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_第1頁
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_第2頁
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_第3頁
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_第4頁
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臨床血液學和血液學檢驗.第一章第一章 血液學概述和發展史血液學概述和發展史n血液學血液學 (hematology) 主要研究對象是血液和造血組織。它的內容主要研究對象是血液和造血組織。它的內容包括:血細胞形態學、生理學、血液生化學、血液免疫學、遺傳血液包括:血細胞形態學、生理學、血液生化學、血液免疫學、遺傳血液學、血液流變學、實驗血液學、血細胞生物學、血液分子生物學。學、血液流變學、實驗血液學、血細胞生物學、血液分子生物學。n臨床血液學(臨床血液學(clinical hematology) 是以疾病為研究對象、基礎理是以疾病為研究對象、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臨床學科。論與臨床實踐

2、相結合的綜合性臨床學科。n研究重點:研究重點:血細胞(各型白血?。⒃煅M織(再生障礙性貧血)、血細胞(各型白血?。⒃煅M織(再生障礙性貧血)、出血傾向(血友病、出血傾向(血友病、DIC等)、血栓栓塞。等)、血栓栓塞。n血液學發展史:血液學發展史: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希波克拉底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希波克拉底 系統研究始于顯微鏡問世系統研究始于顯微鏡問世(十七世紀十七世紀1673) 二十世紀初迅速發展二十世紀初迅速發展.血細胞的認識n血細胞數量的檢測,1953年第一臺血細胞自動計數儀n紅細胞的認識,1901,血型n白細胞的認識,粒細胞 單核細胞 淋巴細胞、漿細胞.血栓與止血的認識n止血修補血管壁,聚集

3、、粘附功能n血友病,瀑布學說.骨髓干細胞和造血調控的認識n造血干細胞的認識n骨髓間質干細胞的認識n造血調控的認識.第二章第二章 血液學與臨床的關系血液學與臨床的關系n血液學與疾病的關系血液學與疾病的關系n血液學與檢驗的關系血液學與檢驗的關系n血液檢驗與循證醫學的關系血液檢驗與循證醫學的關系.血液學與疾病的關系血液學與疾病的關系n非血液系統疾病的血液學改變:非血液系統疾病的血液學改變:白細胞增高可見于各種感染;某些藥物白細胞增高可見于各種感染;某些藥物治療后可見粒細胞減少;其他系統疾病導致的貧血;慢性缺氧性疾病導治療后可見粒細胞減少;其他系統疾病導致的貧血;慢性缺氧性疾病導致的紅細胞增高;各科急

4、癥導致的致的紅細胞增高;各科急癥導致的DIC等。等。n血液病的非血液系統表現:血液病的非血液系統表現: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神經系統表現;骨髓瘤的巨幼細胞性貧血的神經系統表現;骨髓瘤的腎功衰竭表現;淋巴瘤的皮膚表現,血友病等。腎功衰竭表現;淋巴瘤的皮膚表現,血友病等。n血液制品的臨床應用:血液制品的臨床應用:根據臨床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血液成分輸注根據臨床需要,選擇有針對性的血液成分輸注 成分輸血:節約血液、減少輸血的副作用成分輸血:節約血液、減少輸血的副作用 紅細胞懸液、血小板懸液、血漿、丙種球蛋白、血漿紅細胞懸液、血小板懸液、血漿、丙種球蛋白、血漿因子、凝血酶原因子、凝血酶原復合物、纖維蛋白原復

5、合物復合物、纖維蛋白原復合物.血液學與檢驗的關系血液學與檢驗的關系n血液學檢驗的任務n檢驗醫師的責任.血液檢驗與循證醫學的關系血液檢驗與循證醫學的關系n循證醫學n血液檢驗與循證醫學的關系.第三章第三章 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第三章第三章 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第三章第三章 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第二節 造血微環境造血微環境造血微環境(造血微環境(hematopoietic microenvironment,HIM) 由骨髓基質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組成。是造血干細胞賴以生存的場所。由骨髓基質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組成。是造血干細胞賴以生存的場所。包括微

