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_第1頁
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_第2頁
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_第3頁
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_第4頁
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土木工程畢業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 第v頁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摘要本設計為*地下車庫建筑結構設計。設計采用框架結構,是一個單建式地下二層停車場建筑,地上為綠地兒童樂園。該設計不僅有效地利用了地下空間,改善了城市停車場所緊張的局面,還為城市增添了一個兒童娛樂場所。建筑面積為19051平方米,設計停車容量為430臺。本設計大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建筑設計,主要包括建筑形體的選擇,內部房間的功能分區以及相應建筑材料的選擇等。在交通疏散方面,設有十部樓梯,并裝有甲級防火門。第二部分結構設計,包括:頂板設計,次梁設計,負二層頂板設計,框架結構設計,樓梯設計,外墻設計和基礎設計。外墻和基礎采用防

2、水混凝土。為防止不均勻沉降和滿足整體的剛度要求,采用筏板基礎。關鍵詞:地下車庫;框架結構;筏板基礎the underground garage of the *.abstractthe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 is about one underground garage of the * the building is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work. it is a single building type, two-story of underground garage, and over ground is a green

3、children park. it is not only using the underground space fully and improving the turgescent situation of parking in the city, but also adding a children's entertainment in city.the floor space is 19,051square meters and the design parking capacity is 430.the project includes two parts mainly: t

4、he first part is architectural design,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selection of buildings type,the division of internal room and the selec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 are the main parts. disperses the aspect in the transportation,it has ten stairs. and it is loaded with the fire door.the second par

5、t is structural design, mainly includes: roof design, secondary girder design, negative two roof design, portal frame construction design,staircase design, outer wall design and foundation design. the outer wall and foundation adopt the waterproof concrete. in order to prevent in-homogeneous settlem

6、ent and meeting the rigidity demand for the whole evenly, i adopted the rib roof beam type raft board foundation.key words: underground garage;frame construction;raft foundation 目 錄1緒論12建筑設計32.1柱網設計32.2層高設計32.3埋深設計32.4防火設計42.4.1防火分區42.4.2安全疏散42.4.3防煙和排煙要求52.5 坡道設計62.6 防水設計73結構設計83.1 板的設計83.1.1 負一層頂板

7、的設計83.1.2 負二層頂板的設計173.2 側墻設計及計算253.2.1 側向土壓力計算253.2.2 內力及配筋計算273.3 負一層橫向次梁的設計303.3.1 內力計算303.3.2 正截面承載力計算393.3.3 斜截面承載力計算423.4 負一層縱向次梁的設計423.5 豎向荷栽作用下框架結構的內力計算423.5.1 初選梁柱截面尺寸423.5.2 荷載計算433.5.3 恒荷載作用下內力計算473.5.4 活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543.6 框架梁計算593.6.1 框架梁內力組合593.6.2 框架梁的配筋計算603.7 框架柱的計算653.7.1 框架柱的內力組合653.7.2

8、 剪跨比和軸壓比驗算663.7.3 框架柱的配筋計算673.8 基礎設計783.8.1 基礎底板設計:783.8.2 底板沖切承載力驗算803.8.3 底板剪切承載力驗算813.8.4 地基梁的內力計算及配筋813.8.5 抗浮驗算853.9 樓梯的設計及計算863.9.1 樓梯板的設計873.9.2 平臺板的設計883.9.3 平臺梁設計89結 論91致 謝92參考文獻93 *大學本科生畢業設計 第97頁1緒論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私家車的數量在不斷增加。由于城市停車設施與日益劇增的私家車的數量不相符合,導致城市汽車停放難的問題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城

9、市規劃而言,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我們的當務之急。我國的許多大城市,近幾年來車輛增長速度都比較快,一些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成都、沈陽、重慶等,由于汽車的增長速度過快,使原來本已很落后的城市基礎設施不能適應,使城市停車問題日益尖銳,不僅停車困難,而且由于占用道路停車,發生不少交通事故。與此同時,城市土地價格不斷上漲,繼續興建多層汽車庫不但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而且在一些停車需求量很大的地段,可能已沒有土地可供建造汽車庫。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繼續擴大城市停車空間,興建各種類型的地下汽車庫為主要發展方向,對解決我國城市停車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地下汽車庫的優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地下空間大

