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電子教案_第1頁
第二章電子教案_第2頁
第二章電子教案_第3頁
第二章電子教案_第4頁
第二章電子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審批時間審批人審批意見教學內容第二節 世界的海陸分布教學媒體 班班通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 了解全球海陸面積比較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2、 理解大陸、島嶼、大洲、洋、海、海峽等的概念。3、 通過讀圖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分布及突出特點。4、 學會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過程方法培養學會觀察力和空間思維能力。情感態度通過對地球表面的認識,培養學生科學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教學重點1、 全球海陸面積比較,海洋和陸地分布的特點。2、 大陸、島嶼、大洲、洋、海、海峽等的概念。3、 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分布及突出特征。教學難點海陸分布情況及學生的觀察力和空間

2、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學方法多媒體,讀圖。教具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程序及教學內容二次備課我們知道人類共同生活的家園是地球,但是有人卻說是水球,他們誰說得對?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說法呢?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如何?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1、自主學習:讀“海洋與陸地”一框所有內容,完成下列要求。世界上海洋和陸地各占全球總面積的百分比是多少?讀圖2-18,看一看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讀圖2-19,分析東半球的陸地面積大還是海洋面積大?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辯論:如果讓你重新為地球命名,地球應該被稱

3、為“水球”還是“地球”?說出你的理由?!窘處熅v點撥】兩種叫法都可以,只是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同。由于人們最先認識陸地,所以叫地球,是長期形成的習慣。由于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所以叫水球。通過辯論,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注: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探究結論】由于人們最先認識陸地,所以叫地球,是長期形成的習慣。由于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所以叫水球。兩種叫法都可以。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課本22頁最后一段及23頁的內容,完成下列要求。什么叫大陸?什么叫島嶼?什么叫大洲?在世界地形圖上找到主要的大陸、島嶼、大洲。思考大陸和島嶼有什么區別。讀圖2-20,認識七大洲的

4、輪廓特征,并按面積大小順序記住七大洲。2、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讀圖2-18,說出南北半球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稱。找出北冰洋周圍的大洲。讀圖2-19,分別說出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幾個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哪個半球?亞洲、歐洲和非洲位于哪個半球?赤道橫穿那幾個大洲的大陸?【教師精講點撥】題要學會看南北半球圖,北半球圖的中心位置是北極,南半球的中心位置是南極,兩圖中的大圓是赤道。 在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圖上,綠色的表示陸地,藍色的表示海洋。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是歐洲和北美洲;全在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赤道穿過的大洲是非洲、

5、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咎骄拷Y論】北冰洋周圍的大洲有亞洲、歐洲、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有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大洲有歐洲、亞洲、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位于東半球;赤道穿過南美洲、非洲大陸。學習任務(三):1、自主學習:認真觀察圖2-21至2-26完成下列要求:完成填充圖P8二.1題找出亞洲與歐洲、亞洲與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線。2、小組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不同的大洲之間一般以什么作為分界線?教材P25活動題2你能找出以海峽作為分界線的大洲嗎?【教師精講點撥】回顧山脈、流運、洲界的圖例,學會從地圖上讀

6、取作為大洲分界線的地理事物。學會運用比較法比較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的位置(從溝通的海洋、兩側的大洲兩方面入手),培養讀圖能力?!咎骄拷Y論】不同的大洲之間,一般以山脈、河流、運河、海峽作為分界線略亞洲與北美洲以白令海峽為分界線,歐洲與非洲以直布羅陀海峽為分界線等。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辨認輪廓:展示七大洲的輪廓圖,快速說出大洲的名稱。2、指圖比賽:迅速在世界海陸分布圖上找到七大洲和四大洋,看看哪組找得最快、最準。3、拼圖游戲:用硬紙片剪出的七大洲的輪廓圖,在課桌上拼成世界地圖,并說出每個大洲和大洋的名稱。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世界的海陸分布特點,其中七大洲的輪廓和分布特征是

7、這節課的重點,我們要學會運用地圖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間方位,這將為我們后面世界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五、鞏固訓練能力訓練P20 例1 P21 4、5、9、11 P22 3、5、11(3)六、附板書設計世界的海陸分布一、海陸分布特點 大陸、島嶼、大洲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2、名稱與分布二、七大洲 3、輪廓特征1、基本概念 4、大洲分界線【教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審批時間審批人審批意見教學內容 世界的海陸分布(第2課時)教學媒體 班班通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 運用地圖舉出實例理解洋、海、海峽的概念。簡單說出洋和海的區別。過程方法2、運用海陸分布圖,記住四大洋的名稱、認識基本輪廓特征和空