6、血管系統、末梢神經、基質及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包括微血管系統、末梢神經、基質及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HSC定居在適宜的造血微環境后,在各種成分的誘導下,啟動造血增殖、定居在適宜的造血微環境后,在各種成分的誘導下,啟動造血增殖、分化、成熟等過程。分化、成熟等過程。骨髓基質細胞主要有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巨噬細胞等骨髓基質細胞主要有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巨噬細胞等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基質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GM-CSF、SCF、LIF、TGF- .第三章第三章 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第三節第三節 造血干造血干(祖祖)細胞細胞 干細胞的分類:全能干細胞,多

7、能干細胞,專能干細胞干細胞的分類:全能干細胞,多能干細胞,專能干細胞 HSC ( hematopietic stem cell ) 的特性:的特性:HSC是由胚胎干細胞發育而是由胚胎干細胞發育而來,在骨髓造血微環境及造血因子的誘導下,分化發育成各系造血祖來,在骨髓造血微環境及造血因子的誘導下,分化發育成各系造血祖細胞、原始及幼稚細胞、成熟細胞,釋放入血。細胞、原始及幼稚細胞、成熟細胞,釋放入血。 HSC的特性: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多數細胞處于的特性: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多數細胞處于G0期或靜止期;多數表達期或靜止期;多數表達CD34和和Thy-1;低表達或不表達

8、;低表達或不表達CD38和和HLA-DR;缺乏系特異系列抗原表面標志。;缺乏系特異系列抗原表面標志。 HSC只進行不對稱有絲分裂,兩個子細胞中,一個分化為早期造血祖只進行不對稱有絲分裂,兩個子細胞中,一個分化為早期造血祖細胞,另一個保持造血干細胞特性不變。細胞,另一個保持造血干細胞特性不變。.第三章第三章 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 第三節第三節 造血干造血干(祖祖)細胞細胞 HPC ( hematopietic progenitor cell ) 的特性:的特性:是由是由HSC分化來的,分化來的,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的過渡性、增殖性細胞群,也稱造血部分或全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

9、力的過渡性、增殖性細胞群,也稱造血定向干細胞。定向干細胞。HPC可分為:淋巴系祖細胞、紅系祖細胞、粒可分為:淋巴系祖細胞、紅系祖細胞、粒-單系祖細胞、巨核細胞系單系祖細胞、巨核細胞系祖細胞、嗜酸性粒系系祖細胞、嗜堿性粒系系祖細胞祖細胞、嗜酸性粒系系祖細胞、嗜堿性粒系系祖細胞HPC與與HSC不同,不同,HPC低表達低表達CD34、可能表達、可能表達CD38和一些系特異性抗和一些系特異性抗原原HPC進行對稱性有絲分裂,其自我更新和自我維持的能力下降,細胞邊進行對稱性有絲分裂,其自我更新和自我維持的能力下降,細胞邊增殖邊分化。增殖邊分化。HSC在體內能夠長期重建造血;在體內能夠長期重建造血;HPC只

10、能短期重建造血。只能短期重建造血。HSC、HPC在維持一生的造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原因引起造在維持一生的造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原因引起造血干、祖細胞發生異常增生或抑制,均可導致血液系統疾病的發生。血干、祖細胞發生異常增生或抑制,均可導致血液系統疾病的發生。.第三章第三章 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造血檢驗的基礎理論 第四節第四節 血細胞的發育和成熟血細胞的發育和成熟血細胞的增殖:血細胞的增殖:細胞通過數代的有絲分裂進行復制和細胞通過數代的有絲分裂進行復制和DNA的合成,增加的合成,增加各系細胞的數量。一個原始紅細胞可以最終產生各系細胞的數量。一個原始紅細胞可以最終產生1632個成熟紅細