10、,可提供大量停車位。例如,美國洛杉磯市波星廣場1952年建成的地下汽車庫,容量達2150臺,地下共3層,廣場地面恢復后成為公園和水池;其次,節省城市用地還有經濟上的意義,因為在地價昂貴地區,用地十分緊張,用于建造汽車庫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而建在地下不需土地費用,則可以在經濟合理的條件下滿足城市的停車需求。從我國城市發展情況來看,城市用地已十分緊張,所以不但不宜多開辟露天停車場,地面上的多層汽車庫也不宜大量興建。因此,在我國以發展地下停車為主是合理的。從國外來看,自50年代后期起,許多發達國家大城市開始大規模發展地下公用汽車庫。法國巴黎市從1954年即著手研究建立城市深層地下交通網的問題,在這個

11、綜合規劃中,包括建設41座地下公用汽車庫,總容量54000臺。日本在1979年底,在全國幾個特大城市中共有公用汽車庫214座,容量共44208臺,其中有75座為地下汽車庫,總容量21281臺,數量占30%,容量占48%。歐、美各國地下公用汽車庫也建了很多。地下汽車庫一般建于城市廣場、公園、道路、綠地或空地之下,主要特點是不論其規模大小,對地面上的空間和建筑物基本上沒有較大的影響,除車輛出入口、人員疏散口和通風口外,頂部覆蓋土層后仍是城市開敞空間。綜上所述,在城市建造地下車庫對城市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建筑設計2.1柱網設計本設計停車數量一共為430輛(負一層201輛,負二層229輛),汽車

12、庫內停車方式采用垂直式,采用柱間停放3輛小型車小型車總長是4.8,總寬1.8。停放車輛時,根據我國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 100-98 4.1.4汽車庫內汽車與汽車、墻、柱、護欄之間的最小凈距:小型汽車之間的橫向凈距為0.6m,小型汽車與柱間凈距為0.3m,小型汽車與墻、護欄及其他構筑物間凈距縱向為0.5m,橫向為0.6m,垂直式停車時小型汽車間凈距為0.5m。車庫內采用垂直式停車,小型車之間縱向最小凈距為0.5m,橫向最小凈距為0.6m,車身與柱最小凈距為0.3m,小型車寬為1.8m,車長4.8m,所以停車間柱距=1.8×3+0.6×2+0.3×2=7.2m,

13、 本設計統一取柱距為8.4m。縱向:4.8×2+0.5=10.1m,柱子截面尺寸0.8m×0.8m,超出柱子(10.1-8.4)÷2-0.4=0.45m,為停車時提供視線參考,柱子一邊用石膏板做裝飾。2.2層高設計地下汽車庫的層高,包括室內凈高加上結構構件的高度。根據我國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 100-98 4.1.13 汽車庫室內小型車最小凈高為2.2m的規定。由于本工程采用的是框架結構體系,板層下還有布置一些通風換氣設備管線,綜合以上因素考慮,設計該地下車庫負一層層高3.6m,負二層層高3.4m。負一層主梁高1.2m,負二層主梁高0.8m,負一層凈高2.4m

14、,負二層凈高2.6m,滿足規范要求2.3埋深設計該地下車庫地上為公園,種植各種花草樹木,修建各種兒童娛樂設施,所以應根據規范保持一定覆土厚度,在設計中覆土厚度取2m。2.4防火設計由于是地下建筑,通風不好,防火設計是設計的關鍵,這就要求要有較好的防火措施。根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67-97 3.0.1 車庫的防火分類應分為四類,并應符合表3.0.1的規定。3.0.3 地下汽車庫的耐火等級應為一級。表3.0.1 車庫的防火分類名稱類別數量汽車庫300輛151300輛51150輛50輛修車庫15車位615車位35車位2車位停車場400輛251400輛101250輛100

15、輛注:汽車庫的屋面亦停放汽車時,其停車數量應計算在汽車庫的總車輛數內。該車庫停車數量為430輛,大于300輛,防火分類屬于一類,所以,該車庫以一級耐火等級的防火要求設計,設置了防火卷簾和防火墻間隔,采用自動噴淋滅火設施及水幕防火設計。2.4.1防火分區根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67-97 5.1.1規定地下車庫防火分區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2000,該車庫每一層劃分為5個防火分區,負一層防火分區面積分別為1622.88、1481.76、1481.76、1481.76、1622.88,負二層防火分區面積分別為1834.56、1693.44、1764、1693.44、1834