8、間分布特征,能夠在地圖上找并準確填注四大洋。并能說明四大洋各自的特點。情感態度3 、通過學習世界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互位置關系,培養觀察、想象、動手繪圖能力,填圖技能和辯證唯物觀。教學重點四大洋的空間分布及特征。教學難點區別洋、海、海峽的概念教學方法合作探究,讀圖教具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程序及教學內容二次備課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聽經典老歌大海啊故鄉。俗話說“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認識了地球表面占三分的陸地情況,那么,占地球表面七分的海洋又是什么狀況呢?這節課就讓我帶領大家去遨游廣闊的海洋,揭開海洋的神秘面紗。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1、自

9、主學習:讀課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一、六段內容,完成下列要求。什么是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海峽?各舉一例。在教材P.32上讀圖2-45,說出圖中顯示的洋、海和海峽的名稱?2、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如何區別海與洋?里海是真正意義上的海嗎?為什么??!窘處熅v點撥】從所在位置,面積、深度、從屬關系等方面區別。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它與大洋是相通的。而里海既不位于大洋的邊緣,也不與大洋相通,所以里海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咎骄拷Y論】 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離大陸較遠;面積廣闊,深度多在2000米以上。而海是大洋的邊緣部分,與大洋相比,海的面積和深度都較小,離

10、大陸近,由半島或島嶼與大洋隔離開來。里海位于大陸內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與世界上其他的海洋不相通。雖然叫海,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而是一個內陸湖。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讀課本P.25“四大洋”一框第二-五段內容,完成下列要求讀圖2-27按面積大小說出四大洋的名稱?在地圖冊P2-3上找出四大洋認識輪廓及位置。結合課本內容及海陸輪廓圖,說出四大洋各自的特征。2、合作交流:小組內交流以上問題,提出疑問。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總結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從哪幾方面入手?在地圖冊P2-3上,找出北冰洋周圍的大洲和南極洲周圍的大洋?!窘處熅v點撥】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識更重要,可以從四大洋的特征上總

11、結出。題要學會看世界輪廓圖,發揮空間想象力,按順序說出?!咎骄拷Y論】總結四大洋各自的特征一般從位置、面積、輪廓、深度等方面入手。北冰洋周圍的大洲是歐洲、亞洲、北美洲(逆時針),南極洲周圍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順時針)。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1辨認輪廓:展示四大洋的輪廓圖,快速說出四大洋的名稱。2繪圖比賽:模仿圖2-28快速繪制全球海陸輪廓略圖并在相應位置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名稱,看看哪組繪得最快、填得最準。(繪圖時要注意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穿過大洲的位置。)3拼圖游戲:用硬紙片剪出的七大洲、四大洋的輪廓圖,在課桌上拼成世界地圖,并說出每個大洲和大洋的名稱。四、總結梳理,歸納方法本

12、節課主要學習了四大洋名稱、位置及特點,區別了洋、海、海峽的概念,其中四大洋位置及特點是這節課的重點,區別洋、海、海峽的概念是這節課的難點。我們要學會運用地圖建立起大洲和大洋的空間方位,這將為我們后面世界地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填充圖 P8二、1、2(2)能力訓練 P21 6、7、10、 P22 12、5、6、7、10(2)、12六、附板書設計:世界的海陸分布(第二課時)三、四大洋1、洋、海、海峽的概念2、四大洋的名稱及分布【教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審批時間審批人審批意見教學內容 世界的地形(第1課時)教學媒體 班班通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理解 地形、海拔、

13、相對高度等基本概念,學會運用地圖估算海拔和相對高度。過程方法2、了解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熟悉各種地形的“世界之最”,在地圖中找出世界兩大山脈帶,并記住主要山脈名稱及其分布。了解海底地形結構。情感態度3、聯系當地地形特征與生產活動之間的聯系,樹立因地制宜的發展觀念。教學重點1、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2、世界兩大山脈帶,海底地形結構。教學難點1、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2、世界兩大山脈帶,海底地形結構。教學方法讀圖法、聯系比較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程序及教學內容二次備課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教師運用課件播放幾幅圖片:青藏高原、珠穆朗

14、瑪峰、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低于海平面的吐魯番盆地等世界著名的地形區,同時教師把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的高度與吐魯番盆地海拔-155米的高度相渲染,讓學生形成強烈的感到世界陸地高低不平,相差太大了!教師及時導出:不僅世界陸地相差很大,就是海底也是高低不平的。這節我們就共同學習世界的陸地地形和海底地形。二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 陸地地形1:自主學習 讀教材第27、28頁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地形?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哪五種?(2)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對高度?(注意:它們都是指垂直距離)在地圖中標注的高度應是海拔還是相對高度?為什么?(3)課文中A、B、C三點的海拔各是多少米?

