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降水與排水施工工藝標準1 .適用范圍本工藝標準適用于在基坑土方開挖之前,用真空(輕型)井點、噴射井點、管井深 入含水層內,用不斷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時使土體產生固結以方便 土方開挖的管井降水施工。2 .施工準備2.1 材料準備2.1.1 井點管用直徑3855鋼管(或鍍鋅鋼管),帶管箍。下端為長2m的同直徑鉆有小10梅花 形孔(6排)的濾管,外貌8號鐵絲、間距20,外包尼龍窗紗二層,棕皮三層,2020號鐵絲、間距40。漏管下端放一個錐形的鑄鐵頭,井點管的上端用彎管與總管相連。2.1.2 連接管用塑料透明管、膠皮管或鋼管制成,直徑3855。每個連接管均宜裝設閥門,以便 檢修井點。2
2、.1.3 集水總管一般用直徑75100的鋼管分節連接,每節長 4m,一般每隔0.81.6m設一個連接 井點管的接頭。2.1.4 濾料粒徑0.53.0cm石子,含泥量小于1%2.2 機具準備2.2.1 輕型井點降水根據抽水機組類型不同,主要有真空泵輕型井點、射流泵輕型井點兩種。前者設備組成規格及技術性能見表2.2.1 ,國內有定型產品供應;后者設備組成、規格及技術性能見表2.2.2 。表2.2.1真空泵輕型井點系統設備規格與技術性能名稱數量規格與技術性能往復式真空泵1臺V5型(W型)或V6型;生產率4.4m3/min ;真空度100kPa, 電動機功率5.5kW,轉速1450r/min離心式水泵
3、2臺B型或BA型;生產率20n3/h ;揚程25m抽吸真空高度7 m 吸口直徑50 mm 電動機功率2.8kW,轉速2900r/min水泵機組配件1套井點管100根,集水總管直徑75100mm每節長1.6 4.0m,每套29節,總管上節管間距 0.8m,接頭彎管100 根;沖射管用沖管1根;機組外形尺寸2600mme 1300mme 1600mm 機組重 1500kg注:1、地下水位降低深度為 5.56.5m;2、離心式水泵數量為一臺備用。表2.2.2 小50型射流泵輕型井點系統設備規格與技術性能名稱數量型號及技術性能備注離心泵1臺3BL-9,45n3/h ,揚程 32.5m供給工作水電動機1
4、臺JO2-42-2,功率 2.8kW水泵的配套動力射流泵1個噴嘴小50 mm空載真空度100kPa,工 作水壓 0.150.3Mpa,工作水流量 45n3/h ,生產率 1035n3/h形成真空水箱1個1100mrK 600mrK 1000mm循環用水'注:每套設備帶9m長井點2530根,間距1.6m,總長180m降水深59m2.2.2 基坑排水廣泛采用動力水泵,一般有機動、電動、真空及虹吸泵等。選用水泵 類型時,一般取水泵的排水量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當基坑涌水量 Q<20r3/h,可用隔膜式泵或潛水電泵;當 Q=23 60n3/h,可用隔膜式或離心式水泵,或潛水電泵;當
5、Q>60m/h ,多用離心式水泵。2.3 作業條件及人員準備2.3.1 地質勘探資料具備,根據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滲透系數和土質分布而確定降水 方案。基礎施工圖紙齊全,以便根據基層標高確定降水深度。2.3.2 降水與排水是配合基坑開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應有降水與排水設計。當在基 坑外降水時,應有降水范圍的估算,對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設施在降水過程中應監測。2.3.3 已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確定基坑放坡系數、井點布置、數量、觀測井點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測量放線定位。2.3.4 現場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設置了排水溝。2.3.5 各專業施工人員經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3 .工藝流程3.1 輕型井點降