16、.56,面積均小于2000,符合規范要求。2.4.2安全疏散地下車庫的安全疏散,關系到人身安全,在設計時,應該特別重視。1、疏散出口的個數根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67-976.0.2 汽車庫、修車庫的每個防火分區內,其人員安全出口不應少于兩個。6.0.6 汽車庫、修車庫的汽車疏散出口不應少于兩個。本設設計2個汽車疏散出口,每個防火分區內,設計2個出口。2、安全疏散距離根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67-97。6.0.5 汽車庫室內最遠工作地點至樓梯間的距離不應超過45m,當設有自動滅火系統時,其距離不應超過60m。單層或設在建筑物首層的汽車庫,

17、室內最遠工作地點至室外出口的距離不應超過60m。經過計算,該汽車庫內最遠工作地點至樓梯間的最大距離為32.8m小于45m,符合規范規定。3、汽車疏散出口的距離根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gb 500667-97。6.0.10 兩個汽車疏散出口之間的間距不應小于10m;兩個汽車坡道毗鄰設置時應采用防火隔墻隔開。該地下車庫兩個汽車疏散出口之間的間距為142.8m大于10m,故符合規范要求。4、疏散指示及事故照明設備 汽車庫內應在每層出入口的顯著部位設置標明樓層和行駛方向的標志,宜在樓地面上用彩色線條標明行駛方向和用1015cm寬線條標明停車位及車位號。在各層柱間及通車道盡端應設置安全指示

18、燈。汽車庫內應根據行車需要設置標志燈、導向燈,汽車庫的出入口宜設置指示汽車出入的信號燈和停車位指示燈。2.4.3防煙和排煙要求 地下車庫發生火災時, 產生大量的煙氣和熱量, 如不能及時排除, 就不能保證人員的安全撤離和消防人員撲救工作的進行, 故需設置防、排煙設施, 將煙氣和熱量及時排除。 1.排煙風量 排煙風機的排煙量應按換氣次數不小于6次/h計算確定。 2.每個防煙分區應設置排煙口,排煙口宜設在頂棚或靠近頂棚的墻面上;排煙口距該防煙分區內最遠點的水平距離不應超過30m。 3.排煙風機 排煙風機可采用離心風機或排煙軸流風機,并應在排煙支管上設有煙氣溫度超過280時能自動關閉的排煙防火閥。排煙

19、風機應保證280時能連續工作30min。排煙防火閥應聯鎖關閉相應的排煙風機。2.5 坡道設計汽車庫的坡道有直線型、曲線型,該車庫坡道采用直線型。根據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 100-98 4.1.8汽車庫內當通車道縱向坡度大于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緩坡。其直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3.6m,緩坡坡度應為坡道坡度的1/2。曲線緩坡段的水平長度不應小于2.4m,曲線的半徑不應小于20m,緩坡段的中點為坡道原起點或止點。該車庫縱向坡度分別為9.4%,7.86%,均小于10%,所以不需要設置緩坡。根據汽車庫建筑設計規范jgj100-98 1.0.4汽車庫建筑規模宜按汽車類型和容量分為四類并應符

20、合汽車庫建筑分類表的規定。汽車庫建筑分類規模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停車數(輛)50030150051300503.2.4大中型汽車庫的庫址,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2個;特大型汽車庫庫址,車輛出入口不應少于3個,并應設置人流專用出入口。各汽車出入口之間的凈距應大于15m。出入口的寬度,雙向行駛時不應小于7m,單向行駛時不應小于5m。 該車庫共有430個車位,根據分類屬于大型車庫,設計兩個車輛出入口,出入口的凈距為142.8m大于15m;出入口坡道的寬度為7.6m,按雙車道設計,故設計符合規范要求。2.6 防水設計防水工程設計是地下工程設計的重要內容,所以必須重點考慮本工程的頂板防水,此工程頂板防水采用的

21、是sbs改性瀝青防水層的柔性防水。地基底板與邊墻均采用防水混凝土,根據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 501082008 414 防水混凝土的設計抗滲等級,應符合表414的規定。本工程埋深10.5m,故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8。3結構設計3.1 板的設計3.1.1 負一層頂板的設計1、 荷載計算(1)板厚的確定:按規范要求,現澆雙向板的厚度h與跨度的最小比值 :連續梁式板>=1/50,h=8400×1/50=168,因荷載較大,板厚取300。(2)恒載標準值2000mm土層厚 2×20=40 面層:30mm厚水泥砂漿面層 0.03×20=0.6 防水層:sbs防水卷材

