裝的全是缺口的彈珠,其它五袋裝的都是不含缺口的彈珠。小虎取走三只袋子,小亮取走另外兩只袋子,剩下的那只袋子裝的是缺口的彈 珠,若小虎得到的彈珠總數比小亮多一倍,貝 U 有缺口的彈珠有幾粒?(本題是例 2 的變式練習,作為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即可,指定能力稍微薄弱學生講解。)四、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運用轉化的思想簡便的解決了相關問題,同學們有怎樣的收獲呢?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第二課時復備內容及討論記

10、錄教學過程一、導入師:上節課,我們運用轉化思想,結合整體,巧妙的解決了一些 題目,相信同學們一定體會到了其中解題帶來的樂趣,這節課我們接 著學習。二、教學新授師:比賽的日子終于來了,同學們帶著激動而緊張的心情踏上了 去往上海的火車:(播放過渡場景)(一)呈現問題 4例 4:甲、 乙兩輛列車同時從 A、 B 兩地相對開出, 第一次在離 A 地 80 千 米處相遇。相遇后兩輛列車繼續前進,到達目的地后又立即返回,第 二次在離 B 地 60 千米處相遇。A、B 兩地間的路程是多少千米?1.學生讀題,明確題意。2. 教師引導。師:這是一個行程問題的題目,解決行程問題,我們通常通過畫 線段示意圖來解決,

11、大家先嘗試畫一下線段圖。(學生嘗試畫圖,教師酌情出示課件解析)師:通過線段圖,第一次相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第一次相遇時,甲、乙兩車一共行了一個全程,A 車行駛了80 千米。(接著播放解析)生:到第二次相遇時,兩車總共行了三個全程。師:那么此時 A 車共行駛了多少千米?生:因為速度始終是保持不變的,兩車行一個全程,甲車行80千米,則行三個全程的時候,甲車行 240 千米。師:知道甲車行駛的路程,但要求 A、B 兩地間路程,結合題目 及示意圖,你有思路嗎?嘗試完成。3. 學生獨立完成,同桌間相互交流。4. 教師總結。行程問題,盡量用線段表示出示意圖,尋求速度、時間、路程之 間的關系。答案:8

12、0X3-60=240-60=180 (千米)答:A B 兩地間路程是 180 千米。(二)呈現問題 5師:到達目的地,走出車站,選手們看到這樣一個圖形:(播放過渡場景)例 5: ABCD 是長方形,AD-8.4 米, AB-5 米,ABEF 是平行四邊形。女口 果 DH=4 米,那么圖中陰影部分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學生讀題,觀察圖形。2. 師生合作,教師引導。師:觀察陰影部分,是什么圖形,面積該怎么計算?生:陰影部分是一個梯形,梯形的面積公式是(上底 +下底)X高 -2,但是這道題目,上底,下底,高都不知道,無法計算。師:這種情況下,陰影部分面積該怎樣計算?生:陰影部分的面積=平行四邊形 A

13、BEF 的面積-三角形 ABH 的面 積。師: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該如何求?生: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等底,同高,可以計算出來。師:咦,剛剛這位同學說到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等底同高,說明 他們面積相等,借助這個,觀察圖形,它們有公共部分,那么你有什 么新的思路嗎?生: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面積相同,且有公共部分,那么陰影部 分的面積可以轉換為求梯形 DCBH 的面積。師:選取兩種方法中你喜歡的方法,嘗試解答吧。3. 學生獨立元成。4. 總結交流。解決幾何問題,例如求陰影部分面積,可以從大處著想,觀察整體,尋求各圖形之間的關系。答案:方法一:5X8.4-X5X(8.4-4)=42-X5X4.4=42-11

