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五下科學19杠桿_第1頁
青島版五下科學19杠桿_第2頁
青島版五下科學19杠桿_第3頁
青島版五下科學19杠桿_第4頁
青島版五下科學19杠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9 杠杠 桿桿要想搬動這塊300千克的石頭,怎么辦呢? 支點重點力點一根棍子,當用它撬重物時,它一根棍子,當用它撬重物時,它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就是一個簡單的機械杠桿。支架調整螺絲調整螺絲刻度支點杠桿尺12344321 掛在杠桿尺左邊的鉤碼看作是重物,鉤碼掛的格數(shù)就是重點的位置。 掛在杠桿尺右邊的鉤碼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鉤碼掛的格數(shù)就是力點的位置。杠桿尺平衡表重點到支點距重點到支點距離(厘米)離(厘米)鉤碼(個)鉤碼(個)保持保持平衡平衡力點到支點力點到支點距離(厘米)距離(厘米)鉤碼(個)鉤碼(個)10101010 1010 10102020 【實驗名稱】探究杠桿的作用【實驗名稱】探

2、究杠桿的作用【實驗器材【實驗器材】杠桿尺、杠桿支架、鉤碼。杠桿尺、杠桿支架、鉤碼。【實驗步驟】【實驗步驟】1.檢查實驗用品是否檢查實驗用品是否齊全完好齊全完好。2.把杠桿尺掛在鐵架臺上,調節(jié)兩邊的螺母,讓杠桿尺把杠桿尺掛在鐵架臺上,調節(jié)兩邊的螺母,讓杠桿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3.在杠桿尺的左右兩邊在杠桿尺的左右兩邊10厘米的地方各掛厘米的地方各掛個鉤碼。觀個鉤碼。觀察杠桿尺是否平衡。察杠桿尺是否平衡。4.在杠桿尺的左邊在杠桿尺的左邊10厘米的地方掛厘米的地方掛2個鉤碼,右邊個鉤碼,右邊5厘米厘米的地方掛的地方掛4個鉤碼。觀察杠桿尺是否平衡。個鉤碼。觀察杠桿尺是否平衡。5.在杠桿尺的

3、左邊在杠桿尺的左邊10厘米的地方掛厘米的地方掛2個鉤碼,右邊個鉤碼,右邊20厘米厘米的地方掛的地方掛1個鉤碼。觀察杠桿尺是否平衡。個鉤碼。觀察杠桿尺是否平衡。6.自由組合自由組合鉤碼數(shù)量與到支點的距離,使杠桿尺平衡。鉤碼數(shù)量與到支點的距離,使杠桿尺平衡。7.比較左右兩邊鉤碼的數(shù)量和鉤碼離杠桿尺中心(支點)比較左右兩邊鉤碼的數(shù)量和鉤碼離杠桿尺中心(支點)的距離,并記錄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的距離,并記錄實驗結果,得出實驗結論。8.整理實驗器材。整理實驗器材。【實驗現(xiàn)象】杠桿尺保持平衡。【實驗現(xiàn)象】杠桿尺保持平衡。 試一試,分別改變掛在試一試,分別改變掛在杠桿尺左邊和右邊鉤碼的杠桿尺左邊和右邊鉤

4、碼的位置和數(shù)量,杠桿尺的狀位置和數(shù)量,杠桿尺的狀態(tài)會有什么改變?態(tài)會有什么改變?看看從看看從中能找到什么規(guī)律。中能找到什么規(guī)律。1、在使用杠桿尺之前,要調、在使用杠桿尺之前,要調整兩邊的螺母使杠桿平衡。整兩邊的螺母使杠桿平衡。2、小組內要分工明確,互相、小組內要分工明確,互相配合,認真填寫實驗報告單。配合,認真填寫實驗報告單。 結論改變任意一點位置省力費力不省力不費力支點到力點距離大于支點到重點距離 支點到力點距離小于支點到重點距離 支點到力點距離等于支點到重點距離 131 1、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呢?、在什么情況下杠桿省力呢?2 2、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呢?、在什么情況下杠桿費力呢?3 3、

5、在什么情況下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呢?、在什么情況下杠桿既不省力也不費力呢? 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當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大于大于阻力點到支點的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距離時,杠桿省力省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小于小于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離時,杠桿費力費力。 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等于等于阻力點到支點的阻力點到支點的距離時,杠桿距離時,杠桿不省力也不費力不省力也不費力它們是什么杠桿?它們是什么杠桿?比較下面兩件工具它們是省力杠桿還是不省力杠桿?比較下面兩件工具它們是省力杠桿還是不省力杠桿?理發(fā)剪理發(fā)剪鐵皮剪鐵皮剪重重點點支點支點用力點用力點重重

6、點點支點支點用力點用力點費力費力省力省力自由探究自由探究3一,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一,幫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讓我們幫阿基米讓我們幫阿基米德設計一個能抬起地德設計一個能抬起地球的裝置并將裝置圖球的裝置并將裝置圖畫在探究紙上。畫在探究紙上。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把地球抬起來。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曾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請問他的話就能撬動地球。請問他的話有道理嗎有道理嗎? ?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 ( (公元公元前前287-287-前前212),212),古希臘偉大的數(shù)古希臘偉大的數(shù)學家、力學家學家、力學家課堂評價:課堂評價: 學完這節(jié)課,你掌握了什學完這節(jié)課,你掌握了什么科學知識?你有什么感想?么科學知識?你有什么感想?能應用到實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