22、 0 .4 找平層:20mm厚水泥砂漿找平層 0.02×20=0.4 保溫層:200mm厚加氣混凝土 0.2× 9=1.8 板自重:300mm厚現澆混凝土樓板 0.3×25=7.5 板底抹灰:15mm厚白灰抹灰 0.015×17=0.255 合計 g =50.955 (3)活荷載標準值:q=3(4)荷載組合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 =1.0×(1.2×50.955+1.4×3)=65.346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 = 1.0×(1.35×50.955+0.7×1.4×3)=71.73

23、kn/>34.344因此永久荷載起控制作用=1.35×50.955+0.7×1.4×3=71.73=1.35×50.955+0.5×0.7×1.4×3=70.26=1.47 圖3.1 板的受力圖 取板的計算寬度為1m,按端支座是固定的五跨等跨連續雙向板計算。計算彎矩的計算,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附錄查得彎矩系數,混凝土的泊桑比。圖3.2 板的劃分2、按彈性理論計算(1)求各區格板跨內正彎矩時,按恒荷載均布及活荷載棋盤式布置計算,取荷載:g=g+=70.26,q=1.47 。(2)在g作用下各內支座均可視作固定,某些區格板跨

24、內最大彎矩不在板的中心點處,在q作用下,各區格板四邊均可視作簡支,跨內最大正彎矩則在中心點處,計算時,可近視取二者之和作為跨內最大正彎矩值。(3)在求各中間支座最大負彎矩(絕對值)時,按恒荷載及活荷載均滿布各區格。(4)支承梁截面尺寸的確定根據經驗,支承梁的截面高度h=,梁截面高度為(8400/148400/8)=(6001050)mm,因荷載較大,取主梁h=1200mm,截面寬度b=(1200/31200/2)=(400600)mm,故取b=600mm,次梁h=800mm,b=400mm.(5)各區格板計算跨度的確定a區格板:=4200>1.1=1.1×(4200-500)=

25、4180mm 故取=4180mm。b區格板: +=(4200-200-200)+=4150mm +=(4200-200-200)+=4150mm取=4150mmc區格板:=4180mm,=4150mmd區格板:=4150mm,=4180mm(6)a、b、c、d區格板的內力計算及計算簡圖如表3.1。 表3.1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區格a/ 4.18m/4.18m=1跨內計算簡圖(0.0176×70.26+0.0368×1.47)×=22.55kn·m/m(0.0176×70.26+0.0368×1.47)×=22.55kn

26、3;m/m(22.55+0.2×22.55) kn·m/m =27.06 kn·m/m(22.55+0.2×22.55) kn·m/m =27.06 kn·m/m表3.1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續表)支座計算簡圖0.0513×71.73 ×=64.29 kn·m/m0.0513×71.73 ×=64.29 kn·m/m區格b/ 4.15m/4.15m=1跨內計算簡圖(0.0234×70.26+0.0368×1.47)×=28.55kn·m/

27、m(0.0234×70.26+0.0368×1.47)×=28.55kn·m/m(28.55+0.2×28.55) kn·m/m =34.26 kn·m/m(28.55+0.2×28.55) kn·m/m =34.26 kn·m/m支座計算簡圖 0.0667×71.73 ×=80.43 kn·m/m0.0667×71.73×=80.43 kn·m/m區格c表3.1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續表)/4.15m/4.18m=0.99跨內計算簡圖(

28、0.01784×70.26+0.03664×1.47)×=21.98kn·m/m(0.02278×70.26+0.03848×1.47)×=27.86kn·m/m(21.98+0.2×27.86) kn·m/m =27.55 kn·m/m(27.86+0.2×21.98) kn·m/m =32.26 kn·m/m支座計算簡圖 0.05696×71.73 ×=68.68 kn·m/m0.06116×71.73 

29、5;=73.75 kn·m/m區格d/ 4.15m/4.18m=0.99跨內計算簡圖表3.1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續表)跨內(0.0235×70.26+0.03848×1.47)×=28.71kn·m/m(0.01648×70.26+0.03664×1.47)×=20.37kn·m/m(28.71+0.2×20.37) kn·m/m =32.78 kn·m/m(20.37+0.2×28.71) kn·m/m =26.11 kn·m/m支座計算簡圖0

