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課時分層作業1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頁
高中地理 課時分層作業1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頁
高中地理 課時分層作業1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頁
高中地理 課時分層作業1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頁
高中地理 課時分層作業1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課時分層作業(十二)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建議用時:45分鐘)學業達標練中國21世紀議程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框架,任重而道遠。據此回答12題。1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必然選擇,是因為()龐大的人口壓力資源短缺令人擔憂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底子薄深刻的環境危機abc d2解決我國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是()a實現人口和經濟、社會、環境及資源協調發展b嚴格控制人口數量c全面提高人口素質d限制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向城市1c2.b第1題,中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其制約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第2題,我國人口問題突出表現為基數龐大、增長較快,因此,應首先控制人口數量增長。下圖為19992007年中國工

2、業能源消耗量、工業增加值及能耗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導學號:17252130】319992007年間,我國工業()a碳排放量逐年下降b能源消耗量逐年增加c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d工業增加值增速慢于能源消耗增速4為了降低碳排放量,短期內我國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加快發展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調整能源消費結構b對鋼鐵、化工、電力等高能耗工業進行低碳技術改造c著力發展低能耗的高新技術產業,優化產業結構d加強輿論宣傳,倡導居民綠色出行3c4.b第3題,2000年我國工業能源消耗量較1999年有所下降;我國工業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工業增加值能耗曲線逐年下降,說明能源利用率逐年提高,也說明工業增加值的

3、增速快于能源消耗量。第4題,我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工業結構使我國碳排放量一直較高,目前要快速降低碳排放量,發展低碳經濟,急需對鋼鐵、化工、電力等高能耗工業進行低碳技術改造;a、c、d都為降低碳排放的措施,但不是短期內我國急需采取的措施。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育率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1/3,為經濟增長創造了40年左右的“人口紅利”期。讀我國人口撫養比變化示意圖,完成56題。5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人口撫養比下降的原因是()a老年人口的比重下降b生活水平的提高c少年兒童的比重下降d社會養老機構的完善6“人口紅利”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有()社會成員需要供養的子女比較少老年人口比

4、重小,養老支出少勞動力豐富工業生產的收益率高a bc d5c6.a第5題,我國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行控制人口的政策,使少年兒童比重下降,導致人口撫養比下降。第6題,“人口紅利”期直接的表現是社會負擔小,勞動力人口比重大。下圖示意某雛形生態工業園區的產業鏈。箭頭表示物質、能量流動過程,其中虛線箭頭表示副產品或廢棄物的流動。讀圖,完成78題。(教師用書獨具) 【導學號:17252131】7圖中a、b、c分別代表()a電廠、化工廠、鹽場 b鹽場、電廠、化工廠c電廠、鹽場、化工廠 d鹽場、化工廠、電廠8該生態工業園區中()a發電廠的廢水、廢氣與廢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鹽的副產品得到利用c建材廠有效地利

5、用了鹽場的廢棄物d化工廠的廢棄物得到利用7c8.b第7題,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明確產業鏈中a、b、c環節代表的企業類型。從產業鏈中a與建材廠的關系知,建材廠既利用了a的物質能量,又利用了其副產品或廢棄物,可推斷a是電廠;b是鹽場,利用太陽能曬鹽,其中海水淡化后的濃鹽水也可以被鹽場利用;c是化工廠,利用電廠的電能及鹽場廢棄的濃鹽水。第8題,通過上題判斷結合圖示可知,電廠的廢水被海水淡化站利用,廢渣被建材廠利用,但廢氣沒有被有效利用,圖中制鹽的副產品被化工廠利用;從圖示可知建材廠沒有利用鹽場的廢棄物;化工廠的廢棄物排放到產業鏈之外,沒有得到利用。9閱讀下圖及相關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教師用書獨具)圖

6、甲青海省圖圖乙青海省循環經濟中的兩大主導產業體系示意圖材料一青海省b地區牧場牧草變化表(數字越大,牧草質量越差)。等級比例(%)13級4級5級6級總面積(平方千米)198509.2652.1338.6111351.710 793材料二青海省過去的經濟模式是挖礦、賣原料,把初級產品輸入到東部地區進行加工。2010年3月15日國務院批復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實驗總體規劃,重點規劃建設格爾木、德令哈、烏蘭、大柴旦四個循環經濟工業園。(1)圖甲中b地區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草場退化,據表說明該問題的具體表現,并簡述該地畜牧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措施。 (2)在各循環經濟工業園