14、=31 (平方米)答:陰影部分面積是 31 平方米。方法二:X(8.4+4) X5=X12.4X5=31 (平方米)答: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31 平方米。師:比賽結束,方曉宇不負眾望,獲得了女單冠軍,同學們也要學習方曉宇的這種精神,一起去拓展問題中練練手吧。三、鞏固應用、嘗試成功.(一)拓展問題 22.已知 ABCD 是一個邊長 10 厘米的正方形,三角形 ADF 的面積比三 角形CEF 少 20 平方厘米。求 CE 的長。1.學生讀題,觀察圖形。2. 師生互動,教學引導。師:三角形 ADF 的面積比三角形 CEF 少 20 平方厘米,結合我們剛剛學習的例 5,你有什么發現?生:我發現正方形 A

15、BCD 和三角形 ABE 圖形中,有共同的梯形ABCF,不同的地方正好是三角形 ADF 和三角形 CEF。師:那么根據題目關系,也就意味著題目信息轉化為?生:正方形 ABCD 的面積比三角形 ABE 少 20 平方厘米。3.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4. 總結交流。答案:解:設 BE 長為 x 厘米,則 CE 長為(x-10)厘米。X10 x-10X10=205x-100=205x=120 x=24則 24-10=14 (厘米)答:CE 的長為 14 厘米。(二)拓展問題 33.在三角形 ABC 中,BD = AD, EF= 3 厘米,FC = 2 厘米,三角形 ADH 的面積與三角形 AGC 的面

16、積之和等于四邊形 EFGH 的面積,那么 BE 的 長是多少厘米?1.學生讀題,觀察圖形。2. 師生互動,教師引導。師:我們一步步分析條件及圖形,根據 BD=A D 那么 ADC 勺面積 和厶 ABC 的面積間有什么關系?生:SAD(=XABC師:題中說到“三角形 ADH 勺面積與 AGC 勺面積之和等于四邊形EFGH 勺面積,用數學語言表示為?生:SADF+ SAG= S四邊形EFGH師:結合圖形及兩個式子,你有什么發現?師:再觀察人丘卩和厶 ABC 你發現了什么?生: AEF 和厶 ABC,等高,那么 BC=2EF。師:分析到這里,結合題目已知條件,嘗試計算。3. 學生獨立元成解答。4.

17、教師總結。答案:由題意,易得BC=2EF所以 3X2-3-2=1 (厘米)答:BE 的長是 1 厘米。(四)拓展問題 44.爸爸、 媽媽和小明在周長為 4320 米的湖邊散步。 爸爸每分鐘走 60 米, 媽媽每分鐘走 48 米,小明騎著自行車,每分鐘行 100 米。爸爸、媽媽 從同一地點反向而行,小明先和爸爸一起出發,途中看到媽媽就返回, 看到爸爸再返回,這樣往返,一直到三人在途中相遇為止。小明共騎 了多少米?1.學生讀題,分析題意。2. 師生合作,教師引導。師:我們先分析一下題目中“小明先和爸爸一起出發,途中看到 媽媽就返回,看到爸爸再返回,這樣往返,一直到三人在途中相遇為 止”,你們怎樣理

18、解?期間爸爸、媽媽相遇了幾次?生:爸爸、媽媽相遇次,那么小明騎行時間就疋爸爸媽媽的相 遇時間。3. 學生獨立元成。4. 教師總結。答案:相遇時間:4320-( 60+48) =40 (分鐘)騎行路程:40X100=4000 (米)答:小明共騎了 4000 米。(五)拓展延伸 55.如圖, A、 B 是圓直徑的兩端, 歡歡和樂樂分別從 A、 B 兩點同時出發,反向而行。 第一次在離 A 點 70 米的 C 點相遇, 第二次在離 B 點 50 米的 D 點相遇,求這個圓的周長。(本題和例 5 題型類似,建議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根據情況,酌情出示解析)答案:(70X3-50)X2= (210-50)X2=320 (米)答:這個圓的周長是 320 米。四、拓展視野張大爺用籬笆圍一塊直角梯形菜地,其中一面靠墻,籬笆全長40 米,高 10 米。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2. 師生合作。師:觀察這塊菜地,要求這塊菜地的面積我們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生:因為這是一塊直角梯形菜地,所以根據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X高寧 2,需要知道上底,下底,高。師:根據題目信息,高已知,你能求出上底、下底的值嗎?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