30、.06124×71.73 ×=73.84 kn·m/m0.05532×71.73×=66.7 kn·m/m2、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計算:截面有效高度:由于是雙向配筋,兩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不同,考慮到短跨方向的彎矩比長跨方向大,故應將短跨方向的跨中受力鋼筋放置在長跨方向的外側。因此跨中截面=300-20=280mm(短跨方向),=300-30=270mm(長跨方向),支座截面=280mm。對于a區格板,考慮到該板四周與梁整澆在一起,整塊板內存在內拱作用,使板內彎矩大大減小,故其彎矩設計值應乘以折減系數0.8.混凝土采用,鋼筋采用hpb3

31、00,計算配筋時,近似取內力臂系數(1)、a區格板: 支座配筋見d、c區格計算,因為相鄰區格板分別求得的同一支座負彎矩不相等時,取絕對值的較大值作為該支座最大負彎矩。(2)b區格板計算: 支座配筋計算:鋼筋選用hrb335,b-c支座 b-d支座(3)c區格板計算: 支座配筋計算:鋼筋選用hrb335, 見b區格板計算 a-c支座(4)d區格板計算 支座配筋計算:鋼筋選用hrb335, a-d支座 見區格計算。3、選配鋼筋最小配筋面積:支座:. 跨中: 表3.2 跨中截面配筋表截面計算鋼筋面積選用鋼筋實際配筋面積a區格板跨中方向301.42a12160707方向312.58a12160707b

32、區格板跨中方向477.03a12160707方向494.69a12160707c區格板跨中方向397.81a12160707方向449.18a12160707d區格板跨中方向456.42a12160707方向377.01a12160707表3.3 支座截面配筋表截面b-cb-da-ca-d計算鋼筋面積1007.891007.89924.19925.31選用鋼筋b12110b12110b12120b12120實際配筋面積102810289429423.1.2 負二層頂板的設計1、內力計算(1)頂板截面尺寸的確定:取板厚300mm。(2)恒載標準值:20mm厚水泥砂漿面層 0.02×20

33、=0.420mm厚水泥砂漿結合層 0.02×20=0.4 300mm厚現澆混凝土樓板板自重 0.3×25=7.515mm厚低筋石灰抹底 0.015×13.6=0.2 合計 g=8.5(3)活荷載標準值:q=2.5(4)荷載組合由可變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 =1.0×(1.2×8.5+1.4×2.5)=13.7由永久荷載效應控制的組合 = 1.0×(1.35×8.5+0.7×1.4×2.5)=11.96513.7因此可變荷載起控制作用 g+q=1.2×8.5+1.4×2.5=13.

34、7=1.2×8.5+0.5×1.4×2.5=11.95=1.75 圖3.3 板的受力圖 取板的計算寬度為1m,按端支座是固定的五跨等跨連續雙向板計算。計算彎矩的計算,根據靜力計算手冊查得彎矩系數,混凝土的泊桑比。圖3.4 板的劃分2、按彈性理論計算(1)求各區格板跨內正彎矩時,按恒荷載均布及活荷載棋盤式布置計算,取荷載:g=g+=11.95,q=1.75。(2)在g作用下各內支座均可視作固定,某些區格板跨內最大彎矩不在板的中心點處,在q作用下,各區格板四邊均可視作簡支,跨內最大正彎矩則在中心點處,計算時,可近視取二者之和作為跨內最大正彎矩值。(3)在求各中間支座最

35、大負彎矩(絕對值)時,按恒荷載及活荷載均滿布各區格。(4)支承梁截面尺寸的確定根據經驗,支承梁的截面高度h=,梁截面高度為(8400/148400/8)=(6001050)mm,故取h=800mm,截面寬度b=(800/3800/2)=(266400)mm,故取b=400mm,(5)各區格板計算跨度的確定a區格板:=84001.1=1.1×(8400-400)=8800mm 故,取=8400mmb區格板: +=(8400-200-400) +=8150mm +=(8400-200-400)+=8150mm取=8150mmc區格板:=8400mm,=8150mmd區格板:=8150mm

36、,=8400mm(6)a、b、c、d區格板的內力計算及計算簡圖表3.4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區格a/ 8.4m/8.4m=1跨內計算簡圖(0.0176×11.95+0.0368×1.75)×=19.38kn·m/m(0.0176×11.95+0.0368×1.75)×=19.38kn·m/m表3.4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續表)(19.38+0.2×19.38) kn·m/m =23.26 kn·m/m(19.38+0.2×19.38) kn·m/m =23.26 kn&#

