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熱愛“問題學生”努力構建和諧校園.docx_第1頁
真誠熱愛“問題學生”努力構建和諧校園.docx_第2頁
真誠熱愛“問題學生”努力構建和諧校園.docx_第3頁
真誠熱愛“問題學生”努力構建和諧校園.docx_第4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真誠熱愛“問題學生”,努力構建和諧校園不要說一個偌大的學校, 其實就一個班級而言,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學生”,都是不容回避的客觀事實。能否有效的教育、轉化這些“問題學生”,事關創建平安校園,構建和諧校園環境能否落到實處的問題。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我們應深入地加以探討。一、“問題學生”的心理成因分析“問題學生” 大都存在學習成績處于落后位置,學習習慣差, 曾經犯過錯誤,行為習慣差,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抱怨、家長的訓斥等問題,自己感覺好像處在“四面楚歌”的環境和氛圍之中。他們在班里、家里總感到不如別人, 抬不起頭,心理失衡,贐態消極;在學習、處世方面放不開,自己把自己束縛起來,造成學習效

2、率低。再加上自己的行為、學習成績得不到認可和重視,積極性、興趣受到挫傷,長此下去形成惡性循環。 因為他們由于多次的失敗, 屢遭挫折,有時做了好事,學習成績有了進步,卻沒有得到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他們會感到老師心里根本沒有自己, 認為自己在班里是多余的人。 可是,一旦出現差錯,又極其容易受到批評、訓斥。他們感到表揚、獎勵與自己無關,只有挨批、 受罰才是自己的專利。不管自己怎樣努力和上進也是枉然。 所以對老師處于猜疑、 怨恨的緊張狀態。 久而久之,與老師之間形成了一道鴻溝。 他們從心眼里聽不進, 也不想聽老師正確的教育,整天躲躲藏藏, 有意回避、躲閃老師,甚至產生逆反心理。二、開啟“問題學生”關閉的

3、心扉。1、真誠對待我認為,矯治“問題學生”的自卑心理時,老師應當深入地了解學生,關心學生。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去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適當考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心理承受力,培養他們忍受持久考驗的能力。 用榜樣的力量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創造寬松和諧的班級氛圍,充分發揮集體教育的作用,使他們的不安、煩惱、孤獨等情感得到淡化或抑制。 同時還要多和家長取得聯系,密切聯系配合,團結協作,使他們的生活在希望之中,變自責為自信,變自卑為自尊,變自我否定為自我肯不定期,啟發他們長善救失、積極進步、勇敢地面對人生。2、愛字當頭沒有老師的愛,就沒有教育,也就沒有后進生的轉化。愛是一種巨大的改造力量。

4、它能使尖冰化水,頑石變玉。老師只有愛字當頭,誠心對待“問題學生” ,掌握后進生自尊心強而又得不到尊重的心理矛盾,用體貼與愛撫的態度對待后進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問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鴻溝完全可以填平, 他們戒備性的心理障礙也是完全可以矯治和清除的。例如:課余,我在為畢業班照集體相時, 班上的“問題學生”林小東,總是跟隨我,礙眼得很。我想也許這是一個改變他的機會,我給他照了一張單人照, 且沒收他的錢。在我意料中,他變得很聽話,成績也進步了。其實,轉化“問題學生”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一個班級的任課教師應該是一個團結、協作的集體。對待學生的言行、觀點

5、、教育方法應具有一致性,千萬不要偏心。要愛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對那些暫時學習差或不符合老師要求的學生,就更需要每一位老師付出自己最無私的愛。熱愛學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關鍵,也是成為一名優秀老師的關鍵。在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德育工作的艱辛,但當我看到一批批學生由單純、幼稚漸漸成長起來,我心中又感到十分的欣慰。我熱愛這項工作,為此付出再大的艱辛也值得。3、彼此尊重,相互理解。德育工作既是一門科學, 又是一門藝術。 想做好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深深地體會到再先進的理論,再高明的經驗,如果缺乏了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都將變成紙上談兵,難以付諸實踐。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學生尊重自己,但有人卻不知尊重是相

6、互的。老師只有先尊重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真正的尊敬。尤其對待后進生,更應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理解是人類感情交流的基本要求。尊重和理解是相互的,你理解了他,他才能理解你。教師與學生相互理解了,感情也就溝通了。工作起來,就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充分理解了學生,老師就會更加自學的熱愛自己的學生。如果說真誠地熱愛學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關鍵,那么尊重和理解則是愛的最重要的紐帶。三、幫助“問題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葉圣陶說過,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培根也說過,習慣是人生的主宰。習慣一旦形成,便成為一種半自動化的潛意識行為,對人生、事業、生活起著永久性的作用。 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像人存放在自身的 “資本”

7、,而人在一生中都會享受著它的“利息” 。這些“問題學生”之所以老毛病一直重犯,屢教不改,也不能說這些學生不愿改,不想做好學,往往是不良學習和行若無事習慣所使然。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德為習慣?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就成, 而要反復訓練。 有人計算過,一個好習慣至少要重復 21 次才有可能鞏固。我認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完善“他律”倡導“自律” 。學校是學生教育的主陣地,學校工作的許多方面都可能有助于 “問題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通過學生守則、常規的制訂與實施,使學生熟知并達到學校生活中具體的行為要求; 建立良好的獎懲與激勵機制并及時分析總結學生學習、行為的成

8、功經驗與失敗教訓; 在班級中創設產生良好行為的情境,形成健康的輿論,杜絕重復不良行為的機會;在課內外、校內外活動中,提供良好行行為練習與實踐條件,明確聯系的目的、意義與要求,并使學生知道練習的成績懂得成敗的原因 有了嚴格的他律,還要輔之以“問題學生”的內心自律。因為一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通常都需要經過自覺地練習和實踐才能定型。 應鼓勵并提倡“問題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通過樹立榜樣,創設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懂得人要做自己的行為習慣的主人而不要變成奴隸。2、良好的習慣的養成, 必須從日常生活細節入手。 有必要讓“問題學生”體會“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千里之行始

9、于足下”這些古訓給我們的啟示,及時運用表揚與批評、肯定與否定等集體輿論手段,并與家庭教育達成共識,讓學生真正“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應考慮“問題學生”的個體差異,正確動用教育手段。不同“問題學生”由于家庭環境、個性以及所遇事情的性質與程度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方式是不相同的。對具體對象、具體問題,委婉啟發,也可以活動矯正,運用集體的力量時常督促 因事而異,力求收到最佳教育效果。4、認識到良好行為習慣在其形成過程中的反復性、曲折性、長期性。從心理機制上說, 習慣是經過長期多次強化和積累而建立起來的一種動力定型和自動化了條件反射系統。 一個人要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是很艱難的,只要有一回禁不起誘惑而失去了對道德的追求,重新做起會變得更加困難。 為此,應采取不同措施加強道德意志,樹立信念,把道德人格的完善作為人格主體追的目標和境界, 從而使行為習慣由他律型到自律型最終達到自由型。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智育不好是次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