11、個成熟紅細胞。胞。血細胞的分化:血細胞的分化:是指發育過程中細胞失去某些潛能同時有獲得新的功能是指發育過程中細胞失去某些潛能同時有獲得新的功能的過程。的過程。血細胞的成熟:血細胞的成熟:包含在整個細胞的發育過程中,每一次有絲分裂和分化包含在整個細胞的發育過程中,每一次有絲分裂和分化都伴有細胞的成熟。都伴有細胞的成熟。血細胞的釋放:血細胞的釋放:終末細胞通過骨髓屏障進入血循環的過程。終末細胞通過骨髓屏障進入血循環的過程。血細胞發育過程中形態演變規律:血細胞發育過程中形態演變規律:細胞大小、核質比例、核大小、形狀、細胞大小、核質比例、核大小、形狀、核染色質結構、顏色、核膜、核仁、胞質的量、顏色、胞

12、質顆粒核染色質結構、顏色、核膜、核仁、胞質的量、顏色、胞質顆粒.造血的調控n造血的基因調控,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信號轉倒的調控n造血的體液調控,正向調控因子,負向調控因子.第四章第四章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第一節第一節 血象和骨髓象檢驗血象和骨髓象檢驗正常血細胞形態正常血細胞形態(略)(略)血象檢驗:血象檢驗:計數、分類一定數量的有核細胞,同時注意觀察各種細胞的計數、分類一定數量的有核細胞,同時注意觀察各種細胞的形態有無異常及有無異常細胞形態有無異常及有無異常細胞觀察的內容:觀察的內容: 粒細胞系統:粒細胞系統:數量和形態,注意有無幼稚細胞、棒狀小體、毒性改數量和形態,注意有無

13、幼稚細胞、棒狀小體、毒性改變、分葉過多、過少、雙核、巨幼樣變等變、分葉過多、過少、雙核、巨幼樣變等 紅細胞系統:紅細胞系統:細胞大小、形態、色澤、淡染區、有無幼紅細胞、大細胞大小、形態、色澤、淡染區、有無幼紅細胞、大紅細胞、環形紅細胞、點彩紅細胞、豪紅細胞、環形紅細胞、點彩紅細胞、豪-周小體、卡波氏環等。周小體、卡波氏環等。 淋巴細胞系統:淋巴細胞系統:數量和形態,有無幼稚及異形淋巴細胞數量和形態,有無幼稚及異形淋巴細胞 漿細胞系統:漿細胞系統:正常血片中無正常血片中無 血小板系統:血小板系統:數量、大小、形態數量、大小、形態 其他:其他:有無異常細胞及寄生蟲有無異常細胞及寄生蟲.第四章第四章

14、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第一節第一節 血象和骨髓象檢驗血象和骨髓象檢驗 骨髓象檢驗臨床應用骨髓象檢驗臨床應用 : 適應證:適應證:外周血細胞數量、形態異常及出現異常細胞外周血細胞數量、形態異常及出現異常細胞 不名原因的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不名原因的發熱、肝脾淋巴結腫大 不名原因的骨痛、骨質破壞、黃疸、紫癜、肝腎功能異常等不名原因的骨痛、骨質破壞、黃疸、紫癜、肝腎功能異常等 血液病療效觀察血液病療效觀察 協助其他檢查(免疫分型、細胞培養、染色體分析、細菌學檢協助其他檢查(免疫分型、細胞培養、染色體分析、細菌學檢測等)測等) 禁忌證:禁忌證:血友病血友病 骨髓穿刺:骨髓穿刺:部位的選

15、擇及操作方法部位的選擇及操作方法 .第四章第四章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第一節第一節 血象和骨髓象檢驗血象和骨髓象檢驗骨髓細胞學檢查:骨髓細胞學檢查: 低倍鏡觀察低倍鏡觀察 油鏡觀察油鏡觀察 低倍鏡觀察低倍鏡觀察 1 涂片染色情況涂片染色情況 2 骨髓增生程度:骨髓增生程度:五級分類法五級分類法 3 巨核細胞計數:巨核細胞計數:全片全片735個,轉油鏡進行分類個,轉油鏡進行分類 4 全片觀察:全片觀察:有無異常細胞,如轉移癌細胞、惡性組織細胞、淋巴瘤有無異常細胞,如轉移癌細胞、惡性組織細胞、淋巴瘤細胞等細胞等.第四章第四章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第一節 血象

