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地貌實習報告_第1頁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_第2頁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_第3頁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地質地貌實習報告這篇地質地貌實習報告范文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以下信息僅供參考! !一、實習的目的與任務目的:為更好鞏固課堂所學理論知識,得到手野外資料,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以為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 基礎,同時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系統地了解秦皇島柳江盆地的地質地貌概況,學會野外 實習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 作技能。主要任務有:1、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2、河流階地、海岸地貌等的識別3、野外地貌素描的練習4、學會野外實習報告的編寫二、實習區地理概況實習基地一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石門寨鎮上莊坨村, 位于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地理緯度

2、119° 34 ' 45 E119° 36 50 E, 40 ° T 45 N40° 9 50 N,位于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管 轄。鳥瞰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 組成,總體上屬于丘陵區。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 區,低山區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柳江盆地地處燕山山脈東 段,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南三面為燕山期花 崗巖形成的陡峻山嶺所包圍,東南面多為丘陵。最高峰為西 北部的老君頂,海拔米,最低處為東

3、南部石河河谷內的南刁 部落村,海拔 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巖分布區山高坡 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東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米。總的地貌特征與全區相同,亦表現為西北高,東 南低。整體構造為一復向斜,東翼寬淺,西翼較陡。斷層有正 斷層、逆斷層、平推斷層。可根據統一巖層的高度對比來判 斷斷層的類型。該地區的地貌類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構造地貌、巖溶地貌等。整個柳江盆地是個不對稱的復向斜,褶曲核部新,兩翼 老,為向斜,西翼東傾,動翼西傾;且西翼窄,東翼寬,即 西翼傾角大,東翼傾角小,兩翼不對稱,且西翼上有多個小 背斜。綜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個兩翼不對稱的復向斜。實習區氣候屬暖溫帶

4、,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氣候。最底 氣溫-攝氏度,最高氣溫攝氏度,年平均氣溫攝氏度。暑期 氣溫高于30攝氏度的天數僅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間,多集中在 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 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季節。該區工農業并重,農業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高粱等。 山坡多種果樹,尤以桃樹較多,盛產蜜桃。礦產以煤,耐火 粘土為主。其中煤礦開采歷史悠久,煤質為無煙煤,局部為 劣質煤。柳江煤礦為區內最大工礦企業,年產60萬噸。其次是北山發電廠,主要滿足秦皇島市工業和居民用電。此外,水泥廠,建材廠在盆地內星羅棋布。盆地內起伏小,河流廣布,地處山海關與秦皇島之間, 陸上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

5、達,另有鐵路縱貫其間。四、地貌營力a)內營力內營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內部的熱能、化學能、重力能及 地球旋轉能等所產生的作用力。內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 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及火山、地震等,內力作用不但可以改 變地殼的物質成分、結構和構造,同時還可以改變地表的起 伏,造成多種多樣的地表形態。比如造山運動,板塊運動等。b)外營力外營力是指主要由太陽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動產生的作 用力。它們常常是通過水、冰、大氣和生物等介質的運動推 動地表物質發生位移,從而改變地表形態的。外力作用的主 要形式,包括風化作用、流水作用、巖溶作用、冰川作用、 凍融作用、風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種外力作用又都可以 劃分為剝蝕和堆

6、積兩種基本形式。主要由剝蝕作用形成的地 貌稱剝蝕地貌,主要由堆積作用形成的地貌稱堆積地貌。剝 蝕、堆積與內力作用也有密切的關系,在構造上升的地區一 般形成剝蝕地貌,在構造下沉的地區則形成堆積地貌。隨著 構造升降的變化,剝蝕地貌可以轉化為堆積地貌,堆積地貌 也可以轉化為剝蝕地貌。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種多樣的地貌營力下形成 的。本區地殼活動頻繁,多次地殼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內 的多個沉積和沉積間斷,以及周圍火山及地震活動,造成柳 江盆地地表較大尺度的高低起伏。柳江盆地在內力作用下形 成大體輪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風、水、太陽能、生物和人類 活動等作用下逐漸演變成為現在的地貌形態。通過風化、流 水、巖溶、凍融、風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 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變得豐富多彩,千姿百態。任何一個地區的地貌,都不是單純地由外力作用或單純 地由內力作用形成的。盡管在某個地區和某個時期,內外營 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發育過程中,兩種營力總是 彼此消長、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般認為,地球表面大 的起伏主要是由內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這些大 型起伏,造成更復雜的形態,并最終趨于將地表夷平。許多 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