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的特點_第1頁
客家文化的特點_第2頁
客家文化的特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客家文化的特點客家并非是一個民族的概念,而是我國中原漢族的一個分支。公元四世紀前后,中原地區戰亂不息, 災荒頻仍,成千上萬失去家園的災民大批往較平靜富庶的南方逃亡,上下近千年間,他們流移轉徙,足迸 遍及大半個中國 : 到了宋末至清代中期才逐漸在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二貝州、四川及臺灣等地定 居下來。先到為主,后到為客。先期在當地居住的便稱這群后來仁戶的人為客人上昌地官府注籍中亦 稱為客戶,以后通稱為客家、客家人。千百年來,散居在各地的客家人在當地生活和交往中沒有完全混化于當地一也有少部分已經混化 一,而一直保忙右客家先輩傳導下來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以及為人處世的觀念,甚至他們所講的方言也

2、 是保留首中原古漢語音的的客家話。這些都可歸結為客家文化意識的承傳因素在起作用。文化意識,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觀念形態,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經驗與智慧的 積淀,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對于人們的思想、行為、心理、語言,道 德觀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看主導、調節和規范的作用。因此,開展對文化意識間題的研究,對于發 展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借鑒前人的歷史經驗,促進今天我們所從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都有其深遠意義和 積極的作用。拙文擬就有關客家文化意試的形成和發展、客家文化意識特質、客家文化意識的價值與作用 等間題提出一些粗淺認識,借以求教于各界專家和讀者。一、

3、客家文化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在客家先民世代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曾經是漢、唐文化的中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哲學家、文 學家、科學家輩出的地方。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漢、唐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象征,在歷史上對我國民族 文化的發展和對世界文化的交往,也曾經產生深遠的影響。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尤其是漢民族,都是主 要受看儒家思想文化的教育熏陶, 儒家思想始終是作為我國歷代統治階級的統治思想, 滲透于國家的生活、 一切社會活動和人們的思想意識言行之中。由此形成的我國民族的文化意識,其核心主要是儒家的人文精 神,這是歷史的必然。毫無疑義,客家人作為漢民族的一分子,他們所承傳的文化意識,也只能是以孔孟 之道為核心的

4、儒家思想。然而,任何一個民族或同一民族內部,其文化意識的內涵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或 一成不變的。由于人們所經歷的社會發展進程不同,或所處生活環境不同,文化意識也必然有所差別,有 所變異。客家人由于他們的歷史經歷跟漢民族其它民系的經歷有很大不同,這就使客家人的文化意識發生 了某些方面的變異,而具有跟其它民系許多不同的特點。有人涊為是客家人的遷徙造成了客家人的歷史, 這是頗有見地的。 同樣可以認為 : 客家文化意識也是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精神 產物。作為客家文化意識的主要特征,并起主導作用的核心精神,是儒家的人文精神。這種人文精 神在客家文化意識中的主要內涵及其表現是 : 把

5、孔孟之道尊為圣賢之道,視三綱、五常為處世為人的 是非道德標準。在客家人的意識中最重忠、孝、節、義,把不忠、不孝、不仁和失節視為大逆不道 . 同時,也極注重仁、信、禮、智,把不仁、不信、非禮、非智,視為最大不敬和缺德。這些都集中反 映為客家文化意識中對為人處世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直至今天,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在客家人的意 識和行為之中。人們可以看到,這種承傳自我國古代文化思想,主導于客家文化意識的人文精神,并 沒有由于歷史和環境的變遷有所消滅,而且正由于客家人在千百年來祖祖輩輩所經歷的民族苦難和流移轉 徙的艱苦生活境遇,更加強化了這種精神,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他們對民族壓迫和對來自任何方面的強權

6、 主義的強烈逆反心理,以及對戰勝困難、尋求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柱,諸如齊家、睦鄰、義友的群體 觀念和自信自強、 開拓進取的主觀奮斗精神。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客家文化意識中,不僅有對我國民族傳統文 化思想的承傳和深化的一面,更應看到客家文化意識在發展進程中對異體文化意識的吸收、融合、變異的 一面。由于客家人在歷史上有看跟其它民系所不同的長期遷徙經歷,這使他們能夠更為廣泛地接觸外界的 異體文化,特別自清代中葉以后,客家人大量往世界各地去謀生,客家文化意識也不可避免地要生存競爭 中跟各種異體文化意識展開較量,接受檢驗,進行揚長補短,優勝劣汰。他們將民族傳統文化意識中有價 值的東西繼承下來,也將各

7、種異體文化意識中有價值的東西吸收過來。因而,在進入近代以后,客家文化 意識中那種既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又富于求實的精神,以及重名節、薄功利,重孝悌、薄強權、重 文教、薄無知、重信義、薄小人等為人處世的道德價值觀念,都足以表現為近代客家文化意識的基本特征。二、客家文化意識特質文化意識滲透于人們一切社會行為之中, 最能反映其特質的是價值觀念, 也就是人們對外部世界和 社會交往中據以權衡、判斷對自己利害得失的標準。客家民系經過上千年的流移轉徙,散居在全國和世界各地,更由于他們的境遇和所處生活條件不盡相同, 文化素質也有差異,因此,不可能籠統對客家文化意識的特質作出全面判斷。只能從縱向的歷史軌述去