6、水的工藝流程3.1.1 井點管施工工藝程序是:放線定位44裱總管|-麗小4裝井點管、填砂礫濾料、上部填粘土密封一用I彎聯管將井點管與總管接通-安裝集水箱和排水管一尸動真空泵排氣,再開動離心水泵抽代卜測量觀測井中地下水位變化3.1.2 井點布置根據基坑平面形狀與大小、地質和水文情況、工程性質、降水深度等 而定。當基坑(槽)寬度小于6ml且降水深度不超過6m時,可采用單排井點,設在地 下水上游一側;當基坑(槽)寬度大于6m或土質不良、滲透系數較大時,宜采用雙排井點,設在基坑(槽)的兩側;當基坑面積較大的,宜采用環形井點,挖土設備進出通 道處,可不封閉,間距可達4ml井點管距坑壁不應小于1.01.5
7、m,距離太小,易漏氣, 大大增加了井點數量。間距一般為 0.81.6m。埋深根據降水深度及含水層位置決定, 但必須埋入含水層內,并且比挖基坑(溝、槽)底深0.91.2m,或者通過計算確定。3.1.3 井點管埋設,成孔用沖擊式或回轉式鉆機成孔, 孔徑為300,井深比井點管設計 深50cm;洗井用0.6m3空壓機或水泵將井內泥漿抽出;井點管用機架吊起徐徐插入井孔 中央,使露出地面20,然后倒入粒徑530石子,使管底有500高,再沿井點管四周 均勻投放24粒徑粗砂,上部1.0m深度內,用粘土填實以防漏氣。3.1.4 井點管埋設完畢應接通總管。總管設在井點管外側50cm處,鋪前先挖溝槽,并將槽底整平,
8、將配好的管子逐根放入溝內,在端頭法蘭穿上螺栓,墊上橡膠密封圈,然 后擰緊法蘭螺栓,總管端部,用法蘭封牢。一旦井點干管鋪好后,用吸水膠管將井點管 與干管連接,并用8號鐵絲綁牢。一組井點管部件連接完畢后,與抽水設備連通,接通 電源,即可進行試抽水,檢查有無漏氣、淤塞情況,出水是否正常,如有異常情況,應 檢修后方可使用,如壓力表讀數在 0.150.20MPq真空度在60kPa以上,表明各連接 系統無問題,即可投入正常使用。3.1.5 井點使用時,應保持連續不斷抽水,并配用雙電源以防斷電。一般抽水35d后水位降落基本趨于穩定。3.1.6 基礎和地下構筑物完成并回填土后,方可拆除井點系統。撥出可借助于倒
9、鏈或 杠桿式起重機,所留孔洞用砂或土堵塞。3.1.7 井點降水時,應對水位降低區域內的建筑物進行沉降觀測,發現沉陷或水平位 移過大時,應及時采取防護技術措施。3.1.8 降水系統施工完后,應試運轉,如發現井管失效,應采取措施使其恢復正常, 如無可能恢復則應報廢,另行設置新的井管。降水系統運轉過程中應隨時檢查觀測孔中 的水位。3.2 排水的工藝流程3.2.1 場地排水場地開挖常會遇到地下水和地表滯水大量滲入,造成場地浸水,破壞邊坡穩定,影 響施工進行,因此必須做好現場場地的排水、截水、疏水、排洪等工作,并盡可能減少 雨季施工工作量,一般方法是:(1) 在現場周圍地段應修設臨時或永久性排水溝、防洪
10、溝或擋水堤,山坡地段應在坡頂或坡腳設環形防洪溝或排水溝,以攔截附近坡面的雨水、潛水排入施工區域內。(2) 現場內外原有自然排水系統盡可能保留或適當加以整修、疏導、改造或根據需要增設少量排水溝,以利排泄現場積水、雨水和地表滯水。(3) 在有條件時,盡可能利用正式工程排水系統為施工服務,先修建正式工程主干排水設施和管網,以方便排除地面滯水和基坑井點抽出的地下水。(4) 現場道路應在兩側設排水溝,支道應在兩側設小排水溝.溝底坡度一般為 安心 8%,保持場地排水和道路暢通。(5) 基坑開挖應在地表流水的上游一側設排水溝、散水溝或截水擋土堤將地表滯水截住;在低洼地段挖基坑時,可利用挖出之土沿四周或迎水一
