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滲透保險營銷亂象:盜客戶信息 門前挖角_第1頁
P2P滲透保險營銷亂象:盜客戶信息 門前挖角_第2頁
P2P滲透保險營銷亂象:盜客戶信息 門前挖角_第3頁
P2P滲透保險營銷亂象:盜客戶信息 門前挖角_第4頁
P2P滲透保險營銷亂象:盜客戶信息 門前挖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為了獲取額外的回報,保險營銷員一邊在賣保險,另一邊則私下銷售P2P產品;同時,非保險營銷員打著保險公司的旗號大肆銷售P2P產品,有甚者盜竊保險客戶信息搞P2P講座。P2P滲透保險營銷亂象橫生。近日,金賽銀事件爆發,因保險營銷員參與高收益產品銷售而使平安人壽北京分公司深陷其中,管理風險的保險業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上。亂象一:分支機構保險營銷員一邊賣保險,一邊私售P2P產品事實上,保險營銷染指P2P并不鮮見。據山東某保險分支機構公司負責人透露,分支機構大多數保險代理人不同程度在P2P平臺都有兼職,甚至專職。對于這種現象,該人士解釋稱:“因為個險是簽代理合同,營銷員與另外一個單位簽勞動合同,保險公司也

2、沒有辦法管理。”而一位保險營銷員的解釋,正好折射出龐大營銷群體的心理狀態:“我對任何同業都不抵觸,只有這樣的思路我們才能接近客戶,誰都想把手中的客戶資源好好開發。還有,平安員工都會動心,更何況我們這種小代理公司。畢竟我們不是保險公司員工,我們也要為自己的收入負責。”保險營銷員一邊在賣保險,另一邊則私下銷售P2P產品,這一切銷售行為都是借助保險公司的名義在進行,一旦出現風險保險公司將難脫干系。看似符合邏輯,實則是鋌而走險。保監會曾發文嚴格規定:禁止分支機構擅自銷售非保險類金融產品。同時,保險公司也在嚴查營銷員的私售行為,實行嚴厲的處罰追責制度。據了解,有保險公司要求所有代理人簽承諾書,如果發現代

3、理人在本公司銷售任何非保險類金融產品,將被解除代理合同,甚至開除。亂象二:離職者慫恿老客戶退保購買P2P產品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保險營銷員中長期業績不佳者自然會被淘汰,而成績斐然的也可能會另謀高就。最近,有保險公司銀保部經理張女士爆料稱,有人冒充該公司營銷員給老客戶推薦P2P產品。對于這種現象,公司業務經理開始積極調查取證發現,有疑似離職人員冒充該公司代理人約見公司老客戶,慫恿他們退保購買P2P產品。據知情人士透露,各個地區P2P負責人很多都是保險公司跳槽過去的。具體來看,要么是子公司經理要么是高職級的外勤人員,挖腳的對象基本是保險公司業務人員,如此一來,推銷的目標首先就是保險公司的客戶。“

4、P2P產品推銷人員,一方面借助以往營銷員與客戶之間的信任,另一方面又通過保險公司本身的聲譽來簽合同。”據了解,在金融業,以保險公司的名義銷售另外的金融產品并不合規。然而,如果不出現兌付風險,很難對銷售人員進行責任追究。正如張女士所言,保險公司管理者不斷在調查,而P2P銷售人員警惕心很高,銷售過程很難露出破綻。亂象三:盜取客戶信息,冒充保險公司搞P2P講座相比個險業務,P2P向銀行保險滲透有過之而無不及。據了解,銀保渠道銷售的絕大多數為理財型產品,保費較高,一旦發生風險,很有可能就是規模性的。據張女士爆料,近期有老客戶打電話給保險公司稱,接到電話說要在保險公司樓下集合,去旁邊的酒店參加老客戶答謝

5、會活動。據了解,這是一批銷售P2P產品的人員,假借保險公司名義開展活動。如此明目張膽的欺騙,讓保險公司負責人瞠目結舌,震驚不已。“都冒充到家門口了,也太囂張了。周六不是工作日,他們是故意選在這個時間節點的。”張女士說。據悉,保險公司會定期針對銀行客戶舉辦一些講座,但都是在銀行內部,沒有外駐場地。而張女士所說的上述事件,所涉及的客戶主體都是銀保渠道的客戶,如此舉辦活動的表現顯然有貓膩。保險公司人士分析,P2P人員所通知的都是銀保客戶,如果沒有證據,很難確定流出環節是出在銀保銷售人員、保險公司還是銀行。作為保險公司管理者的張女士表示,面對目前個別P2P公司的銷售行為,提示客戶保護個人財產安全,同時

6、公司內部加強權限管控,對離職人員交接材料也在核查。亂象四:非保險營銷員“門前挖角”,帶保險客戶退保閃投自家產品在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大廳,很多人都出入自如,其中就包括一些不相關人士。北京商報記者在采訪時,從多位保險營銷員處了解到,保險公司客戶服務大廳出現一些自稱保險業務人員的人帶著保險公司的老客戶退保,并鼓勵退保客戶購買P2P產品,并當面拿著POS機刷卡,或者退保后直接帶去附近的P2P公司辦理業務。在客戶服務大廳內,斷斷續續上演著此類退保事件,也讓保險公司工作人員誤以為是一種行業的惡性競爭,而有保險公司人員則稱,現在這一情況愈演愈烈。記者了解到,目前有不少投保人接連向保險公司反映,有人打電話約自

7、己到保險公司辦理手續變更業務,并留有公司地址以及提醒客戶別忘了帶上本人身份證、一張銀行卡、保單原件等信息。不過,投保客戶趕到保險公司后卻被“業務員”拉到旁邊的P2P公司,有的客戶發現苗頭不對,立馬返身去保險公司前臺詢問才發現險些被騙。“這顯然已經觸及到我們的底線,我們反感這種銷售行為。我們所擔心的是未來他們能不能兌付以及公司榮譽,我們不能等到群訪群訴,然而我們也并沒什么有效的辦法。”涉事保險公司負責人坦言。亂象五:鼓勵保單質押貸款,追逐高收益P2P曾經是金融業領域高收益的代名詞,動輒超過20%的收益率讓不少投資者動心。隨著兌付危機的出現,投資者高收益的夢想正在破滅。然而,就在P2P業務發展得如

8、火如荼之時,P2P產品的銷售人員卻瞄上了保險公司的客戶,慫恿投保客戶通過保單質押貸款來投資P2P產品。據了解,在保險業,長期壽險產品都有現金價值,通常而言,當所繳保費越多、所繳年限越長,保單的現金價值就越大,保險公司為了解決客戶急需用錢,提供了保單質押貸款功能,也就是說,投保人可能將自己的保單進行質押,獲得保單現金價值60%-80%的貸款,期限為6個月或一年,利率均高于銀行貸款。正是這一為投保人化解燃眉之急的保單服務功能,卻被P2P銷售人員看到了商機,鼓勵投保客戶通過這一方式貸款轉投高收益的P2P,從中賺取利差。這一看似很美的資金騰挪術,卻因為兌付危機的爆發而露出了風險黑洞。最終這一黑洞還需要投保人付出更大的成本進行填補。資料補充:以下是4月1日保監會發布的一則風險提示通知,供廣大消費者參考。近期,發現少數P2P平臺大量招募原屬保險公司個險渠道的保險從業人員采用非法手段套取處于正常期的保單資金,給廣大保險消費者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常見非法手段:一是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銷售P2P產品。二是承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