37、183;m/m支座計算簡圖0.0513×13.7×=49.59 kn·m/m0.0513×13.7 ×=49.59 kn·m/m區格b/ 8.15m/8.15m=1跨內計算簡圖(0.0234×11.95+0.0368×1.75)×=23.7kn·m/m(0.0234×11.95+0.0368×1.75)×=23.7kn·m/m(23.7+0.2×23.7) kn·m/m =28.44 kn·m/m(23.7+0.2×

38、23.7) kn·m/m =28.44 kn·m/m支座計算簡圖0.0667×13.7×=62.95 kn·m/m表3.4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續表)0.0667×13.7 ×=62.95 kn·m/m區格c/8.15m/8.4m=0.97跨內計算簡圖(0.01732×11.95+0.03672×1.75)×=18.69kn·m/m(0.02274×11.95+0.03764×1.75)×=23.26kn·m/m(18.69+0.2

39、15;23.26) kn·m/m =23.34 kn·m/m(23.26+0.2×18.69) kn·m/m =27 kn·m/m支座計算簡圖0.05516×13.7 ×= 52.06 kn·m/m0.06058×13.7 ×=57.17 kn·m/m區格d/ 8.15m/8.4m=0.97表3.4 雙向板的彎矩計算(續表)跨內計算簡圖(0.0231×11.95+0.03764×1.75) ×=23.55kn·m/m(0.01664×1

40、1.95+0.03672×1.75)×=18.13kn·m/m(23.55+0.2×18.13) kn·m/m =27.18 kn·m/m(18.13+0.2×23.55) kn·m/m =22.84 kn·m/m支座計算簡圖0.06062×13.7 ×=57.21 kn·m/m0.05516×13.7 ×=52.06 kn·m/m3、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計算:截面有效高度:由于是雙向配筋,兩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不同,考慮到短跨方向的彎矩比長跨方向

41、大,故應將短跨方向的跨中受力鋼筋放置在長跨方向的外側。因此跨中截面=300-20=280mm(短跨方向),=300-30=270mm(長跨方向),支座截面=280mm。對于a區格板,考慮到該板四周與梁整澆在一起,整塊板內存在內拱作用,使板內彎矩大大減小,故其彎矩設計值應乘以折減系數0.8.混凝土采用,鋼筋采用hpb300,計算配筋時,近似取內力臂系數(1)a區格板計算: 支座配筋見d、c區格計算,因為相鄰區格板分別求得的同一支座負彎矩不相等時,取絕對值的較大值作為該支座最大負彎矩。(2)b區格板計算:支座配筋計算:鋼筋選用hrb335,b-c支座 :b-d支座:(3)c區格板計算: 支座配筋計

42、算:鋼筋選用hrb335, 見b區格板計算 a-c支座:(4)d區格板計算: 支座配筋計算:鋼筋選用hrb335, a-d支座: 見區格計算4、選配鋼筋,最小配筋面積:支座:跨中: 表3.5 跨中截面配筋表截面計算鋼筋面積選用鋼筋實際配筋面積a區格板跨中方向259a12160707方向269a12160707b區格板跨中方向396a12160707方向411a12160707c區格板跨中方向337a12160707方向376a12160707d區格板跨中方向378a12160707方向330a12160707表3.6 支座截面配筋表截面b-cb-da-ca-d計算鋼筋面積78978971671

43、7選用鋼筋b12140b12140b12150b12150實際配筋面積8088087547543.2 側墻設計及計算3.2.1 側向土壓力計算 (1)工程地質條件 圖3.5 工程地質條件 (2)側向土壓力計算根據經驗公式,土的有效內摩擦角在-1.3處:在-2處:在-4處: 在-5.6處:在-6.8 處: 在-10.5處: 圖3.6 側向土壓力3.2.2 內力及配筋計算(1)荷載計算為了簡化計算,把側向土壓力等效化為等效均布荷載,由于側墻相當于嵌固在框架上的鋼筋混凝土板,所以按板的計算方法計算(按單向板計算)。取1m寬的板帶計算。圖3.7 側向土壓力轉化為等效均布荷載荷載設計值:=1.2