11、側、 二側筑0.50.8m 高的土堤截水。(6) 大面積地表水,可采取在施工范圍區段內挖深排水溝,工程范圍內再設縱橫排水支溝,將水流疏干,再在低洼地段設集水、排水設施,將水排走。(7) 在可能滑坡的地段,應在該地段外設置多道環形截水溝,以攔截附近的地表水,修設和疏通坡腳的原排水溝,疏導地表水處理好該區域內的生活和工程用水,阻止滲入該地段。(8) 濕陷性黃土地區,現場應設有臨時或永久性的排洪防水設施,以防基坑受水浸泡,造成地基下陷。施工用水、廢水應設有臨時排水管道;貯水構筑物、灰池、防洪溝、排水溝等應有防止漏水措施,并與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安全距離:一般在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應不小于 12
12、m在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不小于 20m攪拌站設置 離建筑物應不小于10nl距建筑物的四周,對非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在 15m以內,對自 重濕陷性黃土地區在25m以內不應設有集水井。材料設備的堆放.不得阻礙雨水排泄。需要澆水的建筑材料,宜堆放在距基坑外5m以外,并嚴防水流入基坑內。3.2.2 基坑槽(溝)排水在地下水位較高的地段或有地面滯水的地段開挖基坑、槽(或溝),常會遇到地下水問題。由于地下水的存在,非但土方開挖困難,費工費時,邊坡易于塌方,而且會導致地基被水浸泡,擾動地基土,造成工程竣工后建筑物的不均勻沉降使建筑物開裂或破壞。因此,基坑、槽開挖施工中,應根據工程地質和地下水文情況,采取有效地降
13、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開挖和施工達到無水狀態,以保證工程質量和工程的順利進行。開挖基坑、槽時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設各種排水溝排水和用各種井點系統降低地下水位兩類方法,其中以設明(暗) 溝、 集水井排水為施工中應用最為廣泛、簡單、經濟的方法各種井點主要應用于大面積深基坑降水。(1) 明溝與集水井排水系在開挖基坑的一側、兩側或四側,或在基坑中部設置排水明(邊)溝,在四角或每隔2030m設一集水井,使地下水流匯集于集水井內,再用水泵將地下水排出基坑外 (見下圖)。排水溝深度應始終保持比挖土面低 0.40.5m;集水井應比排水溝低0.51.0m,或深于抽水泵進水閥的高度以上,并隨基坑的挖深而
14、加深,保持水流暢通.使地下水位低于開挖基坑底0.5m。一側排水溝應設在地下水的上游。一般小面積基坑排水溝 深0.30.6m,底寬應不小于 0.20.3m,水溝的邊坡為1 : 11.5,溝底設有0.2% 0.5%的縱坡.使水流不致阻塞。較大面積基坑排水,常用水溝截面尺寸可參考表3.2.2采用。集水井截面為0.6mx 0.6m0.8mX 0.8m,井壁用木方、木板支撐加固。至基底以 下井底應填以20cm厚碎石或卵石.水泵抽水龍頭應包以濾網,防止泥砂進入水泵。抽 水應連續進行,直至基礎施工完畢,回填土后才停止。本法施工方便,設備簡單,降水 費用低.管理維護較易,應用最多。適用于土質情況較好.地下水不
15、很旺.一般基礎及 中等面積基礎群和建(構)筑物基坑(槽、溝)的排水。1普通叼溝排水方法表3.2.2 基坑(槽)排水溝常用截面表圖示基坑面積(m2截回符 號(m)粉質粘土粘土地下水位以下的深度(m>4488124488125000以下a0.50.70.90.40.50.6b0.50.70.90.40.50.6- 一 *c0.30.30.30.20.30.35000 10000a0.81.01.20.50.70.9b0.81.01.20.50.70.9c0.30.40.40.30.30. 310000以上a1.01.21.50.60.81.0b1.01.21.50.60.81.0c0.40.