8、尋 求客家文化意識的共同點。前文曾經提到 : 反映為近代客家文化意識主要特征的四重、四輕,實際上也是客家文化意 識中價值觀念的具體表現。其價值觀念的內涵是: 重明節,薄功利:客家人視個人名節比錢財更為重要。把對個人的不仁不義,對祖先入父母的不 不孝,對夫妻之間的不忠不節,對國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盜女娼、懶惰、賭博等行為都被認為是不道德 的、有辱祖先、有損人格和氣節的。客家人有這樣的格言:人帶面目樹帶皮,莫做虧心事,莫貪不 義之財,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重孝悌,薄強權:這跟客家人的歷史處境和社會地位有密切的關系。從過去的逃難經歷和近代的 外出謀生處境,他們所希望的是要和衷共濟、平等友愛,對仗勢

9、欺人、為富不仁及其它不平等待人的人和 事,總是存在若強烈的逆反心理。重文教,薄農工:基七各家人的傳統觀念,認為讀書才能識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到了近 代,客家人所在地區人口膨脹,山多田少,生產力落后,經濟不發達,人們為了擺脫貧困,大量往外地和 海外謀生,文化知識成為他們謀生的主要手段。他們認為耕田、做工,只是賣死力。客家民間有句口 頭禪: 有子不讀書,不如養大豬。又如客家童謠中唱的: 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蓮塘 ,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無老婆 。客家人還在兒歌中也向兒童灌輸這種重文教的價值觀念。重信義,薄小人:客家人認為無信非君子,無義不丈夫。把信義視為社會交往中為人處事的 基本品德

10、,并把它作為判別朋友或小人的價值標準。歷史上客家人流落異地謀生,在政治上、經濟上 都處于較脆弱的地位,為求生存和立足,他們首先要取信于人,也需要得到朋友以信義相助,把一切損人 利己、欺詐二豕騙、陷害二目信棄義等行為都看作是小人之舉,并以親君子、遠小人作為座右銘。以上主要是作為客家人的價值觀念和心理意識的種種表現, 直至今天, 仍然可以在他們的社會行為中 反映出來。三、客家文化意識的價值和作用客家文化意識源自我國民族傳統文化, 既有對我國民族文化中優秀精華的繼承和發揚, 也承受若封建 舊文化觀念的沉重負擔。跟其它民族,民系的文化意識一樣,客家文化意識中有其優點,也有其缺陷,有 其歷史的進步性,也

11、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認為,只有在進入近代以后,客家人的文化意識才 真正開始擺脫對天命的屈從,對圣賢的盲目膜拜,逐漸認識到自己在客觀世界中的位置和作用, 從而樹立起自信、自強和主觀奮斗的精神,重新調整、更新和確立了自己的價值觀念。這樣對人的理性自 覺的升華,是客家文意識在歷史上的重大飛躍,具有重大的歷史進步意義。無需諱言, 在客家文化意識中也仍然存在許多的陳腐觀念和落后意識, 還在不同程度地束縛看人們的理 性自覺和創造精神,妨礙看新型的社會秩序的建立,也會給現代化事業帶來消極影響。 這里就其主要方面作初步剖析:一、客家文化意識中殘存的封建倫理觀念,仍然是束縛人們理性自覺的精神伽鎖。 傳統的忠孝

12、節義仁信禮智和三綱五常的封建道德倫理觀念,雖然有的已經淡化,位置也有 了調整,有的內涵也已經更新。但是,由于歷史的局限,在不同程度上人們仍然不自覺地受看封建道德意 識的支配。比如客家人重節義,他們十分看重民族氣節和個人道德的自律,是應肯定的積極的一面。但是 其消極方面是 : 仍然杷封建倫理道德中對婦女所謂節的神圣觀念頑固地承襲下來。直到今天,仍然 是套在人們頭頂上的沉重的精神柳鎖。又比如客家人重仁義,對所謂義的理解是比較泛義的,于公于 私于正于邪都可以用義來解析。對其中殘存的封建道德意識的消極影響也是不能低估的。二、客家文化意識中狹隘的小農意識,是發展現代化經濟的障礙所謂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13、, 實質上是一種封建小農社會意識。重名節、薄功利也是小農意識價值觀的一種反映。這種意識和價值 觀在小農社會中是高尚的,是維護小農社會的穩定所不可缺少的。然而,它在現代社會中劫成為 發展商品經濟的障礙。在客家人的文化意識中由于存在名節仁義重于錢財的心理意,對仁義 的道德觀念又受看封建傳統觀念的制約,因而形成一種患得患失的心理障礙。這是客家人近百年來在 國內和世界的經濟活動中缺乏競爭力的內在原因。客家的華僑歷來樂意為建設家鄉的公益事業慷溉捐獻, 劫很少有為發展家鄉經濟投資辦企業的,同樣是存在類似的心理障礙。擔心會是賺家鄉的錢,是不義之 財。客家人在國內外,生意都做不大,多見的是股份、兄弟、家庭有限公司。這跟客家文化的意識 中的小農意識和宗親觀念的局限性也不無關系。此外,輕農工的價值觀念,也是客家地區經濟開發長 期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三、客家文化意識中殘存的原始落后的宗法、宗教蒙昧思想,是現代化文明社會的贅瘤 目前,仍存于客家民俗活動中對婦女的某些戒律清規、包辦婚姻、舊婚喪禮俗、二次葬陋俗,以及迷 信風水、鬼神、敬奉社官、土地、財神甚至一塊石頭 這些源于封建舊宗法和原始宗教迷信觀念,繼續在一部分人的頭腦中存在,并且成為人們所熟視無睹的社會現象。這不能不承認是客家文化意識的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