16、和骨髓象檢驗血象和骨髓象檢驗骨髓細胞學檢查:骨髓細胞學檢查:骨髓增生程度:五級分類法骨髓增生程度:五級分類法 根據有核細胞的多少來判斷根據有核細胞的多少來判斷 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有核細胞:成熟紅細胞 增生極度活躍:增生極度活躍: 1:1 增生明顯活躍:增生明顯活躍: 1:10 增生活躍:增生活躍: 1:20 增生減低:增生減低: 1:50 增生極度減低:增生極度減低: 1:200.第四章第四章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第一節第一節 血象和骨髓象檢驗血象和骨髓象檢驗骨髓細胞學檢查:骨髓細胞學檢查: 低倍鏡觀察低倍鏡觀察 油鏡觀察油鏡觀察油鏡觀察油鏡觀察有核細胞計數分類:有核細胞計數

17、分類:2001000個有核細胞,并逐一分類個有核細胞,并逐一分類觀察內容:觀察內容:各系細胞的數量、比例、形態;有無異常細胞及寄生蟲。各系細胞的數量、比例、形態;有無異常細胞及寄生蟲。結果計算結果計算:計算各系細胞的百分比及各期細胞的百分比(白血病是:計算各系細胞的百分比及各期細胞的百分比(白血病是需計算非紅系細胞百分比)需計算非紅系細胞百分比) 計算粒紅比值計算粒紅比值 計算各期巨核細胞的個數計算各期巨核細胞的個數.第四章第四章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骨髓象檢查的注意事項:骨髓象檢查的注意事項:n觀察要全面觀察要全面n注意涂片染色的影響注意涂片染色的影響n有些細胞兼具上下兩個階

18、段的特征時,一般歸入下一階段有些細胞兼具上下兩個階段的特征時,一般歸入下一階段n細胞介于兩系之間難以判斷時,采用大數歸類法細胞介于兩系之間難以判斷時,采用大數歸類法n急性白血病時,要結合化學染色判斷細胞歸屬急性白血病時,要結合化學染色判斷細胞歸屬n難于識別的細胞可歸入難于識別的細胞可歸入 “分類不明分類不明”細胞細胞n注意標本凝固的影響注意標本凝固的影響n做骨髓檢查時,應同時做血象細胞學檢查做骨髓檢查時,應同時做血象細胞學檢查.第四章第四章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大致正常骨髓象大致正常骨髓象n增生程度:增生活躍增生程度:增生活躍n粒紅比值:粒紅比值:24:1n粒細胞系統:約粒細胞

19、系統:約50%,原始,原始2%,早幼,早幼5%,各階段形態比,各階段形態比例正常。例正常。n紅細胞系統:約紅細胞系統:約2025%,原始,原始1%,早幼,早幼5%,各階段形,各階段形態比例正常。態比例正常。n淋巴細胞系統:約淋巴細胞系統:約2025%,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n單核細胞系統:單核細胞系統:4%,以成熟單核細胞為主,以成熟單核細胞為主n漿細胞系統:漿細胞系統:2%,均為成熟漿細胞,均為成熟漿細胞n巨核細胞系統:全片巨核細胞系統:全片735個,原巨偶見,幼巨個,原巨偶見,幼巨5%,顆粒巨、,顆粒巨、產板巨各占產板巨各占50%n其他非造血細胞偶見其他非造血細胞偶見n成熟

20、細胞形態正常成熟細胞形態正常.第四章第四章 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造血檢驗的基本方法第二節細胞化學染色第二節細胞化學染色 以細胞形態學為基礎,結合化學反應原理對血細胞內的各種化學物質以細胞形態學為基礎,結合化學反應原理對血細胞內的各種化學物質(酶類、脂類、糖類、鐵、蛋白質、核酸)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酶類、脂類、糖類、鐵、蛋白質、核酸)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析的方法。常用于急性白血病鑒別的有:常用于急性白血病鑒別的有:n過氧化物酶染色(過氧化物酶染色(POX)n過碘酸過碘酸-雪夫染色(糖原染色雪夫染色(糖原染色PAS)n醋酸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及氟化鈉抑制試驗(萘酚酯酶染色及氟化鈉