16、40.50.30.30.4(2) 分層明溝排水當基坑開挖土層由多種土組成,中部夾有透水性強的砂類土,為避免上層地下水沖 刷基坑下部邊坡,造成塌方,可在基坑邊坡上設置 23層明溝及相應的集水井,分層 阻截并排除上部土層中的地下水(見下圖)。排水溝與集水井的設置,應注意防止上層 排水溝的地下水溢流向下層排水溝,沖壞、掏空下部邊坡,造成坍方。本法可保持基坑 邊坡穩定,減少邊坡高度和揚程。適于深度較大、地下水位較高、且上部有透水性強的土層的建筑物基坑排水。分層阻溝排水方法(3) 深層明溝排水當地下基坑相連,土層滲水量和排水面積大,為減少大量設置排水溝的復雜性, 可 在基坑外距坑邊630m或基坑內深基礎
17、部位開挖一條縱長深的明排水溝作為主溝,使 附近基坑地下水均通過深溝自行流入下水道或流入另設的集水井,用泵排到施工場地以外的溝道中排走(見下圖)。在建(構)筑物四周或內部設支溝與主溝連通,將水流引 至主溝排走,排水主溝的溝底應比最深基坑底低0.51.0m。主溝比支溝低5070cm通過基礎部位用碎石及砂子作盲溝, 以后在基坑回填前分段用粘土回填夯實截斷,以免地下水在溝內繼續流動破壞地基土。 深層明溝亦可設在廠房內或四周的永久性排水溝位 置,集水井宜設在深基礎部位或附近。本法將多塊小面積基坑排水變為集中排水,降低 地下水位面積和深度大,節省降水設施和費用,施工方便,降水效果好。適用于深度大 的大面積
18、地下室、箱基、設備基礎群等施工時降低地下水位。TriTiTrnTiTrnT titititit<S)下水蛾果泡排水方法(4) 暗溝排水在場地狹窄、地下水很大的情況下,設置明溝比較困難,可結合工程設計,在基礎 底板附設暗溝(又稱盲溝),暗溝的排水溝坡向集水坑(井)(見下圖)。在挖土時先挖 排水溝,隨挖隨加深,形成連通基坑內外的暗溝排水系統,以控制地下水位,至基礎底 板標高后作成暗地,使基礎周圍地下水流向永久性下水道或集中到設計永久性排水坑, 用水泵將地下水排走,使水位降低到基底以下。本法可避免地下水沖刷邊坡造成坍方,減少邊坡挖方土方量。適于基坑深度較大、場地狹窄、地下水較旺的構筑物施工基坑
19、排 水。暗溝排水構造(5) 利用工程設施排水選擇基坑附近深基礎工程先施工,作為施工排水的集水井或排水設施, 使基礎內及 附近地下水匯流該較低處集中,再用水泵排走(見下圖);或先施工建筑物周圍或內部的正式防水、排水設計的滲排水工程或下水道工程,利用其排水作為排水設施.在基坑 一側或兩側設排水明溝或暗溝,將水流引入滲排水系統或下水道排走。 本法利用永久性 工程設施降排水,省去大量挖溝工程和排水設施.因此最為經濟。適于工程附近有較深 的大型地下設施(如設備基礎群、地下室、油庫等)工程的排水。先施工地下深植物原地下水位線設稚礎基垃降低后地下水位線工程設施降排水法4.質量標準4.1 降水與排水施工的質量
20、檢驗標準應符合表4.1的規定表4.1降水與排水施工質量檢驗標準序 號檢查項目允許值或允許偏差檢查方法單位數量1排水溝坡度%012目測:坑內不積 水,溝內排水通暢2井管(點)垂直度%1插管時目測3井管(點)間距(與設計相比)mm<150用鋼尺量4井管(點)插入深度(與設計相比)mm<200水準儀5過濾砂礫料填灌(與計算值相比)mm<5檢查回填料用量6井點真空度kPa>60真空度表7電滲井點陰陽極跑離mm80 100用鋼尺量4.2 井點管間距、埋設深度應符合設計要求,一組井點管和接頭中心,應保持在一條 直線上。埋入地下的井點管及井點聯接總管,均應除銹并刷防銹漆一道;各焊接口處焊 渣應鑿掉,并刷防銹漆一道。4.3 井點埋設應無嚴重漏氣、淤塞、出水不暢或死井等情況。各組井點系統的壓力應保持在0.16MP35 .成品保護5.1 井點成孔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春節果干蜜餞活動方案
- 映山紅景區活動方案
- 新零售公司營銷策劃方案
- 新沂咖啡充值活動方案
- 昆明家裝公司活動方案
- 新高一自我介紹活動方案
- 新意促銷活動方案
- 春季產品活動方案
- 旅游電臺活動方案
- 新款羊毛顆粒活動方案
- 《執法規范化建設探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2700字
- 大學物業服務月考核評價評分表
- 19G522-1鋼筋桁架混凝土樓板圖集
- GB/T 19963.2-2024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第2部分:海上風電
- 2024年廣西南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招聘外聘人員3人歷年高頻500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年黑龍江大興安嶺中考生物試題及答案1
- 云南省2023年秋季學期期末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信息技術(含答案解析)
- 終毛發生中的表觀調控機制
- 3.1.1鹵代烴 2 課件 高二下學期化學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 魚菜共生新型生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模板-立項備案
- TCUWA 20055-2022 碳砂濾池設計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