15、你會計算它們之間的相對高度嗎?(海拔和相對高度是描述某地高度的兩個最基本的概念)(4)平原和高原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山地和丘陵又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盆地具有怎樣的特征?【學法指導】五種地形特征的比較應從海拔、相對高度和地表特征兩方面來分析。(5)讀地圖冊中的世界地形圖,找出世界兩大山脈帶:一是環太平洋山脈帶,二是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山脈帶。它們各有哪些著名山脈組成?各自又呈什么走向?分布在哪個大洲?(6)在填充圖冊上填出下列山脈名稱:落基山脈、安第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阿特拉斯山脈。(7)你能夠說出下列世界之最嗎?世界最大的平原 世界最大的高原 世界最高的高原 世界最

16、大的盆地 世界最長的山脈 世界最深的海溝 ,在地形圖中找出它們吧,看看它們分別位于哪個大洲或大洋?2:小組交流 小組內合作交流,你們小組內的疑難問題是 。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五種地形類型的特點是怎樣的?【教師精講點撥】 (1)教師出示平原與高原的自然景觀圖片,學生在感性上認識平原與高原的相同與不同。 (2) 教師出示山地和丘陵的自然景觀圖片,學生在感性上認識山地和丘陵的相同和不同。(3 ) 教師畫簡單的示意圖來表示山地和丘陵的區別。(4)教師出示四川盆地的自然景觀圖片,學生在感性上認識盆地的形態。學生總結: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部相對低平。【探究結論】 地形類型主要特征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共

17、同點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學習任務(二) 海底地形1、 自主學習 讀教材第29頁海底地形示意圖回答以下問題。海底地形結構是怎樣分布的?有哪些地形名稱?2 、小組交流小組內合作交流,你們小組內還有哪些疑難問題? . 。3、 合作探究【探究問題】大陸架是海洋還是陸地?【教師精講點撥】教師繪制海底地形剖面圖,學生完成填圖。 【探究結論】仔細閱讀課文中關于大陸架的文字表述,會發現大陸架是海洋而不是陸地,水深不超過200米。三 、學以致用 拓展延伸你的家鄉是以什么地形為主?說說家鄉的人們是怎樣因地制宜的發展農業生產的? 。四 、總結梳理 歸納方法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陸地五種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的

18、特征,學習了眾多的地理名稱,要做到在圖中落實,讀圖法是學習地理的重要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要堅持運用。五 、鞏固訓練見基礎訓練第27、28頁六 、附板書設計左為 五種地形特征表格中間 世界海陸分布圖右面 五種地形素描圖和海底地形剖面圖【教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審批時間審批人審批意見教學內容 世界的地形(第2課時)教學媒體 班班通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理解等高線概念,初步學會繪制等高線圖的方法。2、了解等高線地形圖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方法。過程方法3、學會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判斷某地的地形部位,初步學會識別地勢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情感態度4、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

19、生體驗學習的快樂,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重點1、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個部位,知道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分別是如何表示的。2、學會從地形圖上估算不同地點的海拔以及地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緩的關系是本節教學的重點。教學難點3、在等高線圖上識別地形種類,掌握閱讀地形圖的方法并通過方法的運用,訓練讀圖能力是本節教學的難點。教學方法演示法 觀察法 對比法 討論法教具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程序及教學內容二次備課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師:小明的爸爸是肥城醫院的一名醫生,他作為一名志愿者隨隊到舟曲救災,小明在為爸爸搜集舟曲資料時,發現了舟曲的等高線地形圖,然而他卻怎么也看不懂,我們能幫他嗎?(師出示一幅等高

20、線地形圖)(小黑板畫圖1)師:要幫助小明,我們必須學會正確判讀地形圖,這節我們就學習看地形圖。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了解等高線地形圖1、自主學習:(1)、閱讀課本P30填空:地圖上的_和_分別表示陸地和水域,綠色代表平原。白色代表冰川。(2)、閱讀課本P30-P31的圖2-38、圖2-39、圖2-40、圖2-41對比四幅圖找出其區別。2、小組交流: 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通過討論,試著回答下列問題在圖2-40等高線地形圖中用筆描出400米的線,教師強調這條線上各地的海拔高度均為400米。1、在地圖上,將 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等高線。2、把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的線叫