7、中,通過清潔生產,實現了可持續發展,說明該模式的主要效益。【解析】第(1)題,根據表格數據,b地草場退化的表現有草場總面積減少,優質牧草減少。主要治理措施是發展科技,培育優良品種;加大草原建設投入,強化人工草地建設;加強草場資源管理,規定合理的載畜量,劃區輪牧等。第(2)題,清潔生產模式主要有環境效益和綜合經濟效益。【答案】(1)表現:草場總面積減少;優質牧草減少。措施:發展科技,培育優良品種;加大草原建設投入,強化人工草地建設;加強草場資源管理,規定合理的載畜量,劃區輪牧。(2)環境效益:減少污染和廢棄物排放。經濟效益:資源得到綜合利用,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經濟效益。沖a挑戰練讀我國某生態產

8、業園區的生產聯系圖,回答下題。(教師用書獨具)10該生態產業園區中()a產業結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觀念b企業彼此間形成了生產工序上的聯系c技術協作帶來了企業間的集聚,從而避免了市場的競爭d物質的循環利用形成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間的聯系a圖示生產方式實現了廢棄物的綜合利用,達到了減少廢棄物排放、減輕環境污染,從而實現了生態持續發展的目的;同時利用廢棄物加工,發展多種產業,也促進了就業和經濟效益的提高,故實現了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持續發展;則該產業結構體現了可持續發展觀念。目前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選擇。下圖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團基于“建設循環經濟社會”的產業構想。讀

9、圖完成1112題。(教師用書獨具)11該產業設想對農業的影響是()a加劇農村燃料、飼料、肥料相爭的矛盾b有利于改善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民生活質量c增加農業生產成本,降低勞動生產率d提高農民素質,增強外出務工的競爭能力12發展循環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涵蓋工業、農業和消費等各類社會活動,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經濟增長模式。下列最符合循環經濟模式的活動是()a北方的退耕還草b湖區的混合放養c東北的大豆和小麥間作農業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魚塘11b12.d第11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該產業設想有利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第12題,基塘農業屬于生態農業,符合循環經濟模式。13根據圖文材料,回答

10、下列問題。 【導學號:17252132】經政府大力扶植,重慶梁灘河流域(圖甲)養殖業從20世紀90年代初興起,成為該市重要的畜禽生產基地,90年代中后期以來,流域水質惡化,很快變成了一條散發著惡臭的“黑河”。其中養殖污染嚴重是導致梁灘河污染的主要原因。針對養殖污染嚴重問題,有學者提出發展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圖甲梁灘河流域示意圖圖乙(1)說出梁灘河流域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2)從社會經濟方面簡述梁灘河流域成為畜禽生產基地的優勢。(3)說出該地區發展沼氣的優勢,并分析該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的優點。【解析】第(1)題,由圖中山峰高度在500 m以上,以及河流較多等信息,可判斷地形以低

11、山丘陵為主,注意圖中河流注入北部的嘉陵江,則地勢南高北低。第(2)題,畜禽生產離不開市場,故要有廣闊的市場和交通條件,成為基地一般還有政府、政策的支持。第(3)題,沼氣發展要有原料,氣溫條件是沼氣高效發展的必要條件;該生態農業循環經濟模式的優點可從可持續發展的內涵角度分析。【答案】(1)以低山丘陵為主,地勢北低南高。(2)政府扶持;有嘉陵江流經,交通便利;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臨近重慶,市場廣闊。(3)優勢:地處亞熱帶,冬季氣溫較高,沼氣池利用效率高;生物量大,有機廢棄物多,原料豐富。優點:物質循環利用,低投入,高產出,經濟效益好,有助于解決資源問題;廢物充分利用,環境效益好,有助于解決環境問題;增加就業機會,社會效益好,有助于解決人口問題;增加有機肥,有效保護了土地資源;利用沼氣作能源,減少了大氣污染。(任答三點即可)6edbc3191f235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