21、抑制試驗(NSE)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NAP):):積分值的計算方法積分值的計算方法臨床應用:類白血病反應與慢粒鑒別臨床應用:類白血病反應與慢粒鑒別 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的鑒別細菌性感染與病毒性感染的鑒別 再生障礙性貧血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的鑒別再生障礙性貧血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的鑒別鐵染色:鐵染色:細胞內鐵細胞內鐵 細胞外鐵細胞外鐵 用于缺鐵性貧血與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的鑒別用于缺鐵性貧血與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的鑒別.一、過氧化物酶染色一、過氧化物酶染色原理原理 血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血細胞中的過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X)能分解試劑中的底)能分

22、解試劑中的底物物H2O2,釋出新生態氧,使無色聯苯胺氧化為藍色聯苯胺藍,后,釋出新生態氧,使無色聯苯胺氧化為藍色聯苯胺藍,后者與亞硝基鐵氰化鈉結合形成藍黑色顆粒,沉著于胞漿中。者與亞硝基鐵氰化鈉結合形成藍黑色顆粒,沉著于胞漿中。結果結果 陰性:胞質中無藍黑色顆粒陰性:胞質中無藍黑色顆粒 弱陽性:胞質中見藍黑色細小顆粒、分布稀疏弱陽性:胞質中見藍黑色細小顆粒、分布稀疏 強陽性:胞質中見藍黑色粗大顆粒、分布密集強陽性:胞質中見藍黑色粗大顆粒、分布密集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急粒:強陽性急粒:強陽性 急單:弱陽性或陰性急單:弱陽性或陰性 急淋:陰性急淋:陰性 用于白血病的鑒別用于白血病的鑒別.二、醋酸萘酚

23、酯酶又稱非特異性酯酶染色二、醋酸萘酚酯酶又稱非特異性酯酶染色原理原理 血細胞內的醋酸萘酚酯酶又稱非特異性酯酶血細胞內的醋酸萘酚酯酶又稱非特異性酯酶(non specific esterase NSE),能將基質液中的,能將基質液中的-醋酸萘酚水解,產生醋酸萘酚水解,產生-萘酚,萘酚,萘酚與重氮染料偶聯,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質中。萘酚與重氮染料偶聯,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胞質中。結果結果 陰性:胞質中無灰黑色顆粒陰性:胞質中無灰黑色顆粒 弱陽性:胞質中見灰黑色細小顆粒、分布稀疏弱陽性:胞質中見灰黑色細小顆粒、分布稀疏 強陽性:胞質中見灰黑色粗大顆粒、分布密集強陽性:胞質中見灰黑色

24、粗大顆粒、分布密集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用于白血病的鑒別用于白血病的鑒別 急單:陽性急單:陽性 急粒:弱陽性或陰性急粒:弱陽性或陰性 急淋:陰性急淋:陰性v 氟化鈉抑制試驗:氟化鈉抑制試驗: 急單白血病可被氟化鈉抑制急單白血病可被氟化鈉抑制 急粒不被氟化鈉抑制急粒不被氟化鈉抑制.三、碘酸三、碘酸-Schiff-Schiff反應(糖原染色)反應(糖原染色)原理原理 又稱過碘酸又稱過碘酸-Schiff反應反應 (periodic acid-Schiffs reaction,PAS)過碘酸能將血細胞內的糖原氧化,生過碘酸能將血細胞內的糖原氧化,生成醛基。醛基與成醛基。醛基與Schiff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

25、,形成紫液中的無色品紅結合,形成紫紅色沉淀物,定位于胞漿中。紅色沉淀物,定位于胞漿中。結果結果 陽性:胞漿中出現紅色物質,可呈顆粒狀、小塊狀或陽性:胞漿中出現紅色物質,可呈顆粒狀、小塊狀或彌漫均勻紅色。彌漫均勻紅色。臨床意義臨床意義.三、碘酸三、碘酸-Schiff-Schiff反應(糖原染色)反應(糖原染色) 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鑒別良惡性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鑒別良惡性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 ALL ALL、CLLCLL、NHLNHL時時PASPAS積分增高積分增高 病毒感染時積分正常病毒感染時積分正常鑒別紅細胞增生的性質鑒別紅細胞增生的性質 紅白血病時幼紅細胞紅白血病時幼紅細胞PASPAS強陽性,積