21、。3、用等高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叫 。【教師精講點撥】圖2-38地形鳥瞰圖能表達地面起伏、山地、平原、水體等,但不能說明海拔高度和山體后面的起伏狀況。圖2-40等高線地形圖、圖2-41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就能清楚的表達地面的起伏變化和海拔高度?!镜雀呔€地形圖的輔助理解方案】方案一【轉入多媒體演示】(有條件的可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高線繪制的過程) 注意觀察繪圖人員是如何利用等高線來繪制等高線地形圖的?演示過程中,解釋等高距的概念。方案二【形象演示】(沒多媒體的可用方案二)讓學生伸出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筆在手背上畫等高線,手背部關節突起的部位相當于山頂,關節間的部位相當于鞍部,手指的背

22、部相當于山脊,手指縫相當于山谷。在指頭縫之間用粗的墨水描藍了,表示水順著山谷流下了。小指和拇指的外側相當于陡崖。把手伸開就是平面的等高線圖,握住拳頭就是立體的地形。這樣等高線形態與地勢高低、坡度陡緩的關系就可以一目了然了。演示時,師生共同參與,邊指部位,邊提問,邊回答,充分發揮學生的思考和想像力,加深學生對地表形態的辨別能力,以此來突出重點。緊接著展示山體模型,指認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張復雜的地形圖,判讀地形。指圖要準確到位,問題要精妙,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以此來突破難點?!咎骄拷Y論】如果要準確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首先要了解兩個概念:等高線(等深線)。學習任務(二)1、自主學習:猜一猜A、B

23、兩處哪個坡度較陡?哪個坡度緩?緩坡、陡坡處的等高線有何區別?2、小組交流: 3、合作探究:【探究問題】1、山峰、鞍部、陡崖的等高線特點。2、山谷、山脊處的等高線有何不同?!窘處熅v點撥】1、判讀山頂和鞍部的方法:歸納: 山頂:山頂中間高四周低,等高線閉合;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為鞍部。2、判讀山脊和山谷的方法歸納:3、判讀陡崖的方法歸納:陡崖處等高線重疊在一起【探究結論】緩坡處等高線稀疏;陡坡處等高線密集。三、學以致用, 拓展延伸:1、假如,星期天我們全班同學到牛山進行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登上山頂(如圖),為使登山更省力些,我們應選擇甲乙哪條路線?為什么?2、8月10日,小明的爸爸隨醫療隊經過

24、一天的艱難跋涉,終于到了舟曲的A地,他們要就被泥石流困在B地受傷的村民。請你們組設計一條從A地通往B地的安全道路。 3、等高線密集和稀疏對河流的流速有什么影響?4、瀑布容易在山地的什么部位形成?四、總結梳理 歸納方法:1、判讀山頂和鞍部的方法歸納: 山頂:山頂中間高四周低,等高線閉合鞍部:兩個山峰之間的低地為鞍部2、判讀山脊和山谷的方法歸納:.3、判讀陡崖的方法歸納:陡崖處等高線重疊在一起。五、鞏固練習,達標檢測:1、下圖所示與名稱搭配正確的是( ) 2、關于等高線地形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等高線上注記的高度是海拔高度 B、等高線上注記的高度是相對高度C、等高線密集表示坡度較平緩 D、等

25、高線稀疏表示坡度較陡峻3、關于等高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不在同一等高線上的兩點,海拔肯定不同B、 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兩點,海拔肯定相同C、 等高線閉合的地方,表示的是山峰D、 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的地方,表示的是山谷六、附板書設計:【教后反思】備課時間上課時間課型新授課審批時間審批人審批意見教學內容 海陸變遷教學媒體 班班通教學目標知識技能1、了解地表形態是不斷變化的,并能用實例進行說明。2、了解“大陸漂移假說”的要點,并能體會其在科學發現中 的作用。過程方法3、理解板塊構造學說,并應用該學說分析說明海洋的生成與發展階段。情感態度4、知道火山地震及其分布,并學會運用“板塊構造學說”分析說明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原因,并提高學生的防災減災意識。教學重點1、板塊及其火山地震的分布教學難點2、“大陸漂移假說”的證據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法、圖文結合法、合作交流法、聯系法等教具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程序及教學內容二次備課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成語“滄海桑田”導入,說明地表形態是在不斷變化的。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任務(一)地表形態變化1、自主學習:讀教材后解釋“活動”中的現象,從這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