44、5;39.4kn/m=47.3kn/m =1.2×24kn/m=28.8 kn/m荷載計算簡圖如下: 圖3.8 側墻荷載計算簡圖(2)計算跨度 表3.7 側墻各截面彎矩計算表截面第一端支座第一跨跨內中間支座第二跨跨內第二端支座彎矩計算系數m=(g+q)-33.1837.92-43.9924.49-21.42(3)配筋計算 取1m板寬,b=1000mm, 板厚h=300mm,板有效厚度高度,支座處=300-60=240mm,跨中=300-40=260mm 混凝土選用,受力鋼筋選用hrb335級,=300n/, 表3.8 側墻板各截面配筋表截面第一端支座第一跨跨內中間支座第二跨跨內第二端

45、支座m /()-33.1837.92-43.9924.4921.42=0.0120.0130.0160.0080.0080.012<0.013<0.016<0.008<0.008<()252285336175168最小配筋面積()946989946989946選用鋼筋b14150b 14150b 14150b 14150b 14150實配鋼筋面積()102610261026102610263.3 負一層橫向次梁的設計3.3.1 內力計算根據混凝土結構設計沈蒲生主編第59頁,雙向板支撐梁按彈性理論計算時,為方便計算,可將支撐梁上的梯形荷載或三角形荷載根據支座截面彎矩

46、相等的原則換算為等效均布荷載。下圖為次梁承受的荷載換算為等效均布荷載后的荷載圖。圖3.9 次梁承受的荷載圖1、計算跨度 邊跨: 取較小值中跨:=8.4m 1.05=1.05×(8.4-0.3-0.3)=8.4m 故取=8.4m平均跨:(8.35+8.4)/2=8.375m2、荷載計算由板傳來的恒荷載設計值(換算為等效均布荷載):=1.2×50.955××4.2=160.508由板傳來的活荷載設計值(換算為等效均布荷載):=1.4×3××4.2=11.025梁自重:0.4×(0.8-0.3)×25=5梁側抹

47、灰:0.015×2×(0.8-0.3)×17=0.255梁自重及抹灰產生的均布荷載設計值:g=1.2×(5+0.255)=6.3063、內力計算(1)彎矩計算:m= 邊跨:=6.306×=439.565160.508×=11164.2311.025×=768.506中跨:=6.306×=444.951160.508×=11325.44411.025×=777.924平均跨(計算支座彎矩時用):=6.306×=442.307160.508×=11258.3111.025

48、5;=773.3計算支座彎矩時,把板傳來的三角形荷載等效為均布荷載邊跨:+439.565+11164.23=11603.795中跨:+444.951+11325.444=11770.315平均跨:+442.307+11258.131=11700.438表3.9 彎矩計算項次荷載簡圖kkkk恒荷載0.078-0.1050.033-0.079905.1-1228.53884-924活荷載0.100-0.053-36-0.04076.9-041-30.9活荷載-21-0.0530.079-0.040-04161.5-30.9活荷載0.073-0.1190.059-0.02256.1-9245.9-1

49、7活荷載-13.6-0.0350.055-0.111-27.142.8-85.8活荷載0.094-0.067-190.01872.2-51.813.9活荷載-19-0.0490.074-0.054-37.957.6-41.8表3.9 彎矩計算(續表)活荷載5.10.013-15.5-0.05310.1-41內力組合+982-1269.5352.4-954.9+884.1-1269.5449.9-954.9+961.2-1320.5434.3-941+891.5-1255.6431.2-1009.8+977.3-1280.3369.4-910.1+886.1-1266.4446-965.8+91

50、0.2-1218.4372.9-965最不利內力組合項次+組合值/(kn·m)884.1-1320.5352.4-1009.8組合項次+組合值/(kn·m)982-1218.4449.9-910.1表3.9 彎矩計算(續表)項次荷載簡圖kkkkk恒荷載0.046-0.079388.4-0.105905.1541.3-924-1228.5活荷載0.085-0.040-36-0.05376.966-30.9-41表3.9 彎矩計算(續表)活荷載-30.9-0.04061.5-0.053-21-30.9-41活荷載-25.5-0.0440.078-0.051-19.7-3460.7-39.4活荷載0.064-0.020-29.8-0.0570.09849.8-15.5-44.175.3活荷載5-0.005-1.50.0010.4-3.90.8活荷載-15.50.0143.9-0.004-1.610.8-3.1活荷載-0.072-0.053-15.50.0135.1-56-4110.1表3.9 彎矩計算(續表)內力組合+607.3-954.93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