26、分增加強陽性,積分增加 增生性貧血(溶貧、巨幼貧)時積分正常增生性貧血(溶貧、巨幼貧)時積分正常三種白血病的鑒別三種白血病的鑒別 急粒:急粒:PASPAS(- -) 急單:急單:PASPAS(+ +,彌漫均勻紅色),彌漫均勻紅色) 急淋:急淋:PASPAS(+ +,粗顆?;驂K狀),粗顆?;驂K狀)確定不典型巨核細胞確定不典型巨核細胞.急性白血病常用組化染色的鑒別急性白血病常用組化染色的鑒別 急淋急淋 急粒急粒 急單急單 紅白血病紅白血病POX - +3+ 不定不定PAS +顆粒狀顆粒狀 - +彌漫均勻彌漫均勻NSE - + +NaF抑制抑制 不被抑制不被抑制 能被抑制能被抑制.四、中性粒細胞堿性

27、磷酸酶染色四、中性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原理原理 血細胞中的堿性磷酸酶將基質液中的血細胞中的堿性磷酸酶將基質液中的-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的磷酸萘酚鈉水解,產生的萘酚與重氮鹽偶聯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胞質內。萘酚與重氮鹽偶聯形成灰黑色沉淀,定位于胞質內。 結果結果 反應強度分級反應強度分級 -、1+、2+、3+、4+ 積分法積分法: : 1040%,4080分分臨床意義臨床意義慢粒與類白血病反應鑒別慢粒與類白血病反應鑒別細菌性感染與病毒心性感染鑒別細菌性感染與病毒心性感染鑒別再生障礙性貧血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鑒別再生障礙性貧血與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鑒別.五、鐵染色五、鐵染色原理原理 普魯士藍

28、反應普魯士藍反應結果結果 細胞外鐵細胞外鐵 :1+2+ 細胞內鐵:鐵粒幼紅細胞細胞內鐵:鐵粒幼紅細胞2040%臨床意義臨床意義 缺鐵性貧血時,細胞外鐵缺鐵性貧血時,細胞外鐵 (-),鐵粒幼紅細胞),鐵粒幼紅細胞15%.第六章第六章 紅細胞檢驗的基礎理論紅細胞檢驗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第一節 紅細胞膜紅細胞膜一、紅細胞膜的功能一、紅細胞膜的功能n維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和變形性維持紅細胞的正常形態和變形性n物質的交換:物質的交換:O2、CO2、離子、水、葡萄糖、離子、水、葡萄糖n紅細胞膜的抗原性:血型抗原紅細胞膜的抗原性:血型抗原n紅細胞的免疫功能:清除紅細胞的免疫功能:清除IC、免疫調控、調節補體活性

29、、免疫調控、調節補體活性n紅細胞膜上的受體:激素類、遞質類等紅細胞膜上的受體:激素類、遞質類等二、影響紅細胞膜穩定的因素:二、影響紅細胞膜穩定的因素: 遺傳性缺陷、免疫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酶的異常遺傳性缺陷、免疫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酶的異常.第六章第六章 紅細胞檢驗的基礎理論紅細胞檢驗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第二節 血紅蛋白血紅蛋白 血紅蛋白的組成:血紅蛋白的組成: 珠蛋白肽鏈(珠蛋白肽鏈(、)+血紅素血紅素 血紅蛋白的功能:運輸血紅蛋白的功能:運輸O2、CO2 影響血紅蛋白結構和功能的因素: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酶的影響血紅蛋白結構和功能的因素: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酶的缺陷、化學因素缺陷、化學因素 生理性血紅蛋白:生理性血紅蛋白:2條條鏈和鏈和2條非條非鏈組成鏈組成 HbA(22):):9698% HbA2(22):):1.03.1% HbF (22):100 32 3235 巨幼細胞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